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大椎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椎穴在哪里?

您好!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大椎的准确位置图片)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大椎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即可以很好的补阳(因是六条阳经交汇的地方),又有泻热的功效。对于肩背痛,腰脊强痛也均有调节作用。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你头低下来,两个肩膀正中间突出来最高的骨头就是了,大椎相当于我们的十字路口,刚好它就在我们的颈跟肩中间哦

第7颈椎正下方。低头颈部最高骨即是第7颈椎。

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

大椎在哪儿?大椎怎么找最简便?

如何准确找到穴位的准确位置,你会了吗?

准确找到穴位

用手指找穴位通常采用 触、捏、按 三种方法。

触法: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有紧张感、刺痛感、麻胀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有痛感或麻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皮肤,发硬,用压痛和紧张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穴位集中穴位

能摸到脉搏的地方,如喉结俩侧、膝关节后窝等处,用手触摸能感到脉搏跳动处有人迎穴、委中穴肌肉与骨骼之间的穴位,如三阴交。肌肉与肌肉之间,如天柱穴;肌肉俩侧有许多穴位,脊骨与脊骨之间,如大椎穴。神经或血管离皮肤近的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骨头突出处,如内踝骨高点上的太溪穴。肘关节附近有曲池穴等穴位。

肺经

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到肩部到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功能 :调整呼吸器官和心脏的功能,如潮热、心悸、气短、口干、手臂麻木、中热等。

大肠经

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到肩部到锁骨下凹到侧颈部到陷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为止。

功能 :调整鼻、咽、牙齿、大肠等功能,如鼻塞、咽喉痛、口干、颈部或肩部的肌肉痛和牙痛等。

胃经

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到下额到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经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过胸部过前腹部过腹股沟过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功能 :调节全身消化器官功能及全身不适等,如便秘、腹泻、下肢消肿、下肢麻木或肿痛。

脾经

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旁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七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功能 :调整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如恶心、腹泻、下肢消肿、腰酸腿痛。

心经

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功能 :调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器官等的功能,如面赤、潮热、口干、上肢麻木疼痛。

小肠经

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功能 :调节上肢、眼耳的功能,如目黄、耳聋咽喉痛、头痛、上肢麻木疼痛等。

膀胱经

是14经络中最长的,从内眼角的眼睛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功能 :与所有的脏器有关,从面部到后头部的痛,后颈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的酸痛或疼痛、鼻塞等。

肾经

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功能 :与藏精之器肾脏有关,也调整泌尿、生殖功能,对浮肿、体位性低血压、全身倦怠、腰腿麻木、精力减退、月经不调有所帮助。

心包经

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功能 :包裹心脏、保护其功能,治疗心悸、气短、胸闷、心脏功能障碍。

三焦经

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功能 :调节眼、耳咽喉的功能,眼病、头痛、胸闷、呼吸器官的功能。

胆经

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肢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功能 :辅助肝脏功能,调节泌尿、生殖,肩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皮肤光泽消失。

肝经

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的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

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功能 :统领阳经,依各脏器失调程度表现出全身症状。

任脉

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穴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功能 :调整阴经运行,协调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功能障碍。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小儿发烧艾灸哪里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熊孩子生病家长最闹心,面对来势汹汹的高烧,上一秒还动如脱兔的娃儿立马蔫了,除了打针吃药还有什么其他的退烧妙招呢?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向入侵体内的病毒、细菌或者滞留在体内的毒素发起战争的信号。

只有在一种高温的环境之下,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才会丧失大量繁殖的能力,发烧的时候是人体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的最好时机,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发烧其实是件好事。

但是,当看到孩子烧的四肢无力,吃药难以下咽,打针哭天喊地时,父母免不了心急心疼,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生病。

我建议:

当发现孩子刚开始发烧时,父母切莫慌乱,不如试试艾灸,缓解孩子发烧情况,不打针不吃药,孩子没有痛苦也不排斥,来跟我学一下小孩发烧灸哪些穴位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吧!

[小孩子艾灸好不好 想知道小孩到底能不能艾灸吗]

[小孩咳嗽艾灸有用吗 有效治疗小孩咳嗽跟我学]

[家里常备药品清单儿童 有备无患]

[小孩出水痘会发烧吗 出水痘发烧能不能吃退烧药呢]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大椎穴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既然是老大,必然有其调和阳气的作用,可补阳气,也可泄气。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注:头低下然后最高的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然后你就凭着手指的触觉,往下一点突起的就是第一胸椎了 )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身柱穴

身柱穴是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

取穴方法: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首先定大椎穴,低头时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就是大椎穴,再往下数3个椎体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风门穴

艾灸风门穴即可起到祛风寒的作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艾条灸该穴位具有调理感冒、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椎病、胸背痛、肩膀酸痛等病证的功效。

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艾灸肺俞穴可用于治疗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取穴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

小孩发烧艾灸什么穴位:艾灸方法

艾灸点燃后放于穴位上,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由于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的程度,因此妈妈可将食指中指置于身柱穴两侧,感知艾条的温度来调整艾条的高度,避免烫伤孩子,孩子的皮肤灸至微红即可。如果刚开始掌握不了热度,可以尝试用随身灸。如果孩子好动,不易配合,在施灸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不熟练的妈妈可以先在自己身上学习艾灸,找到感觉后再给孩子灸。

一般每穴艾灸5-10分钟左右,用手感应热度,温热潮红即可。每天视情况灸1到2次。但也要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决定,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体质强健、营养又好的,可晚灸、少灸。随着年龄的增长,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成人一般每穴15分钟左右。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穴是人体哪个位置

1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后正中线中。俯卧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切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2 大椎的功效

大椎穴属督脉,人体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共有7条经络在此交汇,手,足三阳经的阳热之气从此处汇入,并与督脉的阳气一起上行头部,因此,该穴是头部阳气运行的枢纽,具有:调理督脉,疏风散寒,熄风止痉的功效。

3 大椎的作用

1.人体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均属阳经,7条阳经共会大椎穴,使其成为人体阳气最为丰盛之所,是不足阳气的第一大要穴,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内的固摄根本,阳气足,外邪就不能入侵。因此补足阳气,可增强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作用。阳气又是推动气血运转的动力,有通络活血的作用,因此可治疗多种疾病。

2.大椎穴为阳气运行的枢纽,以掐按之法刺激作用于此穴,可及时泻除体内热邪,改善发热症状。

3.按揉大椎,可通经活络,温气和血,保障体内阳气充足,从而达到抵御严寒,改善四肢冰凉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4 大椎穴主治疾病

大椎属督脉,位于胸颈交界处,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督脉为诸阳之会,统摄全身阳气,而太阳主表,少阳主枢,阳明主里。故本穴既可疏风解表,通阳截疟,以祛邪外出,治疗寒热往来之疟疾,还能泻阳明之里热,治疗身热,中暑,并且可清阴虚内热,治疗骨蒸潮热;该穴为诸阳之会,热极则可动风,故能熄风止痉,治疗小儿惊风,角弓反张;督脉上贯于脑,该穴通过调和阴阳,镇惊醒神,而治疗小儿惊风,癫狂。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杼为什么叫骨会

1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一般取穴的时候取正坐低头或是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大杼有强筋骨、清邪热,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感冒、支气管炎等。

2 大杼为什么叫骨会

骨会是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中提到:骨会大杼。大杼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骨,且该穴位位于第一胸椎两旁,是肩部负重着力之处,而支撑重量则赖于骨,所有大杼又叫骨会,一般骨病、脊椎不利、虚劳发热、肾可酌情取用骨会穴。

3 大杼和大椎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又称百劳穴,在大杼平对的上一个棘突凹陷,大椎穴有助于防治感冒,治疗落枕和肩颈不适等,大椎和大杼配伍还有助于治疗哮喘。

4 大杼的配伍 大杼配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有17个穴位,大杼配夹脊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杼配列缺、尺泽

列缺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大杼配列缺、尺泽有理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