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美国载人登月火箭高度 美国载人航天登月

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多少

有效载荷是近地轨道119吨,月球轨道45吨。土星五号是冯布劳恩的神作啊。

美国载人登月火箭高度 美国载人航天登月美国载人登月火箭高度 美国载人航天登月


起飞质量3 038 500千克

制造国家 美国外型及质量参数高度363.0英尺(110.6米)直径33.0英尺(10.1米)质量6,699,000磅(3,039,000千克)级数3酬载量有效载荷-近地轨道262,000磅(119,000千克)有效载荷-TLI(100,000磅(45,000千克))相关火箭系列火箭土星系列运载火箭衍生型Saturn INT-21近似火箭N1运载火箭

119吨,月球轨道45吨,至今仍无任何火箭能出其左右。

据说美国土星5号技术已经失传,是真的吗?美国现在还能造出土星5号吗?

要说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火箭是哪个?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土星五号,它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专用火箭,推力高达3400多吨,可以将几十分钟的阿波罗飞船直接送往月球,然而在土星五号之后,人类再未发射过如此巨大的火箭,一直到今天。

近些年来,美国又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这又需要制造超重型火箭来提供推力,不过美国已经不愿意再制造土星五号那样的火箭,因为相关技术已经落后(一说图纸丢失),而是想制造一种效率更高更经济的大推力火箭,于是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简称SLS)应运而生。

SLS是一种超越土星五号的强大火箭发射系统,由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系统演变而来,设计者为美国宇航局,这种超重型火箭高度在98~117米之间,重量在2497~2951吨之间,总推力在3810~4173吨之间,可以将70到165吨的物体发射到地球近地轨道,也可以将20~50吨重的物体送往月球。

实际上中美俄三大航天强国均有超重型火箭研制计划,我国与美国SLS同等级别的超重型火箭为长征九号,俄罗斯有叶尼赛超重型火箭,但美国SLS是进度最快的一种,整发火箭已可以开始装配,今年的1月17日(北京时间),它在发射平台上进行了第一次芯级点火试验,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试验情况不很理想。

这次试验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圣路易斯湾附近的斯滕尼斯航天中心,其当地时间1月16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17日上午6点)左右,美国宇航局对SLS火箭进行了点火测试,本次测试是该火箭发射前的试验流程的最后一步,也可以看作是它的首次发射。

但是在试验开始后的一分多钟,芯级级火箭中的4号引擎出现了故障,还产生了一道明亮的闪光,具体原因还未知晓,但原计划需要多台引擎连续工作8分钟的试验工作被迫立即终止。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但曾在美国海军航母上开预警机,后被特殊提拔为美国宇航局局长的 吉姆·布里登斯汀认为这次试验虽然只进行了一分钟便喊停,但还是“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但不管怎样,美国宇航局的相关部门都需要分析这次试验失败的原因,并排除故障重新执行这项试验,因此预估美国SLS超重型火箭的首次发射时间将继续推迟,而且从这一次的试验情况来看,原定的首次发射时间很可能大大延后。

我国的长征九号超重型火箭和921火箭的研制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虽然进入新年才半个月,但是已有消息显示长征9号所用的直径7.5米和9.5米的铝锂合金舱段已在研制中。

而我国运载火箭院也在官网宣称今年会发射一款新的神秘火箭,网友们从图片上判断认为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专门用来登月的921火箭,这款火箭立项于1992年9月21日(故名),其高约84.7米,发射质量为2200多吨,可以将80吨重的物体送入近地轨道,将27.5吨重的物体送往月球,完全可以满足载人登月飞船的发射。

因此,如果今年我国的921火箭能够发射成功的话,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的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甚至能赶在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首次载人登月任务之前完成,真如此,也是一件让国人更感骄傲的事呀。

参考资料:

《环球网》1月17日文章《美国SLS核检首次点火试验失败,点火一分钟引擎便出现故障》

土星五号的技术我这也是第一次听说。更别说让我回它是否存在了?谢谢你的遨请!

土星5号是航天科普领域经常讨论的话题,如果美国的航天技术是进步的,那么为什么过去造的出土星5,以后再也造不出同级别的火箭?

其实,美国是可以造的出土星5号飞机的,但后面选择了造出更便宜的更好的火箭的,但是建造的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遇到一些波折。

土星5号,虽然有 历史 上最强大的发动机,但是他的原理并不是最先进的。比如现在的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当时对于煤油火箭发动机的原理研究不够透彻,认为煤油发动机的室压无法提高,因此放弃了煤油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而实际的原因是美国人使用的原油有问题,生产出的煤油含硫量过高,导致高室压下发动机受损。俄国的油田含硫量低,俄国人轻松实现了高室压煤油发动机。

在70年代,美国全面转向可回收航天器和复用火箭引擎。后来研发了分级氢氧发动机。能源火箭是迄今为止最强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超过了土星5号,所以美国可以造的出土星5号。但是在研究氢氧发动机遇到了问题,复用技术不成熟,导致价格飞升,航天事故频发,维护价格高。但是现在也不能回去重新开发煤油发动机。所以他们从俄国买了成熟的煤油发动机,还把知识产权用于自己名下。度过这段时间,慢慢研究氢氧发动机。后来研发了气塞式发动机的次世代航天分机后来没有用了,又研发了大推力火箭SLS。所以美国有实力造的出土星5,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

三次演练全失败,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出师不利,会被921赶超吧?

3月18日,98米高的美国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SLS,从装配大楼转移至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准备进行首飞发射前的演练,恰巧当时执行“公理一号”私人宇航员进驻国际空间站任务的SpaceX五手“猎鹰”9也在附近,两枚火箭同框,一时间,美国航天就像喝了“春药”一样,仿佛又行了。然而在发射台矗立一个多月后,SLS火箭可能又要灰溜溜被拖回去了。

原来,在此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SLS火箭的三次演练全部失败,中间发生了多次故障。首先是4月初,因为恶劣的天气,39B发射台附近3座183米高的避雷塔遭到4次雷击,其中第四次比较严重。雷击时,虽然SLS火箭的临时低温推进级和固体火箭助推器未启动,但它的核心级和“猎户座”飞船已保持通电状态。

随后,两个给移动发射装置加压的风扇又出现故障,它们的作用是为移动发射装置内的封闭区域提供正压并阻挡有害气体。如果没有这两个风扇,就无法安全将推进剂远程加注到火箭核心级,移动发射装置就会出现增压问题,因此首次演练不得不在4月3日停止。

从4月4日开始的第二次演练,在尝试为火箭加注260万升液氧和液氢推进剂期间,一个用于推进剂加注过程中释放火箭核心级压力的排气阀出现故障,无法打开,NASA被迫取消当天的测试。而在最近一次演练中,也就是4月14日,火箭核心级在加注低温液氢液氧燃料时,又发现液氢泄漏,演练因此中断。

NASA原计划是今年6月6日到16日期间,择机发射这枚SLS BLOCK1火箭,启动“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将搭载的“猎户座”飞船送到月球轨道,进行无人绕月试飞。但由于火箭的三次演练接连出现意外情况,发射时间大概率又要推迟了,估计要到6月底或者8月初才能首飞。

而看到这一幕,SpaceX“星舰”估计在一旁又要瑟瑟发抖了,作为NASA的“干儿子”,它的进度一直被人为按住,不能在“亲儿子”SLS首飞前进行轨道级测试。就像有些地方的风俗一样,哥哥没结婚,妹妹就不能出嫁,没想到美国也玩这一套。

说起来,SLS大量采用了八十年代成熟的技术,比如载人的BLOCK1版本,使用了一对航天飞机的固态助推器,以及3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改进版本,也就是RS-25D/E发动机,据说都是直接从航天飞机身上和仓库里扒出来的。而BLOCK2货运版本,更是会使用一对航天飞机固态助推器的加强版,以及5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改进版本。

既然如此,SLS火箭为何还如此拉胯?这就是去工业化的恶果,美国不仅把土星5登月火箭的资料都“丢”了,甚至连2011年才退役的航天飞机,团队也都解散了,老的工程师退休了,新的又没跟上来,工程技术人员严重断层,所以即使给现成的硬件,也做不好联调了。这一幕,与现在的俄罗斯十分相似。

其实这个世界上除了SLS和“星舰”之外,还有另一枚登月火箭正在研制当中,它就是我们的新921。新921地月转移轨道运力不小于27吨,与SLS火箭BLOCK1载人版相当,目前它虽然未像SLS一样矗立在发射台上,但很多部件已经试制出来了,而且发动机造已试车,有的甚至已经在长征五号芯二级上多次执行任务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预计2026年即可首飞。

别看2026年距离现在还有4年,但SLS火箭如果真的一再出故障,说不定首飞时间比新921还要晚。这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美国火星采样返回的时间,就已经比中国的计划晚了。

1样的宇宙飞船(英语名为spacecraft,spaceship),是1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1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时间生活并进行1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1般是几天到半个月,1般乘2到3名航天员。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共3人.

阿姆斯特朗与另外两名宇航员一起,于1969年7月16日从地球起飞,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与美国时间当天下午10时左右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第二个踏上月面的是奥尔德林.第三个人留在轨道舱上,没有登月.

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并平安着陆.

我们要先回顾一下美国为什么要登月,且看下面分析!

回顾 历史 ,20世纪50到70年代。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霸权,围绕月球探测展开空前的太空竞赛,从而拉开了近月和登月的开始。

苏联探月活动。

1959到1970年,苏联利用闪电号火箭,先后发射了24颗月球探测器。在这个时候,苏联的探月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而且取得了多项第一名。

总结:苏联取得了多次第一,美国简直不敢相信,一直以为自己才是老大,没有想到苏联捷足先登。

美国面对落后苏联的局面,美国总统肯尼迪副总统约翰逊,就是策划一个能够吸引公众注意力计划,那就是阿波罗计划。

为了争取20世纪70年代把人送上月球,60年代美国大力开展三项无人探月工程。这次登月活动从1961年5月25日开始,到1972年12月底,阿波罗计划结束。整整11年。总共投资250亿美元,总共七次登月飞行。总共有12名航天员实现了登月,他们在月球总共停留了302小时20分钟。在月球表面活动80小时32分钟。总共带回月球的土壤和岩石样品总共381千克。

第一个原因:火箭停止生产

美国人登陆月球,需要有一种交通工具,这个交通工具就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根据美国人的统计数据,土星5号运载火箭截止到目前,依然是人类 历史 上最大的、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阿波罗飞船装载到土星5号火箭的顶端之后,整个火箭的高度高达111米,这个高度超过了现代都市很多高楼大厦的高度,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载重量是多少呢?可以将118吨重的物体送入太空,人类想要登陆月球,必须要借助像土星5号运载火箭这么大推力的火箭才能成功登陆。

第二个原因:没有钱了

目前的美国需要经济复苏,特朗普上台搞贸易战还不是缺钱惹的祸,美国宇航局的拨款是一再被打压,这时候肯定是没有钱再搞载人登月了!

第三原因:看上了其他行星

毕竟美国的登月技术独领风骚50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载人登月的所有技术,美国已经领先其他国家那么多年了,各个国家已经臣服于美国的 科技 了。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中国的登月计划是什么?

美俄的登月计划是什么?

解析:

据新安晚报报道,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将承担研制中国探月工程的定位与导航系统。

据合肥智能所梅涛所长介绍,在中国即将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中,第一步是绕月,第二步就会涉及到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到月球表面,那很自然就会涉及到对于这一“探月人”的软着陆、传感、导航和控制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最新承担的这一科研项目,便“瞄准”对月球探测器的系统定位与导航系统等,通过基础性的研究,确定在月球表面设置传感器网络的有效途径,“以便地面能够有效控制登月机器人的行踪”。在科研开展过程中,还将建立月球探测系统的数字模型、多媒体仿真、仿月面实验场地以及由月球车组成的地面仿月面试验基地,为国人探访“嫦娥”提供必要的科学准备与技术支持。

梅涛所长说,这一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一项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整个项目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主要负责,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共同承担,计划用4年的时间完成。

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几天来,国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美国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但多半是猜测与推论。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北京时间9月20日),世人瞩目的美国新一轮登月计划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传说中其上千亿美元的高额研发预算也首次得以证实。在美国宇航局(NASA)华盛顿特区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宇航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亲自披挂上阵,逐条解密总投资1040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2018年再次登月计划。

登月载人工具: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

2018年的美国再度登月计划到底是啥样?宇航局长格里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是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注:美国的60年代的登月计划)!

确实,此次计划无论从项目本身还是从载人登月运载工具来说,都是“大了一号”的“阿波罗”。

先以载人登月运载工具为例,即将研发出来并派上用场的“宇航员飞行舱”外形就跟“阿波罗”飞船一样是圆锥体,可个头却要大一号---不仅体型比“阿波罗”飞船大出半圈,从“阿波罗”的3.9米底径增加到“宇航员飞行舱”5.5米,而且体重也增加了一半以上,达到25吨。格里芬局长笑着比喻说,新的载人登月运载具看起来就像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从一个“普通的小弟弟”长成“格外强壮的超级勇士”。

除了个头大外,“宇航员飞行舱”的实际载人数目也增加了一倍,最多可以搭6名登月宇航员,而“阿波罗”飞船当时最多只能搭3人。

不过,在2018年第一次登月的时候,“宇航员飞行舱”将只搭载4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主要从事前期考察工作,没有必要齐装满员。

登月火箭:35层楼高能载125吨

长大一号的载人登月运输工具当然要由大一号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推进。那么,新的火箭将大到什么程度呢?格里芬透露说,新火箭的高度将有35层楼高!

据法新社和《新科学家》报道,美国宇航局眼下正在设计这种全新的超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其计划的运载力将高达125吨,其中“宇航员飞行舱”将置于火箭顶端,且装有逃逸系统,使宇航员尽量远离喷火的火箭发动机,避免燃料箱隔热材料脱落产生的风险。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美国现在所有的航天飞机以及火箭将于2010年**。因此,美国宇航局希望新一代火箭将于2011年前研发成熟,2012年首飞,开始为登月练兵。

登月过程揭密:分五步登上月球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构想,2018年的登月行动将分五步走:

据美联社和《新科学家》报道,整个登月飞行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的飞行器联合构成,分次发射进入太空。

第一步,登月宇航员乘坐的新型“宇航员飞行舱”由多级大推力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后,与预先发射并进入环绕地球轨道的“地球出发站”和“登月舱”两个飞行系统对接,组成稳定的飞行器联合体系统。

第二步,火箭推送联合体系统飞向月球轨道。

第三步,登月舱与“宇航员飞行舱”脱离,宇航员乘坐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留着自动操纵的“宇航员飞行舱”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第四步,就是最核心的一步,3名宇航员在月球上考察,1名在登月舱内坐镇。

第五步,火箭点火推动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与在轨道上的“宇航员飞行舱”对接,然后在隔热装置的保护下穿越地球大气,并最终凭借降落伞在地球陆地上而非海洋上着陆。

登月地点:什么地方都可以

和“阿波罗”登月不同的是,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的登月地点将不再局限于月球赤道地区,而是月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据《新科学家》介绍,美国宇航局目前还没有选好确切的登月地址,但是新型航天器有能力在月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着陆。为此,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计划所用的月球着陆器的设计理念上加入了一些改进。新型的登月舱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个有四条腿、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着陆装置,上部则是宇航员完成登月使命后搭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登月展望:建立宇航员常驻基地

按照计划,美国宇航局将在2018年打开重新登月的大门后,以每年至少两次的频率继续登月。

对此,美国宇航局表示,在最初阶段,他们的宇航员可以通过一次次登月逐渐延长在月球上驻足的时间,最终使每组宇航员可以在其上停留半年,像国际空间站的操作模式一样,每组“居民”居住半年,负责那里的日常操作和相关使命。美国宇航局希望借此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由宇航员生活设施、发电站和通信站等部分组成的宇航员常驻月球基地。

除此之外,美国宇航局登月此举也是为了日后火星登陆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据悉,美宇航局估计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初步的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他硬件设备送上轨道,继而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不过,美国宇航局想完成如此庞大的太空人物还将面临一个很大难题,就是资金。重新登月计划预计将耗资1040亿美元,这对于因伊战和重建新奥尔良而投入了大量经费的美国来说,无疑困难重重。尽管格里芬表示,重新登月计划不需要美国 *** 加钱,但是美国国会已经传出大量批评声音。所以,这一计划最终能否被国会通过如今还是一个未知数。

图片说明:一、新型航天运载工具 载人舱或载物舱将置于火箭顶部

二、“乘员探索飞行器”将在近地轨道上与登月舱对接

三、第一批宇航员将在月球上考察一星期

四、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将借助新型气囊 作用在陆地着陆

█新闻对比一:“宇航员飞行舱” VS 航天飞机

“宇航员飞行舱”

形状:像“阿波罗”飞船一样的圆锥体

大小:底径5.5米

重量:约25吨

载人数目:6人

附着位置:火箭顶端

搭载情况:人货分载

安全系数:高,是航天飞机的10倍

航天飞机

形状:与大型喷气客机相仿

大小:高约17米、翼展约23米

重量:约68吨

载人数目:3到7人

附着位置:火箭旁边

搭载情况:人货混载

安全系数:一般

█新闻对比二:“阿波罗”登月计划 VS 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1969年到1972年底

项目筹备时间:8年

项目资金:250亿美元

载人航天器:“阿波罗”飞船指令舱

运载火箭:“阿波罗”17号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3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赤道

月球驻足时间:3天

登月主要任务:取回月球表面钛铁矿等样本

2018重新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最早在2018年到2020年间开始

项目筹备时间:13年

项目资金:1040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这项投资只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55%)

载人航天器:“宇航员登陆舱”

运载火箭:35层楼高的新型超级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4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表面任一地点

月球驻足时间:7天

登月主要任务:为建立月球常驻基地做准备

█新闻分析:美国为啥急着再登月?

美国宇航局在9月19日再次透露重新登月计划的内幕,似乎在告诉世人,我们不久又再登月了。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太空探索的推进,登月并非遥不可及,更别说对已经有了登月经验的美国。但是为何同是登月项目或计划,美国却显得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着急,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太空竞赛中想当第一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使地球上的人类开始考虑将触角伸到地球以外的太空。美国积极研发各种航天器和相关附件,又要登月,又要登火星;俄罗斯毫不示弱,先进的飞船系列承担下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主要任务;欧洲宇航局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俄罗斯与美国的太空探索与建设项目,试图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太空竞赛中分一杯羹。而一些亚洲国家的加入,更是使这场太空竞赛空前激烈:日本在建太空实验室,准备搭乘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还屡屡宣布其壮志凌云的月球基地计划;印度的月球轨道卫星围着月球转了,还打算在2008年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而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启动了登月计划,并确定好了月球路线,准备在三年内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加上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美国着急了,隔断时间就开始宣布自己的重新登月计划,似乎有先声夺人之势。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与军事上确实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做惯了第一的美国当然不希望看见别的国家赶超自己,特别是在太空——这个彰显国力的领域里。为了取得太空竞赛第一,美国抢在各国之前采取一些列太空行动争取超越他国,包括向火星、土卫六、“坦普尔一号”彗星等发送探测器,还包括重新登月——这个大手笔的登月计划。

虽然美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实现了登月,但是距离现在已经30多年,世人对美国的辉煌登月史似乎已经有些淡忘,关注的只是今天的结果,所以这就需要美国再次登月,以证明自己太空大国的实力。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再次登月是势在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

太空殖民中想抢第一

除了登月,美国还想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宇航员常驻基地。这一目标已经超出了太空竞赛中领跑的意义,而是上升到了太空殖民中当老大的野心。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很多技术和学科在经过将近一千年缓慢行进而近乎停滞的进展后,突然有了跳跃式的增进,包含和太空探索密切相关的技术,如:可以独立完成高难度修复的机器人、配备人工肌肉和聚合物电子产品的太空衣,以及为支持生命和化学处理所制造的人工器官等等。这些高科技产品为太空殖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部件,使得大型载人飞船可以在太空中直接自动建成,而且还可以在长程旅途中获得充足水源。

技术的进步使得地外太空建基地成了可能;而地外资源的丰硕则成为各国争相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力。在地球能源日趋枯竭的今天,丰富的地外资源成为大国窥视的对象,特别是月球,这颗既离地球近、能源又丰富的星球,最适合地球上的国家上去建个基地。美国自然不能放弃这大好机会,可以借建基地,名正言顺地成为月球上的殖民者。毕竟月球上含有大量钛铁矿,这些矿藏不仅可作为将来月球基地钛、铁等金属的主要来源和火箭燃料等能源,还可以用于生产地球生命必需的氧和水,从中获得大量的液氧。

天时人和,就缺地利。而美国天文学家4月初又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处永远处在日照之下的地区,不但气候相对稳定,而且距离冰冻水源地较近,被科学家称为是人类殖民的最佳落脚处!这算是补上了地利的缺憾。三者已然完备,美国还能守着猎场不狩猎?所以,美国展开了最迅速的行动,直奔月球!

在登月计划中苏联似乎没有采取什么动作,西方对此一直有种种猜测。事实上,苏联曾经制定过登月计划,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进展缓慢,加上政治上的考虑,该计划被中途放弃了。

· 湿疹 荨麻疹皮炎警惕

· 08运动服装经销大揭密

· 全球未来10年赚钱行业

· 做别人没想到的好生意

· 开店赠1 万元现货铺底

· 痛风病患者—康复之路

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直到20多年后才被外界证实。1989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几位教授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亲眼见到了当年登月计划的一些设施。1990年

5月,当年登月计划的主设计师米申应邀来华,也证实了60~70年代登月计划的存在。

1960年,科罗廖夫设计局开始研制超级运载火箭H-1,西方称之为N-1,该火箭的初衷是向火星发射无人重型探测器。由于受美国制定阿波罗计划的影响,苏联 *** 决定抢在美国前面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于是1962~1964年,科罗廖夫设计局按登月计划对H-1火箭进行了多次改装。

1964年8月3日,苏联通过《关于月球和宇宙空间考察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登月计划的具体任务和期限。要在1968年前实现载人月球登陆考察,计划的全称是“H1-Л3”。计划中“Л”是俄文单词“月球”的第一个字母,西方也将该计划称为N1-L3。

H1-Л3计划使用的H-1运载火箭采用了多级并联方案,这是由于苏联一直没有解决单燃烧室大推力发动机发面的问题。火箭主体是常规推进剂——液氧和煤油的三级火箭,总长约100米,最下面长长的锥体是火箭的第一级,底部最大直径16.875米,由24枚到36枚火箭发动机并联而成。发动机分内外两圈布置,4个游动发动机控制火箭的姿态变化。第一级最大推力可达4500~6350吨,比土星5号3450吨的推力大了很多。第二级装有8台发动机,总推力约1432吨,第三级装有4台发动机,总推力约320吨。

第三级的上面是一个助推火箭和一个助推制动火箭,这两个火箭保障飞船飞往月球并使之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火箭的上部,由登月舱和月球轨道舱组成。月球轨道舱是由联盟飞船改装而成,带有一个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以乘坐2名航天员。助推火箭上面的四部分构成了Л3系统。

发射前几小时,两名航天员进入月球轨道舱,进行最后的检测后,火箭点燃。火箭的前三级将上部的Л3系统送入地球的近地轨道。然后Л3系统内的助推火箭启动,开始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转移。接近月球时,助推制动火箭开始工作使飞船减速进入月球轨道。不久,一名航天员从月球轨道舱经过舱外转移到登月舱,登月舱与月球轨道舱分离并向月球降落。与阿波罗号一样Л3系统的登月舱也由4条腿的缓冲支架支撑,实现平稳着陆。月球表面的任务完成后,登月舱靠自身发动机离开月球,同样也将4条腿的支撑结构留在月球上。登月进入轨道后,与月球轨道舱会合对接,航天员回到轨道舱。此后两舱分离。两名航天员一起返回地球。

H-1火箭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 结果

1969年2月21日飞行2分钟后发生爆炸

1969年7月31日点火后在发射台上爆炸

1971年6月21日点火后在发射台上爆炸

1972年11月23日起飞不到2分钟发生爆炸

注:后来调查四次爆炸的故障可能均出自第一级,证明多级并联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很不可靠。

出于政治的需要,H-1火箭的整个研制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加之多个发动机并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因此H-1火箭的发射试验一败涂地。1969年初到1972年底的4次试验火箭均发生了爆炸。而此时美国人早已登上了月球,这就使得苏联的登月计划面临政治上的压力。1972年苏联 *** 要求暂停登月计划,但仍有部分登月计划在继续实施。阿波罗计划宣布结束后,苏联 *** 彻底失去了对登月计划的兴趣,登月计划得不到任何拨款。而且苏联开始重点发展载人空间站,因此,登月计划最终没能在苏联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