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雎和睢的区别 雎和睢的区别中文百科

睢和雎分别怎么读?

“睢”与“雎”

雎和睢的区别 雎和睢的区别中文百科雎和睢的区别 雎和睢的区别中文百科


睢字从目,读sui,齐庄公时有睢休相。睢,地名,今河南商邱,以居地为姓。元扬州睢景臣有《高祖还乡》散曲,闻名于世。

雎字从且,读Ju,明洪武年间有御史雎稼,为雎姓闻人。今扬州二姓均有,且皆属冷僻姓氏,常为人们读错或写错。

睢 这是啥字

睢 [huī]

[suī] 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

[huī] 张目仰视的样子:~盱。;欢乐的样子:扬袂~舞

睢[suī]〔部首〕目部。〔笔画〕13笔。〔造字法〕形声,从目、隹(zhuī)声。〔五笔字母〕HWYG。〔表码字母〕BVi。睢县,在河南。姓。 睢suī

望采纳

“睢”形声。字从目,从隹,隹亦声。

【拼音】

suī

【笔画】

13

【部首】

睢和雎什么区别?

睢和雎的区别:偏旁不同、拼音不同、意思不同。

1、偏旁不同

睢的偏旁是目字旁,雎的偏旁是隹。

2、拼音不同

睢的拼音是huī、suī,雎的的拼音是jū。

3、意思不同

睢本义为动词,表仰目,即发怒仰视,引申作形容词为仰视的样子、欢乐的样子之义。

雎意思是雎鸠,雎也用于古人名,如范雎、唐雎。

睢组词

暴戾恣睢、恣睢、睢呿、万众睢睢、辛苦恣睢、恣睢无忌、睽睢。

暴戾恣睢

【拼音】[ bào lì zì suī ]

【解释】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放肆,横暴。形容凶恶残暴,任意胡为。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数千人,横行天下。”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近义词】横行霸道、罪恶滔天、无恶不作、丧尽天良、暴虐无道、穷凶极恶、为所欲为

【反义词】慈眉善目、大慈大悲

雎和睢的读音(雎和睢的区别中文百科)

1.偏旁不同:“雎”字的偏旁是“且”;而“睢”字的偏旁是“目”。

2. 读音不同:“雎”读作ju,音调为一声;而“睢”是一个多音字,其既可以读作sui(音调为一声),又可以读作hui(音调为一声)。

3. 意思不同:“雎”有多种意思,比如“驯隼、鸟类的名字、水名”等;而“睢”只有一种意思,即“目光尖锐”。

睢和雎读音是什么?

睢,suī,声母:s,韵母:ui,声调:声。

雎,jū,声母:j,韵母:u,声调:声。

基本字义:

“睢”,汉字,拼音是suī。“隹”指“(鸟头)尖锐”。“目”指目光。“目”与“隹”联合起来表示“目光尖锐”。睢,也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以居地为姓。

雎(jū),作为一个少有的姓氏,常有人将它和睢(suī)混淆。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恣睢[zì suī]放纵、骄横的样子。

2、睽睢[kuí suī]眼眶凹陷的样子。亦指眼眶凹陷的异族人。

3、关睢[guān suī]关关:水鸟叫声。雎(jū但常有人把雎和睢(suī)弄错)。

4、睢剌[suī là]乖离不正貌。

5、姿睢[zī suī]放纵,放任。

雎县和睢县哪个对?

第二个,睢县;

睢县古称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与宁陵县相接,西连杞县,南接柘城县、太康县,北邻民权县,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6.85万人.

睢字怎么读,啥意思?

1.睢 [huī]:仰视的样子,

2.睢 [suī]:姓氏。

“睢”,汉字,拼音是suī。“隹”指“(鸟头)尖锐”。“目”指目光。“目”与“隹”联合起来表示“目光尖锐”。睢,也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以居地为姓。

1、〈动〉

(形声。从目,隹( zhuī)声。本义:仰视)

睢,仰目也。——《说文》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正义:“仰白目怒貌也。”

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注:“仰目视貌也。”

2、〈形〉

仰视的样子。

睢,仰目也,从目,隹声。——《说文》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

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

又如:睢盱(睁眼仰视的样子);睢睢(仰视的样子)

睢拼音:huī,suī

基本信息:

部首:目,四角码:60015,仓颉:buog

86五笔:hwyg,98五笔:hwyg,郑码:LNI

统一码:7762,总笔画数:13

基本解释:

一、睢huī

1、张目仰视的样子:睢盱。

2、欢乐的样子:扬袂睢舞

其他字义

二、睢suī

1、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

2、睢县,在河南。

3、见“恣睢”。

4、姓。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恣睢[zì suī]

放纵、骄横的样子。

2、睢剌[suī là]

乖离不正貌。

3、盱睢[xū suī]

张目仰视貌。

4、睢睢[suī suī]

仰视貌。

5、睢苑[suī yuàn]

汉梁孝王刘武所造园林。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东),故称。后亦借指名园。

1. 睢 [huī] 2. 睢 [suī]

睢 [huī]〈形〉

仰视的样子 [looking-upward]

睢,仰目也,从目,隹声。——《说文》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

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

又如:睢盱(睁眼仰视的样子);睢睢(仰视的样子)

睢 [suī]〈动〉

(形声。从目,隹( zhuī)声。本义:仰视) 同本义 [stare at]

睢,仰目也。——《说文》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正义:“仰白目怒貌也。”

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注:“仰目视貌也。”

典籍记载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睢

《唐韵》许惟切《集韵》呼维切,音倠。《说文》仰目也。《声类》大视也。《前汉·五行志》万众睢睢,惊怪连日。《注》仰目视貌。又睢盱,详盱字注。

又恣睢,恣意怒视也。《史记·伯夷传》暴戾恣睢。《注》睢,仰目怒貌。

又《礼书》暴慢恣睢。《注》恣睢,犹毁訾也。《後汉·崔駰传》羿浞狂以恣睢。《注》自用之貌。

又《韵会小补》睢音虽。

又《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正韵》翾圭切音。

又《广韵》香季切《集韵》《韵会》《正韵》香萃切,倠去声。义同。

又《集韵》翾畦切,音近醯。睢睢,元气貌。又《广韵》息遗切《集韵》《韵会》《正韵》宣佳切,音绥。水名。在梁郡,受汴入泗。或作濉。《左传·成十五年》出舍于睢上。

又睢阳、睢陵,县名。又睢州,今属归德府。又姓。赵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为氏。明有睢稼,洪武初请立卧。

又《字汇补》曰唯切,音伟。星名。《史记·天官书》岁星与翼轸,晨出曰天睢。《集韵》或作眭。《说文》从目隹声。与隹部从且不同。

地名:

1、睢宁县,属江苏徐州。

相传徐国国君来到邳地,发现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统称隹(zhuī)鸟。隹鸟在这里大量繁衍,成为一害。徐国国君听臣子报说,彭祖篯铿曾烹制味道鲜美的雉羹奉献给尧帝,彭祖后代多擅长烹饪隹鸟,可以用这种方法除掉隹害。于是国君封彭祖的一名后代为“除隹重臣”,让他为自己做隹鸟食物,并将这种美食给周王。周王非常喜欢,并到邳国参观,看水上隹鸟飞翔,心情愉悦。目睹隹鸟,目与隹合而成“睢”,由是这条水系便名为“睢水”。

睢水流域在汉初建制为“睢陵县”,后来河水连年泛滥,人们期盼安宁,于1218年改称睢(suī)宁县。

2、睢阳,河南省商丘市古代称谓之一。睢园绿竹,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绿竹:睢园,又称梁园,指汉文帝梁孝王在睢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造的菟园,园中多竹,为宴集文士之所,在文中借指滕王阁。《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3、睢县,古称秦时置县,汉称襄邑,宋升拱州,金元时期因睢水泽被此地改称睢州,始称睢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今属河南商丘。

姓氏:

“睢”与“雎” 睢字从目,读suī,齐庄公时有睢休相。睢,地名,今河南商丘,以居地为姓。元扬州睢景臣有《高祖还乡》散曲,闻名于世。雎字从且,读Ju,明洪武年间有御史雎稼,为雎姓闻人。今扬州二姓均有,且皆属冷僻姓氏,常为人们读错或写错。

我国还有一个稀少的姓氏就是“睢”姓,读音为suī,《姓氏起源》一书中说:“睢,东周战国时,赵国有大夫因功封于睢邑(今河南省睢县),子孙遂定居其地,以食采之地名命姓,乃成睢姓。见《通志·氏族略》”。(《姓氏起源》,史国强著第404页)这是典型的以居住地的地名,做为本族的姓氏的例子。睢姓至今仍然存在,分布河南商丘,辉县,四川遂宁,江苏徐州,山东菏泽,山西大同,河北邯郸等地区,在宋朝、明朝都有名人,此外,在青海省、陕西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吉林省、广东也见有零星分布。

睢 [huī]1.

张目仰视的样子:~盱。

2.

欢乐的样子:扬袂~舞

睢 [suī]1.

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

2.

睢县,在河南。

3.

见“恣睢”。

4.

姓。

双音字sui 一声 hui 一声

睢的含义是什么

睢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意义:

1、睢是河南省在商周时期的一个名,史书中也以此为称。

2、睢还是一种用于照明的古代器具,常常用于照看读书或碗筷等。

3、睢是眼睛或皮肤上的轻微疾病,类似于现代的“风眼”或“风疹”。《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眼睑肿”。

4、古时一种带鱼辙儿的冷餐,名为“睢鱼”。

睢这个字有着多重含义,涵盖了不同的领域,也包括历史、医学、食品等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含义。

睢这个字在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也有广泛应用。“左传”中就有卫庄公的一条名言:“衣锦夜行,昼出于,若冠盖,而无所容止,见者犹疑,若废者;役夫四十一岁,无所设奇者,心志独能饰之。此二者者天下传也,贵富,不可相入;若能无隆无陋,篡者有由,莫不称忠,群臣亦庆。”

其中就曾出现了“睢不眠,池不洗”的说法,形容睢国的守卫严密。《离骚》中也有“纷曰繁简,争睢盐梅”之句,形容缤纷纷繁的事物。

在历史事件中

睢曾被用作名称。“睢国”位于今天河南豫东平原一带,据说在商朝时已存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归入齐国版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