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冯巩最经典的小品 演冯巩小品

一、
1910年,冯国璋为《冯氏家谱》作序,规定冯氏家族以“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十字为排辈次序 。



冯国璋照
但是到了第四代孙冯巩出生时,没有用“禁”字辈,因为老祖宗当年的荣光给后代子孙带来的尽是屈辱,于是父母为他取字“明光”,寓意前途光明!


年幼时的冯巩
二、
1965年,8岁的巩和父母搬离位于天津市民主道58号的冯家公馆,来到大昌兴胡同一个挤了30户人家的大杂院 。
在一个只有12平米连窗户都没有的小屋里,冯巩开始了他另一种方式的童年:
父亲回原籍劳动,一家七口加上冯巩瘫痪的七叔,全靠母亲的工资养活,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冯巩去菜市场捡别人扔掉的白菜帮子,也常去工厂里废土堆里捡煤核儿!


冯巩出生的冯家公馆
虽然物质匮乏,但冯巩的精神世界并不空虚!得益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以及天津浓厚的相声氛围的影响,冯巩自小就对文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相声,更是他的心头之爱 。
1973年,16岁的冯巩在天津市文艺汇演中表演马季先生的相声《友谊颂》 。而也正是这次表演让他和相声大家马季结下了“艺缘”!


冯巩和小搭档表演相声
当马季听说有两个学生能表演他们的《友谊颂》时,便特地从北京赶往天津,观看他们的表演,而这一看就让马季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幽默、嘴皮子贼溜的大男孩,他当即决定收冯巩为徒,还要把冯巩带在身边培养 。


中间为冯巩
可惜冯巩因为历史书上的那位曾经”权势显赫”的曾祖父难过审查,想跟着马季去当演员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


马季唐杰忠表演《友谊颂》
三、
之后,冯巩当过兵、也在工厂干过钳工,眼看着现实与理想越来越远,但他胸中那团“相声之火”却始终没有熄灭,他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青年时期的冯巩在表演相声
1980年,侯耀文在看报纸时,无意间发现了冯巩和刘伟这对年轻的相声组合,觉得人才难得侯耀文便和搭档石富宽专门跑到天津制线厂去要人!


冯巩和刘伟搭档说相声
在为工人们义务表演了几段相声后,厂领导才同意“放人”,就这样冯巩和李伟被侯耀文带入了铁路文工团,从而正式成为相声演员!4年后,一身表演才华的冯巩终于与恩师马季再续前缘,去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而也就是以此为起点,冯巩和搭档刘伟第一次登上了1986年的春晚!表演了相声《虎年说虎》!


冯巩和搭档刘伟
四、
但就在两人大火之后的1988年,搭档刘伟突然决定移民澳洲“享清福”去了 。


刘伟离开,冯巩独木难支!
被搭档抛弃的冯巩带着满腹的忧伤去拍了首部电视剧《那五》,牛群恰巧也在剧中出演了一个大反派,而就是这一次同框让两个酷爱相声的年轻人终于迎来了命运交叉点!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