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

您好,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梳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


1、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

2、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上册历史的知识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二、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路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1)内容: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2)意义: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4、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陕北红军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四、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2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9、3、黄埔军校概况: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注:1925.3.12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1.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2.时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3.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部队——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5.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注: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武汉国民政府6.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蒋介石、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后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0、(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一(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11、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4.※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注: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 文化 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时间:1919.5.4 4.地点:北京 5.主力:学生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二、五四运动的扩大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2、1.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13、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2.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3.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四、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4新文化运动 1915年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 反思 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14、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15、鲁迅《狂人 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