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国际宽容日的理解 国际宽容日宣传标语

我认为这一节日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我们对宽容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成为一个更宽容的人,因为国际宽容日意味着我们要宽容。

国际宽容日的理解 国际宽容日宣传标语国际宽容日的理解 国际宽容日宣传标语


现代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与人相处多了计较,少了宽容。宽容日这一节日,有利于提醒人们善待他人,多为别人考虑,从而减少矛盾、摩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不看好这个节日,好人的宽容就是坏人的资本。

国际宽容日手抄报内容 国际宽容日手抄报的内容参考

1、发展历史

1945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由于全球化、大量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能与各种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使世界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制止仇恨,使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间加强理解、和谐共处,成为全球性的严重争战。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那年还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

2、设立宗旨

国际宽容日集中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之认识到宽容是和平、民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世界领导人在2000年通过《千年宣言》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将宽容作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必须建立其上的根本价值之一。

五年之后,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2005年9月14日至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聚集一堂,宣布保护人权是联合国的一项中心任务,并宣布没有人权就不可能有安全,也不可能有发展。为了支持这一宣言,各国领导人还作出了明确、毫不含糊的承诺,决心促进并保护人权。他们重申宽容是一项共同基本价值,对国际关系极为重要,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并承认各种文化和文明都为人类的丰富多彩作出贡献。世界领导人还强调体育可以促进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宽容和谅解的气氛,鼓励在大会进行讨论以拟订体育与发展行动计划的提案。

3、活动内容

宽容并不是简单指“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国际宽容日”发表讲话指出,宽容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基于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而获得。他倡导,用关心取代冷漠与轻视,用了解取代盲目、无知和歧视。教科文组织曾在对宽容日的介绍中提到,构建宽容、诚信社会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它需要时间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由于偏见、不满多来自于无知和恐惧,因此,教科文组织呼吁整个社会普及宽容教育,呼吁不同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同时强调,宽容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父母尤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了能够跟别人友好相处,彼此之间的宽容是必须的,宽容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生活追求的就是一个欢乐,不被烦恼所打搅。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11月16日国际宽容日,我们要学会宽容的智慧!

可以向儿童介绍国际宽容日的由来:

1945年诞生的《 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由于全球化、大量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能与各种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使世界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制止仇恨,使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间加强理解、和谐共处,成为全球性的严重争战。

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那年还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

国际宽容日的内容

宽容并不是简单指“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教科文组织曾在对宽容日的介绍中提到,构建宽容、诚信社会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它需要时间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由于偏见、不满多来自于无知和恐惧,因此,教科文组织呼吁整个社会普及宽容教育,呼吁不同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同时强调,宽容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父母尤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是增加“可视性”。至少每年一次让世界各国、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目光聚焦于“宽容”主题,并为此贡献力量。

对 节日文化 感兴趣的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际宽容日的主题是什么吧!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以及社区与社区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对围绕共同的价值观建立一个浑然一体的全球社会至关重要。宽容是一种美德和品质,但最重要的是,宽容是一种行动——向他人伸出联络之手的行动,不将差异视作障碍,而是一种邀请,借以实现对话和了解。

今天,定型观念、无知和仇恨威胁着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似乎要毁坏其脆弱的结构,在这样的时候,宽容对防止对抗性政治尤为少必要。由于贸易和信息技术,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联系紧密,但社区和国家内部以及相互间的裂痕由于贫困、无知和冲突而正在扩大和加深。此外,通信速度之快,模糊了全球和地方之间的界限,世界上一个角落的紧张局势能迅速传播至其他地区。

宽容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打开沟通的渠道,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部分答案。宽容并不意味着接受所有做法并将其视为平等。相反,宽容的价值在于灌输对普遍人权和基本自由更多的认识和尊重。

宽容已融入联合国的机体之中。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继续进行极其有益的努力,通过媒体伙伴关系和青年交流项目与极端主义作斗争并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今年八月,联合国在“对话和相互了解”的主题下发起了国际青年年,宽容是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倡议——2010年国际文化和睦年的核心主题。

国际宽容日集中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之认识到宽容是和平、民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世界领导人在2000年通过《千年宣言》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将宽容作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必须建立其上的根本价值之一。 五年之后,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2005年9月14日至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聚集一堂,宣布保护人权是联合国的一项中心任务,并宣布没有人权就不可能有安全,也不可能有发展。为了支持这一宣言,各国领导人还作出了明确、毫不含糊的承诺,决心促进并保护人权。他们重申宽容是一项共同基本价值,对国际关系极为重要,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并承认各种文化和文明都为人类的丰富多彩作出贡献。世界领导人还强调体育可以促进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宽容和谅解的气氛,鼓励在大会进行讨论以拟订体育与发展行动计划的提案。

人生不能时时顺心、处处完美,总要容得下别人的缺点,邻座的小家伙哭闹,隔壁夫妻的骂声,没有素质的行为,多一点耐心与宽容,但是不被理解的委屈仍然存在。

问:2018年国际宽容日是几月几日?

答: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农历二零一八年十月初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宽容原则宣言》提出,要采取一切必要的积极措施,促进社会宽容,因为宽容是实现和平,提高所有人经济、社会地位的一项宝贵且必要的原则。宽容并不是简单地指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曾在国际宽容日发表讲话指出,宽容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建立在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之上的。他倡导,用关心取代冷漠与轻视,用了解取代盲目、无知和歧视。

教科文组织曾在对宽容日的介绍中提到,构建宽容、诚信社会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它需要时间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由于偏见、不满多来自于无知和恐惧,因此教科文组织呼吁整个社会普及宽容教育,呼吁不同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教科文组织强调,宽容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父母尤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11月16日是什么节日?

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

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是增加“可视性”。至少每年一次让世界各国、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目光聚焦于“宽容”主题,并为此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节日及时间:

一月一日: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节。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