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_《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500字

听过《命运交响曲》曲后,有什么理解?

乐章是传统的奏鸣曲曲式,是贝多芬从他的古典乐派老师海顿及莫扎特所继承而来。开头的戏剧化强奏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力。跟着一开始的四小节,贝多芬仿制了一连串的主题发展,在节奏及音程上不断重复。很快地,由法国号的强奏进入了第二主题。第二主题是降E大调,此曲的关系大调,这是由动态的弱奏以及弦乐器所奏的四个音符主题所带出来的抒情段落。以动态的四个音符做基础的小尾奏。

《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_《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500字《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_《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500字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主题变奏曲。乐章体现了英雄在休息、在思考,是一种柔和而恳切的叙述。它的结构是双主题变奏,即不同的主题依次序轮流加以变奏,形成对比。

第三乐章,谐谑曲。乐章的调性回到了C小调,情绪是动荡的,它是达到全曲的一条通道。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构成,是一首凯旋式的进行曲,它肯定了光明和胜利的必然性,并表达了的力量,乐曲的开始是与c小调的同名大调,由乐队全奏,音响宏大壮观。第四乐章后半段中出现第三乐章的反复,仿佛再现了阴霾下的命运冲突。

可以写出每个字,但不见得能讲出来.

可以听见声音的耳朵,但不见得能听懂里面的意思.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心情好的时候听歌和心情忧郁时听歌的感觉也不一样.

《命运交响曲》赏析

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

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尖锐的矛盾。

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接着,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

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

突然,两个强烈的将它阻截住。瞬间的沉寂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在圆号声部奏响。随即,抒情的第二主题呈现,这是作曲家内心的写照,在这安谧、温暖的音乐中作曲家表达了渴望安宁的心境。

此时,躲在低声部的命运主题越来越执拗、坚决,伺机重占领地,然而,一个强有力的坚定的旋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将它淹没。在这段音乐的末尾仍可听到厄运的挣扎声。

第二乐章,凶残的命运终于露头了,它阴暗地、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着,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以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人的一切。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它在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渐渐地,音乐的力度在减弱,音区频繁交换,音调低抑、不稳定,似乎是对斗争产生怀疑、动摇。突然,命运主题又凶猛地闯入,它粗野地呼号着,在大爆发的中进人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时而不安,时而跃跃欲试。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使它停下了脚步,这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随后,命运主题继续向前进行,试图主宰一切的势头愈发强烈。当第二主题奏响时,阴霾暂时消失。但厄运不肯罢休,直到强有力的坚定旋律把它吞没。

乐章结尾,人与命运的搏斗更加激烈。开始时,命运主题以强的力度、宏大的音响傲然伫立,而后,号角性的音调奏响,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断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驱逐厄运的力量。几经搏击,人还是没能摆脱凶狠残酷的命运,音乐在命运主题不可一世的锐气中结束这一乐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

一连串的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更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向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

命运交响曲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主题的重复、动态变化、对比冲突和转调技巧。

1、主题的重复:全曲都以“命运”主题开头,这个主题在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变化形式中不断地出现,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2、动态变化:乐曲中的音量、速度、节奏等因素不断变化,从而展现出命运的波折和人生的起伏。

3、对比冲突:乐曲中的不同乐器、不同旋律之间会产生对比和冲突,这种对比和冲突通过音乐表现出生命的挣扎和奋斗。

4、转调技巧:乐曲中使用了多种转调技巧,使得乐曲的情感色彩更加深刻和复杂。

《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07年所作的一首乐曲,也是他、的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被誉为“音乐史上伟大的交响曲之一”。

《命运交响曲》如何理解其结构特点?

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主题,它贯穿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主题在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胜利而告终。

供参考。

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曲式分析

《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乐曲带有宗教色彩,略带悲凉而坚强。

在第二乐章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主题,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在经历了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仿佛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作者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