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2015年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 )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使用省份: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

北京,上海等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语文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命题规范,导向明确,难易适中,有相当不错的区分度。基本沿用2014、2015的命题思想

选材上看,一是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不离经典,文言文选自宋史,诗歌是李白的作品,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传主是中国当代著名学家陈忠实

从难易度看,2016高考语文试题难度与2015相比,大致持平而略低,难易分布点稍有调整。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依然有难度,文言文较为容易,古代诗歌鉴赏题较难,不易答全。2015年语文高考选考题,小说题较为容易,人物传记第三题较难,今年则相反,小说题不容易,人物传记最后一题稍难。语言文字应用题形式多有变化,但难度不大。作文题是漫画,立意稍有难度

与2015年语文试题相比,出现相当新的题型,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新趋势

1. 全国卷语文必考65篇诗词文言文有哪些【只发名字就好 文言文(22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王勃的《滕王阁序》

苏洵《六国论》

诗词曲(47首)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绵瑟 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36.游山西村 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王维的《山居秋暝》

高适的《燕歌行》

柳永的《雨霖铃》

李清照的《声声慢》

2. 全国一卷语文和广东卷语文有什么不一样

语 文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1.命题依据相同。

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和选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为选考)的内容。2.试题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相同。

满分都是150分,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试题均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内容都是由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选考与必考)和作文五个部分组成。

3.语文能力的考点大部分相同。都考查词语运用、语病辨析、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得体、名言名句积累、古诗鉴赏、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文言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信息筛选、现代文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写法及语言分析、写作等能力,二者在主要能力的考点上约百分之九十相同。

二、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差异点1.语文全国课标卷在整体结构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第Ⅰ卷阅读题,由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四个部分组成。第Ⅱ卷表达题,由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个部分组成。

广东卷则由语言基础、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必考、现代文阅读选考、语言运用和作文六个大题组成。2.语文全国课标卷各部分的分值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

全国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其中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广东卷14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广东卷3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广东卷1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广东卷15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0分(广东卷24分),写作60分(广东卷60分)。另外,全国课标卷的古代诗鉴赏为11分(广东卷7分)。

3.语文全国课标卷在具体考点、题型及分值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不考语音辨析、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文信息概括为轮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只考选择题(3题9分),不考非选择题(广东卷2个选题8分,2个非选择题8分)。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2015年增加了考古代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广东卷只考33篇高中的古诗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全国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既有选择题(1题5分),又有非选择题(3题20分);广东卷只有非选择题(3题15分)。全国课标卷的词语运用只考成语运用,不考两字词语及熟语。

4.全国课标卷在小题数量和能力层级的考查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全卷共18道小题,比广东卷少了6道小题。

全国课标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推断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探究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广东卷中体现得不明显。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为5项选2项得5分,其中一个选项为3分,一个选项为2分,一个选项为1分,这在广东卷中是没有的。

另外,全国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是基础等级40分(广东卷为50分),发展等级20分(广东卷为10分)。5.语文全国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材上与广东卷明显不同。

全国课标卷历年坚持文学类文本只考小说,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广东卷2015年考散文和科普文,2014年考散文和新闻访谈,有时也考小说和传记。三、夯实语文基础,探索备考新路1.继承并发扬以往的成功语文备考经验。

2016年虽然使用的是全国课标卷,但全国课标卷90%左右的考点与广东卷相同,这就说明过去使用广东卷的优秀备考经验仍然十分有用,必须继承发扬。建议2016年的语文高考备考,在现有成功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夯实语文基础,突出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益。

2.加强研究,准确把握全国语文课标卷的方向。全国语文课标卷毕竟与广东卷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2016年必须根据全国语文课标卷的特点进行备考。

全国课标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答题顺序是先现代文必考题、古代诗文阅读题及现代文选做题,再到语言基础及运用,最后是写作。这些对复习备考的计划、内容安排及整卷训练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此应该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备考中去。

3.优化策略,突出试题中的重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古代诗文阅读题中的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及文言信息是轮考点,复习时要注意全面备考。

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复习备考时要特别重视这个考查方向。全国课标卷中的古诗词阅读题是2题11分,比广东卷多1题4分;现代文阅读选做题4题25分,比广东卷多1题10分,这些重点,复习一定要强化。

5184广东考试服务网(高考快讯,成绩、录取查询)4.勇于探索,突破试题中的难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中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是3个选择题9分,强调信息筛选、信息推断、信息迁移等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选做题有1个的5分选择题;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在材料的选取、材料的导向及评分上均与广东有较大差异。

复习备考时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差异点,。

3. 高考全国卷1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秣(mò)、B倾轧(yà)、D解剖(pōu) 【考点】语音 2.【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使用对象错误。D、附庸风雅:贬义词。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 *** 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3.【答案】B 【解析】A 句式杂糅 C “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 D 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

【考点】病句辨析 4.【答案】A 【解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5.【答案】C 【解析】“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不符合文意。

“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考点】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6.【答案】D 【解析】“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7.【答案】A 【解析】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 *** 。是多巴胺传导顺畅与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答案】B 【解析】“宠”为“宠爱”、“奖赏”之意。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9.【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说理,不触及利害关系;④是说他史事擅长,有文采。 【考点】筛选信息,理解人物形象。

10.【答案】C 【解析】“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错误,“擢”是提拔,“知”掌管。 【考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1.【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 【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13.【答案】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 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来源:学科网ZXXK]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阅序》) 【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14.【答案】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

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 15.【答案】 (1)①即使普。

4. 高考语文答题套话

(一) 1. 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

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

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 *** 彩; 第三, 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 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总之: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常见病句的标志(参阅《\"望\"病句标志辨析病句》)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

5. 求全国卷一语文高考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行伍(háng) 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 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 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

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B。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C。

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D。

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 *** 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 *** 。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 *** 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5.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1. 全国卷语文必考65篇诗词文言文有哪些【只发名字就好 文言文(22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王勃的《滕王阁序》

苏洵《六国论》

诗词曲(47首)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绵瑟 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36.游山西村 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王维的《山居秋暝》

高适的《燕歌行》

柳永的《雨霖铃》

李清照的《声声慢》

2. 2016年45套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有哪些

百度文库上有。

如:2套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

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

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

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呕吐得一片狼藉,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3套《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的样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擅于说服劝谏别人。

每逢冒犯君主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时;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据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适可而止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见到魏征前来,藏到怀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4套《大鼠》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13331,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

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

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

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

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 ***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不是害怕,而是等待老鼠跳窜后疲乏。它出击我便退回,他退回我又出击,用个人勇力意气拼斗的人,跟这老鼠有什么两样呢? 5套《阮孝绪传》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3. 语文中考必考篇目的古文2016年有哪些

共16篇,可分为四层:

(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 ;

(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

(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经考过的文言文:

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和《马说》、2005年《三峡》

4.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5.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文综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命题规范,导向明确,难易适中,有相当不错的区分度。基本沿用2014、2015的命题思想

选材上看,一是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不离经典,文言文选自宋史,诗歌是李白的作品,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传主是中国当代著名学家陈忠实

从难易度看,2016高考语文试题难度与2015相比,大致持平而略低,难易分布点稍有调整。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依然有难度,文言文较为容易,古代诗歌鉴赏题较难,不易答全。2015年语文高考选考题,小说题较为容易,人物传记第三题较难,今年则相反,小说题不容易,人物传记最后一题稍难。语言文字应用题形式多有变化,但难度不大。作文题是漫画,立意稍有难度

与2015年语文试题相比,出现相当新的题型,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新趋势

2016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点评解读,如何审题立意怎么写不走题

1、作为2015年语文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北京卷大作文首次采用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两道作文题都采用命题形式,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分别侧重于对历史的体察和对生活的关注,既延续了北京卷一贯的内容导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2、在两道作文题中,“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考生首先要明确写哪位英雄,例如题目既提示了岳飞、林则徐、邓世昌、黄继光等战场英雄,也提示了邓稼先等可被称作“英雄”的杰出人才;第二要选择适合展现英雄形象的“一天”,例如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时,显然对应着不同的风貌,这与考生的选择有关;第三要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此外,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适合对日常事物具有较多关注和思考的考生。题目的最难点和解读关键在于“深入灵魂”:“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事实上,如果用记叙事件来体现“深入灵魂”,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这篇作文写成议论文会比较容易。比较好写的一种思路是揭示所选物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通过这种精神、品格对“我”内心的感召和震撼,达到直指灵魂的目的。3、整体来看,两道题的写作对象都很明晰,就是某一特定的“英雄”或“物”;在思路清晰,比较容易下手写作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概念化、泛化性质的套作。在内容导向上,它们延续了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关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生活的方向,又有意识地展现出记叙与议论的差异倾向,适合学生根据特长自主选择,充分展示自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