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200字

关于故宫的著名故事

有故宫的门槛、故宫文物南迁、故宫的房屋、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999间半房间、刘怕温修皇宫、故宫紫禁城传说、故宫角楼的传说等著名故事。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关于故宫的著名故事

故宫一般指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于1406年开始建设。

故宫于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四面围有城墙。

故宫有哪些历史上的故事?

1、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

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

故宫的故事有哪些?

故宫的传说故事

紫禁城是永乐年间北京城建设整体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位当京城中心,宫殿建筑丰富多彩,较之其他各处尤为壮丽,可以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卓越水平。 在紫禁城城墙上

阅读4135次共6页

故宫有哪些传说?

故事一:清朝宫女再现

1983年的一个深夜,一个人在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群打着宫灯的人,于是就想上前看看,但是怎么也追不上那队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旗袍的宫女在打着扁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

故事二:墙里的女子

九十年代有这样一个北京故宫的传说,故宫闭馆不久,一位年龄较大的人在巡逻清场,发觉前边一个胡同里,有一位挽着发髻,穿着旗袍的中年妇女,那女人冲他一笑,转身走进了身后的墙里边,注意是墙里边,而不是门里边。

故事三:储秀宫怪事

八十年代一个夏天,有几个消防战士在储秀宫做完消防演练就睡在了储秀宫,由于天热铺个席子就在殿里睡了。

深夜凌晨两点多,一个队员被凉风吹醒,迷迷糊糊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自己居然睡在了殿门外的走廊里。他以为是战友恶作剧把他抬出去的,就拿着席子又回殿里睡了,早上醒来发现又被抬到了廊子下面,问别人均说不知道。大概是他阳气太弱,从此不敢再到那里去睡。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有关故宫的几个故事是什么?

五个故事如下:

1、奇怪的井

故宫里有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有科学人员解释: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2、故宫的老鼠

传说,刚解放的时候,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

3、故宫看门人

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很多游人都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那是因为,过了5点,阳间的客人们就要走了,而即将登场的就是那些以前故宫还有守夜的人。故宫看门人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因此,故宫再也没有看门人。

4、宫女魅影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群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于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宫女,打着扁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

5、故宫阴阳道

故宫里面的西六宫,是皇帝嫔妃居住的场所,位于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对应。西六宫主要包括包括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太极殿。而夹杂在西六宫、奉先殿、北五所与宁寿宫之间的宫道,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作东筒子夹道,据说宫里的太监、宫女死后只能从此道抬出宫,因而很多灵异事件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因此这条路也被大家叫作阴阳道。

那么什么是阴阳道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明月当空的夜里,在高强耸立、悠长的夹道的地面上,会出一阴一阳两个界面(其实就是一部分是月亮光,另一部分月亮光被墙挡住了,形成的墙影子)。根据流传,阳面是宫里人行走的,阴面是妖魔鬼怪行走的。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但明朝初期称为“皇城”,直接称呼为“紫禁城”则大约始于明朝中晚期。

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200字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200字


北京故宫的外观、结构、历史变化、相关故事有哪些?

一、北京故宫的外观

故宫从外观看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宫的结构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殿均建筑在8米宽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大婚、册封、节日庆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宫的历史变化

北京故宫是明朝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时(1406年),开始动工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明清两朝皇宫所在地,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四、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清代后期,国运多舛,北京故宫原内府藏书画总数在万件以上,后遇英法联军火烧西郊诸园、辛亥年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战祸频仍之际,无数国宝因各种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间最令人扼腕的,是逊帝溥仪主动出卖国宝给外国人。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享受民国政府优待,居住紫禁城内廷长达13年,太监们又监守自盗,为筹划出宫后的生计,偷偷倒卖宫中珍贵文物;溥仪本人也以赏赐的名义,将宫内收藏盗运出宫。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的特点:

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等重要建筑。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等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宫门,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轴线上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

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体现得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尊严华贵。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其实还有包括三朝五门、法天象地、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谁知道有关故宫的历史故事啊???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扩展资料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