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终结果

其结果是G(+)和G(-)噬菌体对不同株E.coli有不同的特异性。在G(+)方向,基因S和U表达,其产物使噬菌体可吸附在E.coliK12上,但不能吸附在E.coliC上,反之,在G(-)方向,基因S’和U’表达,噬菌体可吸附在E.coliC上,而不能吸附在E.coliK12上。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S56000,U21000,S’48000,和U’26000。一个特殊的发现是它们的综合长度(S+U或S’+U’)所需的编码序列大约要4kb长,要比G节段长得多。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什么是05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入是什么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由介导基因重组的重组酶和相应的特异性位点组成。重组酶是源于细菌或酵母,可识别特异位点发生重组的一类酶。根据序列的同源性及催化氨基酸的特性,重组酶可分为酪氨酸和丝氨酸两个家族[2]。重组酶Cre、Flp、R以及Xis均属于酪氨酸家族,loxp、frt、rs和attp为相应的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性位点DNA序列各异,但大体结构相似,一般均由几十个碱基组成,含有一个6~8bp的核心区域和一对反向重复序列。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始于对λ噬菌体溶源化的过程研究,之后人们对其他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重组酶、识别位点、重组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4]。特异性重组系统在控制植物外源DNA序列的整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产生基因的定位。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基因的表达调控

如果一个DNA分子上两个特异位点之间发生重组,其后果有两种可能性:两个位点之间的节段或被丢失,或被颠倒。有些生物能够利用这种重组倒置来控制基因的表达。因为DNA的一正一倒两种排列法可以相应地表达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细胞就可根据需要作出选择。奇怪的是,利用这种机制所调节的蛋白质往往都位于生物的体表。例如噬菌体Mu的尾蛋白即由其可倒置的DNA节段gin所控制。的例子是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的鞭毛抗原。而锥虫(trypanosomes)的表面抗原更是千变万化,用以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也是通过一系列DNA重排达到的,其复杂程度有点类似于抗体基因的结构。沙门氏菌的位相是由于它的两种鞭毛蛋白质H1和H2的交迭表达。在某一时期,菌体表达其中的一种,但从不两种均表达。H2基因的启动子位于此基因近旁的一个970bp长的DNA节段(称为hin基因)上,在启动子两端各有一个14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L和IRR)。当两个反向位点之间进行重组交叉时,位点之间的节段将被颠倒。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介绍

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是遗传重组的一类。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发生在同源的短序列的范围之内,需要位点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催化,重组的蛋白不是rec 系统而是int 等,如噬菌体l 的定点插入。重组时发生的切割、连接反应,DNA不失去、不合成。两个DNA分子并不进行对等的交换,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上(插入重组)。

位点的特异性重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同源重组一般都在染色体内仍按DNA序列的原来排列次序。但是在所谓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中,DNA节段的相对位置发生了移动,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DNA序列发生重排。位点特异性重组不依赖于DNA顺序的同源性(虽然亦可有很短的同源序列),而依赖于能与某些酶相结合的DNA序列的存在。这些特异的酶能催化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它们能发动位点特异性重组作用.而在同源重组中,DNA链的切断完全是随机的,结果暴露出一些能与RecA这样的蛋白质相结合的顺序,从而发动交叉重组。λ噬菌体DNA能通过重组作用整合进E.coli染色体的特异位点,成为前(provirus,或称前噬菌体,prophage)。λ的整合作用有两个特点:①这种交换是可逆的,原先存在的DNA顺序全部被保存下来,并无丢失;②噬菌体和细菌的DNA之间有一段很短的同源序列,重组交换必须通过其中的一个特定的核苷酸。这两个特点也就是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共同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