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畜牧养殖向规模化转型发展 畜牧养殖发展规划

畜牧养殖业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在规模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方面,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

畜牧养殖向规模化转型发展 畜牧养殖发展规划畜牧养殖向规模化转型发展 畜牧养殖发展规划


畜牧养殖向规模化转型发展 畜牧养殖发展规划


在规模结构方面,各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很快。其中,鸡的规模化饲养程度。肉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8.7%,肉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蛋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3.8%,蛋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存栏2000只以上的大型蛋鸡场。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46.9%。生猪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奶牛饲养规模化比重为58.3%,标准是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畜牧生产规模化的速度很快,规模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2016年进行第三次农业普查时,所采用的规模化标准,奶牛是存栏20头以上,生猪是年出栏200头以上。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按照现在的标准,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比重将上升到90%以上,生猪和奶牛的比重将上升到80%以上。

在产品结构方面,禽肉生产会有更大的增长,而猪肉生产增长会减缓,乃至下降。在肉类中,按照猪禽(含鸡鸭鹅火鸡)牛羊统计,其占比关系是:世界平均,禽肉占38%,猪肉37%,牛肉20%,羊肉5%。禽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57%,美国48%,韩国37%,欧盟27%,而我国不到22%。禽肉之中,除了我国还有些鸭鹅肉,美国有点火鸡肉之外,主要是鸡肉。

猪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31%,美国26%,韩国51%,欧盟53%,而我国为65%。过去40年中,我国猪肉生产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从超过90%,不断下降到目前的水平。预计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生产方面的环境限制和消费方面的习惯变化,是主要原因。

(002299)、仙坛股份(002746)、立华股份(300761)、湘佳股份(002982)、益生股份(002458)、民和股份(002234)、晓鸣股份(300967)等。

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我禽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可分为陆禽和水禽两大类,其中陆禽包括家鸡、火鸡、珍珠鸡以及鸽子等;水禽包括鸭子和鹅等。

出栏量方面,近年来,我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家禽养殖效益向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家禽出栏量逐步增长。2020年,全禽出栏量155.7亿只,同比增长6.4%。

家禽养殖产品主要包括各类禽肉和禽蛋。其中禽肉是我国居民蛋白质消费的主要来源,禽肉已取代牛肉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消费肉类。2020年,全国禽肉产量2361万吨,同比增长5.5%。未来随着居民肉品消费结构的升级,禽肉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禽蛋方面,禽蛋产业发展迅速,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禽蛋为人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动物蛋白,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起到了重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家禽养殖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1.动物农业快速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温氏股份(300498)、圣农发展要作用。2020年,全国禽蛋产量3468万吨,同比增长4.8%。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怎样?

家禽业在我国的养殖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2014-2019年全禽存栏量在60亿只左右波动,2020年全禽产能规模大幅提升,家禽存栏量67.8亿只,同比增长4.0%。

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的省份为湖南省,降幅的省市为市;牧业总产值的为四川省。

2.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趋势不可逆转

我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增长至142,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高,达到164.9,且增长速度快,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畜牧业产值增长。

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

畜牧养殖业简称牧业,是指牲畜饲养业。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较2018年增长4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22%。

近年来我国对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未来我国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0年9月14日由印发实施的《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湖南省牧业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TOP10省市分别为湖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等,湖南省增幅,达到36.77%;其次为山西省,增幅达32.32%。降幅的是市,下降了31.47%;其次是贵州省,下降了1.97%。总产值增幅

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养殖业发达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从区域畜牧业发展看,全国27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个省(区)下降。

四川省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

湖南省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

据,2017-2020年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为142,高于2019年13个点。

具体分省市看,从全国牧业总产值增幅的湖南省、降幅的市以及牧业总产值的四川省看,可知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达到164.9,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其次为四川省,为136.5,的为市,为134.5;可知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密切相关。

养殖产业化发展是所有农业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实施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区域应针对各自的区域资源特点,紧跟有利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如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另一方面,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在空间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中西部会更多,丘陵地区会更多。近年来,东部地区生猪出栏量已经呈现徘徊乃至下降趋势,去年更为明显:浙江生猪出栏减少了136万头,福建减少了97万头,江苏减少了42万头,广东减少了31万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并且扩大到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体上,这个趋势是符合以地定畜原则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

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

它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效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困扰着人类。 2006年粮农组织的一份“畜牧业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报告中指出,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建立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识。今后要求我国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压力增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将更趋强化,走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畜牧业也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场化、服务化为特征。

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2)提高了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规模化养殖标准及规定,规模化养殖的利弊

本文核心数据:家禽存栏量数据、家禽出栏量数据等

1、规模化养殖标准及规定: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2、优势: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提高了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的规模效益等。3、劣势: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容易带来疫病控制方面的风险;需大量消耗大量资源等。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一、规模化养殖标准及规定

3、规模化养殖场标准,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1、规模化养殖的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是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养猪、奶牛、蛋鸡、肉鸡的养殖场。优势

(3)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的规模效益,降低市场销售风险。

(4)可长期较稳定地为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

(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

(2)规模化养殖因养殖密度大,容易带来疫病控制方面的风险。

(3)需大量消耗大量资源,如水、电等。

(4)如果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

请简述现代畜牧业发展有哪些新的趋势

禽蛋和肉类产量先后跃居世界位,成为世界上畜产品的生产大国。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从国外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看,畜牧业比较发达的都十分注重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美国畜牧业以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畜禽养殖规模快速提高。以奶牛规模为例,存栏1-49头规模的奶牛数量占全国奶牛总数的比重由1992年的20.4%下降到2007年的7.4%,而存栏1000头以上规模的比重则由1992年的9.9%上升到36.4%。日本畜牧业以适度规模为主,19-1997年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农户数逐年减少,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平均养殖规模奶牛由19年的59.6头增加到1997年的80.8头,肉牛由72.1头增加到105.2头,猪由395.8头增加到745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同国外还有很大的距。2009年我国年出栏50头下的散养生猪的比重仍占39%,年存栏20头以下的奶牛的比重为58%。规模化饲养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生态绿色有机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对有机畜产品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据统计,国外通过“有机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有机副产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美国有机牛奶快速发展,欧盟2000 年投入2.27亿欧元,专门发展“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目前,在欧洲市场有机牛奶价格比普通牛奶价格高37%。专家预测,“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发展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4.(1)在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世界畜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各国虽然产业化形式有所不同,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美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是以“公司+农户”的合同制为主。欧洲则主要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办企业”形式。日本主要采用“农户+农协+企业”模式。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是我国实现畜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规模化养殖的劣势5.低碳畜牧业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是什么

同其他肉类比较,鸡肉有着突出的优点:一是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白羽肉鸡,具有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健康。其蛋白质含量高,为23%左右,而其他肉类为15%-18%;脂肪含量低,为5%左右,而其他肉类为20%-30%。二是饲料转化效率高。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已达1.6:1,而其他肉类在3:1以上。鸡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决定了鸡肉生产成本低,从而使得鸡肉成为价格的肉类。三是生产周期短。这使得鸡肉供给,可以更快地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价格波动较小。四是养鸡的环境污染小。鸡粪的使用价值高,处理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近10年中,我国禽肉生产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肉类中的,增幅将近40%。按此趋势发展,我国禽肉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尽管由于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我国禽肉的消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超过猪肉,但是,比重提高到30%-40%,是完全可能的。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支持禽肉生产的发展。统计部门,也应该在统计年鉴数据中,把禽肉分列出来。

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已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向南北两侧逐步扩散的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畜牧业市场2019年牧业总产值TOP10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与2018相比,四川省超过山东省成为冠军,达到2648亿元;河南河北不变,位列第三、四名,云南省从2018年的第11位前进三位排名第8,内蒙古自治区跌出前10,安徽省前进两位列为第7,黑龙江下降一位列为第6,湖北省、辽宁省退后两位位居第9和第10位。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猪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1%,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的潜力大,正在成为养猪新区;肉牛业迅速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形成了以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二、规模化养殖的利弊牛带为主的肉牛养殖格局,中原肉牛带和东北牛肉带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

肉类区域化生产特色鲜明,五个省牛肉累计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一半,七省合计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也都分别超过了全国产量的半数。禽肉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蛋鸡生产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重点产区;水禽生产则以南方省份为主;奶类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郊区。

随着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好,企业是否会因为发展迅速,而降低了质量?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与食物消费的实践经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验,随着人口增长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消费在下降,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将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口粮消费量由1978年的225公斤下降到2009年139 公斤,人均肉类消费量由1.2公斤上升到26.6公斤。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有1978的15%左右提高到2009年的31% ,但还仍低于世界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约为40%),在消费结构变迁的下,动物性农业快速发展仍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有可能。世上除了良心企业以外,还有不良企业的存在,很难保证没人会降低禽肉、禽蛋产量均创新高质量。

当然不会了。企业都明白,想要让自己更加强大,只有提高质量,才会在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们是不会自掘坟墓的。

当然不会的。畜牧行业虽然发展的很好,但是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这是共同进步的结果。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有哪些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5)有利于推广工业饲料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4.加大存栏及出栏量平稳增长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综上,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牧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