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牧原无豆粕养殖技术规程 牧原饲料配比

激战!牧原、温氏、新希望相继出手!真正考验养殖户的时候到了

引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外种业公司卖给我们的都是二流种猪,每代种猪经历了一定繁育过程之后,都会退化,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惨烈!猪价跌至10元区间!对养殖户而言,这个冬天有点冷!原以为年底猪价能大赚一把,但如今却已跌破不少猪场的成本线!并且养殖户更需要警惕的是,牧原、温氏、新希望透露的信息显示,大们的竞争越发疯狂,市场环境将越发残酷......

牧原无豆粕养殖技术规程 牧原饲料配比牧原无豆粕养殖技术规程 牧原饲料配比


牧原无豆粕养殖技术规程 牧原饲料配比


猪价暴跌、卖猪亏损!据猪好多数据监测,目前全国猪价已跌至22元/公斤附近,但一个月前还有将近28元/公斤的高价!也就是说,短短30天左右的时间,猪价暴跌了近6元/公斤,跌幅高达21%!这样的猪价走势,只能用“暴跌”两个字来形容!相信1个月前谁也想不到,临近年底猪价不说大涨,竟然还“跳水”般下降。

猪价这一走势,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相当一部分养殖户陷入亏损!犹记得,不少养殖户于9-10月二次育肥入场,从大规模场手中购入肥猪饲养,期待11-12月“大赚一笔”。

由于当时猪价就比较高,因此这部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高达24元/公斤左右!

现如今,猪价跌入22元,甚至跌到了20元!导致“二次育肥”的150公斤大猪每头要亏损近300元!而更可怕的是,近两日猪价从下跌5毛到变成下跌1元、2元,跌幅还有扩大的趋势!很显然市场正呈现“踩踏行情”,现在是“千军万猪过独木桥”。

所以猪价暴跌21%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养猪业的亏损将进一步加剧!养殖户朋友们要警惕“剪刀”的出现。

“剪刀”再现!猪价暴跌,导致养猪利润大幅降低,现如今大部分自繁自养的成本是18元/公斤左右,意味着还有4元/公斤的盈利空间,一头120公斤的猪大约可盈利480元。

而就在大半个月前,一头猪还多管齐下,推动产业发展能盈利近千元!

并且未来,480元的利润要维持住也相当危险。

因为5月份以来能繁母猪数量在迅速上升,仔猪数量也连续大涨,这意味着未来的生猪供应水平还在逐步提升!至此,几乎可以宣告本轮猪周期的“猪价上行期”结束!这一点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我们经历了将近一年半的猪价下行期,但如今“上行期”维持仅半年左右便要结束!

那么未来随着饲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养殖成本恐还会进一步推高,最终与低猪价形成“剪刀”使利润被腰斩。

并且更令人细思恐极的是,不管市场上饲料价格如何上涨,大场的养殖成本却依旧能不增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平均养猪成本还有1.5-2元/斤的下降空间。反降!这种成本异不可避免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中小散户的生存将更为艰难。

牧原、温氏、新希望竞争加剧从前,养猪大之间比拼的是产能,但如今大家更在乎“降低成本”之间的竞争。

面对资本调研,最可以夸耀的数据也是成本!

据几大透露,牧原的养殖成本已降低至15.5元/公斤,未来目标是实现14.5-15元/公斤;而温氏也已将成本降低至16.6元/公斤,未来优化至15.4元/公斤;新希望成本已降低至16.6元/公斤,目标是降低至16元/公斤以下。

不难发现,温氏、新希望身为生猪产能的“老二、老三”,在成本维度已追上去年的牧原,位于行业水准!这种成本趋势,也显示出来大之间激烈的竞争,更意味着将对中小养殖户造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例如牧原表示,公司将持续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原粮价格上涨的影响。

在采购端,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寻找低价优质原粮;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积极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降低综合饲料成本;同时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行情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借助远期合同等工具降低采购成本。

那么,相较于只能依靠“买饲料”的中小规模养殖户而言,大场们通过自己购买原料、配置饲料,成本优势巨大。

并且尽管大场们宣称掌握了“低蛋白日粮”的配方,却也并没有在行业内普及的意思,大部分养殖户所用依旧是传统高蛋白饲料,受豆粕价格影响更大。

并且,现在行业内具备“成本优势”的猪企不止上述三家,还有神农养殖成本15.7元/公斤、天康生物养殖成本17.3元/公斤、大北农养殖成本17.4元/公斤等。

不难预见,随着养殖们的成本不断降低,未来猪周期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高猪价期”会越来越短,对养殖户而言盈利将越发艰难。

因为各大猪企将进入的市场竞争期,以牧原为例,牧原股份秦军近期在电话会议中提到,未来出栏将达到1亿头甚至适当多于这个数,但因为土地政策和环境容量等原因,大幅超过这个数字(比如二亿)的概率微乎其微。

从数据来看,牧原实现1亿头的产能并不难,他们1-10月已出栏生猪5000.3万头,今年大概率能冲刺出栏6000万头!此外,温氏、新希望未来的产能目标也是数千万级别。

而今年10月份,大家虽然买的是“高价肥猪”,可本质上又有何别?可见“投机养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高价期越来越短、猪周期越来越险,衷心希望每个养殖户都能成为长期主义者!

邓州和内乡牧原养殖场效益哪个好些

要说明的是,以上均为不完全统计数据,猪企实际涉及的范围可能更广。

1、养殖技术好。内乡牧原养殖场的养殖技术非常先进,采用了先进的种群技术、养分营养管理技术和中养病技术,而邓州牧原养殖场比内乡牧原养殖场点。

内乡牧原养殖场好。

2、环境好。内乡牧原养殖场严格控制家畜繁育环境,保证家畜良好健康状态,而邓州牧原养殖场比内乡牧原据统计,2022年1-11月,国内上市猪企已累计出栏超1.1亿头生猪,按2021年出栏的7亿总量计算,规模猪企出栏几乎占了全国的15.7%,业内预计到2025年上市猪企出栏将占比30-40%。养殖场点。

猪价下跌2成!牧原、温氏已行动,预计年底“疯狂”卖猪近800万头

有专家表示2023年养猪将处于微盈利阶段。

生猪价格单月下跌将近21%,牧原、新希望、温氏等各大上市猪企开始行动,纷纷赶在年末冲一波“业绩”!按照当前“扩产”的节奏,2023年或有1.6亿头猪冲击市场,创历年新高!其中,已完成年度出栏目标的牧原,还在奋力“前进”,将2022年生猪出栏量区间上调至6100-6200万头,预计12月出栏量为580万头左右。

12月6日,温氏披露11月生猪销售简报,当月该公司销售生猪共计196.44万头,而其余上市猪企也不甘示弱,环比同比齐飞,养殖散户。

本轮猪价从10月中下旬起下跌,截至目前已连跌6周,较于10月点累计下跌5.77元/公斤!目前,规模养猪场的养殖利润仍有600-700元左右,在保本之上还能小赚一笔,但二育散户却不同,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据了解,二次育肥散户是在9、10月猪价“飙涨”时期进场,由于对年前生猪价格过于看好,所以不断的压栏增重,眼瞅着猪价蹭蹭往上涨,可还没来得及开心,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猪价在10月中下旬开始狂跌,当前已回到9月初的行情,简而言之,若二育没能在11月中旬出栏的话,现在出栏大概要亏损200元/头。

在今年初,国内生猪价格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直到3月中下旬才迎来了转折,截止7月份高点时,猪价涨幅高达112.99%!部分养猪户被突如其来的红利“砸晕”,冲动之下选择了盲目压栏,还有些养殖户高价补栏标猪二育,原本9、10月份应该出栏的生猪,被积压到11月份,猪价“断崖式”下跌后,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增多,市场阶段性生猪供给充足。

猪肉消费持续“遇冷”

因南方多地在小雪后,温度依旧保持20度以上,原本在11月就要开启的腌腊季被推迟到了12月初,叠加口罩问题的扩散,餐饮行业以及酒店堂食受到巨大的影响,猪肉消费持续“萎靡”。

前十头部猪企“雷霆出击”

规模养殖场的行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严格控制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是继续扩张生猪产能,向下拓宽产业链。

,降本增效

影响养殖利润的因素主要包括猪价高低、养殖成本、疫病防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前生猪价格在10元/斤左右,同样是出栏一头标猪,自繁自养的猪场能赚600-700元,而二育却亏损将近350元,这其中的距就是养殖成本所造成的。

为了控制成本,近几年各大上市猪企都想破了脑袋。

例如,“猪茅”牧原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会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使用其他高蛋白谷物灵活搭配,叠加改善猪场设备设施,提升智能化根据研究机构数据,2022年1-10月,我国玉米进口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61.21万美元/万吨,大豆进口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128.95万美元/万吨。水平,增加养殖效率。

据悉,当前牧原养殖成本是有所龙头猪企中,目前已下降至7.75元/斤,逐渐靠近预期成本目标7.5元/斤,而温氏、新希望的养殖成本分别为8.05、8.25元/斤。

自从小飞爆发后,生猪价格的高涨,在可观的利润下,大部分猪企开始扩张,而我们熟知的牧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实现全年净利润61.14亿元,上榜胡润百富榜前十强,更别三年后的牧原了,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人才储备量都比之前高了一大截,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年度出栏,但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下,预计12月生猪出栏量或达580-610万头,也就是说一天平均要买20万头猪。

甚至在12月12日晚间,牧原发布了拟瑞交所上市消息,可见其野心!

毫无疑问,龙头猪企在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而养以一头母猪0元计算,这里光母猪购买的成本则分别为175万、125万、100万,额相75万之多,还不包括饲养、人工、圈舍等成本。猪散户却在逐渐退出猪市,据专家预计,2025年上市猪企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0%-40%,甚至会更高。

散户压力倍增

在养殖场的疯狂扩张下,养殖散户的压力陡然加大。

相较于大型养殖厂有自己饲料厂房,散户只能通过高价收购饲料,在增效降本的层面上就已经输了,尤其是今年豆粕、玉米价格飙涨,养殖利润被明显压缩,养猪户只能偷偷的躲在被子哭。

随着上市猪企在生猪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他们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价走势。

现如今,养猪成本逐渐下降,而养殖利润也越来越低迷,规模猪企大手一挥直接扩张生猪出栏量,干脆来个薄利多销叠加下游产业链的拓展,例如屠宰场这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度增加企业盈利方式。

而养殖散户却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靠着大型猪企手指头缝中掉落的微薄利润度日。

牧原、温氏2022大赚!透露猪市3大信号,2023养猪有钱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猪企会以猪为起点多方发散,行业发展将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春节期已过,养猪人要总结经验开始新一年的规划。

当下部分猪企已经发布了业绩预告:2022年,海大预盈利28-31亿、罗牛山预利盈6500-8400万、京基智农预盈利7.5-8亿、得利斯预盈3500-3800万在2022年行情波动如此之大的情形下,养猪企业都已扭亏为盈,那2023年养猪岂不是门好生意?

养猪企业2022基本实现扭亏为盈

回望2022年行情:一季度猪价跌入6元谷底,二季度缓慢回升,季末才真正回弹,三四季度猪价处于高位,所以整个行业上半年是处于深亏的状态,下半年才真正盈利!

不过,根据已经发布业绩的企业以及相关推算,我们可以大致断定:养猪企业2022全年基本实现扭亏为盈!

先来看看养猪企业绩预告:

海大预计2022年盈利28-31亿,同比增长75.43%-98.76%。

罗牛山预计2022年盈利6500-8400万,同比增115.38%-119.87%。

京基智农预计2022年盈利7.5-8亿,同比增93%-105%。

盈利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海大称公司全年出栏约320万头生猪,由于团队专业能力提升,养殖成本下降,此项进一步反映到养殖成本上,饲料每涨价500元/吨,靠外购饲料的中小养殖户成本增加约0.8元/斤,自配料的大型养殖企业成本增加约0.58元/斤。业务已扭亏为盈。

②罗牛山表示由于下半年可以说,近两年,大多数猪企已经不再“专心”养猪了。猪价比去年同期上涨,生猪板块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增加。

③京基智农则是生猪出栏量实现大幅增长,由于生产成本稳步下降、生猪销售均价提升,养猪业务实现了盈利。

再来看看业内推算:

根据牧原股份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12亿。

四季度相关数据并未公布,但我们可以依据现有数据推算一下。

成本方面,四季度牧原养殖成本基本处于15.5元/公斤上下波动,而10-12月其商品猪销售均价分别达到了26.05元/公斤、23.33元/公斤、18.61元/公斤(此处我们取平均值22.66元/公斤估算)。

按照四季度销售生猪1597.6万头,其中商品猪1560.6万头、均重110公斤计算,可以预估出牧原四季度商品猪利润约为122.亿元。

另外,业内其他几家头部猪企的数据,也有相关测算。

根据同花顺财经数据:

截至1月29日,近半年内共有29家机构预测温氏股份2022年业绩:净利润55.4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41.4%。

截至1月29日,近半年内共有9家机构预测新希望2022年业绩:净利润4.3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4.51%。

整体而言,猪企2022年业绩基本实现扭亏为盈。

那2023年养猪是不是稳盈了呢?先来看看的几种定调。

对猪市的几种定调

生猪产能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加333万头,增长0.7%。

要知道,制定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数据为4100万头,目前的存栏数值已经处于高位。

而且去年5月-12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一路回升,按照10个月生产周期推算,2023年3月-10月,国内生猪产能都是有保障的。

猪肉需求方面,多位专家预估2023年经济增长将达到6%左右,居民收入将有所增长。

今年二季度起猪肉消费需求将恢复到常态水平,下半年进入到供需双旺的状态。

政策调控方面,2022年猪价大起大落,采取了不少调控措施:收储、放储、预警、约谈猪企等等。

从调控效果上看,这些措施对价格影响还是较大的。

且明确表示,将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

后市猪价如果再度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必将出手干预。

整体而言,2023年猪市将供需双增。

1月中旬也定调: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

2023年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虽说猪价波动将变小,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当下养殖成本依然处于高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月第3周:

全国玉米平均价格3.0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5.9%。

全国豆粕平均价格4.97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29.8%。

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4.04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10.7%。

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豆粕、育肥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养殖户成本压力较大。

当下猪企正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全力降低成本。

例如,不少企业已经在通过豆粕减量替代、精准日粮配方等方式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育肥速度。

也在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旨在减少养殖业豆粕用量,大幅降低成本。

同时在养殖效率上,母猪繁殖效率、人工效率、疫病管控效率等都成了衡量指标,行业已朝着数智化养殖发展。

养猪业未来必定是成本和效率的双竞争赛。

但世界上没有一门生意是稳赚的,养殖依然存在着行情、疫病等风险,大家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绿色,肉牛绿色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温氏目前的业务也涉及了饲料生产,产出的饲料基本为自用。

肉牛绿色养殖最主要的技术要点就是要保证牛场的环境干净舒适,而而且更多的猪,也必然消耗更多饲料!导致推动饲料价格“更上一层楼”,养殖户千万注意!随着饲料价格猛涨,现如今一头猪的养殖成本已增加了约500元,有养殖户已经在“高成本”下扭盈为亏。且要定期做好处理工作,油盆的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水分要特别的充足,光照条件也要足够。而且在进行养殖的时候,要挑选谷物饲料与青草饲料相配合。

平时一定要进床的清理牛圈,平时一定要注意水流量充裕,一定要用深层次的地表水,然后一定要经常的杀毒消毒,一定要保证阳光的照射和新鲜的空气,一定要懂得疾病防控技术,而且还要有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尽量选择没有激素的,也不要选择有农的,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且千万不可以用化学剂。

对身体是特别好的,也因此真正考验养殖户的时候要到了,千万不能再干今年10月“二次育肥”这样的事,投机往往最危险!大家不妨回顾一下,2021年亏损最的是哪波人?就是在2021年初购买“高价仔猪”的人,他们当时想的不也是“现在猪价很高,将来赚得更多!”能够更健康能够健康的饮食,同时也会增加的营养,避免了一些或者是其他的危害。

草一定是新鲜的。一天要喂三次。要经常给牛打营养剂。一定要多溜一下牛。牛要多喝水。

竞争加剧!牧原布局石油、大数据,新希望、正邦加码粮食产业

养殖模式上,我国正朝着规模化发展,2021年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为60%左右,而现阶段丹麦、荷兰、美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超90%。

牧原最近有点多:前三季度扭亏为盈、三季度大赚82亿、配合稳价保供工作加大出栏、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目前在建养殖产能约600万头、通榆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竣工投产、出资4500万增资新能源科技公司、出资4亿设立4家粮食贸易子公司

甚至可以说,没有大规模疫病、猪价断崖下跌等现象出现的话,2023年全年生猪产能都将非常充足。

细看会发现,牧原涉足的领域又增加了。

此前,牧原还出资与中牧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兽板块。

其实,不只是牧原,业内大多数猪企都在布局其他板块业务。

猪企内卷:全产业链竞争加剧

当前,饲料、屠宰、预制菜、光伏、粮食贸易等热门行业总能看到一些大型猪企的身影。

其实,猪企涉足的板块远不止这些。

先来说说常见的养猪上中下游板块。

今年以来,豆粕价格高涨带动饲料经历了多轮涨价,养猪人叫苦不迭。

在业内讨论饲料成本上涨时,牧原表示,公司没有外购饲料,全部由内部饲料厂生产。

据透露,2021年,牧原已经生产了低蛋白低豆粕饲料约1587万吨,覆盖的生猪规模达到了4000万头。

正邦、新希望、大北农、傲农、天邦等企业的饲料板块更是重点业务。

不止饲料生产,猪企的产业链还在往更上一层延伸。

2020-2021年,牧原在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等地区成立了多家粮食贸易公司,如今还要新设立4家粮食贸易子公司,至此,牧原将有16家公司涉及粮食板块。

2022年9月,正邦科技与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布局饲料原粮业务。

新希望六和在厦门思明的供应链公司,可满足其国内进口粮食需求及对外贸易,预计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90万头,增加62万头,增长1.4%。进口粮食可达300万吨。

受去年猪价低谷的影响,猪企对屠宰产能布局也越发积极。

今年年初,牧原预计2022年底屠宰产能将达到3700万头。

温氏股份表示现阶段共有广东、江西、江苏和内蒙古等4个屠宰项目投入运营,合计年屠宰产能达350万头左右。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屠宰生猪达135万头,同比增加65万头,增幅为93.6%。

天邦食品表示阜阳屠宰场的设计产能为500万,后续产量增加还需一个过程。

除了养猪直接相关的产业布局,我们再来说说猪企鲜见的板块布局。

新希望六和除了常见的饲料、养猪、肉禽、食品板块外,其实从2016年起就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其旗下的四川新网银行是全国三家互联网银行之一。

新希望六和还组建了数字农业研究院、智慧物流公司等。

而牧原除了是“猪茅”外,涉及的板块还有石油、计算机等。

2021年5月,牧原物流出资40%,与当地一家国企与一家央企成立了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从源头控制上了运输的燃油成本。

同年12月,牧原斥资1亿成立了河南牧原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赋能智能化养猪。

猪企为何要大力扩张产业链?

大家都知道,养猪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

就拿2018年这一轮猪周期来说,我国生猪产能经历了暴涨暴跌,猪价也跟着大起大落。

2021年受低猪价高成本的影响,不少散户被淘汰出局,绝大多数猪企都处于深度亏损的状态。

布局产业链则可以改善这一局面。

首先,上游产业链延伸可助力猪企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今年以来,养猪成本一路高升。

根据《2022年8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数据,今年1-8月份育肥猪的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平均价分别为3.65元/公斤、5.56元/公斤,分别累计同比增长6%和6.5%。

布局粮食板块和饲料业务,可以从源头提升控价权,规避部分粮价波动带来的风险,达到降本的目的。

其次,下游产业链布局则可以对冲猪价下跌的风险。

养殖-运输-屠宰-销售,四个环节中,从养殖直接到销售,可以省掉中间商运输带来的成本,尤其是猪价处于低谷的时候,能适当缓解对养猪企业的整体影响。

但是,受高成本投入以及我国屠宰行业产能利用率低等影响,下游产业链布局出成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投很难看得见利润。

另外,全产业链布局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从前端饲料到后端屠宰再到冷链销售,把养殖整个环节的控制权都攥在手里,毫无疑问可以养殖利润化。

而且多环节发力能够消解掉某一环节的周期涨跌带来的利润损失,提升应对猪周期的能力。

结语

我国养猪业已经脱离了乱的局面,迈向了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仅限于谁家出栏的猪多,还要看谁成本低、疫病少、成活高。

当下,国内猪企正在全力布局,力争做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甚至还在单一环节的成本控制上发力,这对整个行业进一步向前是十分有利的。

您认为未来养猪业会不会出现“全能型猪企”呢?欢迎留言讨论!

牧原养殖技工就是饲养员?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扶持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生产效率距:种猪易退化动能力等的领军企业,大北农、新希望、温氏股份等25家生猪育种企业均被纳入补短板阵型。

养殖模式上,我国养猪业早已脱离了传统的乱局面,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行业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不是。

1、牧原养殖技工是负责技术性的工作,训练公猪,釆精,稀释,配种,母猪仔猪护理,接种,投保健,猪病治疗,防控等。

2、饲养员是喂猪,搞卫生,栏舍消毒等工作。

牧原成本低于7.75元/斤!国外养猪成本却只需5元?距在哪?

第二,扩张生猪产能

近几年,降本成了养猪业的重点。

这直接拉动了国内饲料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下游的养殖压力。

尤其当前饲料价格高企,养殖户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从国内多家上市猪企公布的成本来看,牧原公布的成本略低于7.75元/斤,温氏8.05元/斤,新希望8.25元/斤,均与非瘟前的成本相较大。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实际上,养猪业规模化的速度正不断加快!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57.1%,2021年更是达到60%!并且2019年提出的目标是“2022年规模化率达到58%,2025年规模化率达到65%”,很显然这一进程会加快!养猪平均成本不超过5元/斤,欧洲平均成本5.5元/斤。

与国外相比,我国养猪成本高出近3元/斤,距到底在哪呢?或者说,我们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呢?

饲料成本距:原料进口成本高

以大家最关心的饲料成本说起。

饲料成本占了养猪成本的60%左右,今年年初开始,受原料行情波动影响,国内饲料价格一路上涨。

到底涨了多少?根据南方农村报统计,2022年1月至10月末,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约110元/吨,豆粕价格上涨约1850元/吨。

这带来的结果是,国内饲料经历了近10轮提价。

而原料价格的动,主要是因为国外进口粮食成本“不可控”。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样是粮食进口大国。

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10月,国内进口玉米量1901万吨,同比下降27.5%,进口大豆量7318万吨,同比减少7.4%。

虽说进口量减少,进口价格可是大幅提升。

对比之下,国外的大豆、玉米几乎是机械化生产,产量和成本有优势,还有余量供应出口,养殖的饲料成本自然也就低了。

再从生产效率方面来说,据巴西农业研究2021年生猪生产效率统计数据,丹麦MSY为31.5,荷兰为30.6。

国内养猪业关于这一数据没有平均数值,我们从头部猪企公布的数据看,牧原MSY为20,这个距到底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MSY比PSY能更加准确的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一数值能极大拉开成本。

以年出栏万头育肥猪来算,MSY值为14.4、20、25对应需要的母猪数量分别为700头、500头、400头。

其实,国内MSY与国外的距,不仅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种猪。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猪24462头,同比增加60%,这些种猪基本就来源于美国、丹麦等养猪强国。

规模化养殖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饲料利用率、人工成本、生产效能等方面能有较大的提升,属于大投入长期回报的过程。

虽说国内外养猪成本距较大,但距也有缩小的一天。

目前,在饲料成本的优化上,国内正扩大大豆生产,并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技术。

国内多家养殖企业也都有其自身的亮点配方,在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公布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的通知》中显示,牧原有低蛋白日粮配方,温氏利用仿生技术开展了饲料精准配方应用,新希望应用猪禽多元化日粮配方,海大则推动杂粮杂粕类原料高效利用。

随着技术不断精进,未来养殖业豆粕用量将大幅减少,那成本也将更可控。

种业方面,正牵头推动种业振兴。

对于这些企业,将在资源、扶持等方面有所倾斜,着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种业振兴。

国内生猪养猪业的规模化率正逐年提高,这样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行业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京东等都涉足了智能养殖,日后的技术将更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逐渐提高,加上科技水平进步,未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养猪拼效益、拼成本的时代,只有把饲料、种猪成本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胆预测,不久的将来,10元/斤的“猪肉自由”或将稳定来临!对此您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