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日照丁肇中祖居 丁肇中祖籍是日照什么村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又在台中读了一年小学。1949年丁肇中先考入台北成功中学,次年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5年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转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任教授。,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2011年12月21日,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丁肇中的思维与交流方式极其独特,初次与其交流会让人觉得他思维混乱。但仔细听来就会了解到,他的思维并非混乱,而是他想说的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合理表示出来。这点是想必听过他讲座的人都深有体会。

日照丁肇中祖居 丁肇中祖籍是日照什么村日照丁肇中祖居 丁肇中祖籍是日照什么村


丁肇中:敢说“不知道”的诺奖得主,却带领中国学生进军科技前沿

2020山东十一景区降价名单山东十一景点推荐

十一期间,大家可要来山东这里旅游看看的,因为这里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还有着很多旅游景区是对大家有着优惠的,对于准备去山东这里旅游的朋友们,我们这就来了解一下十一期间,山东的旅游优惠信息吧!

2020山东十一景区降价名单

山东省青岛12家景区免费、全省81家门票打折,青岛12家国有A级景区从8月开始一直到12月31日都是0元免门票开放!

另外,山东还降低81国有景区票价含9家5A景区(全名单)

具体名单如下

8月15日,日照东方太阳城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免门票公告!

即日起,中国(日照)东方太阳城丁肇中祖居景区免门票游览,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免门票优惠政策

(一)免门票对象:所有国内外游客

(二)运营时间:8:30-17:30

(三)景区讲解、科学实验、国学礼仪体验等研学课程按照原有价格收费

二、日接待游客承载量

丁肇中祖居严格执行景区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规定,即日接待游客量不超过500人次。

三、其他事项

(一)丁肇中祖居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限量、预约、错峰”等有关规定。

(二)丁肇中祖居采取实名制网上先预约、后入园方式,实现分时段、错峰游览。游客通过“东方太阳城”官方网站、“东方太阳城”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入园日期及游览时间段;游客按预约入园日期及游览时间段,凭身份证原件检票入园。

(三)体温检测。在入口处设置电子体温检测设备,请入园参观人员自觉接受体温检测,拒绝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超过37.3摄氏度)或出现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者谢绝入园,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安全防护。参观人员在游览中要做到文明有序,自觉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并佩戴口罩,未戴口罩者谢绝入园。同时,参观人员要遵守园内管理制度,如实填报个人身份信息,并主动配合工作人员的管理。

日照东方太阳城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8月15日

山东十一景点推荐泰山风景名胜区——中国五岳之首

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

山东济南趵突泉

趵突泉又名槛泉,旧称泺,为泺水的源头。三股泉水成一线紧密排列,齐声迸发,声势浩大,因此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泉",是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同时也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崂顶)高1132.7米,为山东省第三高峰,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长岛风景区

岛屿周围有星罗棋布的港湾,众多的海水浴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称,它与蓬莱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

青岛八大关

八大关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之说,例如韶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特色。

威海——成山头(中国最美海岸)

成山头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位于胶东半岛荣成成山山脉的最东端,故而得名“成山头”。这里是中国陆海交接的最东端,也是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海上高角——世称好运角,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威海——石岛赤山

“钟灵毓秀法华院,人间存净土;环宇造化仰天佛,圣境积祥云”,这是赤山风景名胜区山门两旁石柱上的一副楹联,千年佛缘,分外浩瀚。“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萦绕耳旁的禅音仿佛在诉说那一段段如风而逝的故事,涤荡着心灵最深处的柔软。

荣成烟墩角

烟墩角是一个濒海的村庄,村子很小,500来户人家,村东一座小山遮挡住黄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港湾。这里的人们敦厚善良,世代的村民都居住在厚厚的渔草搭顶的冬暖夏凉的草屋,土地肥沃,港湾渔兴,尤其是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人称道。

枣庄——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发生在此的台儿庄大战,歼敌万余人,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山东威海刘公岛——海上桃源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威海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山东蓬莱阁景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临沂蒙山

登泰山小天下,登蒙山而小鲁”,虽然没有泰山那磅礴的气势,但蒙山却美在自然;没有巍峨的十八盘,却也有着古朴的松木小道。蒙山是山东第二大高山,所以爬起来不用竭尽全力,享受了回归自然,却也全身轻松,最重要的是花销也不过200之数。

孔庙孔府孔林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

鲁山

鲁山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淄博市的东南部,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鲁山历史上是青州府的养马场,历经600余年。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

青岛海滨风景区

青岛市山海风光秀丽,环境气候宜人,素有避暑胜地之称。旅游资源丰富,市区海滨岸线蜿蜒曲折,分布有众多的优质沙滩,是进行海水泳浴的良好场所。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

一个形成于300万年前的溶洞画廊惊现山东沂水县,百万年大自然地下奇观令国内众多地质专家纷纷称奇,誉为“江北第一溶洞”,溶洞总长6600米。

山东地下大峡谷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南八公里处的龙岗山下,全长六千一百米,现已开发三千一百米的游览景线。

天上王城

千古王城在崮顶、群崮争辉耀险峰、地下冰宫北国风是王城美景的集中体现。作为沂蒙核心景区,则是观赏沂蒙群崮、探寻春秋诸侯历史、体验沂蒙民俗最具代表性的景区。”

海驴岛

海驴岛位于成山头的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距离为4海里,面积大约0.11平方千米。由于风景优美,远离陆地,所以吸引着无数的海鸟来此栖息、产卵、繁衍。

沂南

沂南是历史文化大县。古属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日照——日照黄海九寨沟

日照黄海九寨沟是江北佛教与禅宗文化圣地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

日照黄海九寨沟分布有包含磴山在内的99座山,99道沟,72泉,108处自然景观,千亩竹园。植被繁茂、鸟语花香。

新泰市:莲花山风景区

莲花山林翠水美,森林繁茂,以松柏为主,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新甫拥翠”的森林胜景,并因负氧离子和舒缓人体紧张的芬多精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仓、健康驿站”。

滨州:打渔张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以田园风光为中心,园内森林繁茂,河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怡”为特色,集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这么多的优惠,这么多的旅游景点,大家还不去这里看看吗?相信在这个十一,山东一定是可以满足大家的旅游需要的啊!

日照一卡通22个景点

日照一卡通22个景点包括:万平口风景区、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五莲山风景区、九仙山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浮来青旅游度假区、龙门崮景区、刘家湾赶海园、大青山风景区、花仙子风景区、竹洞天风景区、沁园春风景区、顺风海洋牧场、马元山风景区、丽正园风景区、驻龙山风景区、万宝滨海风景区、磴山寨风景区、李崮寨风景区、抗日战争纪念馆、丁肇中祖居、海百合展览馆。

日常排行前四的风景区:

一、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

日照海滨森林公园由海滨和森林组成,拥有日照最好的沙滩,是日照第四海水浴场。公园北侧沙滩游客要少一些,海滩的质量相对要高,沙子十分细腻。不喜欢沙滩上喧闹的环境,到森林内部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也是很好的选择。

二、万平口海滨风景区

“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景区内万平口海水浴场,是日照市内最火热的浴场之一。沙滩海岸线很长,涨潮时海水很蓝。不过沙子比较粗,且由于免费开放,每年旺季人都非常多。潮汐塔是景区标志性建筑,在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景区和大海。景区适合玩水上项目,海边可以坐快艇、乘皮划艇,甚至参与冲浪等活动。

三、日照灯塔风景区

日照灯塔风景区因区内设有灯塔而得名。景区北面与万平口海滨风景区、世界帆船锦标赛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相连;南边是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码头日照港。

四、五莲山风景区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2.6℃,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山清水秀,河川纵横,素有“台湾花莲,山东五莲”之美誉。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由五莲山、九仙山、龙潭大峡谷三景区组成,主峰海拔515.7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以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著称。

您好,2021年日照一卡通包含的景区有:东港区的刘家湾赶海园、竹洞天景区、龙门崮景区、花仙子景区、丁肇中祖居、海百荷景区、抗日战争纪念馆、沁园春景区;岚山区的磴山风景区、马亓山景区、顺风海洋牧场;

莒县的浮来山景区、浮来青度假区、丽正园景区、嗡嗡乐园景区;五莲县的五莲山景区、九仙山景区、大青山景区、李崮寨景区;山海天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驻龙山景区、万宝景区。【摘要】

2021日照一卡通包含的景点有哪些?【提问】

“奋进”号此次发射是其第25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科学家们期待它能帮助揭示有关宇宙起源的奥秘。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华人科学家丁肇中,他为这“一飞冲天”的时刻等待了17年。

揭开宇宙起源奥秘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也许会有更准确的答案。过去数十年,科学家证实,宇宙是由“暗物质”,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没有发出光,没有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时至今日,科学家对看不见的暗物质了解模糊。

阿尔法磁谱仪的主要本领基于其强大而特殊的磁场。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轨迹会发生变化,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变化也不同,而不带电的粒子的轨迹则不会发生变化,因而观测粒子进入这一磁场后轨迹是否变化,变化程度有什么不同,就可以推知这是何种粒子。这个项目创意是1994年提出的,当时,这项实验面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大型磁体上不了天,因为大型磁体有漏磁和二极磁矩问题,都会严重干扰航天器飞行。

甘为科学研究奉献

参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科学家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科研机构,这一项目也被认为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强子对撞机计划后又一个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丁肇中和他的团队17年如一日。丁肇中说,研究“阿尔法磁谱仪2”,比1976年获得诺贝尔奖还困难,因为,当年他发现J粒子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J粒子就是用自己姓氏中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的。

丁肇中的妻子苏珊·马克斯说,丈夫从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相处。丁肇中还曾取消了科研团队中每个人的圣诞节和新年假日,并要求他们放弃大部分周末。当然,作为团队负责人,丁肇中以身作则。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丁肇中1936年出生在美国,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出生3个月后回到中国,1956年9月,丁肇中告别父母赴美,开始了在密歇根大学的艰苦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他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密歇根大学物理研究所攻读了两年,提前获得博士学位。

“寻根之旅中”,丁肇中说:“美国人去欧洲,那是去找他们的祖先。我带儿子回来,是要让他知道,他的根在中国。”那是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与夫人苏姗,而且还带了儿子克里斯托弗·丁。19岁的克里斯托弗·丁是丁肇中夫妇惟一的儿子,儿子的中文名字叫丁明童,是他的祖父根据丁家辈分起的。回祖居祭祖时,街坊邻居挤满街头。情绪激动的丁肇中让儿子用英文写下“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并认真地用汉语写上自己的名字。 ()

涛雒镇,地处黄海之滨 是古代海曲盐产重地, 兴于盐、繁于商、名于教。 历代崇商重教背景下,这里文化名人辈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就是涛雒人。 历史上,日照县有「 ”丁、牟、秦、安、李”名门望族之说,涛雒丁氏居其首。丁氏家族自明初迁徙来到黄海之滨涛雒镇,素以「 ”尚文崇教”而著称。门风淳朴,乐学好施,「 ”读书继世,忠厚传家”成为丁氏家族的族训,一直延续至今。丁肇中诺奖获得的背后,不得不提及丁氏文化的滋养教育。 丁肇中祖居内的东学堂 清末民初,涛雒丁氏名门大家皆有专门的「 ”学屋”,用以培养儿女。在书香世家的影响下,丁肇中自小接受了丁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和来自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而如今想了解丁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也只能从丁肇中祖居中窥探一二了。 丁肇中祖父母曾居住的屋子 从市区开车近半小时,便来到了位于涛雒镇驻地的丁肇中祖居,在周边的低矮村舍陪衬下,丁家门楼显得格外雄厚又沉稳。推门而入,一处文化气息浓厚的俊秀宅院映入眼帘。 丁肇中祖居内绿植环绕 丁肇中祖居,是清代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群落,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属典型的北方建筑结构。行走其中,院内竹林环绕,郁郁葱葱。延小径漫步其中,两旁的古屋安静伫立。砖石结构的墙面略见岁月痕迹,门上朱漆斑驳可见沧桑久远。现如今院内的排排房屋已经变成展馆,陈列着丁家百年来的文化事迹,供世人参观品悦。 展馆内陈列的丁肇中相关物品 沿院中小径向东走,名为「 ”种德堂”的四合院老屋十分别致,据介绍,丁肇中祖父母、父母、姑姑父曾居住于此。 《传习录》有曰:「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而对于涛雒镇来说,种德者,丁氏也。 这里,是涛雒, 一座埋藏着文化宝藏的小镇。

丁肇中故居在日照市涛雒镇,身为日照人,却一直没有去参观过,周末终于有时间了,决定去参观一下。根据之前在网上的搜索修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涛雒,但围着大街转了一圈也没找着,有点奇怪,难道是记错了?还是下车找人问问吧,一问,结果,就在我们刚刚路过的地方,掉头再回去,这下特别留心,还是没看见,又找人问,那人顺手一指,这不就是嘛。我抬头细细看 ,可不就在路边的一个电线杆上有一个小牌子写着:丁肇中故居。这么小的牌子,这么小的字,怎么会引起游人的注意。是对名人的不重视,还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在意?

到了地方,除了一个工作人员,大门洞开,别无他人,工作人员记好我的卡,我便进入院子,偌大的院子,只有我一个人,显得冷清,甚至有点荒凉。我喜欢这种寂寞的氛围,一个人拿着相机,从丁肇中科技成果展,到丁肇中祖居“种德堂”,再到东学堂,西学堂,走走停停,细细观赏,慢慢品味。

丁氏是这里的大姓,是旺族,丁氏一门,从明、清朝开始,便有无数的人考中举人、进士,可谓书香门第。丁氏注重教育,在自家设有东西两处学堂,由此可见一般。而且学堂外面遍植修竹,环境幽静,适于学习。

别外,丁肇中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都是有学识,有思想的人。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与名人为邻,也应受到名人的熏陶,学习名人的精神,为自己成长而努力。与名人为邻,有义务让名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与名人为邻,更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名人,让名人效应充分发挥。建议故居的工作人员把标示牌做得大点,显眼一点,让更多想了解名人的人,更容易找到它。

给我一份丁肇中的资料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生平概述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又在台中读了一年小学。1949年丁肇中先考入台北成功中学,次年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5年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转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丁肇中的思维与交流方式极其独特,初次与其交流会让人觉得他思维混乱。但仔细听来就会了解到,他的思维并非混乱,而是他想说的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合理表示出来。这点是想必听过他讲座的人都深有体会。

荣誉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香港中文大学(1987)、意大 丁肇中与妻子

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是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校长。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奖章。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编辑本段学术思想

科学的重要性

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 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他根据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和他亲身的经验指出,许多重要实验,例如 K介子衰变中电荷共轭宇称与宇称复合对称性(CP)不守恒的发现,J粒子的发现,以及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开辟了物理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但这些实验发现都是预先在理论上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作出的。又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粒子物理的基本发现,除W粒子和Z 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5年起,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ω,φ)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ρ、ω、φ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ρ、ω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见介子)。还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 丁肇中

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1975)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的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当时,新闻界有一个误会:以为J粒子就是“丁粒子”,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其实,这纯属巧合。丁肇中的本意是,想用这个粒子来纪念他们在探索电磁流性质方面,花了10年时间才获得的这项重要新发现。加之物理文献中习惯用J来表示电磁流,因此,丁肇中便以拉丁字母“J”来命名这个新粒子。

量子电动力学

丁肇中的研究工作以实验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为中心。 到目前为止,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1)反氘核的发现;(2)25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表明电子、μ子和τ子是半径小于10-16厘米的点粒子;(3)精确研究矢量介子的实验;(4)研究光生矢量介子,证实了光子与矢量介子的相似性;(5)J粒子的发现;(6)μ子对产生的研究;(7)胶子喷注的发现;(8)胶子物理的系统研究;(9)μ子电荷不对称性的精确测量,首次表明标准电弱模型的正确性;(10)在标准模型框架内,证实了宇宙中只存在三代中微子。

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

1981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预计在1988年建成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黑格斯粒子(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领导“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探索反物质

1998年6月2日,美东部时间凌晨6时零9分,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机内载中、美等国共同研制的“阿拉法磁谱仪 丁肇中

”进行运行实验,此举揭开了人类第一次到太空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序幕。 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实验由丁肇中教授领导,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仅中国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下200人,其目的是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这次在航天飞机上运行的“阿拉法磁谱仪”传回的数据,从接收到的1%数据判断,它工作正常,并出现了预想的反质子,但由于数量太少,尚无法说已经发现了反物质。阿拉法磁谱仪将随航天飞机于本月12日返回地面。下一次将在2002年再一次进入太空,并在太空逗留3—5年,今年下半年将组建阿拉法太空站,第一批组件将于1998年11月20日首次进入太空。

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不放过任一个难题

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省日照市。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1936年丁观海和已有身孕的妻子王隽英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王隽英意外早产。这个提前来到人间的婴儿,就是丁肇中。 1948年冬,丁肇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受家庭的影响,他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务必得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他吃饭想、走路想,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 日照市丁肇中祖居

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上小时过去了……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往往要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由于丁肇中勤奋刻苦,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尤其突出的是数理,这为他实现终身的奋斗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决定当实验物理学家

1956年9月,丁肇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赴美国学习。开始了在密歇根大学的艰苦学习。 在大学期间,丁肇中能打破书本的局限去理解物理现象。他认为“作为一 丁肇中在发布会

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不断探寻教科书之外的事物。” 丁肇中经过三年的努力,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密歇根大学物理研究所攻读了两年,提前获得博士学位。他本来想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但有两件事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一件是在研究所中,他虚心向乌伯克·凯斯等学识渊博的名教授请教,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勤奋的中国学生。乌伦伯克教授告诉他:作一个实验家比理论家有用。另一件是进研究所的第一个夏天,有两位教授正在进行一项暑期实验工作,缺少一名助手,丁肇中应邀参加了实验。从此,他与实验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心祖国科学发展

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根在中国。为了祖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在他亲自指导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已经在欧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而且还热心为祖国培养实验物理的研究生而努力奔波。现在他受聘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学术思想特点

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他根据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和他亲身的经验指出,许多重要实验,例如K介子衰变中电荷共轭宇称与宇称复合对称性(CP)不守恒的发现,J粒子的发现,以及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开辟了物理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但这些实验发现都是预先在理论上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作出的。又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粒子物理的基本发现,除W粒子和Z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编辑本段亲历的几个片段

丁肇中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省,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1960年丁肇中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 —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在讲话中

在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丁肇中所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中,有几个他亲历并引以为自豪的精彩片段。

测量电子的半径

第一个片段是发生在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相符合,因为早在1948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的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64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随后,多个物理学家同样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即得出了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结论。1966年,丁肇中重做这个实验,证明以前那些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总结这个故事得出的体会是“做实验物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J粒子家族被发现

第二个片段就是J粒子家族被发现的历史。这个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70年代初,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用三种夸克的理论就能够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1974年,丁肇中提出了“寻找新粒子与新物质”的实验方案,可惜未能被多数物理学家们重视。但他执著地求索,终于在实验中发现了新粒子——J粒子,它的寿命是通常粒子的1万倍,并近而发现了J粒子家族。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当时三种夸克的理论是错误的。丁肇中体会这段历史总会说:“做基础研究要有信心,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就要坚持去做;不要因为多数人的反对而不做,也不要去管其他人怎么看”。

胶子的发现

第三个片段是胶子的发现的实验。在物理学中,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力是胶子传递的。如果胶子是存在的,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中就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如果胶子不存在,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上就不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只会有二个喷注现象。在实验中,丁肇中果然发现了三个喷注的现象,这证明了胶子的存在。丁肇中根据这个“故事”告诫年轻科学家们,“做实验物理要对意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西欧核子中心

第四个片段是在过去20年间丁肇中在西欧核子中心开展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这个国际合作组有19个国家的600多个科学家参加工作,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三分之一来自欧洲,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及其他国家。这个国际合作实验组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并且发表一大批学术论文,有75人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么这个国际合作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科学家的支持呢?丁肇中后来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国际合作最主要的是选择世界上最重要的、最有兴趣的题目,引起科学家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意义。

国际空间站

第五个片段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由反物质粒子组成的宇宙(AMS)的实验。这一实验,是经过大量、激烈竞争后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唯一的实验。反物质的存在,是192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P.Dirac推测出来的,193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假如宇宙是大爆炸来的,有物质,也有反物质。由反 丁肇中在接受采访

物质组成的宇宙到哪里去了?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有没有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丁肇中的AMS实验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反物质存在,它会在太空中发射出反氦或反碳等原子核,这些反原子核会穿过太空接近地球,我们应该能够在太空中探测到。因此,这个实验需要到外太空去测量带电粒子,需要用测量磁场的方法来确定它们。这个实验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它由15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将在2006年11月用美国128号航天飞机将AMS实验送到国际空间站,实验为期3—5年。丁肇中为这个实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实验取得不断进展的时候,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对一个做实验物理的人来说,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要有信心,同时要去努力工作。

编辑本段自传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1936年

丁肇中说他于193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但出生3个月后,父母又把他带回到中国。他说:"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我一直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当然,那时使我不可能得到任何的正规教育。"在他12岁时,随全家迁往台湾,才进中学读书,因而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高中时,他特别喜欢理化,刻苦钻研,成绩很好,他的一个同学曾在毕业纪念册上给他这样的赠言:"你的理科可以说在班上无敌手,我希望你集中全力向理科进攻,发明几个丁氏定律!"中学毕业后,丁肇中被保送进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他20岁时只身赴美,进密歇根大学,于1962年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丁肇中选定了实验物理作为他的主攻方向。1972年他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布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这样比喻道: " 在雨季,一个象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1974年

1974年11月12日,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两年多,全力攻关的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未曾预料过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有两个奇怪的性质:质量重,寿命长,因而它一定来自第四夸克,这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是"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1977年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邓小平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自1978年1月他迎接第一个中国物理学家小组迄今十年来,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他说:"与中国的合作令人满意。"他还说:" 这几年,中国科研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改善从领导到一般科技人员,都大大年轻化了。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都靠年轻人。像牛顿、法拉第、李政道、杨振宁,他们的重要发现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我对科学院年轻的科技人员抱有很大的希望。"

编辑本段三个“不知道”

来历

2004年11月7日,南航报告厅座无虚席,师生们在聆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作报告,内容关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一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后,按照惯例,丁教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而且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任何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在场的所有同学都大感意外,短暂的沉默后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起来。旋即,丁教授微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简短而平实的几句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典故

无独有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一个三问而三不知的故事:“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学海无涯,而我生有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观八百年,后观五百年,这样博学的人世所罕见。所以,有所不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孔子老早就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丁肇中:“爱祖国 爱科学 双爱双荣”

,是知也”,但真正做到却很难。一般人都爱面子,在知识上总爱表示自己知道,即使不知道,也不愿意教人家知道自己不知道。遇着事儿,凡有一点儿腾挪的空间,他们一定不会轻易吐出“不知道”三个字的。 丁肇中,这位在华人中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据说经常回答“不知道”。正是“不知道”激发的强烈求知欲,使他读起书来孜孜不倦,成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百年历史上从学士到博士完成时间最短的学生。当时该校每年学费1000美元,他因表现出色一直受到校方资助,从大学到博士的6年间,他仅用了100美元学费。也正是“不知道”激发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不知道”的领域,为人类揭开了很多很多的“不知道”,并最终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这里有一个反面的寓言故事:百灵鸟歌喉婉转,蝉来求艺。刚学了发声,蝉就扯开嗓子高喊“知了——”。亿万年来,它只会“知了知了”地叫,为世界制造些噪音。所以,如果我们要像丁教授那样有所作为,就不能以不知为知,而是勇敢地启开牙关,吐出那三个字“不知道”,然后再发奋努力,变“不知道”为知道。

编辑本段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总属于他自己的祖国。”2005年6月18日,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大师丁肇中携妻将子回到故乡山东日照寻根祭祖,实现了一个海外游子多年的夙愿。 在故乡涛雒镇南门里,面对上千名久久迎候的父老乡亲,丁肇中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种德堂西厢房是丁肇中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曾经住过的屋子,参观完西厢房,大家邀请丁肇中题字留念,丁肇中请妻子苏姗先题。 苏姗会意一笑,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士坐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在白纸上用英文深情写道:“今天对丁氏家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苏姗。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从夫人手里接过笔,让儿子克里斯托弗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在题字下面,又一笔一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丁肇中。 丁氏家族是日照的名门望族,祖上屡出进士、举人,书香浓郁。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父亲丁观海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是一位土木工程学家。抗战初期,幼小的丁肇中曾在故乡度过无邪的童年。 跟随父亲回乡的克里斯托弗·丁是丁肇中惟一的儿子,这位19岁、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正在父亲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念二年级。爷爷丁观海专为心爱的孙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丁明童。老人还为丁肇中的另外两个孩子分别起了中文名字,叫丁明美、丁明明。 丁明童对父辈家乡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每到一处,丁肇中都不厌其烦地用英语向儿子解说。他告诉儿子:“美国人喜欢去欧洲,那是去找他们的祖先;而你来中国,也是找自己的祖先。”在丁肇中心里,他是多么渴望儿子和他一样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故国家乡! 伫立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表情沉重的脸上有了一丝宽慰。回忆1985年,少小离家的丁肇中首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探亲。2002年6月14日,丁肇中在第二次回乡祭扫祖墓后说:“真应该带儿子回来,让他看看,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里。”如今,鬓毛已衰的丁肇中终于带着儿子回来了。整理一下花圈上的挽联,丁肇中牵着夫人苏姗的手,凝视着儿子,缓缓地用英语说:“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这儿。)”黑色的墓碑上镌刻着丁肇中亲拟的碑文:怀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励家人为世界做贡献的人。 短暂的故乡之旅即将结束时,丁明童感慨地说:“这一次我回到了父亲和爷爷的家乡,参观了故居,了解了几代人在这儿生活的情景,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