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_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张姓的历史名人有张衡、张良、张骞、张仪、张之洞等。

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_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_9月3日出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2、张良

张良(?—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3、张骞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4、张仪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5、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 历史 上名优荟萃,文风昌盛。南平是福建文 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 窟”。这里人杰地灵, 历史 上人才辈出,曾出了2000多位进士和17位 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 历史 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宋代是南平 历史 上最辉煌的时期,文天祥曾在南平设都 督府。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名儒被人称为“延平四贤”, 使南平成为闻名遐迩的“理学名邦”、“东南邹鲁”。城内五步一塾, 十步一庠,人才蔚起。咸淳元年(1265年)延平有31人同第进士, 为封建科举史之罕见。

朱熹是宋代闻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墨客,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练氏夫人 943年,南唐部队防御建州,城破后盘算屠城,被练氏夫人劝阻。全城庶民平安无事。前人尊其为“芝城之母”。

柳永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闻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宋慈 南宋闻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广泛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是以宋慈被尊为天下法医学开山祖师。

黄裳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南平第一位状元,累官至端明殿学士。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其词说话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

南平市,俗称闽北,这里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除 历史 名人朱熹、李纲、刘墉、宋慈(大宋提刑官) 等外,目前较为出名的明星还有我上学时候的超级女声 叶一茜 。

叶一茜,原名叶茜,1984年9月3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主持人。

2005年,叶一茜参加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比赛,获全国第七名而出道。2006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爱情十二元素》;同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神雕侠侣》,饰演西山一窟鬼。2007年11月29日,叶一茜与前国家跳水运动员田亮举办婚礼。2008年4月15日,叶一茜诞下女儿田雨橙。2010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绑架冰激凌》,饰演娜娜。 2013年,荣获第四届女性传媒大奖“年度家庭榜样”奖。

9月3日出生的名人:

1034年日本后三条天皇诞生

1869年弗里茨普雷格尔,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化学家。斐迪南保时捷

1875年斐迪南保时捷,德国汽车机械师。

1899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澳大利亚病毒学家。

1905年美国物理学家,正电子的发现者卡尔戴维安德森诞生。(1991年去世)

1913年台湾政治家高玉树诞生。 1928年加斯东托恩,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2007年)

1936年日本漫画家楳图一雄诞生(代表作《漂流教室》)。

1957年中国著名剧作家、编剧、相声作家梁左诞生。

1961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蔡振华出生。

1965年好莱坞演员查理辛(Charlie Sheen)出生(代表作《飞机总动员》)。

1966年渡边步,日本动画导演出生(代表作《哆啦A梦剧场版 大雄的恐龙2006》)。

1967年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应用经济学教授达隆阿齐默鲁出生。

1972年日本声优、演员坂诘贵之出生。

1975年香港歌手陈晓东出生。

1975年中国演员蒋勤勤出生。

1976年香港男歌手,许冠杰长子许怀欣出生。

1979年巴西足球员,现时为意甲国际米兰的门将儒利奥塞萨尔出生。

1980年陈志介,东城卫协奏吉他手出生。

1982年德国推理小说家文泽尔出生。

1982年香港模特吕慧仪出生。

1982年日本动画声优藤村步出生。

1982年NBA俄克拉荷马雷霆队球员克里斯威尔考克斯出生。

1983年日本棒球选手,效力日本职棒西武狮队粟山巧出生。

1983年长春纽约纽约婚纱摄影销售经理罗杰出生。

1983年中国演员陈曦出生。

1983年韩国棒球选手,效力韩国职棒韩火鹰队安永镇出生。

1984年叶一茜,中国女歌手。

1993年日本女演员,青少年偶像小池里奈出生。

2112年日本著名漫画人物多啦A梦(机器猫)出厂。知名日本漫画《哆拉A梦》之主角哆啦A梦即是于此日出生(2112年)在从日本松芝机器人工厂。

秋瑾

(辛亥女杰)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物生平编辑

燃情岁月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7]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

秋瑾坐姿照

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女,桂芳。”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个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12] 秋瑾除在校学习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此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在日本主编《白话》月刊过程中,孙中山建议她可“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贯以提倡女权为己任,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 “仿欧美新闻纸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她写道:“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

秋瑾纪念雕像

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权解放的激情。 秋,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从容就义

旋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

湖南双峰县女杰广场秋瑾雕像

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主要成就编辑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人物评价编辑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 ,与唐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在所著《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周恩来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范文澜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一篇回忆性的学术文字《女革命家秋瑾》,径称秋瑾为“女革命家”,认为:“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

孙中山为秋瑾题词

女的伟大代表人物。”“她认定革命是救国的唯一道路”,并“坚决走革命道路”。“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郭沫若为《秋瑾史迹》作序,称:“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给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吴玉章题词:“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秋瑾烈士永垂不朽!”宋庆龄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

邓颖超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康克清题词:“秋瑾英烈,光照千秋!”这些题词,既是对秋瑾革命功业的颂扬,同时又时刻提醒国人深切缅怀秋瑾的革命业绩。

《南方报》称:“学界中人以秋女士实为女学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誉卓著,咸皆惨惜。”

《时报》相继发表秋瑾生前好友吴芝瑛的来稿《秋女士传》和《纪秋女士遗事》,认为秋瑾是一个如“俄之苏菲亚、法之罗兰夫人”一样的女权革命者“。

《中华民国史》李新主编:“秋瑾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的一位杰出的女英雄。”

《辛亥革命史稿》金冲及、胡绳武著,更是明确地认定:“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

郑云山、陈德和著的《秋瑾评传》论证了这样一个中心论点:“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爱国者。” 这是大陆学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杨碧玉著的《秋瑾政治人格之研究》从政治心理学的方向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秋瑾为何成为清末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秋瑾采用什么方法与态度以达到其提倡妇女运动的目标及革命的理想?秋瑾何以能为革命而从容就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探讨,其对秋瑾历史地位的基本评价是:秋瑾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 这是大陆学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吴玉章:“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女权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 要领导人 , 独立派 领袖 。1599年4月25日生于亨廷登郡的一个中等贵族家庭 ,1658年9月3日卒于白厅。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 ,受到清教思想的熏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

内战开始后,克伦威尔筹建一支60人的骑兵队。1644年受命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 。他从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普通农民中召募士兵,这使他的军队在作战时既勇敢而又有纪律。他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4 年7月2日 )中取得胜利后,被誉为铁骑军。

议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 。1644 年12 月克伦威尔提出改组军队的建议。1645年初议会正式通过自抑法,组成了由T.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1645年6 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7年3月 ,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兵愤然反对。8月6日克伦威尔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随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与平等派士兵的矛盾日趋尖锐。在魏尔检阅军队时克伦威尔镇压了平等派士兵的反抗。同年底,各地王党蠢蠢欲动。克伦威尔不得不重新与平等派联合。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刑。

1649年成立的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掌握政权。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起义,后又驱散掘土派运动 ,1649~1651 年率军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 。1653年12月就任护国公,进一步加强军事专政。华盛顿(1732~1799)

Washington,George

美国首任总统(1789 ~ 1797),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32年2月22日生于弗吉尼亚,卒于1799年12月14日。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1752年,成为维农山庄园的主人。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翌年与富孀M.D.卡斯蒂斯结婚 ,获得大批奴隶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在经营农场、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华盛顿饱尝了英国殖民当局限制、盘剥之苦 。1774年和1775年 ,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3日,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他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通过特伦顿、普林斯顿和约克德等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同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1789年,当选为 美国第一 任总统。他组织 机构精干的联邦政府,颁布司法条例,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他在许多问题上倾向于联邦党人的主张,但力求在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间保持平衡。他支持A.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确立国家信用。批准T.杰斐逊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1793年,再度当选总统。为了缓和同英国的矛盾,1794年11月 4 日华盛顿派出首席法官J.杰伊与英国谈判,签订杰伊条约,因有损于美国利益,遭反对。1796年 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 。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次年,回到维农山庄园。因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美国国父

罗伯斯比尔(1758~1794)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领袖,雅各宾专政革命政府首脑。1758 年 5月 6 日生于阿拉斯城 ,卒于1794 年 7 月 28日。1789 年 ,当选故乡阿拉斯城第三等级代表 ,出席三级会议。1790 年3月,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在制宪议会会议上积极支持和维护 7月 14日巴黎人民革命行动,主张按照民主原则组织立法机构,反对国王有否决权,反对制宪议会议员连任立法议会代表。这种政治立场,使他不久与君主立宪派决裂。1791 年6月被选为巴黎法庭的检察官 。6 月20日,法王潜逃事件发生后,主张审讯国王 。同年 7月17日,马尔斯校场事件后,他改组雅各宾俱乐部,与布里索派的战争狂热分子进行斗争,指出战争只会毁坏财政,在不利的情况下,会使反革命胜利,在有利的情况下,会使得胜的军人独裁专政。1792 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被选为革命公社委员,成为实际领导者。他坚决要求立法会议废黜国王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集国民公会。1792 年 9月,他当选国民公会巴黎代表,成为山岳派的领袖。在国民公会里,他与 G.-J.丹 东一起领导对路易十六的诉讼,极力主张处死国王,提议建立救国委员会,依靠人民打击国内外敌人。在疯人派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1793 年 5月31日~6月2日举行起义,赢得了对吉伦特派的胜利。1793 年 7月27日,罗伯斯比尔进入救国委员会 ,此后一年内成为该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 ,1793 ~1794 年 革命面临严重危机 ,革命政府既要对付欧洲干涉势力,又要揭露镇压通敌阴谋分子,克服经济困难。罗伯斯比尔依靠无套裤汉对革命敌人实行有节制的恐怖政策。

罗伯斯比尔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贫大富的社会,认为贫富悬殊是罪恶的根源,必须节制资本,限制漫无边际的贸易自由,应实行累进税来消除贫富悬殊。但他对城市贫民和乡村贫民,尤其是对工人提出的要求却抱敌对态度。

1794年初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但罗伯斯比尔却不善于分清敌友,因势利导,而是继续实行恐怖政策。1794 年 3~4 月 ,先后镇压右派丹东派和左派埃贝尔派,从而削弱了统治基础 。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6 月12 日至7月21日罗伯斯比尔离开救国委员会。1794 年 7月27日,国民公会中各种反罗伯斯比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7月28日,罗伯斯比尔及其战友 L. A. L. de 圣茹斯特、G.库东等被送上断头台。

是张作霖。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19日。1895年前,年轻的张作霖在营口市高坎镇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张作霖来高坎只有14岁。他是高坎的商人去盘山做买卖跟随而来的。来这里无亲无靠,给人家做点零活、打点短工维持生计。

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扩展资料:

张作霖生平大事:

1、直奉战争

直奉战争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

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2、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但秘不发丧。

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

案发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时在日本国内,由于没有公布凶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满洲某重大事件”代称。

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本大作投靠阎锡山,解放军攻取太原之后,河本大作作为日本战犯被捕。经审讯之后,他详细交代了策划炸死张作霖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坎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作霖

赵尔巽 不是王爷

赵尔巽(xùn)(1844年-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

赵尔巽编撰了《清史稿》他弟弟赵尔丰是四川最后一任总督赵尔丰引发了护路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