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笋壳如何养殖视频讲解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笋壳鱼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方法介绍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的消毒处理。

笋壳如何养殖视频讲解的简单介绍笋壳如何养殖视频讲解的简单介绍


2、选择鱼苗: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物预防这些疾病。

关于笋壳鱼养殖方法改进要点 笋壳鱼的养殖方法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物预防这些疾病。

2-5厘米苗,主要以水族里的浮游动物,如水蚤、摇蚊幼虫、桡足类等,可以亩施有机肥300斤培育基础饵料。在60天内都保持水体较肥,因此每5-6天每亩补施10公斤有机质肥料,培育较多浮游动物以其摄食,但必须经发酵,以减少病害滋生。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l5的咸淡水。

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l5一3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一30摄氏度,水温l0摄氏度以下或36摄氏度以上开始亡。二年性成熟,生季节为4一l1月,最盛期为5一7月。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l.5一l.8米的水深,面积3一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l.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l.5一l.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一30公分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ph值在6一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 放苗前l0天回水20一30公分,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酒,杀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一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一5公分,放苗量以4000一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一7公分,放苗量以3500一4000尾/亩为宜,规格7公分以上,放苗量为3000一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水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 l2公分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l000万一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l0天左右再投放l000万一2000 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l2公分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边培育,养殖至l2公分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 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l2一l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巿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l0摄氏度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因此养殖至l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l5摄氏度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亡,也有可能亚盐过高引起中毒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一30公分,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笋壳鱼养殖的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的池塘要求并不严格,面积3~6亩、水深l.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的池塘便可。从方便日常管理和覆盖越冬大棚考虑,池塘不宜过大,此外视养殖密度可设置增氧机。过去通常要求在塘底布设人工鱼巢,以适应笋壳鱼易受惊吓和洞居避光的习性,但是随着种质的驯化可省去这些设置,生产实践证明,经驯化养殖的笋壳鱼不再藏匿鱼巢,并形成闻响水而集群抢食的习惯,设置鱼巢反而会因积聚鱼粪腐土影响鱼的健康生长,也影响鱼的聚食。

笋壳鱼养殖饲料的改进

笋壳鱼的养殖在前几年的推广中以投喂活饵为主,鱼苗标粗投喂红虫、淡水鱼花和虾苗,成鱼的养殖不少地方采用养殖桂花鱼模式。随着驯养成功,目前已改投鱼肉,方法是将绞碎的新鲜鱼肉拌合少量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放入约l米见方的手提缯网中,每口塘沿着四周布设多个投饲缯网,组成均布的食台,这种投饲方法可通过提起缯网随时检查进食和生长情况,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和观察鱼的生长。预计今后将进一步改进以全人工饲料替代,采用类似鳗鱼饲料喂养,这将有效地保证饲料的来源和改善养殖水质,减少鱼病。

笋壳鱼养殖的种苗选择

1、注意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而一般不应购买国外鱼种,在目前还不存在种质退化的情形下,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会更高。

2、尽可能选择越冬后的鱼种。笋壳鱼的养殖期长达l8个月,要经过越冬阶段。当年投放的鱼苗生长缓慢,越冬后才加速生长,通常在8月份放养3公分以上的当年鱼苗,到翌年4月才长至0.1~0.3巿斤,而继续养殖至年底可达0.8巿斤以上,因此放养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当年便可收获。

3、投放当年的鱼苗也要选择3~5公分或以上的规格,由于笋壳鱼苗体长小于3公分时养殖成活率较低,而在3公分以上才能比较稳定地生长,因此尽可能选择大规格的鱼苗,通常鱼苗的规格越大越好养殖。

此外,现有养殖的笋壳鱼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和澳洲笋壳鱼(散纹尖塘鳢)两种,由于后者引入较早,相对好养,但商品颜色不及前者,目前巿场价格仅是前者的一半,在投苗放养时要权衡考虑。

泰国笋壳鱼应该如何进行养殖?有哪些关键要领呢?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物预防这些疾病。

2-5厘米苗,主要以水族里的浮游动物,如水蚤、摇蚊幼虫、桡足类等,可以亩施有机肥300斤培育基础饵料。在60天内都保持水体较肥,因此每5-6天每亩补施10公斤有机质肥料,培育较多浮游动物以其摄食,但必须经发酵,以减少病害滋生。

笋壳鱼养殖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物预防这些疾病。

2-5厘米苗,主要以水族里的浮游动物,如水蚤、摇蚊幼虫、桡足类等,可以亩施有机肥300斤培育基础饵料。在60天内都保持水体较肥,因此每5-6天每亩补施10公斤有机质肥料,培育较多浮游动物以其摄食,但必须经发酵,以减少病害滋生。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l5的咸淡水。

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l5一3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一30摄氏度,水温l0摄氏度以下或36摄氏度以上开始亡。二年性成熟,生季节为4一l1月,最盛期为5一7月。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l.5一l.8米的水深,面积3一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l.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l.5一l.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一30公分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ph值在6一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 放苗前l0天回水20一30公分,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酒,杀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一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一5公分,放苗量以4000一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一7公分,放苗量以3500一4000尾/亩为宜,规格7公分以上,放苗量为3000一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水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 l2公分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l000万一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l0天左右再投放l000万一2000 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l2公分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边培育,养殖至l2公分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 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l2一l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巿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l0摄氏度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因此养殖至l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l5摄氏度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亡,也有可能亚盐过高引起中毒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一30公分,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笋壳鱼养殖的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的池塘要求并不严格,面积3~6亩、水深l.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的池塘便可。从方便日常管理和覆盖越冬大棚考虑,池塘不宜过大,此外视养殖密度可设置增氧机。过去通常要求在塘底布设人工鱼巢,以适应笋壳鱼易受惊吓和洞居避光的习性,但是随着种质的驯化可省去这些设置,生产实践证明,经驯化养殖的笋壳鱼不再藏匿鱼巢,并形成闻响水而集群抢食的习惯,设置鱼巢反而会因积聚鱼粪腐土影响鱼的健康生长,也影响鱼的聚食。

笋壳鱼养殖饲料的改进

笋壳鱼的养殖在前几年的推广中以投喂活饵为主,鱼苗标粗投喂红虫、淡水鱼花和虾苗,成鱼的养殖不少地方采用养殖桂花鱼模式。随着驯养成功,目前已改投鱼肉,方法是将绞碎的新鲜鱼肉拌合少量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放入约l米见方的手提缯网中,每口塘沿着四周布设多个投饲缯网,组成均布的食台,这种投饲方法可通过提起缯网随时检查进食和生长情况,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和观察鱼的生长。预计今后将进一步改进以全人工饲料替代,采用类似鳗鱼饲料喂养,这将有效地保证饲料的来源和改善养殖水质,减少鱼病。

笋壳鱼养殖的种苗选择

1、注意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而一般不应购买国外鱼种,在目前还不存在种质退化的情形下,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会更高。

2、尽可能选择越冬后的鱼种。笋壳鱼的养殖期长达l8个月,要经过越冬阶段。当年投放的鱼苗生长缓慢,越冬后才加速生长,通常在8月份放养3公分以上的当年鱼苗,到翌年4月才长至0.1~0.3巿斤,而继续养殖至年底可达0.8巿斤以上,因此放养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当年便可收获。

3、投放当年的鱼苗也要选择3~5公分或以上的规格,由于笋壳鱼苗体长小于3公分时养殖成活率较低,而在3公分以上才能比较稳定地生长,因此尽可能选择大规格的鱼苗,通常鱼苗的规格越大越好养殖。

此外,现有养殖的笋壳鱼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和澳洲笋壳鱼(散纹尖塘鳢)两种,由于后者引入较早,相对好养,但商品颜色不及前者,目前巿场价格仅是前者的一半,在投苗放养时要权衡考虑。

江汉平原可以养,但冬天需要大棚或加热装置保持温度。引进的澳洲笋壳鱼最早就是武汉驯养繁育的。我们现在正在养殖杂交笋壳鱼。喂养方法1楼的朋友说的很详细了

笋壳鱼池塘养殖技术(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物预防这些疾病。

2-5厘米苗,主要以水族里的浮游动物,如水蚤、摇蚊幼虫、桡足类等,可以亩施有机肥300斤培育基础饵料。在60天内都保持水体较肥,因此每5-6天每亩补施10公斤有机质肥料,培育较多浮游动物以其摄食,但必须经发酵,以减少病害滋生。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l5的咸淡水。

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l5一3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一30摄氏度,水温l0摄氏度以下或36摄氏度以上开始亡。二年性成熟,生季节为4一l1月,最盛期为5一7月。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l.5一l.8米的水深,面积3一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l.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l.5一l.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一30公分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ph值在6一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 放苗前l0天回水20一30公分,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酒,杀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一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一5公分,放苗量以4000一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一7公分,放苗量以3500一4000尾/亩为宜,规格7公分以上,放苗量为3000一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水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 l2公分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l000万一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l0天左右再投放l000万一2000 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l2公分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边培育,养殖至l2公分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 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l2一l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巿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l0摄氏度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因此养殖至l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l5摄氏度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亡,也有可能亚盐过高引起中毒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一30公分,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