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

试述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根源:一切认识来自实践,一切认识由实践检验并且在实践中发展。认识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内容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


感性认识

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飞跃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实践飞跃到真理。总的说来就是实践

认识主体性: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的讲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结果不可避免带有主体属性。

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掌握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对我们认识当代新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99年文科第2题,00年理科第1题,01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2年文科第16题,理科第17题,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其哲学上的含义是」

没有意义。

而不是由认识本题还考察了考生结合典故事例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且关于“诚信”道德准则的考察,还贴合了当前现实状况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实际。这种引用典故材料,同时又结合现实状况的出题方式,是本年和以后考研分析题的重要的出题方向,考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所决定的。

任意的应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是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

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考点所在」重点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们本身是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历年试题,尤其是辨析题和分析题这类主观大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这就更证明了它们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选择题,其中某些知识点和原理有出到大题的可能性。

「出题特点」主义哲学原理的出题特点有:①题干部分常用历史典故、科学事例、现实事例来命制,考察考生对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事例,相对而言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②只要把握好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在相对脱离题干和材料的情况下解题。选择题多数只要是选项正确的就考虑选。分析题更侧重于要求答出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题出题特点」06年所有分析题的出题特点是:问到两个以上的问题,考察到两个以上的跨章节考点。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这种出题特点。

章 哲学与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的意义(选择题)

「96年理科第11题,97年文理科第11题」

第二章 唯物论

1、物质与运动、时空的不可分割关系、运动与相对静止(选择题)

「96年第1 题:“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惠能的观点是。06年第1题:世界上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2、实践的定义、特点、形式等(选择题)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多年考到的选择题)

「02年文科第1题,理科第1题,03年第2题,04年第2题,05年第34题」

第三章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相关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选择题和分析题的某个方面)

「01年理科第17题:DNA遗传信息,04年第31题: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05年第16题: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06年第38题Ⅱ: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面临的三重困境」

2、四大辩证法范畴:本质和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结果、可能和现实(尤其是前二者,选择题或分析题的某方面)

「96年理科第23题:辨析: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95年文科第23题:辨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质量互变规律:其方向:①度(选择题);②关于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即连续性和阶段性、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分析题的某个出题方向)

「01年理科第2题:鲁迅评《三国》人物塑造,98年文科第12题:古代格言成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4、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方向:①对待一切事物的辩证否定即批判继承的态度;②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即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分析题的某个出题方向)

「04年第37题Ⅱ:(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5、矛盾规律(选择题和分析题。必考,考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

「01年理科第16题:加入WTO的启示,03年第16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04年第17题:广告画说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同一性;04年第37题Ⅱ:(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93年第15题:“白马非马”割裂了事物的…关系;99年文科第35题:分析题:某鞋场的生产营销策略;00年文科第33题:论述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请用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阐述对它的看法;03年第37题Ⅱ:(3)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06年第34题: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第四章: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选择题或者分析大题的某方面)

「06年第3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03年第3题:人的视觉与光谱;02年理科第2题:原话:搬运夫与哲学家的区别小于家犬与猎犬的区别;96年文科第27题:辨析:科学活动中,为了公正,应当避免“有色”,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和哲学指导,使人们对一切理论持中立态度」

2、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考到的概率很大,且涉及到大题的可能性很大)

「99年文科第3题:“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00年理科第17题:同一棵树,在木匠、画家、植物学家看来不同。00年理科第30题:辨析:凡是亲眼所见,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02年文科第31题4、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非常可能的选择题):辨析:古希腊哲学家说,如果没有理性,眼睛是坏的见证人。03年第34题:分析题:“伯乐相马”」

3、真理观(多年考到分析题,今年选择题、很可能的大题考点)

「06年第34题: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97年文科第23题: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01年第34题:分析题:关于丁肇中的夸克模型,」

「模拟试题」

故事1:相传在古时候,两个穷乡僻壤的樵夫相遇,在劳动间歇,遥想着的生活说:“皇上每天上山砍柴,用的恐怕是金斧头吧”。

故事2:相传清末,有河北的农民在夏夜乘凉,想象着慈禧太后在紫禁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城里的生活。有人说到:“老佛爷在宫里的生活好得没得说,顿顿都吃烧饼卷大葱。到了夏天的晚上,坐在老槐树下乘凉,有宫女给摇着扇子。老佛爷肚子饿了,就喊一句:”太监,拿柿饼来!‘“

故事3:古时候,北方的市集上来了一只大象,人们很稀罕,都跑去看大象。有几个瞎子看不见,就去摸象。摸过之后,那几个瞎子交流感受。有一个说:“大象象条蛇,又长又细”。另一个说:“不对。大象象蒲扇,又薄又软”。又一个说:“也不对,大象象堵墙,又大又宽”。一个说:“都不对,大象象柱子。又圆又粗”。原来,瞎子们摸到的分别只是大象的尾巴、耳朵、肚子和腿。

(2)“盲人摸象”的故事对我们辩证地看待、思考问题有何启示?试举一例说明之。(4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考点: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尤其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知识点。该原理与知识内容是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内容认识论部分的重要考点。②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原理。③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④辩证法的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本题这类运用典故和故事设计出题的情况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题的考察中很常见,考生应当加以注意。

「要点」

(1)前两个故事较贴切地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象,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故事中的樵夫和农民,他们头脑中关于富裕生活的认识,来自于其有限的相对落后的生活生产实践。他们对于皇家生活,既无直接的感性经验,也没有其他方面的间接经验,所以他们对皇家生活的想象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2分)

后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认识论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每个瞎子各自只是获得了关于大象的感性认识,这些认识和感性经验是片面的、粗浅的、有限的,只是对于事物的初步的现象层面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经验有待于丰富、全面,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终得到实践的检验。瞎子们对于大象的概念只是建立在片面有限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陷入了谬误。(2分)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人们的实践是有限的,感观能力和感性认识是有限的,理性能力和理性认识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的。每一时代和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人的认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获得准确的认识,也才能达到日益丰富的实践水平和成果。(2分)

(2)“盲人摸象”的故事启示人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本身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分)

考生应当举出历和现实中有关全面联系看问题的一个事例或者故事,指出其所蕴涵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并说明其重要性。(2分)

第五章 基础与本质、结构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今年的新增考点,属于大纲表述的补充完善。可能的选择题)

2、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多年来考到大题的知识点,重要的跨学科的知识点,今年可能再次涉及到分析题,如在07年第38题Ⅱ中考到)

3、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涵义和构成要素(选择题,尤其是关于科技在其中的地位)

「02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1年文理科第31题:辨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的基本关系」

4、意识形态的构成(选择题)

5、意识形态的相对性(分析题的某个方面)

「模拟试题」

《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请依据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人从这则故事得到启发说,“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请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对以上观点进行驳斥。(6分)

(2)放羊娃的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4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本题设计考到的考点有:①认识论的真理及其客观性原理;②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③历史唯物主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原理。这些知识原理都是本年可能考到的重要考点。

「要点」

(1)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放羊娃多次撒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终使自己受到损失,自食其果。这则故事主要是说明在生活中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观点,是对这则故事涵义的误解。它违背了真理观的基本原理。(2分)

真理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作用等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真理有其客观的确定的内容和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靠“谎言重复一万遍”得来的。

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二者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转化,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谬误、“谎言”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真理,但决不是靠主观意志或者“重复一万遍”来实现。(3分)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诡辩论抹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有害的。(1分)

(2)“诚信”等道德原则属于意识形态。它又称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又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功能包括反映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和人的活动以及观念创新等方面。(2分)

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的发展。“诚信”等道德原则,作为人类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和谐共存的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维护秩序、协调人际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经济的发展。这则故事也说明,人类要坚持和弘扬“诚信”等道德原则。(2分)

(评分参考:如果考生的论述与不尽相同,但是用真理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进行了分析,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6分。)

第六章 规律与发展动力

1、人类历史规律,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非常重要的选择题考点,可能的分析题方面)

「06年第18题,05年第4题,04年第16题,00年理科第35题」

2、群众史观和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可出选择题或者分析大题方面)

「模拟试题」

有人说,掉渣儿烧饼风靡的原因不外乎价格便宜、大众口味容易接受、包装有特色、名字“掉渣儿”有特色等等。也有人说大众的口味谁也说不准,和鸭脖子的风靡一样,掉渣儿烧饼的火爆完全是偶然的。

趁火打劫地傍着“掉渣儿”走的烧饼店还在从蔓延:掉渣渣、掉掉渣、土掉渣、掉渣王、土家掉渣、土家掉渣的……但就在此时,风靡一时的号称“式比萨掉”的渣儿烧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以春节为标志,、上海烧饼店排队的队伍越来越短。据了解,眼下混水摸鱼发“掉渣儿”财的人主要有三种,一些烧饼店、早点摊挂出掉渣儿烧饼的招牌混水摸鱼。一些商家,趁着“掉渣儿”烧饼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傍着“掉渣儿”、“土家”搞加盟收取加盟费,而一些像“200元传授恩施土家烧饼制作技术及提供配方”的帖子在网上随处可见,价格也越来越低。

认真分析,掉渣烧饼昙花一现式的盛开的原因也未必完全是偶然的。比如,对商标的保护不利。有关称,作为烧饼热核心的“掉渣儿”商标只是刚刚申请。又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在掉渣儿烧饼推广过程中,创始人没有注意对配方的保护。烧饼店泛滥了,有人就卖配方赚钱,结果市场越做越烂,陷入恶性循环。再比如,对像有特色的包装纸袋的设计没有及时申请著作权保护。

(1)试用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掉渣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的原因。(5分)

(2)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在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完善知识产权和提高公平竞争意识的重要性。(5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考点:①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该原理与知识内容是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部分07年的重要考点。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该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规律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题还考察了考生结合现实事例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这种出题方式近年也出现过,如05年第34题考到“大型科普展”。考生对这种出题形式也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注意。

「要点」

(1)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要发生的、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掉渣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的事例,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2分)

掉渣儿烧饼迅速窜红全国,有其偶然性因素,但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掉渣儿烧饼的口味大众化、包装新颖、价格适中等自身优势中有其迅速被大众接受的必然性。掉渣儿烧饼的迅速衰落中也有其偶然性,如不重视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但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作手段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就是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辩证法原理,来做到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及其原因。(3分)

(2)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就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制度与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法规,还有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和观念与之相配合,这些法规和意识等就是上层建筑的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建设决定了知识产权法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和观念的必然性。同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国及时地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和培育提高公民的公平竞争意识等方面,将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建设。(3分)

第七章 目标

1、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可在分析题中作为一个方面涉及到,做基础性理解而结合材料展开即可。“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历年曾作为选择题辨析题考到,今年可能考到选择题)

「98年理科第23题,97年文科第23题,00年文科第30题,00年文科第18题,02年文科第17题,06年第18题」

2、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与发展的关系(选择题,几乎每年必考到,尤其是“人的价值”。今年也将是结合现实事例出到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

「97年文科第2题: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01年理科第18题: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04年第3题:“非典”病愈者捐出血清;02年文科第3题,02年理科第18题;05年第31题辨析:关于“许衡不摘道旁之梨”的典故,06年第20题:丛飞的故事」

「模拟试题」

我国选手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并在2006年的世界锦标赛中打破了世界记录,为祖国和赢得了荣誉。后来他也由此获得了高额的奖金和其他各种商业性收入。这说明 (D)

A人的价值是体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B人的价值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归宿 C人的价值就是通过其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D人的价值与个人价值本质上是统一的。

运用主义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通过实践,来实现自我发展?

因为实践与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必须回到实践中.

实践观点是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坚持实践观点,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获得认识,用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夜间,继前两年鸭脖子借着《生活秀》风靡全国之后,又一发迹湖北的小吃——掉渣儿烧饼迅速窜红全国。短短数月,上海、杭州、、南京、广州……2块钱一个的掉渣儿烧饼几乎风靡全国大中城市,几乎随处可见写着“油而不腻,口感柔和,入口即融,鲜香可口”广告词的牛皮纸带。在西单、新街口等繁华地段,比邻而开的烧饼店同样随处可见。,才能实现自我更好的发展

为什么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也包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和“个别—一般—个别”?

1、在实践中坚持3.实践是认识的终目的。和发展真理

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你不可能都拿来研究,只能从一部分入手找出它们的共性,这个在数学中的归纳和推理有很好的研究方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方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的认识是不是真的东西,也就是真理。

哲学基本原理

对的认识是由对各种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实践决定的,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时空的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间和空间的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又是客观具体的,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是相对的。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物质存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又都是有限的。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两原理: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核心,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对范畴)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领域的新事物符合利益,得到的拥护、支持。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①现象和本质;②必然与偶然;③原因与结果;④现实与可能。⑤形式与内容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

1、一观——真理观

①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价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

2、一论——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唯物史观(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①人口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地理环境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生产方式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特点:

① 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②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③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①生产力是发展的终决定性力量;②基本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科学技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⑥革命和改革推动着发展;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义哲学方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意义:

1、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意义(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意义: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的方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4、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的方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既要看到量变又要看到质变,注意特殊量变引起的质变。

三、认识论的方意义: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史观的方意义:

1、要尊重基本矛盾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终决定性力量。

3、要尊重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4、要尊重存在的性,坚持存在决定意识。

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原理?

综合实践活动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注重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实践,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与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又一核心理念。但任何实践都应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因此,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形态。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运用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原理,说明对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发展的过程

非至上a. 从理性认识到认识的过渡(次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去粗求精,这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性:对个人来说有限。

1)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受到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没有终结的,反映这个过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无限发展过程。

对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科学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再到当前的改革实践,都是认识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关于特色的和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认识,就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曲折反复,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直到,才达到一个初步的比较完整的认识。但对的认识还远未完结,仍然需要随着今后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主义中实践观有哪些?如何运用其分析人类活动方式与认识问题?

2、客体

主义理论中没有实践观。实践是属于认识3)认识的辩证运动,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认识如果脱离了实践发展的一定具体历史阶段,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观的范畴。认识观中包括真理、实践和认识。其中实践是认识来源、是实践的归宿,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要努力使人类的活动方式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