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毽子盘踢规则 盘踢毽子的好处

毽子的踢法

毽子的踢法有盘踢(脚内侧踢)、磕踢(膝盖踢)、拐踢(脚外侧踢)、绷踢(脚尖踢)四种。

毽子盘踢规则 盘踢毽子的好处毽子盘踢规则 盘踢毽子的好处


(一)盘踢

盘踢,即用左右两脚互换踢毽。髋关节和膝关节放松,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上摆,膝关节向外摆,大腿自内向外翻转,用脚的内侧向上垂直踢起毽子。一般踢起的高度不超过下颌。

(二)磕踢

磕踢,即用两腿膝盖部分互换踢毽子。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足尖稍指地,膝关节发力,带动大腿上摆,将毽子撞起,一般不超过下颌。

(三)拐踢

拐踢,即用两脚外侧互换踢毽子。髋关节、膝关节放松自然下垂,勾脚尖,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向体侧后上方摆动,当踢毽的瞬间,踢毽脚的脚内侧应平行于地面,高度约为30厘米左右,踢起的毽子一般与肩膀平齐。

(四)绷踢

绷踢,即用脚尖外三趾部分互换踢毽子(其他部位踢出的毽子不稳,并且容易砸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放松,大腿向前抬起,身体成150°~160°夹角。踢毽时,脚尖外三趾部位与脚跟同时发力,使脚尖外三趾向上发力时带动全脚向上勾起。两脚跟发力带动小腿向前摆出,大腿保持原角度,将毽子踢起,高低均可。

踢毽子的好处

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踢毽子之前注意热身运动的充分舒展,做充足了准备工作,才不会轻易受伤。特殊人群踢毽子,例如老人,这个年纪关节本就不如青壮年,那么踢毽子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很容易受到伤害。

盘踢的动作要领

盘踢的动作要领:用足内侧互换踢毽,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

1、练习

体操队形自然站立。右膝关节外张大腿随膝关节的外张自里向外翻转,翻转成大腿内侧向上,同时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上摆,足尖向前,足外侧平行于地面,足跟距直立腿约为一个足长,高度不超过直立腿的膝关节。摆起后不要立即放下,停留为10秒钟。

2、体会练习

一般人左足没有右足灵活,练习时以先从左足开始为宜。即用左足将键子踢起一次,要求垂直,不要超过下颏,用手将健子接住;再用右足将键子踢起一次,要求垂直,不要超过下颏,用手将健子接住。这样进行反复地练习,较熟练后,改为左足踢一次,右足踢一次,用手将键子接住。

3、易出现的错误

换关节不会发力或发力不足,膝关节不会外长或外张不够。重点:踢毽子时的换关节发力。难点:踢毽子时的踝关节发力和膝关节的外张。

毽子的踢法

毽子的踢法有:

1、空踢——练基本动作及自身平衡感练习方法:在平整的场地上,画出直径2~3米的圆或20米的直线。练习时,初学者沿直线(踩线前进)或沿圆圈(横向移动),做毽子左右替进行的“盘踢”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采用一步一踢或两步一踢的方法。

作用:空踢可以让初学者在无毽子的情况下,练习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技术并锻炼初学者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可为接下来的实物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牵绳踢——练正确部位及协调、灵活性练习方法:练习前,让初学者每人准备一个毽子,然后用细绳把毽子系住。练习时,初学者可一手握绳子一端,用两脚面或足弓部位交替踢系着的毽子,要求采用脚内侧“盘”踢、脚外侧“拐”踢、脚尖“绷”踢等不同的方法。

3、减弹踢——减少毽子底座的弹性,增加稳定性练习方法:练习前,学习者每人准备一个毽子,然后把毽子的橡皮底座去掉,进行踢毽子的练习。

毽子又叫“筒子”“蒂子”。踢毽子是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之一,由古代足球发展而来。据说,少林寺高僧慧光就是一名踢毽子的高手,他在12岁时就能一次踢500个,这说明北魏时期就有了这项活动。作为一项体育活动,踢毽子深受女孩子喜爱,其发展出的踢法五花八门。

毽子的制作十分简单。在古代,要做毽子首先要用一块柔软的皮革包住一个重一点的铜钱,然后把一个皮管垂直缝在上面,管中插入几根长一点的鸡毛(中间插绒毛,周围用翔毛装饰),这样的穗子毛穗。还有一种毽子叫纸毽,它的制作方法是将纸裁成条,然后插入铜钱的方孔中即成。

近年流行的毽子和小沙袋不多,是用六块彩色布缝成的一个立方体,里面装沙子或玉米粒等。踢毽子的玩法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是以次数多少来定胜负;复杂的是编左踢、右踢、左尖、右尖、左拐、右拐、剪子股等动作成套比赛。

踢毽子的几种踢法

1、内踢/盘踢

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直踢/蹦踢

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外踢/拐踢

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4、膝击/磕踢

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5、叉踢/抹子

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

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7、倒勾

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8、踹毽/踏毽

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9、跳直踢

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

10、对跳直踢

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

11、跳叉踢/单飞燕

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

12、对跳叉踢/双飞燕

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

13、跳跪踢/鸳鸯拐

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

14、对跳跪踢/双鸳鸯拐

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

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

16、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

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踢毽子如何玩?

1.盘踢

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击。盘踢是踢毽入门的基础,没有很好的盘踢基础,其他一切踢法都是无法练习的。

2.磕踢

自然放松站立,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注意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刚开始可以用手接毽,辅助练习,熟练后即可以磕踢、盘踢交替进行。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

3.拐踢

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踝关节外侧踢击。当毽子距离身体较远时,可以抬起大腿去接踢。这种踢法能够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很大范围。

4.绷踢

大腿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在踢毽子的一刹那踝关节发力将毽勾起。绷踢的发力可高可低,能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

踢毽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一个人单独踢,综合使用各种踢法进行计数;也可以两三个朋友竞赛,比如单项计时赛、多项马拉松赛等等。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体育活动之一,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竞技毽”的比赛所使用的“中毽”的详细描述:

中毽由底座(由毛筒和毽底构成)加4支鹅毛再加活动垫片构成。为了使羽毛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底座上,可以在羽毛的根部加上粘接剂。为了进一步增加羽毛固定的牢固度,还可以使用不同质 地的线材或橡皮筋将毛筒的上部扎紧。

中毽的底座由软塑料或橡胶制成,其形状是由空心圆柱型的上部和圆台型的底部构成。底座上部的空心圆柱型部分称为“毛筒”,底座的底部称为“毽底”。毛筒和毽底是融为一体、一次成型的,应尽可能结实耐用。

竞技毽俯视图

毽底的底面有许多距离大致相等的圆柱形凸起。中毽底座的尺寸见图4-3。

中毽的4支鹅毛的根部插于毛筒中,鹅毛尖端向外,并由胶水或其他粘接剂固定在毛筒中。在附图的俯视图中,对立的两支鹅毛的角度成180度,即置于一条直线上;相邻两支鹅毛的角度各为90度。4支鹅毛均为白色。

中毽的垫片在中毽底座的毛筒外侧套有12片圆形中间带孔的垫片,其中9片为直径比毽底直径稍大的金属垫片,2片为直径比毽底直径稍大的很薄的塑料垫片,上面一片是橡胶、塑料或硬纸板做的垫片,并可印有或贴有生产商或销售商的简单广告。垫片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塑料薄片、5片金属垫片、塑料薄片、4片金属垫片、橡胶垫片。垫片的内孔比毛筒的外直径稍大,使垫片可以套在毛筒外面之后自由地上下运动。出于环保目的,金属垫片可以由废旧金属罐头盒的空壳剪制而成。

中毽高度及对立羽尖宽度均为14-15厘米

中毽的尺寸和重量:中毽的高度为14-15厘

往上方扔毽子,然后右脚弯过来踢,就能踢到了。采纳吧~

往上方扔毽子,然后右脚弯过来踢,就能踢到了!!!

可以一人踢,还可以两人对踢和多人对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