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总结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小结

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多管落球法

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总结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小结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总结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小结


实验仪器:

多管粘滞系数测量仪、读数显微镜、游标卡尺、小钢球、米尺、比重计、电子秒表、温度计、小磁铁、气泡水准器。

实验步骤:

1、调节底板水平,调节圆柱量筒底的螺钉,边调节边观察气泡水准器里的气泡,一直调节到气泡处于中央位置为止。

2、温度、内直径、密度、刻线间距等的记录或测量:记录实验前蓖麻油的温度,把实验室给出的圆柱量筒的不同直径记录到表格中,并把小钢球的密度数值p,重力加速度数值g,测量出的两刻线间的距离S,全部记录到表格下方处。

3、读数显微镜测量小钢球的直径,一共测量5次,不断调整小钢球在载玻片上的方位,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测量,把测量数值填入表格,求出小钢球的直径和绝对误差。

4、测量下落时间:开始实验,轻拿小钢球,轻轻地在最细圆柱量筒液体的中心处释放,尽量使得小钢球释放速度为零,让它沿着圆柱量筒的中心轴线处下落,并且准确测量出小钢球通过刻线A、B的时间。通过刻线记录时间时,要保证实验者的视线要与刻线相水平时间。

5、磁铁吸出小钢球,重复实验,小钢球下落1次后,落在了量筒的底部,用磁铁靠近底部的小钢球,小钢球就被吸引过来,然后磁铁沿着圆柱量筒壁向上移动,可吸出小钢球。再在此量筒里重复两次实验并把时间记录到表格里。

6、重复以上步骤,依次让小钢球在其它不同直径的圆柱量筒里下落,分别记录小钢球在不同直径圆柱量筒里通过刻线的3次下落时间,并记录下时间填入表中。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同时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也可换算,这样就方便灵活得多了。

液体粘度的测定

液体粘度的测定:

1.测低粘度,比如和水差不多,花几块钱去药店买一盒补钙的口服液,把口服液扔掉,就要那个细吸管,然后让待测液体流过那个吸管,看时间和吸管直径(直径太小用游标卡尺量),算出粘度。

2.测中低粘度,买一个五块钱的小漏斗,五块钱的甘油(药店买),测甘油和待测液体流过的时间之比,算出粘度(甘油20℃是1.499Pa.s,30℃是0.945Pa.s)。

3.测中高粘度,去五金店买点不锈钢珠,实在找不到就用跳棋,买个大杯子装满待测液体,把珠子扔进去,拿尺子量杯子高度,看表算出珠子沉入速度,结合珠子密度(不锈钢7.85g/cm3,跳棋玻璃2.7g/cm3)和直径(卡尺量),算出粘度。

4.测高粘度,买钉子和砝码,没砝码用称好重量的平整铁块也行,看钉子加砝码的重量下压入试样的速度,结合钉子直径算出粘度,此法需要粘度特高,看起来接近半固体的。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实验

1. 体积相同 保证液柱高度相同,接下来可以在计算中把高度h消掉。

2. 保持测量时温度的恒定。

3. 用待测液体润洗,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4. 对人体的血压有一定的影响,凡使血液粘滞度增加的因素,都有可能加大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而增加心脏负担。

你是在做物理实验吧,我刚做完这个实验。

1,因为要用到公式4(见书本124面),所以需要保证两种液体的h相同。

2,保证测量时温度的恒定。

3,避免其他液体与待测液体混合造成的干扰。

4,使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你自己再适当拓展些,有的老师喜欢详细的,有的喜欢简单的,要看你运气了。好运吧。

1:体积相同保证液柱高度相同,接下来可以在计算中把h消掉。

2:保持恒温状态

你好,第一个思考题本人这样认为

就目前粘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旋转法、落球法、毛细管法、振动法等,以毛细管法最为简单常用,而毛细管法测量粘度是基于泊肃叶定律

式中: r 表示毛细管半径; t表示液体流经毛细管的时间; L表示毛细管长度;Vt表示t时间内液体所流过的体积; P2表示流体单元所受的压力。

有公式我们可以知道,粘度的大小与流过的体积有关,所以为了测量的方便以及单一变量等因素,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的体积相等。

第二题

所谓的沉降法和我说的落球法是一个方法,而落球式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是基于斯托克斯定律而产生的,一个具有一定密度的球体在特定的盛液器皿中自由下落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球的重力、浮力、阻力; 小球做匀速下降运动时,小球的浮力值与阻力值之和等于它的重力值,该待测液体的粘度值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ρs表示球体密度,ρl表示液体密度,v表示球匀速下降的速度。

由于再特定的器皿中,必须考虑道器皿的半径R和器皿的高度h,所以引用修正后的公式如下:

所以必须要保证高度是已知的,轴线下降是为了保证3力平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杜康老师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 ,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 (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 ,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 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度线.若以量表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针为球形,工件为圆柱,两轴心有偏位量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如图2-4-8所示,此误差称为正弦误差.图2-4-9所示为凸轮在机构设计的误差分析图,为了减少磨损,常将从动件的端头设计成半径为 的圆球或圆柱体,两者间的压力角为 ,因此引起误差为.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不同所造成的误差.常用各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