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本 算法与程序设计电子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给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提几点建议]

摘 要: 作者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小学、初中教材的延续和提高,希望教材编者对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能有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研究型和正确性。作者后建议有关中学信息技术各块的教材尽量与时俱进,课内课外选材基本同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本 算法与程序设计电子书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本 算法与程序设计电子书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连贯性 实用性 趣味性 研究性

据了解,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初中和高中都已开了。我校是省重点高中,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查通过的,由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使用这套教材也有几年了,有些想法与建议,和各位交流。

一、教材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信息技术课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开设,教材无疑应该有个连续性和连贯性,要逐步提高和加深。可我发现,高中教材还有很多和小学、初中相比属于入门级的、重复的内容。比如第三章“文字处理”,讲用Word编辑排版。据我了解,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都在讲Word,还有不少学生用Word或Powerpoint编辑排版的电子报刊都获奖了,高中还在讲编辑文本、段落文字格式设置,学生能有兴趣吗?这些内容就是要,我觉得也应该加深些、提高些。比如讲Windows,高中可以讲些Windows系统维护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些软件故障。这样,学生学时有兴趣,学了也有用,家长也觉得孩子真不错,所以很多家庭都有电脑了。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问题

任何学科知识都有连贯性、循序渐进,知识积累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我觉得这套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些。比如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讲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书本上举的例子是给文件加密,这时候学生都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语言,什么是高级语言,对于加密程序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只是单纯把书本上的代码输入电脑里面,这样学生能有兴趣,本来就对程序设计有畏难情绪,这样对以后学习程序设计更是不利。不如把这一章节剪掉,放到以后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里面更好。

三、教材的实用性

我觉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应加强实用性。信息技术学科不要考试,学以致用、学了有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关于实用性,前面已说了一个方面,讲Windows时,可以讲些Windows系统维护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软件故障。同样,在讲硬件组成时也可以说说硬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在讲网络的应用时,要讲常见网络故障和上网出现的问题。因为学生在平时就常遇到或听到这样那样的电脑故障,你让他学这些,他有劲,也肯钻研,又有成就感。你看他听到别人叫他“电脑高手”时得意洋洋的样子就知道他要学什么,对什么有兴趣。

另外,也要有整合性。几年前大家就开始轰轰烈烈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了,我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应带个头,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好语数外等其他课程,学生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遗憾的是,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样一本有特色的教材,甚至连教材里举例都没有数理化。

四、内容的趣味性和研究性

关于趣味性这一点,兴趣是的老师。高中生虽不同于小孩子,但他还是孩子。因为不要考,也只有提高趣味性,学生学了才有味。教学的例子如果没有一点趣味性,课堂上很难让学生不做其他的。比如第三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如果让学生举例设计一张未来名片,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如果举例学习公文的通用格式是不是更有趣、更实用呢?又比如第二章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书上举例让搜索“华南虎”的数量,他根本就不想去搜索。如果改成搜索学生自己的名字——“看看网上有多少个你”,或者让学生搜索一下政史地等某学科的问题,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上课时时让学生搜索一下我——他们的老师,让学生了解一下老师有什么表现,学生兴趣很高。我想,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这一模块如能多举些做动画、音乐、数学题,甚至做课件这样的例子,应该更有趣也更有用。

关于研究性,因为是高中生了,不能停留在指一指拜一拜上,而是要倡导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探索、去发挥、去创造,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比如“人教版”安排的“答疑与拓展”、“阅读”等部分就很好。又比如上面说的通过设计一张未来名片来学习Word,学生就有兴趣,有发挥的空间。再比如《算法与程序设计》讲VB语言基本知识:知道VB函数的概念;会使用常用的函数;掌握VB中的变量及应用。教材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加法程序,当输入任意两个数时,点击“计算”就出结果,点击“清除”就重新来过,这个任务设计我觉得也缺乏创意,谈不上研究性。我上课时是这样设计的:你邻居小孩在上小学一年级,天天缠着你出算术题给他做。你烦,但又不好拒绝。你能不能用VB设计一个程序,让电脑自动出题呢?与时先讲手工输入数字出题,再提示学生结合随机函数RND的功能让电脑自动出题。这样的设计,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留下空间学生去探究、去发挥,又达到了会使用常用的函数的教学目的。比干巴巴地介绍一个个的函数的作用有效得多,当学生设计制作好了“自动出题”程序,点点鼠标,就能出题计算,他心里自然就有种兴奋和得意。

后提个建议,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各块的教材内容不仅要尽量与时俱进,而且有统一性。

高中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面试应该准备哪些教材?

统考省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面试的时候,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标准。具体教材名称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分册

希望您备考成公哦~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一共几本?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这个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实践为主线。

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

理解信息技术对发展的影响,构建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

技术哲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

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的观点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

忽视了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忽视了信息技术不仅应用于教育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商务、咨询、运输等领域,这些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讲授是教育技术所没有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发展的影响,构建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这个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

理解信息技术对发展的影响,构建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

技术哲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的观点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忽视了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信息技术不仅应用于教育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商务、咨询、运输等领域,这些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讲授是教育技术所没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教育

巨鹿县实验中学信息技术课本是什么

是《信息技术基础》

高一上学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信息的概念、作用、应用、加工等,办公软件(word、EXCEL、PPT),还有一些多媒体的概念、网络方面的基本概念,这是必修模块。

高一下学期学习是选修模块:

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多媒体技术应用》

3.《网络技术应用》

4.《数据管理技术》

5.《人工智能初步》

学校一般都是选择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这块学习。

求助!浙江杭州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哪一版本的,名字各是什么??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的是一本,《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有5本,我们选的基本都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现在的高二这届学生为止,高中阶段就学这两本,2014级高一开始如果高考选择技术的话,就再加一本《算法与程序设计》,如果不参加高考还是与原来一样。这跟高几用什么书没有关系,这个取决于学校什么时候让学生参加学考,如果高二参加学考,高一就要学了,我们学校学生是高三参加学考的吗,所以高二才开课

湖南省高中计算机采用的是哪一本课本?急!!!

高中的计算机教材应该是很肤浅的,无非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不了有个OFFICE的使用,如果经常操作电脑的话,试题是难不倒你的。如果没有条件经常操作电脑,建议去网吧玩玩,可别Q或者网游哦。买本OFFICE的书看看,如果有免费的培训班,去学学。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培训机构的。请多了解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