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小学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口诀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g=ghv。次品是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ISO8402-1994《质量术语》标准中,对质量作了如下的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小学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口诀小学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口诀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任何产品都是为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而制造的。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论是简单产品还是复杂产品,都应当用产品质量特性或特征去描述。产品质量特性依产品的特点而异,表现的参数和指标也多种多样,反映用户使用需要的质量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六个方面,即性能、寿命(即耐用性)、可靠性与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

找次品的方法公式

找次品的方法公式:把待测物品尽量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则使其中两份相等,第三份与这两份相不超过一,依次进行,可用少的次数找到次品。

找次品是小学奥数的主要类型,现在在学校课本里,在“数学广角”里出现这一题型。其基本题型是在若干个零件里面有一个零件和其它零件不同,这个零件比其它零件轻或重,用一个无砝码的天平,少称几次能一定把次品找出来。一般是把零件总数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则分成a、a、b形式,a比b多1或者少1,不能多2后者少2。

找次品顺口溜找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是:当待测物品的重量远远小于天平的称量时,采用“二分法”进行测量。将待测物品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待测物品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说明待测物品是。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是什么?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2~3个物品 ,称1次。

4~9个物品 ,称2次。

10~27个物品, 称3次。

28~81个物品, 称4次。

等级

1、B货

通常叫B货、AB货。像真品的部分,大概只有LOGO,甚至可能随便找一个皮夹或皮包,盖上商标,至于厂家是否生产过这种款式那就不重要了,重点是有印“LOGO”就好了,多半是地摊等级,一看就知道是仿的货色,价格也都很便宜。

2、A货

A货可以说是中等货,比B货的质感好一点,皮质与缝线车工制作都很一般,包装也比B货稍微好一点。不像真品一样会随着使用时间而变成蜜蜡色。配料为普通五金、普通的空心料、手工一般。

3、超A

使用后颜色会变为蜜蜡色。遇水立即变色。制作过程很精细,对花、对尺寸,跟原版极其相似。因为价格合理,产品的品质也好,所以比较受大众所爱。配料为进口变色皮。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是:

1、2~3个物品 ,称1次。

2、4~9个物品 ,称2次。

3、10~27个物品, 称3次。

4、28~81个物品, 称4次1、B货

通常叫B货、AB货。像真品的部分,大概只有LOGO,甚至可能随便找一个皮夹或皮包,盖上商标,至于厂家是否生产过这种款式那就不重要了,重点是有印“LOGO”就好了,多半是地摊等级,一看就知道是仿的货色,价格也都很便宜。

2、A货

A货可以说是中等货,比B货的质感好一点,皮质与缝线车工制作都很一般,包装也比B货稍微好一点。不像真品一样会随着使用时间而变成蜜蜡色。配料为普通五金、普通的空心料、手工一般。

规律是:(3^x-1)+1—3^x个物品要称x次(x指代数)。 例如:213个物品中找次品:213在(3^5-1)-1—3^5之间所以要称5次

2~3,l次

4~9,2次

10~27,3次

28~81,4次

82~243,5次

2~3个1次

4~9个2次

10~27个3次

28~81个4次

2-3 1次

4-9 2次

10-27 3次

28-81 4次

(3n-l+l)一3n n为测量次数

(3n+l)∽3n n为测量范围

2~3-1次

4~9-2次

10~27-3次

28~81-4次

后一个数是下面后一个数的3倍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是什么?

规律:

2~3个物品 ,称1次。

4~9个物品 ,称2次。

10~27个物品, 称3次。

28~81个物品, 称4次。

以上是知道次品轻重的,不知道次品轻重要称多一次。规律应该就是3的n次方吧,n为需要的次数。称n次,多可以分辨3的n次方个零件。

例题:

有12个硬币,其中有一个的重量与其他的不一样,有三次使用测量平衡的机会来找出重量不同的那个。

解:不妨将12枚硬币编号1~12。将硬币分为三组:

A:1、2、3、4。

B:5、6、7、8。

C:9、10、11、12。

次称量:

A=B。则特殊硬币在C组中,A、B中的都是正常的硬币可以用作参考。

第二次称量:

将正常的硬币5、6与9、10比较。会出现两种情形:

如果相等,则特殊硬币在11、12中。

第三次称量:

将10与11比较,相等则12为特殊硬币(不知轻重);不相等则11为特殊硬币(知轻重)。

如果不相等,则特殊硬币在9、10中(知轻重)。

第四次称量:

将8与9比较,相等说明10为特殊硬币;不相等说明9为特殊硬币。A、B不相等(A重)说明C组是正常的硬币。令A中的硬币为a1、a2、a3、a4(若这里面有次品,次品肯定是重于);B中的硬币为b1、b2、b3、b4(若这里面有次品,次品肯定是轻于)。

从C中拿一个硬币c与A、B分成3组:

D:a1、a2、c。

E:a3、a4、b1。

F:b2、b3、b4。

第二次称量:称量D、E。

1、D=E,说明特殊硬币在F中且较轻。

第三次称量:比较b2、b3:相等则b4为特殊硬币,不等则较轻的为特殊硬币。

2、D重于E。则要么是a1、a2较重(那就是次品重),要么是b1较轻。

第三次称量:比较a1、a2。相等说明b1为较轻特殊硬币,不相等则重的为特殊硬币。

3、D轻于E。说明a3、a4有一个为较重的特殊硬币。

第四次称量:比较a3、a4。较重的为特殊硬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