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肩背痛的中医辨证 肩背疼痛中医辨证

浑身沉重关节痛?可能是湿气入侵了!中医名方帮你祛风湿

风友问:黄主任,我近除了四肢关节疼痛以外,还常常伴有头痛,身体沉重,干啥都提不起劲,这是怎么回事呢?

肩背痛的中医辨证 肩背疼痛中医辨证肩背痛的中医辨证 肩背疼痛中医辨证


闰月说:根据您的症状描述,你可能被中医称为“万恶之邪”的--湿气所缠住了,需要除湿!

那么,湿邪侵袭人体,会有什么表现呢?

中医认为,湿邪致病一般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

如果是外感湿邪: 临床上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 临床上常见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不思饮食、饿不知饥,不利、溏泄等症状。

不要担心,本期给大家介绍一副祛风胜湿,宣痹止痛的中医祛湿名方-羌活胜湿汤!

在治疗湿气的一众方里,羌活胜湿汤堪称祛湿经典。羌活胜湿汤早出自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

在《脾胃论》中对于羌活胜湿汤的适应证是这样描述的“如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散之。如背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

可见羌活胜湿汤不仅仅是祛湿,还能祛风、止痛,是一副治疗风湿在表的中医名方,适用于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等病症。

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既然羌活胜湿汤这么厉害,那它究竟是由哪些中组合而成的呢?

据《脾胃论》记载,羌活胜湿汤由羌活、独活、炙甘草、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组成。

该方之所以那么奇妙,关键在于它的配伍, 方中以羌活、独活两味辛苦温燥之为君 。

了解完祛湿名方「羌活胜湿汤」的功效及组成配伍后,后给大家分享一个临床案例。

临床案例分享

刘某,女,55岁,2018年3月5日初诊,四肢关节肿大疼痛,感觉沉重难移,麻木不仁,舌苔厚腻,脉沉滑,诊断为湿痹之症。

予羌活胜湿汤加味,连服10剂后,诸症减轻,疼痛麻木均消退。

根据症状分析,患者属痹症中的湿痹的范围,临床表现为四肢肿痛肿胀,麻木不仁,舌白脉沉,湿邪特征明显,用羌活胜湿汤加味;

顾名思义,此方重在胜湿,诸配合,患者病情缓解,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温馨提示: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位患者病证都大不相同,医生需根据患者自身病证加以调方,切勿擅自抓方服用。

点击下方问诊卡,立即咨询黄闰月医生,看病不用等!

# 健康 大V创造营##长江 健康 ##家庭医生超能团#

肩痛、颈后痛、偏头痛…上病下治,来跟疼痛告别|健康之路

《黄帝内经》中提到“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上病下治在古书中早有记载,肩痛颈后痛偏头痛肩背痛,这些位,来跟疼痛告别。

上病下治的理论依据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证。《四总穴歌》里提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意思是,胃肠不好,可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委中穴;头痛、项强可列缺穴;面口部有病,比如牙疼,可合谷穴。

肩痛阳陵泉穴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老常说的肩关节疼痛,主要指“疼痛”和“活动受限”两个方面。肱骨头是圆的,像乒乓球一样。正常情况下,它在关节腔里自由转动没有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它的活动就受限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肩周炎。另有一种能够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叫肩袖损伤,除了疼,它会伴有明显无力,这就需要手术干预了。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老常说“伤筋动骨”,这个“筋”包括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等。中医认为,肩周炎、五十肩和肩袖损伤都是属于筋的病。中医讲“筋会阳陵泉”,阳陵泉穴在足少阳经上。因为足少阳经和手少阳经的经气是相通的,上病下治,所以手少阳的问题可以足少阳上的穴位来治疗。

巧按阳陵泉穴缓解肩痛

颈后痛点揉昆仑穴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颈后疼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老低头刷手机,脖子受凉都会引起颈后疼痛。我们有一条经络,叫做足太阳膀胱经,它是从头上开始,到后背,大腿,一直到脚的位置。颈后的不舒服可以通过脚上的昆仑穴来治疗。

巧按昆仑穴缓解颈后痛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先找到外踝骨头尖,再找跟腱,它们俩中间凹陷处就是昆仑穴。垂直用力,压进去,然后拨一拨,找到酸胀的感觉,揉两三分钟即可。

偏头痛巧按太冲穴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偏头痛在临床上很常见,而且中青年女性偏多,和我们的压力、睡眠、情绪关系密切。这个病也叫作少阳头痛或者叫胆经头痛。首先,足少阳胆经经过我们的侧头部,刚好跟偏头痛的位置重合。其次,肝胆主决断,当情绪起伏很大时,就会出现胆经的疼痛。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中医认为,肝经和胆经是相互表里的,同样经气是相通的。《内经》里提到,“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就是说五脏有病的时候,取十二原穴。肝经的原穴就是太冲穴,在我们的脚上,所以可以“头痛医脚”。

巧按太冲穴缓解偏头痛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用、按压或点揉太冲穴,可以清肝胆有余之火,疏通经络气血。血脉畅通之后,通则不痛。我们要交叉取穴,左侧头痛,找右脚。从脚第一趾和第二趾中间,往上推,推到骨缝儿,在两个骨头交接的位置就是太冲穴。推两三分钟即可。

拉伸颞肌缓解偏头痛

肩背痛找准肺心穴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由于伏案所带来颈肩疼痛很常见。治疗颈肩疼痛可以用第二掌骨的全息疗法。

第一,手是身上灵敏的地方,手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域很大。

第二,手是手阳明大肠经经过的区域。

第三,扎手很方便。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第二掌骨和人是怎么对应的呢?相当于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头对应头穴,脚对应足穴,肺心穴对应心肺和背部。

巧按肺心穴缓解肩背痛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找准肺心穴,然后沿着骨缝儿推。肩背痛得很厉害的时候,肺心穴会有沙粒感。

铍针治疗缓解肩背痛

健康之路"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 src="/uploads/3d55fe886f8945bd93edee3146bf3251.png" data-original="/a2020/img/data-img.jpg">

铍针非常短小,和针灸的小针是一类,都属于古代九针的一种。但铍针的针尖是扁平的,更有利于软组织压力的释放。治疗时,患者手握空拳,医生找到肺心穴扎进去,几秒钟之后拔出,效果立竿见影。

(CCTV 健康 之路)

肩背痛常用拔罐腧穴(一)

了解肩胛骨的结构,知道肩胛岗,岗上窝,岗下窝的部位;了解腋后皱襞的位置。

以下七个穴位属于小肠经的腧穴,主治肩胛疼痛。他们肩背分布,小肠经脉循行曲折迂回,如星罗棋布,遇风寒、劳累经气易滞涩不通。在临床,风寒侵袭导致的肩背痛,是拔罐时常用腧穴。

肩贞:腋后皱襞上1寸

臑俞 :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

天宗:肩胛骨岗下窝的

秉风 :肩胛骨岗上窝中,天宗穴直上

曲垣 :肩胛骨岗上窝内侧端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这几个腧穴位置相近,可以间隔取穴。或拔相对疼痛较重的位置,罐口中心对准穴位。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在肩膀上方,肌肉点。过去用扁担挑东西,扁担基本上压在这个穴位上。颈部肩部不舒,肩井穴这个地方按起来僵硬。

如果是肩胛骨部位疼痛比较厉害,可以在少泽穴放血。中医有“治风先治血”的理念。当然也可以在痛处刺络拔罐。

平常可以给家人找找这些穴位,找准了,家人可能不知道是啥穴,但他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或疼痛,或舒适…说明你找对了。

患者出现手脚麻木、腿脚无力、手趾脚趾抽痛、胸闷背痛的情况中医是怎么辨证的?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手脚无力以及发麻的症状,要考虑是否为低血钾的情况,周期性麻痹而导致的这样一组症状,出现这种症状应该立刻到医院去就诊,明确是否有低钾血症的可能,予以对症治疗。患者如果出现一侧的手脚无力、麻木、没劲的情况,应该考虑是否与颅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例如脑血管疾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偏身没劲、手脚麻木,应当立刻到医院明确是否有颅内的疾病,例如肿瘤、脑血管病等。一些周围神经病,例如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等肾气不足,湿气过重,胃火过旺等原因,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该症状,所以在平时需要多注意休息,也可以吃一些补钙和补充微量元素的食物和水果,比如鸡蛋,鱼肉,虾,瘦肉,香蕉,苹果,橘子等,能够很好的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钙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

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有可能是颈椎压迫血管和神经影响的,另外一种情况考虑有可能是脑梗塞造成的。需要到医院做一个颈椎的拍片和头部CT检查一下,明确诊断之后对症治疗,可以适当的口服物拜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1,配合中医的针灸理疗等,平时多喝水,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熬夜,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坚持锻炼身体。

脑血栓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其临床表现以突然昏仆,口角或口舌歪斜,偏侧肢体瘫痪,突发性眩晕,言语不利等症状为主的疾病。

脑血栓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种。中脏腑依据不同主证和间质证分为痰热蒙窍,痰湿蒙窍,元气败脱三个证型。中经络临床分风痰阻络,风火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及肝肾亏虚五个证型。

胸闷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感觉,轻者可能是神经官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经西医诊断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可由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

肩膀酸痛怎么办!!!!!!!

你好:

考虑颈椎病,肩膀酸痛是颈椎病比较常见的症状,去医院做颈椎CT检查可以确诊,此病是慢性退行病变,属于无菌性炎症,吃无法消除无菌性炎症,建议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传统膏 ,根据穴位治疗,强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不仅能控制阻止骨关节病的发展恶化,而且患者是康复后不易复发.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及颈部的疲劳,不要颈部保持一个姿势时间太长了.注意防寒保暖,不宜劳累,枕头不要过高,过硬,也不要随便颈部,有时候不好会适得其反的.多做颈部的运动,也可以经常热敷,可以改善症状.

祝早日康复!

如果你喜欢穿高跟鞋的话那问题就出在高跟鞋上了,脚被称为第二心脏,对全身的血液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心脏泵出的血液通过走路等足部运动,又回流到心脏。如果脚上穿了一双窄小得连走路都发疼的鞋子,就会导致足部受压、血液循环不良,终影响上半身的血液循环,成为肩膀酸痛的原因。

高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为适宜。鞋跟太高或是左右两边的鞋跟不一样高都将损害健康。过高则使人体重心过分前倾,身体的重量过多地移到前脚掌,使脚趾受挤压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行走时会改变正常体态,腰部过分挺直,臀部凸出,还会加大骨盆的前倾度。若鞋跟左右高度不一还会导致骨盆歪曲,久而久之,必定伤及脊椎。当歪曲发展到颈椎(颈部的脊椎)时,就会发生肩部、颈部酸痛等症状。

2:如果不是穿高跟鞋的原因的话,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试试,我试过的很有效

生川乌90克,生草乌90克,樟脑90克,食醋适量。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末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肩痛处,层厚0.5厘米。外用消毒纱布包裹,再用热水袋热敷30分钟。每日一次,5到7天为1疗程。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温经通络,能有效治疗产后受风寒所引起的肩膀酸痛.

[概念]

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称肩痛。肩后部疼痛住往连及胛背,称肩背痛;肩痛而影响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称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它部位的疼痛是由于肩痛而引起,故可统称为肩痛。

由于肩痛往往导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障碍,勉强活动上肢疼痛加剧。在中医古籍中,以肩部疼痛为主而功能活动正常影响较轻者,称"肩痛"(《针灸甲乙经》)、"肩背痛"(《内经》、《针灸甲乙经》)、"肩臂痛"(《针灸甲乙经》)、"肩前臑痛"(《内经》);若以功能活动障碍而上肢不能抬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则称为肩不举,见肩不举条。肩痛一症自《内经》始均归属于痹证范围,《针灸甲乙经》称"肩背痹痛"、"肩背周痹",《针灸资生经》称为"肩痛周痹"、"肩痹痛"、"肩痹"。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肩痛:为肩痛此较轻者,病程较短,疼痛程度也轻,疼痡性质为钝痛或隐痛,不影响上肢的功能活动。疼痛的范围或局限于肩部,或影响肩后部而牵掣胛背,或在肩前部而影响上臂,往往项背或上臂有拘急感。肩部感觉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疼痛减轻。舌苔白,脉浮或正常。

痰湿肩痛:肩部及其周围筋肉疼痛剧烈,病程较长。肩关节功能活动虽然正常,但因疼痛剧烈而不敢活动,动则疼痛更甚,经久不愈可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感觉寒凉,畏冷,得暖虽疼痛可暂时减轻,逾时则疼痛、寒凉感觉仍旧。因疼痛剧烈,往往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及正常工作。常因疼痛剧烈而汗出。因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兼有气虚症状,如自汗、短气、不耐劳、易感冒等。舌质淡、苔白、脉弦或弦细。

瘀血肩痛:若因闪扭所致,则有明显外伤史。若无闪扭外伤,肩痛剧烈,疼痛性质为刺痛,虽经温经散寒、【衣+去】风湿止痛等法治疗,但获效甚微,经久不愈的,亦为瘀血肩痛。闪扭瘀血肩痛可有轻度肿胀或无肿胀,其闪扭损伤局部压痛明显。久病瘀血肩痛则无肿胀,疼痛范围比较广泛,也无明显痛点。二者均可因疼痛而引起肩关节活动轻度障碍。

属于哪种情况可以告诉我

不要吃,更不能贴什么膏(据说那对男人的不好)。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那个痛的胳膊抡起来,往前往后各20次。不要用猛劲,悠着点就行了。两天就好的不多了。

这不是什么病,有点像腰部岔气。多动动就好了。

你好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受凉引起的漏肩风,

你的脖子是否皱沉?是否头痛?

颈椎病压迫也可引起你的这种症状,

建议你中热敷和中内调比较好。

建议你拍片检查一下看是否有颈椎病

我有和你一样的经历,是不是脖子和肩膀的中间疼痛,我也有过,贴虎骨膏就好了,相信我,没错的,就那么简单。

不是知道是大哥哥还是大姐姐.

生病了去医院看看检查一下,在这里能提到什么帮助啊,赶紧去医院看看,不然会误了病情的

先去医院,真的,还是让专业的医生解决吧。

颈椎病引起的.扶正就好

肩膀酸胀疼痛一周,推拿拔罐都没有效果,是怎么回事

是轻微的颈椎病~ 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与个体异有一定关系。 1. 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2.神经根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 3. 椎动脉型:病人的征状是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治疗】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50、60年代文章颇少。至70年代末,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多种穴位法,如电针、温针、隔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如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灸对本病在90%左右。为了验证疗效,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正相波消失,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但颈部X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可做轻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778例(44.7%),显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无效46例(2.6%),总为97.4%[2~7]。 另250例,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1.6%,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分别为89.5%和94.2%[8]。从总的治疗情况看,以神经根型效果,而以脊髓型。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夹脊颈2~7。 配穴: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1分钟,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1~1.5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例,部分配合中、西物,总为93.3~96.4%。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水,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例,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及有效215例,无效31例,总为86。7%[15,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设、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后发际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1穴,据症选1配穴。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须仔细探找,如能发现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在注入液之前,应略作提插,使得气感明显,天鼎穴应使针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然后缓缓注入,每穴任选上述液一种,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液2毫升)。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9例,临床痊愈184例(,显效247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总为97.3%。如把颈椎病分为3期,第1期为颈椎失稳期,第2期为骨赘期,第3期为骨赘压迫期,以第1、2期穴位注射效果。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多出现在颈、背部,为参花样的皮损改变。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边缘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二)治法 每次选3~4个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局麻,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宜贴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轻轻把针向上抬起,将纤维丝挑断,挑净。下一次挑时,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在颈椎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560例,结果临床痊愈504例,显效38例,有效18例,总100%[17]。 ▲拔罐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关、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得气后,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1~2对夹脊穴。另选2~3对配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针15分钟。次日,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分别注入维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进行,两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月。 (三)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例,结果临床痊愈62例,显效23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93.1%。随访60例,随访期为6月~4年,仅1例复发。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yi、合谷、曲池、肩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夹脊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可采用以下二法照射。 1、氦氖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输出功率25毫瓦,照射距离100厘米,光斑直径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配穴则用光纤末端贴近皮肤照射。阿是穴亦可以连接光纤的特别针灸针垂直刺入3~5厘米,至有强烈的胀麻感后,再行照射。阿是穴照射,每次10~15分钟;配穴照射5分钟。 2、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用二氧化碳治疗机,在与穴区距离25~30厘米处照射,光斑直径4厘米,散焦垂直照射每穴15~20分钟,以有温热感为度。 上述方法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5~7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2例,结果治愈111例,显效112例,有效44例,无效15例,其总94.7%[20~23]。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同时施行。现分别介绍如下: ▲手法推拿疗法 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颈椎牵引疗法 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是用中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物治疗 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等,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 型及经验处方介绍如下。 (一)中医辨证类:寒湿阻络型 (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 (二)中医辨证类:气血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三)中医辨证类:气阴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四)中医辨证类:脾肾阳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 【预防】 一、颈椎病的预防 (一)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三)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五)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七)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八)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九)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二、颈椎病患者的床 各种床铺各有其优缺点,而且与个人居住地、气候、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有关。但单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因此,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 三、颈椎病患者的枕头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其次,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荞麦皮:价廉,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②蒲绒: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高低。③绿豆壳:不仅通气性好,而且清凉解暑,如果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但主要用于夏天。其他如鸭毛等也不错,但价格较高。 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高枕无忧"以生理位为佳,一般讲,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 (肩宽-头宽)÷2。 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