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_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PPT

嫦娥四号背面着陆点叫什么

嫦娥四号背面着陆点叫冯·卡门撞击坑。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_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PPT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_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PPT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着陆地点位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环形山。冯·卡门环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直径大约180公里。形成于约45.5亿至39.2亿年前。

嫦娥四号,是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于2019年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

嫦娥四号什么时候着陆月球背面?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时 23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着陆器、玉兔 2 号月球车成功发射升空;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即远离地球的一侧),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背软着陆的探测器。

要知道,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自古以来,人类都只能看到月球的 " 正脸 ",虽然国内外绕月探测器已经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影像,却从来没有探测器能够着陆于月球的背面并开展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着陆地点为月球南极的埃特肯盆地(Aitken basin),该盆地其实是月球上的一次古代碰撞事件留下的一个巨大陨石坑,约有 13 公里(8.1 英里)深。由于巨大撞击,科学家认为此处的月球地壳和地幔很可能暴露在外,如果嫦娥四号能够找到并研究其中的某些物质,那么人类将对月球的内部结构和起源有前所未有的了解。

嫦娥四号任务的目标包括:测量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了解月球地质学特征、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和研究、宇宙射线研究、观察日冕并研究其辐射特征和机理,以及探索日冕物质抛射(CME)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演化和传输,还将尝试在月球上养蚕。

2019年几月几日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飞行:

1、提前发射中继星,并使其进入预定轨道,后通过火箭发射嫦娥四号。

2、嫦娥四号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任务。

3、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4、通过已在实名轨道运行的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直径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是怎么登陆月球背面的?它是如何与地球建立链接的?

嫦娥4号为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天然无干扰的射电天文环境而新搭载的仪器,它本身有一个自带的链接仪器,到时候可以将信号发送到地球。

“嫦娥四号因为工作在月球背面,受月亮的遮挡,所以不能直接与地球通讯。 于是,与嫦娥四号协同工作的鹊桥卫星就承担起了中继通讯的任务。 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与地球建立通讯联系。

主要是通过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而且在飞行机的过程中要围绕月球的自转方向;它是通过卫星与地面建立了联系。

嫦娥四号什么时候登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地点叫什么?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着陆地点位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环形山。冯.卡门环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直径大约180公里。形成于约45.5亿至39.2亿年前。以的匈牙利美籍工程师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冯.卡门是钱学森的老师。

月球的背面。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我国的航天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我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是: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电磁环境非常干净,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开展低频射电研究的场所。

搭载了低频射电的频谱仪的嫦娥四号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扩展资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冯卡门坑内。同一天,玉兔二号巡视器与着陆器分离,其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成功获取了着陆区两个探测点高质量光谱数据。

中科院天文台和仪器研制单位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与月球正面月海玄武岩质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存在着显著异。

展现出低钙辉石的光谱特征,并暗示有大量橄榄石的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证实,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物质中橄榄石相对含量,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这种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幔的深部物质。

对覆盖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和高光谱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着陆器和月球车位于玄武岩平原的撞击溅射物上,这些溅射物来自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

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而此次基于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则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