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加之以师旅句式_加之以师旅以的用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特殊句式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特殊句式如下:

加之以师旅句式_加之以师旅以的用法加之以师旅句式_加之以师旅以的用法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译文:没有人了解我呀!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译文:(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尔何如?(宾语前置)

译文:你怎么样?

4、何伤乎?(宾语前置)

译文:那有什么关系呢?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译文:加上外国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可发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通过品味师生语言,体察细节描述,研习行文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

《侍坐》中的特殊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摄乎大国之间句式

“摄乎大国之间”的句式是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乎”相当于“于”,整句话的句式结构为动词+介词+宾语。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置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前作状语,而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摄乎大国之间的出处

“摄乎大国之间”整句话出自《论语》,原文如下: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状语后置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的用法,就是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在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侍坐》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侍坐》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后,其及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特殊句式是什么?

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翻译: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翻译:你们就不说话了。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翻译:不了解我啊。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翻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

翻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夹在大国之间。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翻译:加上有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翻译: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

翻译:“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翻译: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翻译:治理凭借的是礼。

加之以师旅什么句式

加之以师旅之的用法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根据查询相关息显示,“加之以师旅之”的正确用法是“以师旅加之”,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之前,如果放在谓语之后,就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都用在谓语之后,起到修饰和限制谓词的作用,即状语后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意思是:加上外国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出自:春秋孔子及其《论语先进》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句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版的侵犯,接着又遇权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扩展资料:

1、本篇出自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2、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较强的一章。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单不厌的语言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