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森林资源清查_森林资源清查几年一次

航空象片森林调查是什么?

森材覆盖率约为(174.9092/960=)18.22%

(forest in ventory by aerial photographs)

森林资源清查_森林资源清查几年一次森林资源清查_森林资源清查几年一次


(1)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应不少于 5 年。

(董乃钧)

森林调查航空象片比例尺和分辨力对照表

利用航空象片的判读、成图性能,改善和完成森林资源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的工作。从飞机上摄取林区的航空象片,记录了林区地类和森林植被的瞬间影象,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记录。航片在森林调查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的林区资源分布和结构信息,是制订森林调查方案的依据;进行象片判读、林地区划分类、绘图;获得林分因子判读值,作为辅助变量改善目的变量的估测方法;直接提供面积和蓄积的有关信息;用于抽样布点定位和控制野外调查;为多层次森林清查系统提供抽样概率数据等。由于航空象片的应用,地面测量、测树工作量减少,图面面积和蓄积量精度提高,森林调查技术可塑性加大,方案更为灵活,出现了一些高效率的抽样估计方法,如航片成数抽样、分层抽样等。航片在森林抽样统计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①通过判读区划、分层等缩小一阶单元间的变动;②提供准确的扩大系数,如总体单元数、副总体的权重等,使估计值方缩小;③在森林资源信息系统中,更好地将总体估计值分配到各小区中去。

加拿大1919年用飞机拍摄林区照片编制森林调查图。1923年多伦多林业大学开始研究航空象片林木高度和冠幅的测定。1929年加拿大在森林调杳和经营中,开始应用航空象片。1933年,美国初次研究树种判读。同年,瑞典试验蓄积量的判读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摄影和判读技术迅速发展。50年代,航空蓄积量表的编制、红外片的应用、航空象片抽样技术应用于森林调查,1962年低空特例尺抽样摄影,70年代中高空的超小比例尺航片以及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把航空象片森林调查技术推向多层次的应用阶段。

林业航空摄影始于1936年,个森林航空摄影测量队建立于1952年,完成东北地区大海林林区的航测工作。1954年开始应用象片进行森林经理调查,编绘林业图片,并应用航空象片进行航空调查。1962年试验象片分层抽样。80年代,全国主要林区进入第三代航空摄影,航空象片应用技术已是森林调查的重要手段。

象片要求

森林调查对航空象片要求如下:①象片比例尺:它影响象片的分辨力,决定图象记录的信息量。森林调查应用象片比例尺和分辨力如表。量测判读为主的森林调查,为取得林分因子的定量数据,要求象片比例尺大于1∶15000。区划林地轮廓和定性判读宜采用大于1∶25000的航空象片。一般森林调查采用的航片比例尺是1∶10000~1∶25000。②摄影时间:专门的航空摄影要求在调查前一年完成。要求象片能反映现状。③航片种类:区划林地分类为主的森林调查以采用红外黑白片、彩色红外片为好。成图和量测为主的则应采用全色黑白片。④覆盖:一般要求按成图规范标准覆盖,只有在不需成图的大面积森林清查工作中可以按抽样方案组织带状或点状抽样摄影。⑤象片放大:森林调查工作需要在象片上进行调绘区划和注记,1∶25000以下的小比例尺象片应放大1倍应用,以提高判读区划的精度。放大象片的另一个作用是接近成图比例尺,提高转绘效率和精度。

航片森林调查方法

发展趋势

①航片森林调查已成为现代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子系统。航片加工的图象、林业用图等通过图形数字化器和图象扫描输入设备,记录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和调查数据配合形成完整的资源数据库。它及时更新数据,积累和分析信息,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使周期性的航片森林调查更为有效。②航片森林调查从单一的森林蓄积量发展成为资源调查系统。多目标的判读分析和抽样估计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③森林资源的航片调查从现况调查发展为资源监测,量测一定期内的土地利用、蓄积资源的动态变化。航片是资源的客观记录,在监测地类动态上起巨大作用。④航片森林判读是森林调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图象的数值化,人机图象分析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航片森林判读技术向自动化分析方面发展。⑤航空象片结合卫星象片的多层次抽样调查,是今后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方向,例如应用卫片、高空摄影彩色红外片,配合较例尺的空中样地摄影,采用PPS抽样估测大面积森林资源,已经证明是高效率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森林资源的资源概况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林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达到2 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

据中华原林业部1977~1981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森林面积共1152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102.6亿立方米 (包括零星树木),其中森林蓄积量90.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积0.12公顷,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5.8;人均森林蓄积量9.1立方米,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 1:8.2。据森林资源1977~1981年清查资料与1973~1976年清查资料相比,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从12.7%降低到12%,森林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林区森林过伐。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

我国陆地面积约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与统计局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统计,

(4)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我国的林业用地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一些林业发达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德国、芬兰等国都超过90%;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 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 m3/hm2的68.5%。而且各省林业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异大,残次林的比重也较大。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0.01平方千米,

17490.92万公顷×0.01=174.909按航片的实际作用可分为四类:①森林资源航片判读方法:以航片判读方法为主,结合少量地面检查、修正或快速观测方法收集森林资源信息。如应用航片的航空调查,航片成数抽样面积估计的方法等。②航片林地区划、判读结合地面抽样方法:即航片以区划分类为主的定性判读结合地面样本的定量调查方法。如航片分层抽样。③航片定量判读结合地面抽样方法:这类方法充分发挥航片的量测和林分判读潜力。如航片双重抽样,多阶抽样等方法。④航片轮廓判读结合地面全及调查:象片用作小班区划、成图为主,小班因子由地面全及调查得到。航片还用于设计调查线路,确定调查点位。如全及的小班航片森林经理调查。2万平方千米,

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资料

第三次 1984-1988 105.72 12 465.28 91.41 12.98

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1990年森林面积为1.246亿公顷,人均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19亿公顷,人均约0.8公顷。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第四次 1989-1993 117.85 13 370.35 101.37 13.92和竹林。

谁有第二次森林资源统计数据

国内森林资源概况

国内森林资源概况

历次清查 清查时间 活立木蓄积量(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万公顷) 森林蓄积马福指出,这次清查结果也表明整个林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远远低于林业发达的水平。二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伐资源减少。三是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占用现象依然严重,保护的形势更为严峻。四是林木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这期间,林木年均净消耗量达37075.2万立方米,较上次清查增加了5082.8万立方米,年均超限额8679.4万立方米。(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次 1973-1976 95.32 12186.00 86.85 12.70

第二次 1977-1981 102.61 11527.74 90.48 12.00第三次 1984-1988 105.72 12 465.28 91.41 12.98

第五次 1994-1998 124.88 15894.09 112.67 16.55

历次清查 清查时间 活立木蓄积量(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万公顷) 森林蓄积(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次 1973-1976 95.32 12186.00 86.85 12.70

第二次 1977-1981 102.61 11527.74 90.48 12.00

第五次 1994-1998 124.88 15894.09 112.67 16.55

我国森林资源状况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 329.5万公顷, 森林面积15 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 与上一次清查间隔期内相比较,我国森林面积净增1 3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到 16.55%,净增了1.43个百分点;人工林面积净增1 025.2公顷,年净增205万公顷;天然 林面积净增345.1万公顷,年均净增69万公顷。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5.4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净增6亿立方米,用材林蓄积净增2.4亿立方米,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两次清 查间隔内,林木年均净生长量为45 752.5万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为37 075.2万立方米, 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概况见表1。)但从总体上看,我 国森林资源形势仍很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处世界后列,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 0.128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9.048立方米。

连年植树造林,给我国森林资源带来多大的变化?林业局今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自1994年至 199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43%,净增森林面积1370.3公顷。从整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喜忧参半,林业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林业局副马福介绍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4年开始,19 98年结束。这期间,全国森林面积年均增长273.4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年均增长 205万公顷,占年均净增量的74.8%;林木年均生长量45752.5万立方米,消耗量37075.2万立方米。这表明,我国林业工作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森林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和林木蓄积量继续大于消耗量的良好发展势头。

据介绍,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记者新宇:连年植树造林,给我国森林资源带来多大的变化?林业局今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自1994年至 199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43%,净增森林面积1370.3公顷。从整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喜忧参半,林业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林业局副马福介绍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4年开始,19 98年结束。这期间,全国森林面积年均增长273.4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年均增长 205万公顷,占年均净增量的74.8%;林木年均生长量45752.5万立方米,消耗量37075.2万立方米。这表明,我国林业工作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森林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和林木蓄积量继续大于消耗量的良好发展势头。

据介绍,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根据第五次(1994-1998)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资料,我国林业用地面积26329万hm2,有林地面积15894万hm2(其中已成林人工林面积4667万hm2),森林覆盖率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112.67亿m3;全国人均有林地面积0.128hm2,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 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8。我国森林资源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1)森林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的地域地带分异极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

(2)量大相对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汇编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1997》,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位居全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因为人口多,占到世界总人口的约22%,从而使人均占有量小,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

(3)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2)保护和发展并重。一方面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和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建立起以商品林基地为核心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

(5)人工面积大,但质量有待提高。建国以来我国人工造林成绩显著,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位。目前保存的人工林(不包括进行了采伐利用部分)面积达4667万hm2,约占现有有林地面积的30%;人工林蓄积10.13亿m3,仅占森林总蓄积的10%。全国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还不到整个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有待提高。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完善、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起来,其生态效益的贡献要大得多。日本科学家在70年代曾对其国内森林生态价值进行过一次测算,其结果让人惊诧不已,因为每年的总价值高达1200万亿日元。国内也曾有人做过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体为直接经济效益的8-10倍。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 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频繁的自然灾害一直在不停地给人们敲响着警钟。尤其是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受灾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区、市),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而建国以来至1997年累计一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仅为588亿元)。根据专家们的分析,的根本原因是森林采伐和植被减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洞庭湖的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洞庭湖湖面由50年代的4350 km2萎缩为如今的2691 km2除了围湖造田的因素外,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便是主要原因。据测算,每年冲入洞庭泥沙平均达1.29亿m3,而输出量不足0.33亿m3,平均有近1亿m3泥沙沉积湖底。自1951年以来,洞庭湖已淤积了40多亿m3,湖底平均淤高了1.7m,年均抬高3cm。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浩瀚风采已荡然无存。

随着对森林资源生态作用认识的加深,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已逐渐得到确认。在1998年期间,国务院就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1998年底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将“山川秀美”列为两大主要目标之一。总之,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而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其它行业都不能替代的。

4 从生态环境建设看林业的工作重点

由于林业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便成为林业的首要工作。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是:

(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对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一定要分类经营,并加快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且各具特点,因此就全国而言,必须分区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

(3)提高单位产量。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依法治林;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增加对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4)提高林地利用率。要使森林覆盖率逐步而稳定地提高,重点是要提高林地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对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保证迹地及时更新;其次是加强对低产林、疏林和灌木林的改造。

(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对已开垦的陡坡地必须按逐步退耕还林。这一方面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2023年都要什么资料?

历史沿革

大家好!我是资质小灵通,本期我为大家讲解下从事林业行业的企业经常办理的一个资质认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是由北京林业工程建设协会颁发的,每年申请办理的企业大约有300多家.通过大概有100多家,资质相对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

一:资质介绍: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由甲B、甲A、乙、丙、丁级组成(其中申请丁级仅限于基层林业组织)

(2)从事森林资源、生态状况等领域调查规划设计及监测评价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二:申请林调资质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质

(2)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专业设备。

(3)申请企业应当成立满6个月以上

三:各级别资质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甲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不少于 10 年。

(2)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专业设备。

(3)专职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的技术人员不少于40 人,相关技术人员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 30%,聘用专职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于 10%。

(4)近 5 年内主持或者独立承担下列 5 个类别以上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

1.森林资源清查:2.林业、草原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检查验收;3.公益林区划界定;4.或者省级林业数表编制:5.或者省级的森林、草原灾害损失调查评估;6.或者省级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调查监测;7.或者省级湿地资源、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调查监测;8.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草地可行性报告编制;9.或者省级林业专项检(核)查;10.森林草原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1.制定森林草原(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的相关、地方或者行业标准。12.承担营造林施工和营造林监理工作(需专项申报)。

(二)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2)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专业设备。

(3)专职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的技术人员不少于15 人,相关技术人员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 30%,聘用专职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于 10%。

(4)近 5 年内主持或独立承担下列 5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个类别以上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业务: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2.省级林业、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检查验收;3.森林分类区划界定;4.林业数表编制:5.野生动物或者野生植物调查监测;6.湿地资源或者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调查监测;7.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8.或者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编制;9.制定森林、草原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的相关标准。

(三)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专业设备。

(2)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10 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3年以上的相关技术人员不少于 50%,聘用专职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于 10%。

(四)丁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林业(学)相近专业学历,并从事过林业调查或作业设计工作的人员 3 人以上。

四:申报资料

申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应当按要求准备单位资格申请表、单位证明材料、人员证明材料、业绩

证明材料等相关材料,向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申报。

好的本期就给大家讲解有任何不懂的问题留言讨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怎么办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