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四十二式太极拳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口诀

42式太极拳口诀如下:

四十二式太极拳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


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式;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19、云手。

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手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式;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4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表

4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表如下: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 撇身锤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锤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 开合手 12. 右单鞭 13. 肘底锤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 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锤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提手白鹤拗步推,

撇身捋挤搬拦捶,如封似闭回;

二组开合单鞭挥,肘底捶接转身推,

穿梭蹬脚掩肱捶,野马分鬃定势归;

三组云手独立虎,贯耳夹在分脚内,

拍脚栽捶斜飞势,下势金鸡穿掌回;

压掌托掌马步靠,捋擒穿掌七星锤,

跨虎摆莲弯弓射,揽雀十手收势回。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程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程如下:

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

20、 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

42、收势。

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

太极拳 属于内家拳,重意轻形,打拳不能急于求成,要懂得避其锋芒,乘敌劲退而入。我们喜欢太极拳的人,要以谦卑的姿态亲近它,了解它,熟悉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欢迎阅读!

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

10.如风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无论是少林长拳,还是散打,除太极之外的所有拳,都属于外家拳。外家拳,每一拳的收发,力量都在一松一紧之间变换。唯有太极,是内家拳,所有劲都内敛,不松不紧,不缓不疾,看似柔弱无力,却是对力量强有效的控制。老师看我看得很透。

太极拳霸气内敛,出拳时臂不伸直,劲道不泄而留有后路。《太极拳经》中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太极拳,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简单明白,心随意动,拳随心发。太极拳和做人一样,要懂退让要懂顺水推舟要懂以柔克刚。

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 武术 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 方法 ,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练气

祖国医学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的运行主要靠气地推动,气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称为“气为血帅”;同时气又能控制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气能摄血”;气可以促进血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这与道家修炼之气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作用。这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脱垂和某些慢性系统疾病。

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相关 文章 :

1. 太极拳42式拳谱 练太极拳42式要求

2. 男人练习42式太极拳的好处

3. 千载寺太极拳起源的文化的探讨

4. 太极拳尾闾正中的内涵与精义

5.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6. 太极拳练习整劲的秘诀

求42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二; 撇身锤;捋挤势二;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

第二段

开合手;右单鞭;肘底锤;转身推掌二;

玉女穿梭二;左右蹬脚;掩手肱锤;野马分鬃二

第三段

云手三;独立打虎;右分脚;双峰灌耳;左分脚;

转身拍脚;进步栽锤;斜飞势;单鞭下势;金鸡独立二;退步穿掌

第四段

虚步压掌;独立托掌;马步靠;转身大捋;歇步擒打;穿掌下势;

上步七星;退步跨虚;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十字手;收势

扩展资料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

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

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

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

式 起 势

第二式 右揽雀尾

第三式 左单鞭

第四式 提手

第五式 白鹤亮翅

第六式 搂膝拗步(二)

第七式 撇身捶

第八式 捋挤势(二)

第九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式 如封似闭

第二段

第十一式 开合手

第十二式 右单鞭

第十三式 肘底捶

第十四式 转身推掌(二)

第十五式 玉女穿梭(二)

第十六式 右左蹬脚

第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十八式 野马分鬃(二)

第三段

第十九式 云手(三)

第二十式 独立打虎

第二十一式 右分脚

第二十二式 双峰贯耳

第二十三式 左分脚

第二十四式 转身拍脚

第二十五式 进步栽捶

第二十六式 斜飞势

第二十七式 单鞭下势

第二十八式 金鸡独立(二)

第二十九式 退步穿掌

第四段

第三十式 虚步压掌

第三十一式 独立托掌

第三十二式 马步靠

第三十三式 转身大捋

第三十四式 歇步禽打

第三十五式 穿掌下势

第三十六式 上步七星

第三十七式 退步跨虎

第三十八式 转身摆莲

第三十九式 弯弓射虎

第四十式 左揽雀尾

第四十一式 十字手

第四十二式 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口诀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 二组开合单鞭挥 三组云手独立虎 压掌托掌马步靠 提手白鹤拗步推 肘底捶接转身推 贯耳夹在分脚内 捋擒穿掌七星锤 撇身捋挤搬拦捶 穿梭蹬脚掩肱捶 拍脚栽捶斜飞势 跨虎摆莲弯弓射 如封似闭回 野马分鬃定势归 下势金鸡穿掌回 揽雀十手收势回

四十二式太极拳是原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包括起、收势共42个动作,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陈、吴、孙式等流派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动作规范,布局匀称。此外,由于42式太极拳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运动量适宜,是强身健体、提高技艺的理想套路。

四十二式太极拳作为正规比赛的规定套路已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习练太极拳要以自然的心态和放松的肢体来进行运动,并把这种状态合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更会有益身心健康,处处体会心、意、气的内三合和户髋、肘膝、手足的外三合。

扩展资料: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运动用的太极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将该项目的申遗紧迫性写进了提案。来自河南代表团的李光宇等33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

参考资料:

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 〈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 〈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 10.丁步叉抱 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 〈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 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 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 〈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拳 (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 〈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 〈二三〉左分脚 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 (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 〈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 〈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 4. 裆步斜靠 〈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 〈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 〈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 (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 〈三三〉转身大捋 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 〈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 〈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 (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虚步叉拳 〈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 〈三八〉转身摆莲 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 〈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 〈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 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 〈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 〈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 二组开合单鞭挥 三组云手独立虎 压掌托掌马步靠 提手白鹤拗步推 肘底捶接转身推 贯耳夹在分脚内 捋擒穿掌七星锤 撇身捋挤搬拦捶 穿梭蹬脚掩肱捶 拍脚栽捶斜飞势 跨虎摆莲弯弓射 如封似闭回 野马分鬃定势归 下势金鸡穿掌回 揽雀十手收势回

四十二式太极拳口诀如下:

1、起势2.右揽雀尾3. 左单鞭4. 提手5. 白鹤亮翅

6. 搂膝拗步7. 撇身捶8. 捋挤势9. 进步搬拦捶

10. 如封似闭11. 开合手12. 右单鞭13. 肘底捶

14. 转身推掌15. 玉女穿梭16. 右左蹬脚

17. 掩手肱捶18. 野马分鬃19. 云手20. 独立打虎

25. 进步栽捶26. 斜飞势27. 单鞭下势28. 金鸡独立

33. 转身大捋34. 歇步擒打35. 穿掌下势

36. 上步七星37. 退步跨虎38. 转身摆莲脚

39. 弯弓射虎40. 左揽雀尾41. 十字手42. 收势

拓展资料:

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原型,在保留杨式太极剑运动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流派太极拳的内容。

四十二个动作,共分为为段。四段分别为:动作一至动作十为段;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八为第二段;动作十九至动作二十九为第三段;动作三十至动作四十二为第四段。

在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动作柔缓、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蓄发有序。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