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_对作业指导书的认识和建议

作业指导书与工艺流程卡有什么区别

工艺卡是对产品来说的,比如做一个窗,先下料,再焊接,在干嘛 干嘛的。作业指导书是对人来说的,比如你刷牙,先拿起牙刷,再打开牙膏,再把牙膏挤到牙刷上,在。。。。。纯属个人理解,如有差错请见谅。

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_对作业指导书的认识和建议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_对作业指导书的认识和建议


作业指导书一般是各个工序区分开,详细注明了该工序的细节要求,须加工,保证的尺寸等,用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给车间生产人员看的```

而工艺流程卡就是一个零件图,注明了生产这个零件需要什么工序,还有班产定额等,一般是主管,工艺人员使用的一般来说工艺流程卡只有零件大概外形,没有真正的图纸```

作业指导书及各组成要素的作用?

要素一:作业人员信任你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值得信任是核心。当作业指导书是作业人员作业时唯一被遵循的指导时,这种信任才有可能建立。

然而,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某工程师,经理来到现场,口头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提出变更要求,这些要求并没有反映到作业指导书上。这些工程师、经理甚至把这种行为看作是自己的能力。

这样下去,作业人员自然不会对作业指导书产生信任。

无论是谁,都应该以书面的方式传递现场作业的要求,否则就会毁掉员工的信任。

要素二:作业人员能快速理解作业指导书

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应该能让作业人员很快理解。应该尽可能用图片来提供作业指导,仅辅助以很少的必要的文字。

*一个文字也没有的IKEA组装作业指导书

当一份作业指导书包含太多与“作业”无关的内容时,其可理解性将大大降低。一份作业指导书应该尽可能只有一页,作业人员如果需要在多页/多屏之间切换时,作业指导书的可用性也将大受影响。

还有,如果用一些专业术语,或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简写来写作业指导书,那么这种作业指导书在还没发行前就已经失败了。

要素三:作业指导书应该随时可以被作业人员拿到

作业指导书是不是要时刻挂在作业人员的眼前呢?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做到时刻挂在眼前自然是最好。

即使做不到时刻挂在眼前,那么当作业人员需要参考作业指导书时,他应该能很快地拿到它,这里的“很快”指的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呢?因为,如果他不能在几秒内拿到作业指导书,那么他就可能会自己猜测,去问同伴,问组长,而那些人给他的答案也许是不正确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作业人员去问人而不是看作业指导书,那么将对要素一产生负面影响。

要素四:作业指导书要与员工的培训保持一致

我们都会为作业人员提供培训,这些培训的教材可能不是写作业指导书的人编写的。如果培训教材的要求、用词与作业指导书不保持一致,那么将困扰被培训人员。

员工的技能培训与作业指导应该是一个体系的,保持两者的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作用主要有三点。

1、是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

如果缺少作业指导书,企业的生产流程变得十分混乱,轻则影响到生产效益,重则影响到产品质量。

2、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企业经营、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对工序、工艺、工时、检验等给出合理性的意见。

3、是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如人工成本,作业浪费成本等。

作业指导书对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可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有什么区别?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

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权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通过两者定义的比较:作业指导书是细化、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小的行动步骤,告诉你谁做,怎么做,在哪里做,什么时间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怎么判断确认。

而操作规程是指一个系统性的文件,告诉你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指大的行动方向。

所以,一个是系统的,一个是具体的,相当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拓展资料:

编制SOP是一件枯燥而且耗时很长的事情,也听同行抱怨编制SOP,耗时耗力多,作用小而且得不到领导老板认可的一件事情,更说这事情本就不该由IE来做,IE应该去现场,多去改善,改善那些立竿见影的才是。这个想法不敢评论,但是,这种想法,我有过,而且现在还是有。

之所有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一个产线没有安定的生产环境下,去要求产线人员按照SOP去做,用标准的动作去作业,是一件让别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你会发现,就在产线的周围,到处都是浪费,到处都有问题,而这些又没有得到改善,强烈要求生产按照SOP去做,是不可行的。

所以,要让SOP发挥真正的作用,还得先让生产线安定下来。(安定的生产,是要求产线人员安定,设备安定,物料安定,工装夹具安定。在这里,我们不对安定化生产做讨论,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安定化生产这个话题。)

安定化以后,对SOP要求就会逐步加高,达到真正的标准化作业,SOP里面每一个字都得在员工作业中有所体现。当然,初期或许SOP准确度不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关键就在后继的SOP不断修改过程中,让SOP趋于完美。

IE的理念之一就是追求完美,一个职能就是制定标准,标准也是一个暂时的标准,不是永久的标准,所以标准也是要不停的修改才对。

作业指导的意义

作业指导,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所以我这里用图表表示一个人作业的机器配置,记录了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持有量,此外,还记录了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品质检查。如果作业者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一定能确实、快速、安全地完成作业。

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1)“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2)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3)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