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库_中医学基础理论选择题

中医基础理论多选题又称什么题

.(单选题)

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库_中医学基础理论选择题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库_中医学基础理论选择题


《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标准答案:E

2.(单选题)

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标准答案:B

3.(单选题)

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标准答案:B

中医基础理论多选题又称比较多选题

2021医疗卫生中医学重点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之养生与寿夭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约占中医学的13%,其中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在历年考试中考查较少,多为A1型题,喜欢考查:养生原则。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本章的考查方式,的老师对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的常考知识点结合例题做了如下总结。

考点一:养生的原则

养生的原则包括: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考查方式多和养生的方法相混淆。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的原则:

A.顺应自然 B.形神共养

C.保精固肾 D.锻炼身体

1.答案:D。

考点二:养生的方法

1.扶助机体正气:①顺应自然;②调畅情志;③饮食有节;④起居有常;⑤锻炼身体。

2.防止病邪侵害:①避其邪气;②物预防。

该考点多和养生的原则相混淆,另外直接考查扶助机体正气及防止病邪侵害对应的具体养生方法。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形神共养

C.饮食有节 D.锻炼身体

1.答案:B。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扶助机体正气的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饮食有节

C.物预防 D.锻炼身体

2.答案:C。

考点三:寿夭的规律

《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该考点常结合内经原文考查,让我们判断各年龄段生理情况。

例题:

1.《灵枢·天年》中提出“好趋”是哪个年龄段:

A.十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1.答案:B。

2.《灵枢·天年》中提出六十岁的寿夭规律为:

A.肝气始衰 B.心气始衰

C.脾气虚 D.肺气衰

2.答案:B。

考点四: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1.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为本。

2.情志失调、痰瘀毒内生为标。

该考点考查方式多为寿夭标和本对应的机制。

例题:

1.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分为表和本,下列不属于寿夭之本的是:

A.阴阳失调 B.五脏虚衰

C.精气不足 D.情志失调

1.答案:D。

中医综合题型有哪些

考研中综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

题型都是选择题,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的知识。分值:A型题80小题,每小题一点五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一点五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A型题:每小题一点五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一点五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 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过对所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及调护。

专升本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2.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A.阳中求阴B.热者寒之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

4.“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6.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下寒上热证D.真寒假热证

7.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已所胜B.侮所不胜C.侮而乘之D.轻而侮之

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A.心包B.胆C.三焦D.膀胱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厥阴经

1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脾经B.肾经C.肝经D.胆经

11.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起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心气的充沛C.心神的安宁D.脉道的通畅

12.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

A.行血气B.藏精气C.传化物D.主

13.“孤腑”是指()

A.胆B.三焦C.膀胱D.胃

1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肝B.肾与肝C.肝与肺D.肾与脾

1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16.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

A.水能涵木B.津血同源C.精血互化D.同居下焦

1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

A.肾B.肺C.肝D.脾

18.积于胸中,上走息道,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9.血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防御作用B.湿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20.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

22.首次将病因分成阴阳两大类的是()

A.汉。张仲景B.宋。陈无择C.《内经》D.晋。陶弘景

23.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

24.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

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25.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

A.恐B.惊C.悲D.喜

26.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

27.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A.心B.脾C.肾D.肝

28.形成实证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B.邪盛正未衰C.邪胜正负D.邪去正衰

29.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脱C.气陷D.气闭

30.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早见于()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偏盛偏衰

2.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

A.滋水涵木B.泻肝补脾C.培土生金D.补肺滋肾E.泻南补北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

A.脏与腑是个整体B.五脏与形体诸窍是个整体C.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

D.五脏之间是个整体E.五脏与自然界相应

4.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有()

A.任脉B.肾经C.胃经D.脾经E.膀胱经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肾经

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

A.十二皮部B.十五别络C.十二经别D.浮络E.孙络

7.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

A.主司津液的生成B.主司津液的气化C.主司津液的输布

D.主司尿液的生成E.主司尿液的

8.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气B.血C.津D.液E.精

9.胃失和降可出现()

A.口臭B.腹胀C.便秘D.腹泻E.呃逆

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有控制调节作用()

A.温煦B.防御C.固摄D.推动E.气化

11.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温煦机体B.营养脏腑C.化生元气D.滋润机体E.化生神志

12.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

A.脏腑B.肌肉C.骨节D.脑髓E.孔窍

13.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燥邪

1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

15.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肝B.脾C.肺D.肾E.三焦

16.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

A.肺B.心C.肝D.胃E.肾

17.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

A.心B.肺C.脾D.肝E.肾

18.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

A.发育迟缓B.智力低下C.过早衰老

D.骨脆易折E.发脱齿摇

19.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A.胃失和降B.脾失健动C.胆汁不利

D.肺失津肃E.肾不纳气

20.下列治法属于“因时制宜”的有()

A.寒因寒用B.用凉远凉C.热因热用

D.用温远温E.寒者热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提出“_______________,百病由生”的论点,后世根据其治疗特点,称他为_______________派。

2.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_______________”,“土爰_______________”。

3.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分析,“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

4.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以经络理论来确定病位,头痛在前额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在后头部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

6.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_______________,而分属于_______________. 7.肺在内脏中位置,故称为_______________;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_______________. 8.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的_______________. 9.气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四种。

10.脏腑的气血变化,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肝气实则_______________,肝气虚则_______________. 11.劳神过度,易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脏。

12.《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__,精气夺则_______________”。

13.气的失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4.治未病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二方面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3.简述选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4.简述营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简述七情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含义及具体生理作用。

2.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

请问哪位同学有临床医学诊断学练习题与中医诊断学的练习题,要的。有的话请发给我。谢谢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

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

A.

肾B.

肝C.

脾D.

以上都不是

2.

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

A.

阳明潮热

B.

气虚发热

C.

湿温潮热

D.

阴虚潮热

3.

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

A.

头身困重、脉浮缓

B.

发热面赤、无汗

C.

恶寒、头身疼痛

D.

恶寒发热、无汗

4.

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

)。

A.

肝火上炎

B.

肝胆湿热

C.

肝火犯肺

D.

肺阴亏虚

5.

微脉主要见于(

)。

A.

阳衰

B.

气虚

C.

阴竭

D.

血虚

6.

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

A.

表寒里热证

B.

寒热错杂证

C.

上热下寒证

D.

半表半里证

7.

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

A.

痰湿中阻

B.

脾气虚弱

C.

心肾阳虚

D.

热入心包

8.

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溏薄、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

A.

肝胆湿热

B.

大肠湿热

C.

脾胃湿热

D.

以上均非

9.

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是由于(

)。

A.

肺脾精气衰竭

B.

肝肾精气俱衰

C.

心之精气衰败

D.

邪陷心包

10.

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

A.

痰湿头痛

B.

风湿头痛

C.

风热头痛

D.

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目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

舌质紫的主病有(

)。

A.

热炽

B.

寒凝

C.

血虚

D.

气脱

E.

气血壅滞

2.

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

A.

肺脾气虚

B.

上焦热蒸

C.

中焦湿热

D.

虚阳上越

E.

阴虚内热

3.

病人语言蹇涩,可见于(

)。

A.

风痰阻络

B.

风痰阻肺

C.

痰火扰心

D.

热闭心包

E.

风痰蒙蔽清窍

4.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

A.

心悸怔仲

B.

潮热

C.

失眠我梦

D.

舌红

E.

脉细数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5.

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

A.

足少阴经脉病证

B.

带脉病证

C.

冲脉病证

D.

足厥阴经脉病证

E.

足少阳经脉病证

6.

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

A.

咳如犬吠

B.

咳声阵发

C.

咳声不扬

D.

咳而呕吐

E.

咳而咯血

7.

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

A.

邪郁于里

B.

气血内困

C.

寒凝气滞

D.

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

邪热结聚

8.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

A.

有无汗出

B.

有无咳嗽

C.

舌苔厚薄

D.

脉象浮沉

E.

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

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

A.

头晕胀痛

B.

月经不调

C.

纳呆便溏

D.

口苦发黄

E.

急躁易怒

10.

下列病证转变中,属于病势减退的有(

)。

A.

太阳转阳明

B.

太阴转阳明

C.

少阴转太阴

D.

厥阴转少阳

E.

少阳转阳明

三、是非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则打"×"。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

神气不足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见此多主预后不良。(

)2.

清晨舌苔满布,饮食之后苔即退去,此属假苔,是病重的表现。(

)3.

病人小腹疼痛、不利者,为下焦蓄血证。(

)4.

脾虚水肿,久延不愈,伤及肾阳,或肾阳亏虚,开合不利,水液不能,均能成为。(

)5.

肝脾不调是指脾虚肝旺、土虚木贼之证。(

)6.

斑疹是一种皮肤病。(

)7.

积是专指腹内按之有形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8.

上热下寒和上寒下热证,属于寒热错杂。(

)9.

肺肾阴亏,是指肺津不足与肾精亏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10.

温病气分证候,多属正盛邪实、气机亢奋之证。(

)四、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

分)

1.

我国现存早的脉学专著是《

_______________

》,其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

。2.

头项强直者,邪气实,多由

_______________

上攻所致;头项软弱,头重倾垂者,正气虚,多属

_______________

。3.

舌淡白而苔灰黑且干燥如刺,但刮之即净,主病为

_______________

。4.

行痹的表现特点是四肢关节

_______________

疼痛。

5.

在寒热真假证中,假象多出现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面色方面。

6.

刺痛、肿块、色暗、脉涩,均为

_______________

证的辨证要点。

7.

厥阴病的病理特点,主要是阴阳相争、

_______________

。8.

青色主病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小儿惊风。

9.

望舌苔主要观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方面内容。

10.

气虚发热的临床特点是长期低热、

_______________

则甚。

11.

滑脉的形象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

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

_______________

。13.

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寒肢凉、舌淡胖、脉微细,此属

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

中医诊断学、

2.

客色、

3.

大头瘟、

4.

阴黄、

5.

假神、

6.

外感表虚证、

7.

并病、

8.

镜面舌、

9.

绝脉、

10.

气分证候

六、问答题(

15

分)

1.

试从闻诊上简要区别喘证与哮证、虚喘与实喘。(

4分)

2.

阳明腑实证和热入营血证,皆可出现神昏谵语,试从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别。(

5分)

3.

简述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的异同。(

6分)

七、病案分析(

15

分)

赵某某,男,

30

岁,工人。患者于五天前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浓痰,鼻塞流浊涕,未及时就医。

现症转壮热,口渴,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干结,短赤,舌红苔黄燥,脉

滑数。

1.

选择佳辨证方法(

2分)

2.

辨证诊断(

5分)

3.

证候分析(

8分)

一、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B

二、

1.ABC 2.BCD 3.AE 4.AC 5.CD 6.BDE 7.ABD 8.ABDE 9.ABE 10.BCD

三、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1.

脉经,王叔和

2.

温病火邪,肾气亏虚

3.

阳虚寒盛

4.

游走性

5.

四肢,皮肤

6.

瘀血

7.

寒热交错

8.

寒证,瘀血,痛证

9.

苔色,苔质

10.

烦劳

11.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12.

正不胜邪

13.

心阳虚

五、

1.

即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

2.

即人顺应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肤色。

3.

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称为大头瘟。

4.

系黄疸之一,为色黄晦暗如烟熏者。

5.

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6.

是指外感风邪袭扰肌表所致的证候,多以恶风,有汗为特征。

7.

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又继发他经病证的现象。

8.

即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滑无苔、光洁如镜者。

9.

即无胃、无神或无根的脉象。

10.

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奋所致的里实热证。

六、

1.

(1

)就闻诊而言,大抵哮以声响名,即喘促喉中如水鸡声音谓之哮(

1分);喘以气息言,即气促

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1分)

(2

)喘分虚实两大类: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

1分);虚

喘病势缓慢、时轻时重、喘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为快,动则喘甚(

1分)

2.

(1

)两证的神昏谵语,皆由邪热内盛,扰乱心神所致。(

1分)

(2

)阳明腑实证,热在气分,邪结胃肠,其神昏谵语属于邪热间接上扰心神所致(

1分),故临床表

现多兼有腹胀便秘,日晡热甚,舌苔黄厚燥裂。脉沉而实(

1分)

(3

)热入营血证,热在血分,邪闭心包,其神昏谵语属于邪热直接扰乱心神(

1分),故临床表现多

兼有斑疹透露,身热夜甚,舌质红降,脉细而数(

1分)

3.

(1

)两证的相同点是:病机上均有气火上逆的病理变化(

1分),表现上均以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等上部症状突出。(

1分)

(2

)两证的不同点是:肝火上炎证多伴口苦咽干、胸肋灼痛、尿赤便秘等火象(

1分),证属纯实,

多为新病,病程短(

1分);肝阳上亢证多伴耳鸣,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上盛下虚之象(

1分),证属本

虚标实,多为久病。病程长。(

1分)

七、

1.

(1

)以脏腑辩证为主;(

1.5

分)(

2)结合卫气营血辩证。(

0.5

分)

2.

(1

)热壅肺胃;(

4分)(

2)病在气分。(

1分)

3.

(1

)初起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或热重寒轻)

-温邪犯表,卫为邪郁(

1分);

(2

)初起伴有咳嗽吐黄痰,鼻塞流浊滋

-热犯肺窍,肺失宣畅(

1分);

(3

)壮热、口渴

-热盛入胃,内耗津液(

1分);

(4

)咳嗽痰稠色黄

-热炽于肺灼津为痰(

1分);

(5

)气喘息粗

-热壅于肺,气失肃降(

1分);

(6

)干结,短赤

-气分热积,劫伤津液,肠道失润,化源不足(

1分);

(7

)舌红苔黄燥

-为邪实在里、气分热炽之舌象(

1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