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凸透镜的焦距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一般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凸透镜的焦距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凸透镜的焦距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1.解释: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2.成像原理: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等大小。

(2)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不成像。

(3)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4)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5)一倍焦距分虚实。

(6)两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焦距有什么关系?

像距u,物距v, 焦距f,1/u+1/v=1/f,放大倍数=u/v

焦距乘以放大倍数等于100

焦距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250/焦距再加1

镜头焦距与放大倍数关系

首先我们约定物距用u表示,像距用v表示,焦距用f表示,有如下关系:

u、v、f 的关系

接着,我们定义横向放大率k,k表示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横向放大率 k

横向放大率k若大于1,则认为像被放大了;若小于1,则认为像被缩小了。通常,相机镜头是多组镜片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在这里我们就简单分析。

假设镜头焦距范围是f_1~f_2,若摄影师与被摄物体距离不变(即物距u不变),仅拧动镜头改变焦距,为了成功对焦,像距会发生改变。下面分别考虑f_1与f_2焦距下的情况。

(1)f_1焦距时,有如下关系:

其中u为常数,v_1表示焦距f_1下的像距,k_1表示焦距f_1下的放大率。

将v_1消去,可得:

(2)f_2焦距时,同理可得:

我们简单地将k_2与k_1的比值近似视为改变焦距后成像的大小比值,则

上式右边的约等于是考虑到一般物距都远大于焦距,因此计算做了简单的估计近似。

由此可见,24-105mm焦距的镜头,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镜头从24mm端转到105mm端,105mm端的像比24mm端的像放大了约105/24=4.375倍。

我是物理系的摄影爱好者,刚好看到这个问题就随手答一波。以上计算只是简化了系统的近似计算,如有纰漏请多指教。

所谓变焦倍数只是指“焦距÷小焦距”的比值,跟成像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18-105mm镜头变焦倍数就是5.83倍,但我估计你真正想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镜头能用来拍摄多远的目标,如果是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些,计算公式涉及很多参数,要加上很多前提条件才能算出拍摄距离范围。

举例来说:如果18-105mm镜头配1/3"相机,拍摄目标为1米6高的人,预期目标成像高度占画面高度的30%~80%,那这个镜头拍摄距离范围就是10米~110米,10米以内目标成像会过大(高度超过80%),110米开外目标成像会过小(高度达不到30%)。

如果不是计算目标大小比例而是想知道目标成像是否清晰,还要加上相机像素数一起计算。

焦距和放大倍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由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得知,物体在凸透镜后投影出来的实像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成正比、和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成反比。物体越是靠近凸透镜,实像投影越是大。理论上物体越靠近镜头,放大倍数越大。问题是镜头不是一个简单的凸透镜,而是由很多镜片组成的一个系统,当物体非常靠近镜头前组的时候,物体到镜片边缘的距离和到中心的距离异越是大,导致边缘的折射远远大于中心部分,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四周清晰度急剧下降,所以普通镜头都限制了近对焦距离,这是为了防止近拍造成画质过分下降。而微距镜头具备一个特殊的镜组,当近拍的时候,这个镜组会调整镜片的折射序列,让四周成像的下降不那么明显,这样就能靠近物体拍摄了。显然,这个微距近拍过程中,和镜头的焦距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和物体能靠近到镜头前组的距离有关系。实际的微距镜头,既有100mm这样的中焦,也有200mm的长焦,更有40mm的小广角,大家的放大倍数都能达到1:1。镜头焦距越长,近的对焦距离也越长,这样可以留出足够的工作距离,让你摆设灯光和道具,足够长的工作距离也能够使拍摄对象(例如昆虫)处于不被打扰的位置,方便拍摄。

都快四年了,还是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

单反相机标准配置镜头的小焦距,是为1倍率。不同相机的标配镜头不同,所以不要混在一起来谈。比如一台相机的标配镜头焦距是 18-55mm。它的小焦距是18mm。所以18mm是1倍率。它的焦距是 55mm,它的倍率是 55/18=3.056。 当更换为长焦镜头时,比如 55-250mm镜头,这个长焦镜头的倍率是 55/18~250/18=3.056~13.89。

倍率的含义不是放大,而是拉近。把一个物体放在你前方10米的地方,用10倍率镜头去看(去拍摄),这个物体就相当于在你前方1米的地方。如果你是近视眼,或者远视眼,前方1米处的物体仍可能看不清。你需要戴眼睛来矫正自己的视力,这与镜头的清晰度无关。

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当一束平行光沿着凸透镜的主轴方向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主轴上会被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摄影镜头,也像凸透镜一样,也有标准、长、短焦距之分。焦距的长度=成像画幅的对角线的叫标准镜头 ;长于叫标准镜头的叫长焦距镜头,短于标准镜头的叫短焦距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比如短焦距镜头有视角广、景深大、效果大、影象小等特点。这些特点用于创作上,就是造型手段。焦距可变的镜头叫变焦距镜头,短的焦距和长的焦距之比,叫边焦距镜头的变焦倍数。(不叫放大倍数)。

放大镜倍数与焦距的关系

1/物距+1/像距=1/焦距,

用字母代替:1/m+1/v=1/f,

解得:放大倍数k=v/m=v/f-1

(k为放大倍数.f为焦距、、其他对应

为什么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焦距有关系呢?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焦距有关系。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这就是焦距的变化所导致的。

2、使得,放大镜的厚度会改变焦距。

扩展资料:测量焦距

1 公式法: 利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根据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透镜焦距f,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2 共轭法:利用光具座固定好光源和光屏位置,测量出它们的间距L。将待测焦距的凸透镜放在其间,沿主轴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两次呈现出光源倒立的像。

记录两次成像时透镜的位置,由此求出两次成像过程中透镜移动的距离d,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凸透镜焦距f,这个方法叫共轭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之一。

3 平行光聚焦法: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小且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4 远物成像法:在实验室还可以用远物成像法代替平行光聚焦法估测凸透镜焦距,方法与平行光法相似;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远处的物体(例如教室的窗或窗外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近似为该透镜的焦距。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放大镜倍数与焦距的关系

1/物距+1/像距=1/焦距,

用字母代替:1/m+1/v=1/f,

解得:放大倍数k=v/m=v/f-1

(k为放大倍数。f为焦距、、其他对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