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卡农钢琴d大调_卡农d大调演奏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卡农这支钢琴曲

D大调卡农作于1680年前后,是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采用数字低音手法,供三个小提琴演奏。它曾被改编为多个不同版本,供不同乐器组合演奏。它原有吉格舞曲伴随,但现在很少演奏这段。卡农部分虽然有名,但原曲是卡农和吉格为一组构成的,卡农之后接着演奏吉格。Kanon(卡农)D大调 4分4拍Gigue(吉格)D大调 8分12拍卡农 D大调 4分4拍此曲一般的演奏法,开始以大提琴启奏2小节低音部分(黑色部份), 低音部分2小节为单位的和声不断循环,重复28次。D - A - Bm - F?m - G - D - G - A 或I - V - vi - iii - IV - I - IV - V

卡农钢琴d大调_卡农d大调演奏卡农钢琴d大调_卡农d大调演奏


卡农是什么调

一般来说,卡农演奏时用的是D大调或者C大调,也有人用F大调,但是几乎没有人用D小调,因为用了D小调太过压抑悲伤。

特别注意的是“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许多人误以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农”,“卡农”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十四世纪便有出现了这种形式的乐曲,以下文章“D大调卡农”都简称为“卡农”。

卡农的作者

是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他是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哥哥的教父,也是在巴赫双亲后,巴赫的监护人。

很多人拿卡农作为婚礼进行曲,但是都是以D大调为主,旋律轻松活泼,也有许多人把它变调,变成其他的大调,但是就是没有人把这首曲子转为“小调”。

卡农钢琴曲的由来?

卡农钢琴曲并不是具体一首钢琴曲而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来源于巴赫的老师Johann Pachelbel(是传说),还有传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帕卡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扩展资料

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后的一个小节,后的一个,融合在一起。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属于几级钢琴曲?

《卡农》其实也是一首复调作品,相当与6-7级水平。

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作曲手法,同时也是一种和声进行的名称。

Canon and Gigue in D,是卡农曲里面为出名和有代表性的一支曲子,但是尽管如此,它也并不能代表整个卡农曲式。全名为“Canon and Gigue in D”的这支曲子,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

《卡农》这支曲子还是首弦乐曲,后来才由美国作曲家乔治·温斯顿改编为钢琴曲,也许不少学钢琴的同学弹的卡农就是他的这个版本。

扩展资料

帕赫尔贝尔有名的作品是约作于1680-1690年的《D大调卡农》,初完成时是一首《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乐器写成。

他的《卡农》广为流传,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帕赫尔贝尔作品的体式和技法,对 J.S.巴赫有很大影响。

卡农是什么调的?

原版是D大调的,有很多不同乐器的改编,C大调的也很普遍,对钢琴来说C大调的能稍简单些。

D大调。原名就是D大调卡农。只有F#,C#不是很麻烦。

如果耳朵能辨音的,听惯D大调再听C大调或其它调会觉感觉很怪。

D大调

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