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春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

春【正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春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春


【注释】: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推陈萌发、生长出新的时节。顺应了天时之气,诞生新的生命,自然界大地升温,草木变绿,暖意盎然,一片生发的景象;跟随时间的变化,生活起居适当早起,庭院之中,悠闲散步,不要拘束自己,衣服穿着宽松得体,不可拘束,调形调气,自由自在, 情感 思绪愿望顺应春天气候的变化油然而生;不要随意杀戮动物,要提供生命繁衍的机会,不时给予资助,不可强夺索取,要好善施恩,去陈出新,积极向上,遵循春天生长繁衍的规律,重在养肝,多甜少酸。反之损伤肝气,压抑不发,木不生火,到了夏天容易受寒着凉,“春不生、夏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歌诀】:阳春三月万物苏,沐浴阳光心神舒。 动前热身动后缓,观察气候和时间。因人适量微汗出,小大易难简入繁。衣着得体防风寒,鼻吸口呼有氧炼。

夏【正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注释】:夏天的三个月,草木葱茏,百花盛开,一片果实茂盛的景象。天地之气,上下交汇,万物繁华,孕育果实。生活起居应该晚睡早起,加睡午觉,不要厌烦夏日炎炎,要适宜出汗,促进代谢,勿贪凉食冷,损伤胃肠。四射,追求梦想,保持心态平和,戒骄戒躁,戒暴戒怒,使草木旺盛,开花孕果,呈现繁华。毛孔开放,汗液外泄之际,防高温寒湿,保持热情洋溢的心情,使阳热之气向外流露。遵循夏天旺盛孕育、开花结果的规律,重在养心,长夏养脾,顺应夏季 养生 规律。反之损伤心脾,像花儿枯萎一样。到了秋季,多发疟疾,收获减少,华而不实,或者不华也不实,到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歌诀】:盛夏物茂腠理开,因人适量室内外。 避遮高温选时间,林荫清凉防阳晒。衣履宽松热散舒,谨慎锻炼防中暑。汗出身倦莫贪凉,少量多饮冲温浴。

秋【正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释】:秋季的三个月,是从容自信、平和收获的时节。秋高气爽,湿气渐去,燥气渐生,秋风落叶,残酷无情,摧枯拉朽。地上开始出现白霜,气温下降,秋燥秋凉。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增减随时,使精神志收敛回归,心神安宁。以缓解秋气肃杀凄凉之境,免得心神受到损害,悲伤抑郁。收敛心神元气,使形与神俱,平和安详,心定气畅,见好就收,不要再热情外露、志向飘忽,要呼吸自如、深长绵软,使肺气清肃,这就是秋天 养生 的道理。反之则伤及与肺,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气短、腹疼腹泻,到了冬天就不会封藏,丧失身体精华。

【歌诀】:秋爽登高多远眺,赏菊神怡心脑好。舒缓太极健身舞,八段锦和五禽戏。有序慢跑强循环,伸筋壮骨肢体展。秋燥沙尘防污染,足眠解乏莫凉感。

冬【正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释】:冬天的三个月,是封藏和进补时节。万物生灵潜藏,人体阳气也潜藏于体内,自然界呈现一片水结冰、地冻裂的寒冷景象。人体在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扰乱阳气,尽量使阳气潜藏,不可轻易外泄。生活作息应早卧晚起,阳光下进行有氧运动,要躲避冬天的寒凉。同时顺应天时,把情志潜伏藏匿起来,做到心态安和。好像对任何事无所谓一样,保持良好的情绪,有所得、有所不得,有所就、有所不就,保持一种平衡心态。注意保暖,不要冒险抵触风寒。注意增添衣服,不要外露肌肤,受风寒侵袭,阳气反复受到夺失。这就是冬天 养生 的道理,遵循闭封养藏的规律。冬天重养肾,多进补。如果违背就会伤肾,到了春天,肝阳之气就不能升发,肝脏也不能受到滋养,容易发生痿厥之病。故冬日因藏而不藏,春天当生而不生。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本医疗著作,冠名是黄帝,其实并非黄帝所著,相传是成书于西汉,作者也并非单独一个人。而是从黄帝时期开始,传承了几百几千年,跨越了多个时期,收集了多个作者的文字,而汇集成的一本医学著作。

这本书建立了中医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等等,也是从这本书,我们的老祖宗开始了阴阳调和之学说。

然后结合人体,结合气象,给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道理,并且鼓励和指导人们在春季夏季注意保养身体生长之阳气,在秋季和冬季保养人体秋收冬藏的阴气。也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这种说法是符合大自然规律和人生长状态的,不论从哪方面讲,都适合找我们炎黄子孙保养自己的身体。

《黄帝内经》里的四季养生规律

《黄帝内经》里的四季养生规律

春季是立春以后开始,也就是从每年的二月进入了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此时的 养生 适合晚睡早起,舒展头发,穿宽敞的衣服,让身体吸收自然之气,使身体随着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春天 养生 要注重舒展生发。

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华丽茂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互通,植物开花结果。这时的人们应晚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使阳气宣泄畅通,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夏季 养生 要注重情绪生发、阳气宣泄。

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风劲疾,秋高气爽,这个季节人们需要早睡早起,促使精神情志安宁,以缓和秋季初凉的伤伐,收敛情志而不使其外散,使秋气平定,肺气肃清。要保持清淡饮食,收藏阳气。秋季 养生 要注重保养人体“收”气,不再张扬扩散。

冬季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归藏的季节。寒风凛冽,水结成冰,天寒地冻。此时的人们应早睡晚起,以居家 养生 为主,保持心情舒畅,使情志稳而不妄动,如同潜伏起来一样。尽量少外出遭受风寒,不要过多出汗,以免损伤正气,饮食可以多吃些热量的食物,储藏身体能量。冬季 养生 以“藏”为主。

一起读《黄帝内经》2——四季养生之道

上次我们说到, 养生 关键就是你对 养生 要有十足的信心。上古之人,均过百岁,吾等都可有古人之寿。《黄帝内经》的开篇说的就是 养生 的信心,让读书之人,信之于他,有兴于他。之后,《黄帝内经》又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讲述人的 养生 之道。我们先来看春。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这就是《黄帝内经》对于春季 养生 的要求,晚睡但要早起,不过并没有说明晚到多少算是合适的,本人认为应该在10:00到11:00间,比较合适,再晚也不能晚过11:00,早上应该在6:00左右起床。这个很多 养生 专家都说过,我就不转述了。这里还有一个就是“被发缓形”,就是春天要穿宽松点的衣服。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裤带不要系的太紧,特别是有将军肚的男士,特别喜欢把裤带系得紧紧的。

夏天跟春天有点类似,《黄帝内经》中要求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也是要晚睡早起,但特别提到了夏天不要“怒”,天热心燥,再怒,就会怒火攻心,损伤心脏。

到了秋天,就不能晚睡早起了,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里说的早睡,就是指晚上9:00左右入睡,早起就是鸡什么时候打鸣就什么时候起床,估计在5:30左右。当然不生气,心态平和是必须的,以免损坏肺腑。

是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与秋天不同的是,冬天早上不要起得太早,8:00起床刚刚好,如果上班上学,早不要超过7:00。同时冬天保暖是关键,衣服该穿就要穿,要风度不要温度千万不能有,头发不多戴顶帽子,外出脖子上围个围巾,鞋要保暖底厚。有些爱美女生喜欢冬天光腿着裙,会损伤肾脏的,到了春天就可能四肢无力。

《黄帝内经》教我们如何四季养生

男人过了三十九,保温杯装枸杞不离手,虽然是一句调侃话,却深深道出了男人对 养生 的追求。

女人要想皮肤好,运动睡眠不可少,更是道出了女性皮肤永远白里透红的秘诀,现代女性更不可不知如何 养生 。

那么,怎么 养生 呢,特别是每个季节怎么 养生 呢?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经典书籍,在《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做了详细的描述,不外乎按以下方式进行四季 养生 :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植物花草开始进行新的一年的生长,这个时候呢,人们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早上要早起一点,慢慢在公园等开阔且安静的地方散步,保持心情平和,不要暴喜暴怒,以来迎合春天万物生发的特点,这样呢,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心情,稳定血压。

夏天的时候,到了植物的结果期,这个时期也要有充足的睡眠,并早起一点,太阳不浓烈的时候晒晒太阳,并且不要随便发怒,运动时候微汗,这样有利于心脏的 健康 ,避免一些心血管疾病。

秋天的时候,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要早睡早起,保持心情安静宁和,并且尽量避免受凉,多吃应季水果蔬菜,这样有利于肺功能的保养,对保护皮肤也有帮助。

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我们应该早点睡觉,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刻在起床,尽量少进行剧烈的户外活动,以免冻伤到筋骨,而发生风湿性疾病,这样有利于保持我们的骨骼的健壮。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里面讲到的如何四季 养生 ,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