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苏州园林实景图片 苏州园林全景平面图

苏州园林主要的的有哪几个

苏州园林主要的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

苏州园林实景图片 苏州园林全景平面图苏州园林实景图片 苏州园林全景平面图


拓展资料:

一、苏州园林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园林的杰出代表。

二、发展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苏州古典园林被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旅游文化推介会30日在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举行,通过旅游宣传片、图片展、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等多种形式向法国民众展示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

三、所获荣誉: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古典园林是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为什么在苏州园林中屏障起到了作用?

苏州园林中屏障的作用是起到保护作用,苏州园林中屏障让庭院更加精致带着娇羞与神秘感制造错落层次欲扬先抑体现苏州园林的含蓄婉约特点,符合古人的观念设置屏障能够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让邪气不能长驱直入。

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园林是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地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发表时删去了序文后的几句话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十大名景都是什么?

苏州十大园林排名如下:

【1、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现占地七十八亩,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的一座。拙政园以一座寺庙的旧址为基础兴建,形成了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西花园的主体建筑雅致、豪华。

【2、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因为佛经中说法被比喻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子弟建造的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

【3、留园】

留园,占地三十亩,是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现在的风貌代表了十八世纪清朝时期的园林风格。

全园的长廊达七百余米,沿墙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和墙之间留出一点点弯曲的空间,栽种些植物、放置点湖石便形成了一个个园林的微型景观,气息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长廊建造的典型手法。宣纸、笔墨、清风、美景,这是文人感悟生命的美妙时刻。

【4、藕园】

园内的黄石假山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个杰作。它四面环水、体积恰当、高低自然错落,和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优美的景区。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对夫妻曾在这里隐居,丈夫为了消减妻子的思乡之情而建了一座高楼,就是听橹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这几乎是一处显示出男女平等意味的建筑。

【5、虎丘】

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相传春秋时吴王夫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6、退思园】

退思园在苏州同里。退思园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贴近水面,好像整个园子浮于水上。闹红一舸——一个石舫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紧贴水面,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优雅精致的生存智慧、温文内敛的精神气质,这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留给世界的另一份遗产。

【7、静思园】

静思园位于苏州同里古镇往西3公里处。园中建筑沿袭苏州古典园林文脉。奇石馆陈列着大量灵璧石,尤其“庆云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园中建筑小巧别致,有鹤亭桥、小垂虹、静远堂等景点。“庆云峰“高逾九米,重一百三十六吨,创灵璧石基尼斯之记录。

【8、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属于园林。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9、沧浪亭】

沧浪亭是现在苏州城中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这道长廊又称为复廊。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

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园内以这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朴、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

【10、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以其中的假山而出名。绝壁、山洞、峡谷、危崖模仿着自然的山体变化,移步换形、变化万端,整个造形如同真山一般,惟妙惟肖。这座体积宠大的假山,三面溪水环绕,占据了这座园林一半的面积,它地体现了假山的构建技艺,显示出永恒的艺术美感,堪称湖石假山的之。

《苏州园林》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州园林》主要内容是:课文主要描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分别加以介绍说明和具体描绘,从而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的风貌,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也表现出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创作背景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整体特点:图画美,从布局、花草树木、建筑物色彩等方面。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园林是“处处入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扩展资料: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1979年初,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发表时删去了序文后的几句话。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的。

《苏州园林》是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1979年初,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发表时删去了序文后的几句话。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