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是_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是_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是_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传播性是计算机病毒具有最大威胁和隐患的特点之一。计算机病毒潜伏在系统内,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操作激活触发条件,使其得以由一个载体传播至另一个载体,完成传播过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常用交换媒介传播,逐渐发展到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化的传播。

1.

移动式存储介质

计算机和手机等数码产品常用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包括:软盘、光盘、DVD、硬盘、闪存、U盘、CF卡、SD卡、记忆棒(Memory

Stick)、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以其便携性和大容量存储性为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也是其成为目前主流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原因。例如,“U盘杀手”(Worm_Autorun)病毒,

该病毒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于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就会利用Windows自动播放功能优先运行autorun.inf文件,并立即执行所要加载的病毒程序,导致破坏用户机器且遭受损失。

2.

各种网络传播

(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病毒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毒主要依附在邮件的附件中,而电子邮件本身并不产生病毒。当用户下载附件时,计算机就会感染病毒,使其入侵至系统中,伺机发作。由于电子邮件一对一、一对多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2)下载文件。病毒被捆绑或隐藏在互联网上共享的程序或文档中,用户一旦下载了该类程序或文件而不进行查杀病毒,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机率将大大增加。病毒可以伪装成其他程序或隐藏在不同类型的文件中,通过下载操作感染计算机。

(3)浏览网页。当用户浏览不明网站或误入挂马网站,在访问的同时,病毒便会在系统中安装病毒程序,使计算机不定期的自动访问该网站,或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给用户造成损失。

(4)聊天通讯工具。QQ、MSN、飞信、Skype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无疑是当前人们进行信息通讯与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网上生活必备软件,由于通讯工具本身安全性的缺陷,加之聊天工具中的联系列表信息量丰富,给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目前,仅通过QQ这一种通讯聊天工具进行传播的病毒就达百种。

(5)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病毒传播也是当前病毒发作的一种流行趋势,手机作为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其高普及率及低安全防御能力,成为当前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病毒,会利用发送的手机短信、彩信、无线网络下载歌曲、图片、文件等方式传播,由于手机用户往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接收读取短信、彩信、直接点击网址链接等方式获取信息,让病毒毫不费力地入侵手机进行破坏,使之无法正常使用。

主要通过复制文件,文件传送,运行程序等方式进行。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硬盘传播: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者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被病毒传染并将其扩散。

(2)光盘传播:大多数软件都刻录在光盘上,由于普通用户购买正版软件的较少,一些非法商人就将软件放在光盘上,在复制的过程中将带病毒文件刻录在上面。

(3)u盘传播:u盘携带方便,为了方便计算机相互之间传递文件,经常使用u盘,就将一台计算机的病毒传播到另一台。

(4)internet上下载病毒文件,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诺相互传递文件,信件,这样使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因为资源的共享,人们经常网上下载、免费共享软件、病毒文件难免夹带在其中,网诺也是现代病毒传播主要方式。

第一种途径: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

计算机

的专用ASIC芯片和硬盘等。

二种途径:通过

移动存储

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

软盘

、磁带等。

第三种途径:通过

计算机网络

进行传播。

第四种途径:通过

点对点

通信系统

和无线通道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是ASIC晶片和硬碟。这是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体装置,从而进行病毒的传播。

软盘、磁碟、尤盘也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软盘、磁碟、尤盘被称为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温床",软盘是移动最频繁的储存介质。

通过无线通道和IM进行,传播也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以现在的目前来看,前者的传播途径不具有广泛性,但在未来广泛性会很强的。

计算机病毒的另一个传播途径是通过Inter。现在网路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比少的一部分,大家都是通过网路查询资讯、传送档案和接收档案等等,这就让病毒乘机出现,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病毒的传播,例如:电子邮件、Java

Applets、ActiveX Control、BBS、FTP等等。在这个资讯国际化的同时,也让病毒变得国际化了。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方法1:购买正版的防毒软体,而且最好选择知名厂商的产品,因为知名厂商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更新病毒库的速度及时,很快就能查杀最新出现的病毒。而且很快您就会发现:购买一款正版的防毒软体的是非常超值的,因为您得到的回报将远远大于原先的付出。

方法2:从网上下载软体使用时一定要小心,最好到知名的站点下载,这样下载的软体中包含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

方法3:开启所有的邮件附件时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论它是来自您的好友还是陌生人,建议对于那些邮件主题十分莫名其妙的邮件直接删除,因为根据统计,病毒通常就在那些邮件中。

方法4:开启可执行档案、Wo

d文件和Excel前,最好仔细检查,尤其是第一次在您的系统上执行这些档案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

方法5:对于重要的资料,一定要定期备份;对于十分重要的资料,最好在别的计算机上再备份一次;特别重要的资料,即使进行多次备份也是值得的(我们看过了太多的使用者痛心疾首的样子,因此强烈建议您这样做!

方法6:即时升级您的病毒库,保证它随时处于最新的版本,建议每天都升级一次病毒库。

方法7:建议采取如下的安装顺序:作业系统—防毒软体—其它软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感染的机率。

方法8:上网时尽量开启病毒防火墙。

方法9:及时安装作业系统的补丁程式。

方法10:区域网使用者共享资料夹的许可权一定要设为只读。

通常有以下几种:

(1)通过软盘

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

(2)通过硬碟

通过硬碟传染也是重要的渠道, 由于带有病毒机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维修等, 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3)通过光碟

因为光碟容量大,储存了海量的可执行档案,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碟,对只读式光碟,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

(4)通过网路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如何预防病毒的侵犯?

其实计算机病毒和其他任何程式都是一样的,只要没有执行的命令,就不会执行任何破坏性操作。

一般情况下,病毒的执行是由于系统的漏洞或者使用者的疏忽而造成的。先说说漏洞。漏洞无处不在,攻击者可以通过漏洞获得在被入侵主机执行程式的许可权,进而执行病毒或木马。有些病毒在一台内网主机上执行后会自动攻击内网中其他的计算机,例如熊猫烧香。IE也存在漏洞,在浏览具有恶意程式码的网页时会执行相应操作,执行指定的程式,导致病毒的执行。

对应漏洞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升级WINDOWS并使用防毒软体,经常升级,经常查杀。

第二种情况就是使用者的疏忽。例如收到带有恶意附件的邮件,带有恶意网页(其中含有溢位性恶意程式码)的邮件并开启。或者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未知程式的执行。

或者没有禁用系统的AUTORUN,导致可移动系统在其他主机上使用时获得的自启动病毒在新主机中执行。

病毒种类繁多,这里只是概述。最根本的防范方法就是了解病毒的本质,使用好的防毒软体,及时升级更新,并增强防毒意识。

这里推荐几个防毒软体:卡巴斯基,瑞星,KV3000

必选:卡卡安全助手+360安全卫士

中强毒后一定及时使用专杀!

计算机病毒传染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复制档案,档案传送,执行程式等方式进行。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硬碟传播:由于带病毒的硬碟在本地或者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被病毒传染并将其扩散。

(2)光碟传播:大多数软体都刻录在光碟上,由于普通使用者购买正版软体的较少,一些非法商人就将软体放在光碟上,在复制的过程中将带病毒档案刻录在上面。

(3)u盘传播:u盘携带方便,为了方便计算机相互之间传递档案,经常使用u盘,就将一台计算机的病毒传播到另一台。

(4)inter上下载病毒档案,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诺相互传递档案,信件,这样使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因为资源的共享,人们经常网上下载、免费共享软体、病毒档案难免夹带在其中,网诺也是现代病毒传播主要方式。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陌生人给你传送的邮件、在网上传输给你的档案,不要轻易开启;浏览网页的时候不要轻易开启弹出的对话方块等等,现在病毒传染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多好安装一个上网助手,比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卫士可以帮助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性是计算机病毒具有最大威胁和隐患的特点之一。计算机病毒潜伏在系统内,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操作启用触发条件,使其得以由一个载体传播至另一个载体,完成传播过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网际网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常用交换媒介传播,逐渐发展到通过网际网路进行全球化的传播。

1. 移动式储存介质

计算机和手机等数码产品常用的移动储存介质主要包括:软盘、光碟、DVD、硬碟、快闪记忆体、U盘、CF卡、SD卡、记忆棒(Memory Stick)、行动硬碟等。移动储存介质以其便携性和大容量储存性为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也是其成为目前主流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原因。例如,“U盘杀手”(Worm_Autorun)病毒, 该病毒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装置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档案一般存在于U盘、MP3、行动硬碟和硬碟各个分割槽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装置的时候,该档案就会利用Windows自动播放功能优先执行autorun.inf档案,并立即执行所要载入的病毒程式,导致破坏使用者机器且遭受损失。

2. 各种网路传播

(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病毒通过网际网路进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毒主要依附在邮件的附件中,而电子邮件本身并不产生病毒。当用户下载附件时,计算机就会感染病毒,使其入侵至系统中,伺机发作。由于电子邮件一对一、一对多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2)下载档案。病毒被捆绑或隐藏在网际网路上共享的程式或文件中,使用者一旦下载了该类程式或档案而不进行查杀病毒,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机率将大大增加。病毒可以伪装成其他程式或隐藏在不同型别的档案中,通过下载操作感染计算机。

(3)浏览网页。当用户浏览不明网站或误入挂马网站,在访问的同时,病毒便会在系统中安装病毒程式,使计算机不定期的自动访问该网站,或窃取使用者的隐私资讯,给使用者造成损失。

(4)聊天通讯工具。QQ、MSN、飞信、Skype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无疑是当前人们进行资讯通讯与资料交换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网上生活必备软体,由于通讯工具本身安全性的缺陷,加之聊天工具中的联络列表资讯量丰富,给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目前,仅通过QQ这一种通讯聊天工具进行传播的病毒就达百种。

(5)行动通讯终端。通过行动通讯终端进行病毒传播也是当前病毒发作的一种流行趋势,手机作为最典型的行动通讯终端,以其高普及率及低安全防御能力,成为当前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病毒,会利用传送的手机简讯、彩信、无线网路下载歌曲、图片、档案等方式传播,由于手机使用者往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接收读取简讯、彩信、直接点选网址连结等方式获取资讯,让病毒毫不费力地入侵手机进行破坏,使之无法正常使用。

第一种途径: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体装置进行传播,这些装置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C晶片和硬碟等。

第二种途径:通过移动储存装置来传播这些装置包括软盘、磁带等。

第三种途径:通过计算机网路进行传播。

第四种途径:通过点对点通讯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计算机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在某个档案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档案拷贝、档案传送、档案执行等方式进行,档案拷贝与档案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档案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巨集病毒通过Word、Excel呼叫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档案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移动储存介质(U盘,行动硬碟)2.光碟3.硬碟4.网路(包括:邮件、档案下载、网页等方式)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文件复制、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复制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输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1)软盘传播:通过移动存储没备来传播,这些设备主要包括软盘、光盘、u盘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

(2)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的ASIC芯片和硬盘等。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硬盘感染并再扩散。

(3)网络传播:目前通过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网页浏览)进行传播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

(4)BBs电子布告栏(BBs):因为上站容易、投资少,因此深受大众用户的喜爱。由于BBs站一般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也无任何限制,这样就给一些病毒程序编写者提供了传播病毒的场所。

扩展资料:

计算机病毒对微型机系统的危害:

(1)破坏磁盘的文件分配表或目录区,使用户磁盘上的信息丢失。

(2)删除软、硬盘上可执行文件或覆盖文件。

(3)将非法数据写DOS内存参数区,引起系统崩溃。

(4)修改或破坏文件和数据。

(5)影响内存常驻程序的正常执行。

(6)在磁盘上标记虚假的坏簇,从而破坏有关的程序或数据。

(7)更改或重新写入磁盘的卷标号。

(8)对可执行文件反复传染拷贝,造成磁盘存贮空间减少,并影响系统运行效率。

(9)对整个磁盘进行特定的格式化,破坏全盘的数据。

(10)使系统空挂,造成显示器键盘被封锁的状态。

计算机病毒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电脑感染!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传染的呢?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传染途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在某个档案上。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档案拷贝、档案传送、档案执行等方式进行,档案拷贝与档案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档案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巨集病毒通过Word、Excel呼叫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档案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在70年代,那时由于计算机还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十分大。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广泛传播,则把病毒对PC机的威胁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规模肆虐于全世界各国的IBM PC及其相容机之中,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这些计算机病毒如同其他计算机病毒一样,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传染性。通过认真研究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对抗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1.

软盘

软盘作为最常用的交换媒介,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对病毒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时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可执行档案和资料档案系统都较小,许多执行档案均通过软盘相互拷贝、安装,这样病毒就能通过软盘传播档案型病毒;另外,在软盘列目录或引导机器时,引导区病毒会在软盘与硬碟引导区互相感染。因此软盘也成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温床”。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2.

光碟

光碟因为容量大,储存了大量的可执行档案,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碟,对只读式光碟,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体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防护担负专门责任,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当前,盗版光碟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3.

硬碟

由于带病毒的硬碟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4.

BBS

电子布告栏BBS因为上站容易、投资少,因此深受大众使用者的喜爱。BBS是由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通讯站点,使用者可以在BBS上进行档案交换包括自由软体、游戏、自程式设计序。由于BBS站一般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亦无任何限制,这样就给一些病毒程式编写者提供了传播病毒的场所。各城市BBS站间通过中心站间进行传送,传播面较广。随着BBS在国内的普及,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质。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5.

网路

现代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已使空间距离不再遥远,资料、档案、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在各个网路工作站间通过电缆、光纤或电话线路进行传送,工作站的距离可以短至并排摆放的计算机,也可以长达上万公里,正所谓“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档案中,当您从网路另一端得到一个被感染的程式,并在您的计算机上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执行它,病毒就传染开来了。这种病毒的传染方式在计算机网路连线很普及的国家是很常见的,国内计算机感染一种“进口”病毒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在我们资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病毒也在国际化。大量的国外病毒随着网际网路络传入国内。

随着Internet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并将成为第一传播途径。Internet开拓性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钜。Internet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档案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通过FTP下载的档案中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大多数Internet邮件系统提供了在网路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件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件或档案就可能通过闸道器和邮件伺服器涌入企业网路。网路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当前,Internet网上病毒的最新趋势是: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制作的匿名个人网页直接提供了下载大批病毒活样本的便利途径。2由于学术研究的病毒样本提供机构同样可以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3由于网路匿名登入才成为可能的专门关于病毒制作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质的电子论文、期刊、杂志及相关的网上学术交流活动,如病毒制造协会年会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国内外任何想成为新的病毒制造者学习、借鉴、盗用、抄袭的目标与物件。4散见于网站上大批病毒制作工具、向导、程式等等,使得无程式设计经验和基础的人制造新病毒成为可能。5新技术、新病毒使得几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时无意中成为病毒扩散的载体或传播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