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古代戏楼平面图 古代戏院平面图

安徽建筑图集介绍?

说起安徽建筑图集,为有名的就是萧国古城、垓下古战场遗址、花戏楼、天静宫等安徽标志性建筑。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城市群之一。安徽创造的“小岗村精神”,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安徽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古代戏楼平面图 古代戏院平面图古代戏楼平面图 古代戏院平面图


安徽建筑图集——萧国古城

萧国古城:

古萧国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国。夏代殷商六族迁至萧县,“斩其蓬藁、藜藿而处之”,并在此建古萧国。因其地多萧茅(艾萧、艾草),故国号为萧。

萧国,是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诸侯国,历史上曾有两个萧国,第一个是夏朝封的嬴姓萧国,嬴姓萧国灭亡数百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又赐封了第二个子姓萧国,都是在一个地方建国。萧国管辖范围大约是江苏、安徽、河南一带,萧国古城在今安徽萧县城北面15公里的圣泉乡,由于处于黄河泛滥区,经过几千年的黄河泛滥冲击和沉淀后,已经全部被埋于地下。

安徽建筑图集——垓下古战场遗址

垓下古战场遗址:

垓下古战场遗址为一古代城址,遗址四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凸起的城墙,后因战乱和农田改造,大多已被平毁。现在,地表上还散布有大量的红烧土和秦汉时期的筒瓦、板瓦及陶片等。

安徽建筑图集——花戏楼

花戏楼:

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面积达3163平方米。因这里主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

花戏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亳州的建筑艺术瑰宝。位于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南依城廓,涡水南岸,花戏楼路(明清一条街)的北边。

安徽建筑图集——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坐落在老子故里安徽涡阳涡北街道郑店村,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宋末元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史料对此均有记载。天静宫是供奉老子的地方,故今人称其为“老子庙”。明成祖朱棣曾在此养兵,未发迹时给老子许下愿,后成功登基称帝,依愿扩大重修了天静宫,辉煌后逐渐败落。现为4A级风景区。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双面大戏楼

春日,一束阳光徐来,浮现出一座座翘角飞檐,如古邑大戏楼的如歌岁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草塘镇有一座古建筑,399棵两人合抱的木柱高高托起。楼内一棵刻有上千古代戏曲人物的木雕横梁,是国内的一棵红木屋梁。该戏楼分前后舞台,文武分台演出,故叫“双面戏楼”,又称“晴雨戏楼”。每逢重要节日就有各种演出如;灯夹戏、傩戏、川剧、京戏、话剧等,一些导演均来该地采景。

▲ 大戏楼前面

▲ 戏楼细节

双面大戏楼,建设占地面积1999.2平方米;建筑面积3773.66平方米;戏楼宽42米;高28米;共4层,属徽派建筑风格。戏楼上的一根木梁在古徽州建筑中叫“大油梁”,长13.8米;直径1.57米;重达24吨,大戏楼总计使用木材2468立方米,古邑大戏楼,见证的正是革命史上的一台大戏。

▲ 大戏楼后面

▲ 戏楼雕刻的图案

双面大戏楼就其挂落、斜撑、雀替、花窗等组构件多达100多万件,其中,直径60——90厘米的木立柱164根,大戏楼的建筑之繁复浩大,为现代国内古建筑工程之罕见。

▲ 戏楼细节

2013年9月24日,该双面大戏楼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荣誉证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微信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ID:wang)

聊城山陕会馆的戏楼

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2.16米,高2.12米 ,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2.08米 ,宽1.15米。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细腻的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

戏楼的戏楼结构

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是当年风光占尽的场上人生的无言诉说,当然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古代的戏楼,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改良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古代看戏的亭子叫什么

戏楼又称戏台,古代是皇上看戏的地方。

我国出土文物中就有东汉的绿釉陶戏楼,共四层:上层为鼓楼,三层是框式舞台,一二层为开放式的舞台。台上演出的是雅乐和散乐,雅乐用于庆典祭祀;散乐是民间歌舞和杂技。唐以后,宗教流传,神庙戏楼成为寺院建筑的一部分,用于宗教仪式的场所。傩戏、傩舞以假面跳神,由宗教传到民间,至今有的地方还可见到,成为宝贵的文化“活化石”。但其意义在典礼活动,不是如今的唱戏看戏。

戏楼的鼎盛时期,在清朝。康乾盛世,两位喜好戏剧。康熙设“南府”,乾隆扩大了“南府”,道光改为“升平署”,都是专司演戏的机构。清宫中的戏台,的有三处:热河行宫,故宫里宁寿宫畅音阁次之,颐和园的颐乐殿第三。颐乐殿也就是民间称的颐和园大戏楼。规模小一些的还有故宫里的长戏台、颐和园听鹂馆戏楼和南长街南口路西,挨着中南海的升平署戏楼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