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联想并购ibm的文献_联想并购ibm的文化整合

在互联网巨头保守封闭或结盟可能成为新常态,出海及跨国并购成为新趋势,金融资本逐渐成为商业创新扛鼎之力的当下,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别之争重新开始甚嚣尘上,这些当时充分搅动舆论、现在已经尘埃落定的经典商业案例仍旧具有启示性。

联想并购ibm的文献_联想并购ibm的文化整合联想并购ibm的文献_联想并购ibm的文化整合


今天的“商业史第二篇”是“联想收购IBM PC”。这场发生在2005年交易是联想全面国际化的开端,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巨额海外并购的最初探索之一。这桩交易产生的影响和获得的经验,在此后的数十年,影响了联想的海外扩张,也引导一批中国民营企业的出海并购风潮。

我们的文章系参考相关书籍、历史报道撰写,文末标注了参考文献,并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 | 张一童

2005年4月30日晚间11点左右,北京几家主要媒体的记者都接到了同一通电话。

电话来自联想集团公关公司,内容是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下午三点前往位于上地的联想新大厦采访新联想候任COO刘军。尽管没有告知具体的采访主题,但所有人都清楚,联想对IBM PC的收购案要有结果了。

半年前,这起交易的宣布曾经引发巨大震荡,无论是两家公司迥然的市场地位和业务规模,还是交易本身的巨大金额和跨国属性,亦或是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曲折故事,都带来了国内外市场的多方面的讨论。

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并跻身世界500强。这桩并购也成为了联想全面国际化的真正开端,联想的海外扩张思路和方法论也是在此次收购中逐渐形成,并贯穿了此后的多桩交易,主导了联想在国际市场的开疆扩土。

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巨额海外并购的最初探索之一,为此后诸多中国企业的海外交易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例如,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如何应对并购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并购后,如何处理不同公司之间文化传统、管理模式、运营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

在新一轮的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中,这些问题依然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当全球形势和市场竞争急剧变化,对于联想和其他出海企业而言,更多新问题正接踵而来。

誓师大会

1988年,时任中科院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副总经理的张祖祥独自来到香港,他此行的目的是开展新的“海外拓展计划”。

同年的4月18日,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带领全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进军海外誓师大会”。为了获得使用大会堂的“合法”权利,柳传志甚至辗转多方邀请了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出席大会。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依照计划,从1988年到1994年,公司计划在6年时间中,首先在边境以外的地方办一家贸易公司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由贸易延伸到生产,大规模进入个人计算机整合行业,最后实现港股上市。

在香港,柳传志绕开了地方政府下属计算机厂家的垄断,通过合作伙伴迅速完成对国际市场的认知,拟定了聚焦于个人计算机的新战略方向,并在香港银行的资金帮助下通过收购在香港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从贸易到生产的转型,并通过“Q286微机”迅速打开市场。

1994年,联想在香港上市,此后连续三年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并稳定占据中国第一。

联想对于国际市场的追逐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变得更加迫切,不同于此前,这种迫切更多来自外部竞争的激化。事实上,在1992年的前几个月,柳传志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市场要变成国际市场了。

在此之后,戴尔、惠普等国际品牌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不断蚕食着联想的市场份额。国际竞争对手的加入和全面开放的中国市场意味着联想必须到更多海外市场参与到更多国际竞争中。

2001年12月,经历了15年的漫长谈判,中国正式加入WTO,打开国门20年后,伴随着入世,“世界主义”和“全球化”呼声再次达到顶峰。

正是在这一年,杨元庆接任柳传志成为联想集团CEO,同时,杨元庆宣布将“多元化+国际化”作为联想的新战略布局。在国际化战略中,联想计划在10年以后,实现公司20%―3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公司转型。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此后,联想与英特尔、微软等跨国公司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并成为第一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企业。

当时,对于“国际化”战略,联想部署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哪些国家和地区重点突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有什么软肋,二是开展海外业务是通过并购强势品牌还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最初,联想试图以销售为起点自建海外渠道。2000年起,联想先后建立了7个海外办事处。

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效果有限。2003年,联想只有10%的销量来自海外,全球市场份额仅仅2%,远远落后于16.8%的戴尔和15%的惠普。

但也并非全无收获。正是在试销过程中,联想发现旧品牌在国外很多地方已被注册。2003年4月,联想正式宣布对外启用新标识“Lenovo”,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

面对成本和渠道组建上的巨大困难,对于当时的联想而言,资本收购成为了最合适的方式。

新的问题是在哪里收购,收购什么,不需要等太久,这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

没人看好

2004年12月8日,联想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以总价12.5亿美元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5亿净负债转移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与此同时,IBM持有联想集团18.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5年1月被收购了。不过被联想收购的只有IBM的PC部门(包括笔记本和台式机),不包括服务器或其他部门(02年6月份IBM硬盘部门被日立收购)。

北京时间2005年5月1日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一个是IBM 一个是苹果为什么IBM会被联想收购,IBM和苹果都是走的高端路线但是苹果却江河而上,惠普走的是高低端结合的市场策略正在图谋东山再起。2005年柳传志站在战略的高度收购了IBM的PC业务(仅仅是PC),从此联想迎来了第二次腾飞。

2004年

IBM只是把笔记本的业务卖给了联想,不是完全被收购的,时间是04年12月8日

北京时间2005年5月1日下午3点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北京时间2005年5月1日下午3点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在交易之后,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而此次并购被看成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而随着并购的完成联想集团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这件并购事件中,联想完成对IBM的PC事业部的全面收购,也就是IBM的ThinkCenter桌面电脑以及ThinkPad笔记本电脑都划归到联想集团旗下,不过由于是同IBM的战略合作,因此IBM原来PC部门的体系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对于ThinkCenter、ThinkPad这样的产品线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2005年6月8日通过联想名义正式发布了ThinkPad X41 Tablet,而这也标志着联想2005年5月1日完成对IBM收购后的正式发布新ThinkPad,在新的X41 Tablet上我们依旧看到了IBM的ThinkPad的精髓,其并没有因为联想的入主而有所改变。

IBM有PC部和软件部、大型计算机部、超级计算机部,

而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

正式标志着从“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全面转型。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8日9:50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与IBM副总裁John Joyce正式签约。联想将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总计12.5亿美元拿下了IBM全球PC业务,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这个收购,不是收购ibm公司,而是他的PC部门.

ThinkPad 品牌在2005年被中国联想收购

ThinkPad,中文名为“思考本”, 在2005年以前是IBMPC事业部旗下的便携式计算机品牌,凭借坚固和可靠的特性在业界享有很高声誉。

首先,联想没有收购整个IBM,2015年联想买入了IBM的PC业务部门,以及ThinkPad 这个品牌。2014年1月23日,联想集团宣布斥资23亿美元收购IBM低阶x86服务器硬件及相关业务。

IBM一直有这种剥离增长潜力不高的业务的传统,这样才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能获得更多收益的领域。

联想收购PC业务主要为了ThinkPad 这个品牌。收获服务器业务使联想成为全球x86服务器市场的第三大供应商,仅次于惠普(HP)及戴尔(Dell)。

扩展资料:

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并购对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 服务器和转换器、以x86为基础的Flex整合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blade networking与维护营运等项目。至此,联想已经成为全球市值超过421亿美元的x86服务器市场中的第三大供货商。

参考资料:

联想并未收购IBM。只是在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是很高明之举。

IBM有联想梦想拥有的一切,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等,并且IBM在国内市场几乎很少有跟联想重叠的业务,因此并购之后对联想的国内市场营销方面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也丰富了联想的产品涵盖的范围。不过并购在PC产业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无数的并购都最终失败,最明显的就是HP并购compaq的教训,不但丧失了compaq这一金字招牌,HP本身的品牌也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属于典型的1+1<2。就算是dell,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并购ConvergeNet却最终解散了并购的部门。

对于联想来说,风险可谓是非常巨大,因为IBM的业务部门的运营体系非常成熟,虽说目前是蛇吞象,而联想本身的现金有限,能不能支撑起IBM原有的PC业务,一旦支撑不起,只能玩完。不过据说联想准备在美国上市,这倒是聪明的一招,用美国人的钱来收购美国人的公司,但是这样一来中国人很可能最终丧失对于联想的控制权,蛇吞象最终演变成象吞蛇。

对于IBM来说,这次事件确实相当于它的PC业务部门独立,而老美的精明之处在于既剥离了亏损的业务,又找到了买单的接手人,赚到实实在在的美金。但是由于PC业务对IBM其他产品有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为了维持在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强大的影响力,IBM也不会完全放手PC业务,会跟联想配合做好两品牌的过渡工作,等平稳过度之后,IBM持有的联想的股份就能够进退自如了。

您好,联想集团并为收购IBM,只是买入了IBM的PC业务部门,以及ThinkPad 这个品牌。目前ThinkPad 完全有联想独立运作,并且成为了联想集团一个很重要品牌。

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因为IBM PC这块不赚钱 所以就卖给联想了

ibm没有被连续收购,仅仅是把pc业务卖给联想了,ibm仍然存在,高端的小机/存储/软件/数据库/服务还在继续,卖掉pc业务是利润降低,不挣钱了。

想当年沃尔沃还被吉利100%控股呢,这应该跟公司高层股东有很大的关系...

让一个世界排名远远不及其在母国影响力的公司取得经济上和企业形象上的突破,除了并购大公司的某个事业部,也没有其他更具有可行性的办法了~~

联想把自己改为‘大联想家族’,分为LENOVO和神州数码。在并购了IBM的PC业务部后,产能和世界地位都进入了世界前十,的确是不小的成果啊~

比较差不多同时期的国内企业并购知名公司的案例,TCL与阿尔卡特,想得到人家的技术,结果却让阿尔卡特成功甩掉了自己的包袱,明基西门子还算成功,而产品质量充其量差强人意。LENOVO的举动,应该说是满大的成功了。

同意一楼的意见啊,去看一下书,会得到更多信息,那里面虽然对公司战略不一定是客观的,但是结果你会很知道的很清楚滴~~

一两句话是概括不了的

联想针对你这个问题出了一本很详细的书叫 联想风云

这本书是指并购那段期间的事

成果和动力 外国的评论书籍中会有

一句话

企业全球化冲动

只是选择的方式是并购,而不是海尔模式

2014年8月26日,美国官方同意联想以23亿美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收购IBM公司的x86服务器业务 。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并购对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 服务器和转换器、以x86为基础的Flex整合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blade networking与维护营运等项目。至此,联想已经成为全球市值超过421亿美元的x86服务器市场中的第三大供货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