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实习总结

万用表的组装过程报告

实习项目名称: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 一、实习目的1.了解数字式万用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识别、判断的方法。3.学会数字式万用表的组装、校验和计算。4.了解仪表的测试精度及误等基本要求。 5.通过万用表的安装和调试,掌握电子元件和部件的安装测试技术。 二、实习任务 1.根据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了解万用表的参数。2.组装一块数字式万用表。3.校验数字式万用表,减小其误。 三、实习内容1.根据参考资料,熟悉万用表工作原理,认识所用元件。2.领取工具箱及所需材料,参照实验方案,完成万用表组装及调试。3.将实现的作品,修订、美观,上交老师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习过程1.根据参考资料,认识、熟悉万用表所用元件。2.利用测量工具对给定的电阻进行测量,记录其阻值,并将电阻分开放 置。3.根据万用表工作原理,按照实验参考图,将元件按照不同的方法逐一焊接在PC板上方,并检查焊点,确保焊接无误。4.将元件多余的引脚去掉,美化PC板。5.安装开关、LCD显示屏、电池,合上底盖固定。装上表笔,完成万用表的组装。 6.对组装好的万用表进行测试,记录其精度,调试并缩小误。 实验中: 五、实习结果及分析(需提交实习作品图片) 已完成焊接的万用表: 组装好的万用表测试结果显示在正常误范围之内,实验成功: 组装完成后的万用表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误,不过跟实验室常用的万用表误很小,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经过调校,虽然跟实际测量效果仍有误,但是和常用万用表比起来基本不存在误,可是说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达到了预期要求。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很好的完成了数字式万用表的组装。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在这次的万用表组装中,焊接工艺占了很重要的分量。对于零散的电子元件,通过焊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安装调试技术是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会了万用表的组装,还从中学会了电子元件的焊接,以及万用表的检测与调试。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环节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团队协作的精神。

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实习总结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实习总结


dt830t数字万用表装配顺序

1.

根据元气件清单板上面的参数和代号,把元气件的代号与主板上的代号一一对应, 就知道元气件的安装位置。电阻器的两个焊接点近的用立式插装,两个焊接点远的用卧式插 装。二极管注意插装方向(其负极与 R35 连接),三极管按图示插装即可。三极管的放大倍 数测试插孔的插装要与面壳配套。如下图所示。

2.

所有元气件焊接好后如下图所示 注意焊接 HFE 插孔 时要与面壳配套,注 意方向。正确后再焊 接 防静电的弹簧,与后盖 配合起作用

3.

功能选择旋纽上安装弹片。请看下图所示。 弹片 放置到塑料上的 弹片

4.

功能选择旋纽的孔中放置小弹簧。 请看如下示意图。 小弹簧置入功能选 择旋纽孔

1、根据元气件清单板上面的参数和代号,把元气件的代号与主板上的代号一一对应,就知道元气件的安装位置。电阻器的两个焊接点近的用立式插装,两个焊接点远的用卧式插装。二极管注意插装方向(其负极与R35连接),三极管按图示插装即可。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测试插孔的插装要与面壳配套。

dt830t数字万用表装配顺序

回答是:dt830t数字万用表装配顺序,根据元器件清单版上面的参数核对以后把元器件的代号与主板上的代号一对应,组装焊接。

mf47万用表焊接练习方法

mf47万用表焊接练习方法是有指定顺序的。首先查看自己组装的万用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对准,则进行机械调零,然后装入一节1.5伏的二号电池和一节9伏的电池。练习方法如下:

1、档位开关旋钮打到BUZZ音频档,在万用表的正面插入表笔,然后将它们短接,听是否有鸣叫的声音。

2、档位开关旋钮打到欧姆档的各个量程,分别将表笔短接,然后调节电位器旋扭,观察指针是否能够指到零刻度线。

3、档位开关旋钮打到直流电压2.5伏档,用表笔测量一节1.5伏的电池,在表盘上观察指针的偏转是否正确。

4、档位开关旋钮打到直流电压10伏档,用表笔测量一节9伏的电池,在表盘上观察指针的偏转是否正确。

5、档位开关旋钮打到交流电压250伏档,用表笔测量插座上的交流电压。

6、档位开关旋钮打到﹡10K欧姆档,测量一个6.75M的电阻。

7、然后依次检测其它欧姆档位。

如果有标准的万用表,则可以将测量的值进行比较,各档检测符合要求后,即可投入使用。

南京大学物理实验直流万用表的设计与组装

1’首先要进行机械调零,用螺丝刀把指针调至左边的零刻度; 2’接着进行内阻调零,即两个测笔互相接触,然后调整旋钮使指针指在左边零刻度; 3’选择合适的档位并使指针出于仪表的1/3和2/3内,然后进行测量,并把所得的读数乘以档位的倍数 4’后把。

急求数字万用表的安装与检测的实训报告!!!

第一部分: THT实训

第一部分序言:通孔安装(英文缩写THT),在20世纪60-70年代时其代表元器件有:晶体管、轴向引线元件;其安装基板为:单、双面PCB;安装方式—手工/半自动插装;焊接技术:手工浸焊;20世纪70-80年代,代表元器件有单/双列直插IC、轴向引线元器件编带;安装基板为:单面及多层PCB;安装方法:自动插装;焊接技术—波峰焊、浸焊、手工焊。

实验目的:通过THT实习、了解THT产品生产试制的全过程、熟悉基本工艺过程、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观念。

实验内容:通过手动完成各种THT元器件及导线的焊接,将成品板A板、实习自制板B板用排线连接在一起,后制成成品。

实验器材:电烙铁、印制电路板(A板和B板)、锡丝、排线、导线、各种THT元件、拔动开关、十字插头线、电源变压器、机壳元件、成用表等。

实验过程:①检测元件 ②按照印制板装配焊接图手动焊接安装各元器件 ③全部焊接完成后按印制板装配图检查无吴后整机装配 ④检测整机安装情况 ⑤通电检测电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⑥如果电路无常工作则进行故障检测。

第一部分完

第二部分: SMT实习

第二部分序言:电子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当代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日新月异的各种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轻型化的电子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安装技术是实现电子系统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问世80年代成熟的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缩写SMT)已经在很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通孔安装(Through Hole Technology缩写THT),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预计未来90%以上的产品将采用SMT。所以我们安排了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实习目的:通过SMT 实习,了解SMT的特点、熟悉基本工艺过程、掌握起码的操作技艺、掌握小型SMT 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内容:用小型SMT设备(焊膏印制机。台式自动再流焊机)进行片状电阻、片状电容、表面贴装分立元器件、表面贴装集成电路的安装。

实验过程:用焊膏印制机在印制电路板上印上焊锡膏,然后用摄子将片状阻容元件、表贴元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相应位置将其贴放好。后将贴有元件的印制电路板送入台式自动再流焊机进行焊接。

第二部分完。

第三部分:制作水晶接头(RJ45)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网络连线的两种接线标准,学会RJ45接头的制作过程。

实验器材:双绞线一根、水晶接头4个、测试仪器一个、专用钳子一把。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较为简单,不作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完。

实训心得:

在以前的课程设计时,初次接触到焊接工艺,当时只是充满好奇心,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制作过电路板和焊接过程中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并没有仔细注意每一个环节,当时由于粗心大意或不了解焊接工艺,并且未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导致后未能得到满意的作品。这次实训,我总结了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牢记指导老师的讲解。在实训过程中,脚踏实地、努力做好第一步,后获得了自己满意的结果。

在这次实训中,我懂得了焊接的基本原理。也掌握了更多的焊接技术,比如:如何防止虚焊和脱焊、如何把握焊接的时间等等。同时这次实训中我也知道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焊接每一个焊点才能得到一件成功的作品。所以焊接过程十分重要,工厂的自动化焊接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各门课程,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做出出错率极小的自动化机械为人类劳动。

在此我不定期要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在这次实训过程中给予我们耐心的讲解和热情的帮助。

万用表表头线圈的绕制工艺装备是什么

绕线机器、线圈架、线圈骨架、线圈导向器、线圈张力控制装置。

1、线圈骨架的准备:将线圈骨架放在线圈架上,并根据线圈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骨架。

2、线圈导向器的安装:将线圈导向器安装在线圈架上,用于线圈的绕制方向和位置。

3、线圈张力控制:通过线圈张力控制装置控制线圈张力,保证线圈绕制的均匀和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