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招聘】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

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

一、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

【招聘】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招聘】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


1、幼儿园一级教师任职条件:

(1)自觉贯彻和教育方针,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重视教书育人,注意教师形象,参与各项素质教育实践,关爱幼儿,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注重团队合作。

(2)基本掌握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教育工作。

(3)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能全面地理解和贯彻《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掌握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要求,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工作。

(4)教育工作能面向全体,能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使班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教育效果好。

(5) 完成规定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量,具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经验,能指导新教师的教育工作。

(6)任期内考核者,优先晋升(者必须在同级别中排名前百分之二十五)。

2、幼儿园高级教师任职条件

(1)自觉贯彻和教育方针,热爱幼教事业,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积极参与各项素质教育实践,关爱幼儿,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比较扎实专业知识,熟知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工作。

(3)有较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能全面地理解和贯彻《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能使班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教育效果显著,并善于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4)具有指导教育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科研任务,其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5) 完成规定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量,能通过各种形式对一、二级教师的教育工作起实际的指导作用,经其有目标有培养的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有较大提高。

(6)任期内考核者,优先晋升(者必须在同级别中排名前百分之二十)。

二、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

1、幼儿园一级教师岗位职责,

(1)承担一个班的教育工作。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基本原则,善于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较好地组织各项活动,评估幼儿的发展,指导并开展家长工作。

(2)指导保育员的工作,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

(3)承担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和指导新教师的教育工作。

2、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职责;

(1)承担一个班的教育工作。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基本原则,善于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教育工作,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创造性组织各项活动,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指导并开展家长工作,效果良好。

(2)指导保育员的工作,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

(3)组织、指导幼儿教育研究工作,承担培养和培训幼儿园一、二级教师的任务。

(4)承担教育科研任务。

收集资料不易,望采纳~

幼儿园启蒙教育

对2~3岁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用语的培养与启蒙教育,让孩子不断地接触、感知日常用语,学习与使用日常用语,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为日后更好地与人交谈、交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示例。

园本教育示例

1.学说“再见”“你好”(托班)

幼儿来到托儿所已有一个多月了,情绪已经基本稳定。教师就试着让幼儿不断地感受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早晨,当幼儿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师就微笑着走到幼儿身边,主动向他们问早;户外活动时,教师主动地向其他班级的教师问好;经过食堂门口时,教师主动地向阿姨打招呼;幼儿离开托儿所时,教师就主动地和幼儿告别……只要一有空,教师还会带着幼儿到其他班里去玩。“老师好!”“小朋友再见!”……

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老师早!”“阿姨好!”“小朋友再见!”等简单的礼仪用语已经十分熟悉了,也能开始跟着教师一起说了。

评析:《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对2~3岁的儿童应让他们“乐意招呼熟识的人,会说早、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也是培养孩子使用日常用语的内容之一。

根据这一要求,该教师经常给孩子们一些,从而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去模仿,在自然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解一些简单的礼仪用语,为孩子们学说礼仪用语和日常用语打下了一个基础。

“幼儿园同伴群体与其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该教师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重视同伴间的影响作用,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与托儿所中的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等充分地接触、交往,从而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作用,幼教之友《幼儿园教育示例》。

2.听听说说学会了(托班)

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利用布偶小兔给幼儿讲了一个自编故事:小兔上托儿所。

教师先出示了“小兔”,幼儿向它问好,愿意向“小兔”问好的幼儿,教师就让“小兔”在他(她)脸上亲一下。每一个幼儿都很愿意向“小兔”问好。

教师边演示小兔边讲故事:走在托儿所的'路上,“小兔”碰到了一些困难,小动物们帮助了小兔。教师就启发幼儿说“谢谢你”、“不用谢”等简单的礼貌用语。

来到托儿所,“小兔”要了,它主动对教师说:“老师,我要了”;“小兔”要喝水了,它主动对教师说:“老师,我要喝水”……教师又让幼儿学说这些表达需求的语言。幼儿都能积极地学说这些日常用语。

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个故事十分感兴趣,于是,利用午餐后、自由活动等时间继续给幼儿讲这个故事,让幼儿逐渐熟悉故事里的这些日常用语。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还经常有意识地幼儿学说这些日常用语。在听听故事,说说日常用语活动中,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也更多了。

评析:故事是2~3岁的孩子喜欢也是乐意接受的活动形式。教师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将日常用语蕴涵在故事之中,并运用了布偶小兔这一孩子们熟悉的生动形象,让孩子来感知、理解和学习日常用语,使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展开活动,并且指出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该活动内容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且教师能抓住该年龄段幼儿喜欢重复的特点,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学习日常用语,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做个“甜嘴”乖宝宝(托班)

成成是一个十分胆小、内向的孩子,上了一年托中班,可是他从来没有同托儿所里的教师及周围的人打过招呼。

升入托大班后的一天,教师把成成叫到身边,要求他叫一声“老师”,但他始终没有开口。教师就对他说:“你不叫的话,老师不要你了。”成成一听,马上“哇”地一声哭了。教师马上把成成抱在怀里,直到他停止了哭声。

以后,教师就经常同成成一起玩,把更多的抚摸、拥抱与鼓励送给他,使成成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逐渐较大胆、主动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当成成能主动向教师打招呼了,教师就及时地送给他一颗糖果;当成成能主动向同伴打招呼了,教师就抱起他亲亲他;当成成能用短句表达他的需求了,教师就及时地在全班宝宝面前表扬他。

一学期后,成成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交流了。看到托儿所里的教师和阿姨也愿意主动打招呼了。成成自信了,他还能声音响亮地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节目呢!

评析:对于不愿意开口说话的成成,刚开始,教师采取了“吓唬”这一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想让成成开口,但事与愿违。

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直接的、直观性的情感体验。教师能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并依据2~3岁宝宝这一特点,采取拥抱、抚摸肌肤、热情应答等,给儿童母亲般的关爱,满足其身心需求。从而使宝宝变得爱说了,爱交往了,也自信了。作者:张春华

如何处理好小班活动中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师预设主要是指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设计的教育活动,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幼儿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 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多是教师的预设活动,特别是小班,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把握。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的讲座培训和《课程指南》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 的价值,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共同指向教育目标。 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热点与兴趣 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还还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的加以,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的产生。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就将这些可能成为主题的火花熄灭了,不禁让人为直惋惜,而有些话题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样不能产生主题,也令人着急。这天入园时,潘诗怡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着,叶智炀说:“我家也有玩具汽车,是在我生日时买的警车。”顾浦帆说:“我家有。”范徐悦说:“我还有一辆遥控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时间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诗怡的车,而潘诗怡却把车抱的紧紧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这时叶智炀说:“我舅舅是开车的,我让他开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看我舅舅的车。”这时,我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唐老师带你们一块儿看车去好不好?”“好!”约十分钟后我带着孩子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看车,由此“汽车”主题活动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 二. 努力创设与之有关的、丰富的活动环境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与环境材料密切相关,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探索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 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十分的欠缺,要让他们自发生成主题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孩子寻找资料,组织参观访问,让孩子制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车的主题形成后随着幼儿们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们一不满足对现有的进行探索。有一次,叶智炀说:“我的车会飞!”“我的车会变形!”……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领的车,于是他们画的画,剪的剪,涂的涂,凌玉龙说:“这是我的双层汽车,下来是可以玩滑滑梯。”钟珊珊说:“我的车可以飞,有翅膀的。”连能力较弱的叶鹏飞制作了一辆汽车,他高兴地喊道:“看, 老师 ,我的车!”活动中, 教师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和预设的一些活动保持了幼儿持久的探究兴趣与愿望,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们回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先的学习内容,并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活动。 在实践中,小班的主题开展应当浅显有趣的,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形式应以幼儿喜闻乐见为主。我们觉得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来自于起自身的兴趣,需求,知识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教师精彩的预设,比如丰富的环境,有趣的探索主题,循循善诱的,来自于教师的分析、观察与捕捉,而捕捉孩子的兴趣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是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必备要求。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使教师和幼 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感想

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同时,二期课改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虽然领悟地不够深刻,但还是感想颇深。通过仔细阅读《解读》,使我更为具体、深刻、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充分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学习特点的尊重,然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内在需要,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幼儿的内在需求的理解和对幼儿情绪波动的把握。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正在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明确自身的真正作用,在自我角色转变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角色转变。首先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稍纵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异,获得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有一次早锻炼时,几个孩子跑到了水池边看起了金鱼来,并招呼自己的同伴一起过来看。一个,两个,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孩子,我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有的孩子说自己家里也养了好多金鱼,还向我建议:“我们教室里也养金鱼,好吗?”“好啊。”于是我就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养金鱼需要什么东西、怎么养等问题,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同时,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回应也成了新时期教育的新主题。《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主要方式。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以把握。通过《课程指南》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因此,我们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活动,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幼儿,即时捕捉孩子们中间的热点问题,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才真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本学期初开展的《我是人》主题活动,新学期刚刚来到,好多孩子都带来了糖果、新年礼物和红红的结,由此我们向孩子抛出了许多问题: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哪里来的?小朋友们各有说法,有的说:去阿姨家做客,阿姨送的;有的说:新年里奶奶给买的;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送的…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新年的话题,我们又追加了问题:新年又可以叫什么节?外国人过春节吗?还有哪些节日?根据孩子们活动的热点所在,我们安排了收集、谈话、亲子制作展示、美术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课程追随儿童的发展。 课改,带给我们很多新理念,提供我们诸多新思路,同样也促使我们进行新的思考,在解读、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将贯彻《纲要》精神,遵循《解读》的原则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

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怎么样?

Ⅰ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感想

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同时,二期课改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虽然领悟地不够深刻,但还是感想颇深。通过仔细阅读《解读》,使我更为具体、深刻、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充分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学习特点的尊重,然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内在需要,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幼儿的内在需求的理解和对幼儿情绪波动的把握。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正在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明确自身的真正作用,在自我角色转变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角色转变。首先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稍纵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异,获得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有一次早锻炼时,几个孩子跑到了水池边看起了金鱼来,并招呼自己的同伴一起过来看。一个,两个,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孩子,我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有的孩子说自己家里也养了好多金鱼,还向我建议:“我们教室里也养金鱼,好吗?”“好啊。”于是我就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养金鱼需要什么东西、怎么养等问题,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同时,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回应也成了新时期教育的新主题。《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主要方式。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以把握。通过《课程指南》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因此,我们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活动,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幼儿,即时捕捉孩子们中间的热点问题,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才真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本学期初开展的《我是人》主题活动,新学期刚刚来到,好多孩子都带来了糖果、新年礼物和红红的结,由此我们向孩子抛出了许多问题: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哪里来的?小朋友们各有说法,有的说:去阿姨家做客,阿姨送的;有的说:新年里奶奶给买的;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送的…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新年的话题,我们又追加了问题:新年又可以叫什么节?外国人过春节吗?还有哪些节日?根据孩子们活动的热点所在,我们安排了收集、谈话、亲子制作展示、美术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课程追随儿童的发展。 课改,带给我们很多新理念,提供我们诸多新思路,同样也促使我们进行新的思考,在解读、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将贯彻《纲要》精神,遵循《解读》的原则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

Ⅱ 如何客观有效的评价学前教育质量

为全面推进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08年5月,上海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文件,这一文本的颁发掀开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崭新的一页。下面,谈谈我对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评价的粗浅认识:

一、我们的认识

1、强调价值取向

《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试行,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意识,凸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导向,为幼教工作者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可作性的“指南”,为教育教学诊断和质量提高提供了依据,保证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达到基本的水准。

它强调了质量概念、质量意识,明确了质量的价值取向。如课程的价值:怎样的课程是优质的、高效的?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的哪些品质是需要培养的、关注的?

2、突出重点方向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其源头是课程管理,出口是幼儿发展,即大班毕业的幼儿合格标准应是统一的。因此,《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确立了幼儿发展与幼儿园课程两个部分。

“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包括“体能”、“ 习惯”、“自我意识与自理”、“ 认知”、“语言能力”、“性”、“美感与表达”等七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若干个评价重点与标准。

“幼儿园课程”评价指标包括 “课程实施方案”、“环境创设与利用”、“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保健和特殊照料”、“与社区家长的互动” 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若干个评价重点与评价标准,标准又分“合格标准”与“标准”。

3、体现自主发展

评价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常态管理。强调的是园所和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测、自我发展。强调园所自主发展意识,园长自主办园意识,教师自主成长意识。当然,评价也可作为行政、教研、督导等部门评价的依据。

4、提供完整工具

明确了关键性的指标,确立了可观测性(明确、具体)的标准,提供了分层分级、多个视角的信息采集方式。

二、我们的做法

1、增强意识

《质量评价指南》从全面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分别从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两大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和《课程指南》的要求具体化,并渗透在各项评价指标中。

作为区域教研部门要广大幼儿园、教师树立质量监控的意识,积极研究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如自评、他评、互评怎么评?评价周期、评价人员、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等如何更科学更规范?将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能够文本化、制度化。

2、有机结合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要与幼儿园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与园本教研有机结合;与考核工作有机结合。

3、评价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其目的是对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的支持,为幼儿园质量监控与评价提供参考。教研员要鼓励和教师经常对自己的保教工作进行自评。同时,也可组织以诊断和改进工作为目的的互评和他评。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让幼儿园逐步建立起“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

同时,要加强多元主体及不同阶段的评价信息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的后续解释分析;基于信息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及时探讨可能的行为转变。

总之,我们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质量评价指南》,积极探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作方法,不断积累质量评价的有效经验,不断完善质量评价的运行机制,以全面提高学前保教质量。

Ⅲ 游戏活动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学前教育改革蓬勃开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育实践方面有了不少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于1998年拉开了课程教材改革的第二期工程序幕,1999年颁布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简称《纲要》) 。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根据《纲要》,上海市又制定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简称《指南》),以此作为课程实施、教师用书的编审和教育评价的依据。《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简称《用书》)就是依据《指南》编写而成的。

根据《指南》阐述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幼儿教育教材应注重过程,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幼儿教育教材应为幼儿园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教师能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本套《用书》努力体现学前教育的课程理念。

十年前,上海市曾进行过一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这套《用书})的编写继承了一期课改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例如,强凋儿童的发展;将学前教育课程蕾成是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一切活动,而不只是几门分割的学科;以综合化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学前教育课程;等等。这套《用书》在继承和发扬上海市一期课改成果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和创新,例如,将教育对象的年龄由3—6岁扩展为2—6岁,以适应学前教育0—6岁一体化的需要;将处理好儿童生成的学习任务和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儿童自发、自壬游戏与教师有目的有的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为这套《用书》编写的突破口;将适合不同层次学前教育机构和不同水平的教师作为这套《用书》编写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等等。

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态,这套《用书》分为《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入《运动》和《学习活础》4个分册,根据不同活动形态的特点,分别体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有目的有的教学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结合。这套《用书》的编写,通过淡化结果,注重活动过后通过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性和生成性,达成编写者的预期目标。

我们期望,这套《用书》的使用过程能够成为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更能成为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水平的过程。

Ⅳ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程指南》的主要内容: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因此,我们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活动,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幼儿,即时捕捉孩子们中间的热点问题,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才真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Ⅳ 如何根据《幼儿园指南》要求促进幼儿发展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就《指南》的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天,我们邀请以《指南》研制团队为主的专家队伍,在这里举办《指南》的培训班,目的是为各省(区、市)培训一支在当地组织和策划《指南》培训的专业化队伍,指导和推动各地逐级做好《指南》的培训与贯彻落实工作。借这个机会,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几年来为研究制订《指南》付出辛勤努力、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各省(区、市)的学前教育管理干部、教研人员、园长和教师们为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指南》下发后的贯彻落实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把握新机遇,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坚持公益普惠,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短短两年时间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了11个百分点,各地普惠性资源快速增加,财政投入大幅增长,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入园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开始逐步缓解。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促进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个艰巨的历史重任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加强科学保教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因为没有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难以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更难以承担为亿万幼儿终身发展和未来综合实力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贯彻落实《指南》,对于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贯彻落实《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适龄幼儿的入园机会不断扩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对有效转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规范和指导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国务院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这是指导今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的下发,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贯彻落实《指南》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作的建议。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指南》的出台对全面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贯彻落实《指南》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近些年,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指南》的出台,为广大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对切实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很多发达相继出台了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发达学前教育政策的评估结果表明:由 和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家长,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指南》的出台标志着 学前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职能的创新,是继学前教育“国十条”之后,新时期新阶段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将贯彻《指南》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好《指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幼儿园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多个层面,覆盖城乡各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要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1.逐级组织好全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做好逐级培训是确保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学习和理解《指南》教育理念、内涵和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指南》培训纳入近期和今后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精心组织。一要确保全员培训,有、有步骤地做好各级幼教干部、教科研人员和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二要注重遴选专业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和专家,确保培训质量。三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努力改变讲大课、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调动师的已有经验,注重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运用《指南》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建设好《指南》实验区,构建好实践探索和研究的平台。《指南》是一个具有高度作性,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的文件,《指南》的贯彻落实更需要在实践层面上扎扎实实地研究探索、分享经验、总结推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全面贯彻实施《指南》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批实验区,重点探索贯彻落实《指南》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组织推进方式,以及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实验区所在幼儿园要大力开展、推广行动研究,幼儿园要制定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每个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践行者,从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在运用《指南》的实践中分析问题,探索解决策略,反思教育实践,让广大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感受自身理念和行为的变化,在团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信心。要通过《指南》的贯彻落实,改变一些教师忽视幼儿发展、机械依赖教材上课的现状,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实验区组织和推进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专业支持,并积极发挥实验区的区域带动作用。教育部将对全国各地实验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实验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3.开展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性,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合作和全的支持配合。教育部将利用2013年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重点宣传《指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进一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广大家长和各界自觉 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环境。

4.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幼小衔接。《指南》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还有赖于小学教育的支持配合和科学衔接。在面向公开征求对《指南》意见的过程中,广大家长对禁而不止的择校现象和小学入学选拔考试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影响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花大气力,加大整治力度。一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二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三要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适应能力的准备,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坚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减少两个阶段在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坚决铲除催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土壤。

三、加强组织,完善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

当前,在继续抓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缓解“人园难”的同时,要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加强组织,进一步加强科学保教,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努力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1.精心组织部署,建立行政、教科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是贯彻落实好《指南》的根本保障。《指南》的实施量大面广线长,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行政推动、科研、专家指导、典型四个轮子一起转,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特别要有效整合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统筹协调,充分利用教科研机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优势,发挥专家和一线骨干园长教师的作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做好《指南》的宣传、培训、实验等工作。要建立常态化业务指导机制,组织有关学前教育专家、有实践经验的园长、教师组成巡回指导队伍,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城乡各类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抓住关键,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指南》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抓职前培养,把《指南》系统融入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并根据《指南》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二要抓入口关,把《指南》全面纳入幼儿园教师招考的考试考核内容,将对《指南》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录用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指标。三要抓幼儿园实践,把贯彻落实《指南》的任务细化为幼儿园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幼儿园教师把《指南》学深学透、入脑人心,转化为科学保教的高素质,表现为高水平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实际能力。

Ⅵ 《指南》《纲要》《规程》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有何意义

贯彻落实《指南》既是一个重要机会,也是一个艰巨任务;既是一个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大家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指南》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科学组织、大力推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指南》贯彻好、落实好,让《指南》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方法转变为学前教育战线的实际行动,转变为幼儿园科学保教的实践,转化为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丰硕成果,为推动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Ⅶ 论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对我国学前教育起到的作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把科学教育的目标分为哪几个方面?回

答:

(一)科学探答究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 1.初步感知在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幼儿园教学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深入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为核心,以上海市新《纲要》为指导,学习、领会、实践新教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体现出一种更尊重幼儿,更关注幼儿完整个性发展的新教育思想,从而启蒙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教师和幼儿现状

我园现有8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3个、中班2个、大班2个,全园幼儿270多名。现有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高级教师8名,一级教师6名,一线教师平均年龄27岁。我园教师年轻,学历层次较高,接受信息能力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师资结构比较合理。

幼儿方面,由于我园硬件方面条件较好,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幼儿喜欢参加各类活动,有探究的兴趣,特别作为艺术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艺术的环境,给予孩子学习艺术的空间和时间。但幼儿在艺术表达表现上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都应当加强培养。

(二)、保教工作现状

在二期课改的大环境下,我园也积极开展了二期课改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并逐步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如:幼儿教育的学科性淡化,整合观逐步体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上,使孩子学会学习;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意关注和回应幼儿,但回应策略和有效性驾驭能力仍有待于提高。除此教师保教能力主要分三个层次:

1、有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幼儿,,回应幼儿生成、创设课程化环境、支持幼儿表征、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但在二期课改的大环境下,在对新课程学习使用中,还存在对新教材内容不熟悉,理念不吃透,利用不充分,容易凭经验做事,缺乏提升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

2、部分教师,从事幼教时间不长,在她们从事幼教时期,正是幼儿教育从一期课改直接过渡到二期课改的时期,她们中,注重学习积累的,提高很快,但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就会出现面对新教材不知所措,专业水平提高慢。

3、另一部分教师,属非专业或刚踏入幼教门槛,对学前教育有憧憬,有追求,但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业务能力缺乏,十分需要进行直接间接的培训,让她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感知幼教,实践幼教。

在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方面,如活动区角,自然角,角等工作,意识强的教师,班级常规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把常规工作真正地落脚在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上,但不排除部分教师走过场,搞,主观上对常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班级工作促一下,动一下,动一下,又放一下,工作到只是为了应付的检查,失去了其实际的价值。

三、主要目标

1、继续以《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指导,落实二期课改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限度的发展,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2、立足自培,完善师资工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教材的实践研究中,继续培养反思型的教师,并在研究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3、加强教育特色的研究,逐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园本课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