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农村手推车图片 二轮手推车

上海居民限时外出购物扁担推车成神器,80年哪些物品在疫情下派上了用场?

扁担和推车。扁担现在已经不常见,可以两端挂物品,比较省力气。推车是将物资放入车内,非常省力气。

农村手推车图片 二轮手推车农村手推车图片 二轮手推车


手推车、单车、三轮摩托等等。居民们为了在外出购物时更加方便一些,都拿出来能够搭载或者容量很多物品的工具。

手推车,大背包,编织包,编织袋,飞篓子,都派上了用场

传统农具有哪些

农村常用的传统农具、旧式农具主要有:

犁 广大农村主要翻耕水田、旱土的农具。历代农民种田主要依靠耕牛牵拉旧式农具,进行翻耕作业。犁的品种有板田犁、抄田犁、坡地犁、人拉犁。按用途分,有大犁、小犁之分,大犁用于翻耕旱土、板田,小犁用于耕烂泥或耕第二道。一头牛拖拉一天,可翻板田或旱土2亩左右,或抄水田或垫土约4亩。

耙 有竖齿耙、伐耙(耕耙)、浪耙、站耙、踏耙、钉耙几种。耙是农户用于碎土、整地的工具,多为长方形双排顺齿耙。竖齿耙由耙架、铁齿装配而成,耙齿分2排,前排8颗、后排9颗,上尖下大,耙架前端横梁上安有2个铁环,作耕牛牵引用,后梁上装一铁环,安装拉手,农民站在耙架上加压,正常牛力一天可耙水田或旱土12亩左右(2遍);耕耙分木架、铁架铁齿2种,使用效果一样,只是成本铁架略高一点,用于水旱田碎土整地之用,一般一头牛日工效12亩(2遍);浪耙构造与耕耙相似,专用于水田整田后的最后一道工序,重量较轻,役牛和人日工效达30亩;钉耙又叫耙头,用途不同而形状各异,一般为4齿,用于挖田角、翻粪便、搭潮泥。

滚 又称蒲滚,是轧草、烂泥工具,排列滚齿有木质、铁质2种。木蒲滚由长110厘米、宽60厘米的木架框和有蒲叶的滚筒装配而成。框架上装有四脚凳,人坐在凳上加压,正常牛力拉,横直两遍,日蒲水田14亩多。

锄 有薅锄、挖锄、镐、羊角锄几种。中耕松土的为薅锄,挖土用的为挖锄,有宽口、窄口2种。前者多为垸区使用,后者多为山丘区使用。特别是挖锄,几千年前就已出现,沿用至今仍为农村挖土整地、栽培、挖树蔸、造林、兴修水利等农事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流行过不少名牌农具,比如汨罗的铜盆锄,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创始于百年以前,清光绪年间即有专店制造,以铁匠陈保明一家数代祖传的手艺最好。铜盆锄的锄板长0.5米、口宽0.16米,锄裤处厚12毫米、净重2~3公斤,锄板光滑,入土性能好,水田作业不溅水,且锄板大,载土多,一锄多用,可代替或省去多项工具。

泥划子 用于平整水田拖泥、运送农家肥。它用木板装配,形若船状,长120厘米、宽70厘米、镶边高2厘米、两端翘起6厘米高。牛力每天运肥5立方米,人力则3立方米(往复行程10公里)。

龙骨水车 古称翻车,为木制,用于车水灌田。老的灌溉提水工具有戽斗、手摇车、脚踏水车、畜力车等4类。戽斗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由竹蔑制成,呈三棱体状,底部为球面,长40厘米,宽与深分别为30厘米和20厘米,斗上装一木柄,一人操作,适于低落差、小丘块或秧田灌水用,一天可灌田1~2亩。还有的戽斗无柄,斗两旁系双绳,两人协同操作;手摇车是龙骨水车中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小的一种,作业时1~2人往复推拉手柄,转动车轱辘带动龙骨上的叶片循环往复提水,适用田间短距离、低扬程、小面积提水,2人一天可灌田2~3亩;脚踏水车又分二人车、三人车、四人车,脚踏车由车架、车头、车箱、龙骨和车叶组成,在车头上贯以横梁,装上脚踏板,由2~4人操作。除人力水车外,还有筒车、牛拉水车、孔明车、刮水轮、吊桶、水桶、木盘牛车等。

扮桶 人力水稻脱粒工具,其配套使用有扮摺、打板(扮刷)。扮桶是四方形,用杉木板制造,高54厘米,宽120厘米,上宽下窄,篾制扮摺围其三方,经扮刷拍打脱粒。扮禾时,一般4人配合作业,2人割禾2人扮,一天可获毛谷12担,约合800公斤。

手推车 又叫“鸡公车”、土车子。由车架、把手、扁担和大小轮各1个组成。1人操作,肩负45厘米长的短扁担,双手牢牢操作把手,所载货物重量由人肩负和大小木轮支撑。车的小轮安在前端,距大轮40厘米左右,遇有小沟坎时让小轮落地支撑重量滚动前进,使大木轮顺利跨过。此车载重可达200公斤,但因大小轮是同车中心线方向,因此完全靠人手把握平衡,又因轮子一般为木质,磨擦损失大,推车人劳动强度大。随着胶轮车和滚珠轴承的出现,旧式手推车基本被淘汰。

人力胶轮板车 50年代,城镇搬运工人运货开始使用。1958年被推广到水利建设工地拖土。随着农村乡镇公路的修建及田间道路的拓宽,70年代开始进入广大农村,80年代后土地承包到农户,农村普遍应用,成为农家短途运输工具之一。这种车一般承载力达800公斤,加强型可承载1吨,由1人或2人拖拉或推动,是农村中比较理想的非机动车。

人力脚踏三轮车 70~80年代,农村相继使用人力脚踏三轮车,其主要构造和驾驶方法与骑自行车相似。货厢有前置和后置2种,驾驶轻便省力,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00公斤,但成本费是胶轮板车的2倍。

木划子 又叫小木船,为农村湖汊、沟港水上的短途运输工具。湖区农户多数备有木划子形状大同小异,均由优质杉木制成。驾驶分单桨、双桨和篙撑几种。随着堤垸加固,公路畅通,又因沟港上多有桥梁涵闸,木划子逐步淘汰,仅在湖区农村放湖鸭、采莲籽、运肥料时还能见到。

石碓 (碓臼)一种古老原始的舂米工具,后改手舂为脚踏,由石臼、踏板、大木体及装在木体上的带铁齿的舂头,还有扶手架、拨米棍组成,一人或二人脚踏踏板,使舂头上下起落舂轧,拨米棍不时翻动臼内谷物。随着各种打米机的出现,日趋自然淘汰。

砻子 (谷推子)分竹、木两种,是稻谷去壳的专用工具。竹砻子是用竹篾编织嵌成,内筑三合土,镶木齿片;木砻子用木料制成,杂木片作齿。操作人用推扒子顺时针方向推转,稻谷经上、下齿盘搓擦去壳而出齐米(又叫糙米)。随着打米机的问世,砻子被淘汰。

石磨 是加工粮食干粉或水浆类的传统工具。用岩石凿成上、下两片带齿的圆盘,直径35~40厘米左右,上片磨片厚约10厘米,中心镶一铁套,下片稍薄,中心嵌入木芯为轴,磨盘装在木制的磨架上,上片磨片外沿装一木柄,操作人以推扒子插入木柄孔内,逆时针方向推转,颗粒状粮食在上下磨齿搓擦下,磨成干粉或水浆。在没有磨粉机、磨浆机的地方,部分农户仍保存这种工具,用于家庭粉、浆加工。

木油榨 传统榨油工具。木榨的榨筒采用直径80厘米以上,长3米的优质杂木,中间挖成圆柱孔,用以装油料饼。用木楔加压,即以人工推动撞杆撞击在木楔上,使榨筒内油饼受到挤压而出油。每榨油需6小时以上,每次榨油必须3~5人配合才能完成,一天可加工原籽150公斤左右。随着内燃机、电动机带动机械液压油榨的广泛推广,此类木榨到60年代后期被立式、卧式机械榨油设备所取代,其附属辅助设备仍沿用至今。

麦镰刀 其刀片长13厘米、宽30~45毫米,刀刃口呈半月形,刃口磨得很锋利,使用起来轻便,是农家割麦及秸杆作物的必备工具。

拌镰刀 又称打草刀,专用于打湖草,刀片长18厘米、宽6厘米,刃口呈直线,装有1.6~2米的长把,平地横扫,犹如理发剃头刀,使用起来省力且工效高。

茅镰刀 山区常用的镰刀,可以用来砍毛竹和灌木野草,又可用于收割硬秸作物,用途较广。刀片长14厘米、宽6厘米,背呈半圆形,比麦镰刀重些。还有山区常用于砍柴的刀,刀尖呈鹰咀,其鹰咀用来将树枝钩下。

此外,农产品加工工具还有筛子、风车、碾、铡刀、创丝板、创片板、棉花弹弓等;运输工具还有木制板车、牛车、马车、渔船、农用船、箩筐、扁担、粪桶。还有砍柴伐木用的斧头、锯子等传统农具。

古代的农具有:耒耜、犁、锄、石斧和耧(lóu)车等【摘要】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提问】

古代的农具有:耒耜、犁、锄、石斧和耧(lóu)车等【回答】

传统农具

1、木犁

犁的原始耕作持续了中华农业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典型载体。木犁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古代用畜力牵引。2000多年以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便有木犁的记载。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平。木犁由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以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2、耧车

耧车也叫“耧犁”、“耙耧”,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西汉赵过发明三脚耧,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3、井轱辘

过去农村老百姓就用这个井轱辘挂上一盘绳索,拴上木或铁水桶把地下浅井的水取上来,供人们生活饮用。随着城市化以及自来水供水系统的大量普及,用井轱辘取水的方式已经很少。

4、石磨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石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5、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转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中国古代纺纱工具分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纺车等几种类型。

6、风车

风车主要用于风净粮食。风车上有进粮食的木斗,中有用于车粮食的木鼓,鼓中有几个同样是木制的车叶子,连着外面铁制的摇把,木鼓的两边,各有两个把手,用于人抬着移动。下有两个出口,前出口与后出口,出口两边有四只木脚放置于地。使用时,将要风净的粮食倒入木斗,随机打开活门,摇动摇把,随着车叶子哐啷哐啷的声音,籽粒饱满的粮食便由前出口而出,而那些瘪籽、半粒儿、草屑、空壳等物,则由后出口扇出。

7、砘子

砘子是播种覆土后用来镇压以利出苗的石制农具,拉砘子就是播种后用砘子把松土压实。砘子是石头做的,有两种:一种重20斤左右,和现在的举重杠铃比较相似,作用是小麦种播下后,用它来压实,起保墒的作用;另一种重30斤左右,形状是中间圆粗,两头圆细,它主要是给用犁串的沟或其他工具挑的沟里的盖上一层土的小麦种子通过滚动压实,起保墒作用。砘地时人拉着顺垄走,将耧铧翻暄的地轧实。

8、锄头

锄头是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耕种、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对农民来说,锄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农用工具,不管要种哪一种农作物,都一定要先用锄头来松土、翻土才能种植农作物。

你好。

传统农具:犁、耙、锄头、镰。杈、耙(pa)、扫帚、锨。

翻土开地的旱地犁、粉碎土块的耙、松土保墒的耱、压土平地的碌碡、播种的耧车、杠杆提水的桔槔、滑轮提水的辘轳、自动提水的筒车等。

你好!我来补充,拾粪用的粪筐,东北人的俗称管它叫(粪积子),还有拾粪用的粪叉子,种完地封笼用的爬犁,点种用的葫芦(用接出的成葫芦,底上穿几个窟窿,播种时用棍去敲打,然后种子就落到用犁杖趟好的笼沟里)

撵麦子的撵子,筛麦子的筛子,簸箕。锄土用的锄头,耙子

火车上让不让带农具

手推车一车有多少立方(沙或泥)

一般的手推斗车是0.2238立方米。要装五到六车才可以装到一立方沙子。

手推斗车的车斗是个棱台形,容积是:(上底+下底+√上底×下底)×高×1/3=(0.78+0.39+√0.78×0.39)×0.39×1/3=0.2238立方米。

手推斗车的造型多种多样,具体容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体积算。

扩展资料:

小推车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规格(如:单层、双层、手拉、手推等),选择时应根据负荷的重量和物体的大小做出合理的选择。

手推车的类型还包括我国个别农村和山区使用的两轮车辆和单轮车辆以及木架单轮车辆。木架单轮车在我国解放战争的前线运动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独轮车是由不锈钢、钢、塑料、铝等材料制成的,这取决于它们使用的环境。不锈钢推车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钢推车广泛应用于工业、仓储、电子等行业,塑料和铝质推车因其质轻、携带方便,一般应用于小型仓库、商场、商场等行业。

小车的车斗是个棱台形,容积是:

(上底 + 下底 + √上底×下底)× 高 × 1/3 =(0.78+0.39+√0.78×0.39)×0.39 × 1/3 = 0.2238立方米

分两部分计算

0.39*0.39*0.39+0.39*0.39*(0.78-0.39)/2=0.0889785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你还记得起以前的哪些农具吗?

在现代化的城市、 很多老旧的农具已经消失,在记忆中有耕地用的铁犁子 ,用一头牛拴着来回在地里打圈。很快土地就可松软,用来播种啦

即将消失的农具,大扫把(农村扫地坝,扫公路很巴适)

即将消失的农具,碓窝(用来给谷物去壳)

即将消失的农具,纺车

即将消失的农具,风车(农村必备,给粮食去壳去灰)

我记得有石磨,可以磨豆子的。平板车,可以用牛或驴拉的。梿枷,这个主要是脱壳的农具。

艾青的《手推车》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点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1)独特意象的营造.诗人以“手推车”作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出现的.从这一幅画面里,他给我们展示出的不仅是受凌辱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在时代和民族的悲欢里,使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真挚、广阔的联系.

(2)诗歌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丰富而活跃.阴沉的天色和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画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浓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此外,诗歌格律严整,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可读性及感染力.

对手推车的描写来描绘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哀,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也是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手推车》是艾青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首诗.作者当时在北方农村看到了整个中国在受压迫、受苦难,启发了作者写中国黄河流域日益增长的苦难.其主要艺术特点是:(1)独特意象的营造.诗人以“手推车”作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出现的.从这一幅画面里,他给我们展示出的不仅是受凌辱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在时代和民族的悲欢里,使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真挚、广阔的联系.(2)诗歌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丰富而活跃.阴沉的天色和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画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浓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此外,诗歌格律严整,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可读性及感染力.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伞车和推车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伞车(也叫轻便型婴儿推车)是婴儿推车的一种,但是市面上的婴儿车一般会按推车和伞车区分,妈妈们普遍上说的推车是指适合居家使用的、空间大的、可躺可坐的婴儿车,而伞车主要特点是轻便易折叠,能像伞一样折叠成伞状,有些伞车有肩带可以直接将伞车背起。

婴儿推车和伞车主要是适合不同年龄的宝宝的不同的需要,对婴儿而言,比较适合推车,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并且空间也比较大,但是有些笨重;伞车适合稍大点宝宝推着出去玩时坐着,因为宝宝越来越结实,对童车的舒适度要求降低,而且出行频率增多,伞车折叠起来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推行,适合外出时使用,不过现在市场上也有那种可以躺着休息的伞车。

你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是不少妈妈们在选购婴儿车时常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选购婴儿伞车和推车呢?其实,小编建议,妈妈们在选购的时候,可以从宝宝年龄、推车功能、出行环境及预算等方面来衡量。今天小编将为妈妈们介绍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方法。

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婴儿推车特点

虽然很多妈妈会因为婴儿推车的重量而望之却步,但是婴儿推车相对婴儿伞车来说,其功能和稳重安全是最大优势。婴儿推车一般适合于0-3岁的宝宝,婴儿推车的背部都是可以调节的,能够满足宝宝坐躺的需要。同时双向推行,避震性能,置物篮,冬夏通用等特点也非常适合出行使用。

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婴儿推车图片

这是一款高端多功能性的婴儿推车,该款婴儿推车其采用铝镁金材质,可任意变换车身,多功能的设计可换向座椅。加厚保暖便携式的提篮,还可组合形成保暖的睡袋。另外还配置有五点式的安全坐垫,以及全罩高挡网的纱蚊帐。手把手的调节按钮,分三档,以满足妈妈们的不同身高。通过这款婴儿推车的介绍,足以证明婴儿推车相对婴儿伞车来说,其功能和稳重安全的优势。

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总结

婴儿伞车主要是轻便,方便出行,合适能坐立的宝宝以及平坦路面推行,但是功能较少,安全性能不如婴儿手推车。而婴儿手推车虽然重量稍重,但是功能齐全,舒适安全上更有保障。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针对婴儿伞车以及婴儿推车做出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对婴儿伞车和推车的区别带来帮助。

推车一般是指婴儿可以坐也可以躺的那种;伞车一般是指只能坐的,能像伞那样折叠成伞状的。

相对来说,推车比伞车大,伞车比较轻便。

但对婴儿而言,比较适合推车,能躺的那种,伞车等婴儿稍大点推着出去玩比较方便。

婴儿伞车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使用,因为大部分的婴儿伞车的靠背都是没办法调节成平躺,所以说婴儿伞车适合年龄稍大点的宝宝使用。 推车适合小一点的宝宝使用。可以平躺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