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高层建筑混泥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规定是?

《高层建筑混泥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6.5.1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抗震设计时,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6.5.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小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各式采用:

一、二级抗震等级 ιaE=1.15ιa (6.5.3-1)

抗震等级 ιaE=1.05ιa (6.5.3-2)

四级抗震等级 ιaE=1.00ιa (6.5.3-3)

式中 ιaE——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2、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ι1E=ζιaE (6.5.3-4)

式中ι1E——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3、受拉钢筋直径大于 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 32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柱:一、二级抗震等级及抗震等级的底层,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抗震等级的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等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2)框支梁、框支柱: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框架梁:一级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5、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 50%;

6、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 50%;

7、钢筋的机械连接、绑扎搭接及焊接,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02年和2006年的区别

《JGJ 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对原材料(设计要求)、承载力计算、使用极限验算、抗震、构造规定等设计方面以及施工验收的规定;《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是针对原材料技术性能、配合比、施工工艺、试验方法等方面规定。前者偏向于结构设计,后者偏向于施工工艺。两者皆为现行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2011年6月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建筑工业出版社。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不含单层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场地的高层建筑以及发震断裂小避让距离内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 混凝结构但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和论证。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

1、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都是由多个梁柱组合而成的,其空间一般都比较灵活,不过其抗风性和抗震性会稍微一些,因此被广泛用于多层公共建筑的建造施工当中。

2、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的墙板一般都是用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的,而墙板不仅需要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而且还需要将空间分隔和维护起来。这种结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抗侧力能力,并且变形也比较小,但是抗震性却很好。

3、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在某些位置布置了适合的剪力墙结构,而这些框架剪力墙都是属于抗侧力构件的重要部分,在竖向荷载下,二者都需要把相关的楼面荷载承担起来。

4、筒体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都是有单个或者是多个筒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当中,若要使用这种结果的话,平面一般都需要设计成正方形或者是类似于正方形。

以上内容参考:

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规范有哪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筋混凝土深梁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第五节)

4 结构分析

4.1 一般规定

4.1.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整体布置应能合理地传递各种荷载和作用,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体型宜规则,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2 构件应具有适当的承载力,关键的构件或部位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3 在竖向、水平向结构构件的截面四角,应有贯通的纵向钢筋,并具有足够的受拉锚固承载力;

4 在混凝土易于压碎的结构部位应设置加强的约束钢筋。

4.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楼板的支承可采用梁、柱或(和)墙。

4.1.3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区格板宜呈矩形。当内模为筒芯时,区格板内筒芯宜沿受力较大的方向布置。

4.1.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各区格板中布置内模的范围,应符合本规程第6.2.2条、第6.3.1条、第6.3.5条的规定,并在周边实心区域内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4.1.5 柱支承板楼盖结构可根据建筑设计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确定是否设置柱帽、托板。

4.1.6 楼板中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份不宜布置内模。

4.1.7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柱和墙也可根据需要布置竖向内模。

4.2 结构分析方法

4.2.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房屋高度、抗震等级和结构分析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等的有关规定。

4.2.2 抗震设计时,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可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作为框架梁,扁梁的布置和截面尺寸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有关的规定。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扁梁应符合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有关规定。

注: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

4.2.3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静力设计应按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取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震设计应按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取用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计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按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取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准组合进行计算。

4.2.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设计值,可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确定,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内力重分布;也可采用非线性或塑性极限分析方法确定。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宜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构件,宜考虑开裂对截面刚度的影响。

4.2.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可按下列规定进行内力分析:

1 边支承板楼盖结构:楼板仅考虑承受竖向荷载,可按本规程4.3节的规定进行内力分析;周边支承结构应考虑承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或)作用,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内力分析。

2 柱支承板楼盖结构: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楼盖,可按本规程第4.4节、第4.5节、第4.6节的规定进行内力分析;承受均布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或)作用的楼盖结构,宜按第4.6节的规定进行内力分析。

3 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也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内力分析。

4.2.6 边支承板楼盖的内力重分布可按本规定第4.3.4、4.3.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本规程4.5.1条的要求的柱支承板楼盖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楼板每个方向正、负弯矩之间的调幅不应超过10%,弯矩调整后单区格板内计算方向的静力弯矩应符合下列条件:

M +1/2(M'l + M'r)≥M0 (4.2.6)

式中M —— 区格板计算方向跨中正弯矩设计值;

M'l、M'r —— 区格板计算方向左、右端的负弯矩设计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