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_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有哪些

傅雷家书主要人物性格和主要事件

主要人物:傅雷、傅雷夫人、傅聪、傅敏。

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_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有哪些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_傅聪刻苦用功的事例有哪些


人物性格:

1、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2、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3、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主要事件

一、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二、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四、 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五、 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师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谁能跟我说说傅雷和傅聪的生平

傅雷(1908.4.7—1966.9.3)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长子傅聪,次子傅敏。20年代初曾在上海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GMJ北伐与BYJF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BYJF的FDTZ。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WHDGM”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因不堪忍受HWB的殴打、,从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ZJ。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傅雷是我国的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傅雷对多种中西艺术、文化的渊博学识,独到见解以及缜密严谨的学风,对艺术真理的赤诚追求,直接、长期、深远地影响着傅聪的演奏艺术。

三四岁时的傅聪,已能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吸引力,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七岁半开始学钢琴,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为师。梅帕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

傅聪于1951年夏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Ada Bronstein)夫人为师。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稍休。而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显出有独到之处。

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的选手参加“联欢节” 的钢琴比赛,结果获三等奖。当时他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曾将选手感动得不禁泪下。

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傅聪是的选手,也是音乐资历为薄弱的一位选手,经三轮比赛,他以与前两名相近的分数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虽为第三,但傅聪的演奏魅力,足以使他成为该届比赛之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傅聪的个人经历

三四岁时的傅聪,已能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吸引力,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七岁半时被父亲的挚友雷垣发现其极高的音乐天赋,从此傅雷打消了让傅聪学画的念头,转而拜雷垣为师,学习弹奏钢琴。

九岁半时傅聪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为师。梅帕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

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的选手参加“联欢节” 的钢琴比赛,结果获三等奖。

扩展资料:

个人荣誉

傅聪担任过肖邦钢琴比赛、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音乐比赛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等等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演奏的足迹遍及几乎整个欧洲、美洲、中东、、日本、大洋洲各地。如此广泛、持久、频繁的艺术活动本身,已经是高度艺术成就的证明。

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有分量的巨匠”的评价。时代周刊亦曾在60年代誉其为“当今伟大的音乐家”。

主讲过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等专题,演奏过这些作曲家的以及舒伯特、斯卡蒂等人的作品。还与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协奏曲;与音乐学院大学生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协奏曲,并兼任指挥;还专门指导过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小组的训练。

他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博得广生及音乐爱好者的赞扬和尊敬。

参考资料来源:

钢琴,是傅聪的终身“情人”;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

《傅雷家书》人物性格及事例是什么?

主要人物:傅雷、傅雷夫人、傅聪、傅敏。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主要事件如下:

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和赞赏。

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傅雷的嘱咐孩子: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母亲的关心: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书评及影响

作家叶永烈说《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回忆录的范围。哲学家可以从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人才学家可以从中探讨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家庭对成才的影响,文学家可以从中研究散文的笔法,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剖析20世纪50至60年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广大读者则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的青年思想读物、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傅雷家书》它先是获得了全国首届青年读物一等奖,后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文学图书》之一,乃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之多,这在当代纯文学作品中是少有的。足以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1954年八月重庆傅聪十分用功每天练琴多少个小时

7-8小时。

傅聪七岁半接触音乐,十岁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开始正式学钢琴。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7、8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休息。1953年傅聪作为的选手参加在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终于获三等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