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完整版)

神州五号是什么时候发射成功的

神州五号是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的。

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完整版)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神舟五号发射视频高清完整版)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神舟五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神舟五号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其头部是圆柱体,而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飞船舱内只有航天员,其空间的平面大约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此外,神舟五号飞船还留有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接口。

火箭系统: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任务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承担,该火箭由四个助推器、一级、二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火箭全长58.34米;起飞质量479.8吨。火箭上部整流罩、逃逸塔和飞船轨道舱、返回舱组成逃逸飞行器。

搭载物品: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物品包括: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一面联合国旗帜、币主币票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的农作物种子等。

神舟五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神舟五号发射视频观后感100字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因为就是在那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了;就是在那天,太空留下了人的脚印;就是在那天,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心底就有一个梦想——能够飞上太空.《嫦娥奔月》,一则多么美好的神话故事,它不仅歌赞了嫦娥那舍身救民的崇高精神,还流露出了想要飞天的梦想.敦煌莫高窟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流露出的不也是人的梦想么?

知道21世纪,那个内心中强烈但又看似遥远的梦想依然藏在人的心底,人依然迫切地希望可以飞上太空,可以在神奇美妙的太空中遨游.

然而,人坚持了千年的飞天梦想,都在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实现了!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感到兴奋与自豪,人们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神舟五号”成功飞天,意义尤为重大,它代表着太空中从此将会写下人的名字;它代表着的航天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代表着外国人从此将会对刮目相看;它代表着从此将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百年的申奥于2001年成功了,千年的飞天梦想也在2001年实现了,2008年初的南方特大雪灾和2008年5月份的四川大也在全国的努力下克服了!——,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她都挺过来了,敢问还有什么能够难住这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鸡!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杨利伟原是在空军部队服役的飞行员,后经过选拔与培养成为的特级航天员,神舟五号是航天历史上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杨利伟是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神舟五号发射

神舟系列的发射情况,即发射的时间、发射的地点、返回的时间、返回的地点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材。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航天人走完了发达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

神舟二号:全新亮相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1月16日晚上7时22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安全返回。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

神舟三号、四号:百折不挠

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2002年4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返回,飞行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成功!

+++++++++++++++++++++++++++++++++++++++++++++++++++++++++++++

9个月后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安全返回。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探索新方法。

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因低温变形失效而导致的!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

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正,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10月16日6时28分,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安全返回,着陆点与预测仅相4.8公里。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币主币票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的农作物种子等。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已成为世界上继前/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

这一刻,距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过,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场前进行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却发现,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的要求……70天以后,科技人员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原航天局栾恩杰说。

+++++++++++++++++++++++++++++++++++++++++++++++++++++++++

关于神舟6号: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于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飞船发射

1、飞船的重量

火箭起飞重量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重量。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2、轨道高度

在变轨成圆形轨道后,“神5”和“神6”一样,都是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在轨飞行速度是7.820185Km/s。

3、飞船的温度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说:飞船飞行过程中,向阳面舱外温度超过100摄氏度,背阳面为零下100摄氏度。舱内温度被自动控制在17至25摄氏度,航天员也可进行手动调节。相对湿度控制在30%到70%之间。

飞船返回时的速度很快,跟大气层的摩擦产生的温度达到1600多度,而飞船内要保持20多度。

4、飞船发射时为何有碎片掉落?

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箭体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这是为什么呢?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李福昌介绍说,这是火箭保温的一个措施。为了不让火箭推进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箭体一些部分贴了一些隔热泡沫保温材料,火箭发射升空,速度一快、风一大,有些泡沫材料掉了下来,这对火箭成功发射没有影响。

5、入轨指令为何由青岛站发送?

专家解释说,点火升空后的船箭分离和入轨过程中,青岛测控站的观测条件、观测角度和设备控制条件在各个测控站中是佳的。在青岛发送入轨指令,可程度满足飞船接收条件。同时,青岛测控站是神六上升过程中的后一个测控站,如果不在这里发送入轨指令,就会贻误时机。

6、发射角度为什么选择42.4度?

神舟六号飞船上升段飞行时间为583.828秒,把飞船送入一个椭圆轨道,前角是42.4度。为什么选择42.4度呢?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说,大家会发现,我们的着陆场就位于42.4度左右。这样,飞船每次经过42.4度时,就通过着陆场,使飞船每天至少有一次返回的机会。如果对着陆场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可能每天有两到三次返回机会。

7、神舟飞船为什么要改变轨道

神舟六号飞船飞行到第5圈时,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椭圆轨道转变为近圆轨道。为什么要变轨呢?

据航天器轨道计算专家刘迎春博士介绍,神舟飞船与火箭分离后,进入预定轨道入轨点的高度大概为250公里,但由于飞船这时仍保持着较高飞行速度,因此,它并不是在250公里高度做圆轨道运行,而是在近地点250公里到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飞船之所以要改变运行轨道,主要是为了自主应急返回。”刘迎春说。飞船变为圆轨道后,在第一、第三、第五天的运行轨迹基本是重复的,按设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便于飞船返回主着陆场。同时,圆轨道的自主应急返回方案相对于椭圆轨道来说,要更加便于设计。

8、神六发射时的加速度

电视中说是4个g左右,航天员训练时是8个g。

4K大片看海上发射火箭震撼画面!看到这一幕你什么感受?

真的感觉非常震撼。这样的场景让我觉得人类很渺小,火箭发射非常壮观。

看到这一幕给我们的感觉是发展迅速,以及航天事业又跨出了新步伐。

我觉得我们太伟大太好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飞速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