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2021年诺贝尔奖领域 2021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当地时间5日,诺贝尔奖开奖周进入第二天,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又一重磅奖项。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们“对于我们对复杂物理系统的理解”,所做的开创性贡献。

2021年诺贝尔奖领域 2021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2021年诺贝尔奖领域 2021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翻开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史,仿若打开了一本厚重的书籍。在120年的 历史 长河中,从原子核研究至宇宙 探索 ,一项项突破性研究,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也书写着人类的未来。

3位科学家分享奖项

他们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

诺贝尔官网称,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为“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而被授予一半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

另一半被授予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

官网指出,真锅淑郎的研究展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如何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而克劳斯·哈塞尔曼的部分研究,则被用于证明大气温度升高,是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当科学照进现实:

“逃离地球”会成为现实吗?

通过虫洞穿梭宇宙,乘坐飞船探寻新家园……科幻片中关于天文学的种种想象,令无数人着迷。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似乎也对这一领域颇为青睐。

2020年的获奖研究就关乎“宇宙最黑暗的秘密”。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用数学方法论证了黑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据介绍,在黑洞的核心隐藏着一个奇点,它的时空曲率无穷大,密度也趋于无限大。一旦物质开始坍缩,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坍缩的继续,所有物质只能沿一个方向走向奇点。而这是一条通往时间尽头的“单行道”。

在2019年,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则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迪迪埃·奎洛兹在获奖后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会让人们找到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答案。他认为,宇宙有太多的行星和恒星,而孕育生命的化学反应必定发生在其他地方。

这是否也意味着,当地球不再宜居时,人类有可能移居到其他系外行星?

对此,米歇尔·马约尔表示,即使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宜居系外行星,也在几十光年之外,如此遥远的空间距离,以人类目前的 科技 水平,尚无法抵达。

“照亮世界的新光”

身边的这些诺奖成果,你知道多少?

不止于仰望头顶星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们的研究成果,也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新冠疫情期间,当你与千里之外的亲友通话报平安,又或上网查找防控措施资料时,可曾想到,这些习以为常的便捷,其实都与2009年诺奖得主高锟有关。

素有“光纤之父”之称的他,早在1966年,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为互联网的发展铺平道路。

而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 斯特里克兰,则通过“驾驭”光,在激光物理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贡献,由此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研究的新技术被称为“啁啾脉冲放大”(CPA),被应用于物理、化学以及医学等众多领域,例如需要分毫不差地在眼球上进行操作的激光视力矫正手术。

日本科学家赤崎勇、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及日本科学家天野浩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为世界带来了明亮、节能的白色光源。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认为,全球数亿人无法接入电网,LED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极其光明的前景。”其研究成就,也因此被形容为“照亮世界的新光”。

数说诺奖

6位华人科学家斩获殊荣

自1901年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了114次,共216人获奖,其中仅4名女性。

25岁和96岁: 最年轻的得主是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获奖时仅25岁。最年长的为2018年诺奖得主阿瑟·阿什金,他获奖时已96岁。

一对夫妇档: 1903年,广为人们熟知的居里夫妇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获奖。

6位华人科学家: 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新晚报综合中国新闻网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贡献

1.

对新药研发、电池储能等有重大意义

2.

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教授与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教授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的突破性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50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籍科学家 Syukuro Manabe 、德国科学家 Klaus Hasselmann 和意大利科学家 Giorgio Parisi ,以表彰他们“ 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 ”。

2021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 (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

过去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一半颁给了罗杰·彭罗斯 (Roger Penrose)以表彰其给出的 黑洞形成的证明,并成为广义相对论的有力证据。 另一半由赖因哈德·根策尔 (Reinhard Genzel)、安德烈娅·盖兹 (Andrea Ghez)共享,表彰他们在 银河系中心发现超高质量高密度物质。

201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日内瓦大学教授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获奖, 理由是“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发现”。

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获奖, 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获奖,理由是“ 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 ”。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奖,理由是 “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 。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知识

作为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大奖项之一, 物理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与其他诺贝尔奖相比,物理学奖的荐举和甄选过程更长、更缜密。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则规定,获奖者的贡献必须“已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 往往会在科学发现的数十年以后才会为此颁发奖项。 自1901年设立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已走过百年历程,记录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无数个里程碑,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规定,一项诺贝尔奖 最多可以颁给两项不同的成就,奖金将均分。 而如果一项成就是由2到3个人共同完成,那么奖金将联合授予他们。一份奖金最多由3人分享。

自1901年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已颁发114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6年未颁奖。正如组委会所说:“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奖金就会被保留至第二年。如果第二年仍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奖金将回流至基金会的初始基金里。”此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也鲜少颁发。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迄今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 劳伦斯·布拉格 。1915年, 年仅25岁 的他凭借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贡献,与父亲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长的获奖者是 亚瑟·阿什金 ,他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已经 96岁 。获奖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在诺贝尔奖 历史 上,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约翰·巴丁 。1956年约翰·巴丁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他因超低温理论再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复杂系统的特点是随机性和无序性,难以理解。今年的奖项表彰描述它们和预测它们长期行为的新方法。

地球气候是一个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复杂系统。真锅淑郎展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如何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在1960年代,他领导了地球气候物理模型的开发,并且是第一个 探索 辐射平衡与气团垂直输送之间相互作用的人。他的工作为当前气候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约十年后,克劳斯·哈塞尔曼创建了一个将天气和气候联系在一起的模型,从而回答了为什么气候模型在天气多变且混乱的情况下仍然可靠的问题。他还开发了识别特定信号、指纹的方法,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在气候中留下印记。他的方法已被用来证明大气温度升高是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1980年左右,乔治·帕里西在无序的复杂材料中发现了隐藏的模式。他的发现是对复杂系统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们使理解和描述许多不同的、显然完全随机的材料和现象成为可能,不仅在物理学中,而且在其他非常不同的领域,如数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

“今年获得认可的发现表明,我们对气候的了解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基于对观测的严格分析。 今年的获奖者都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特性和演化做出了贡献 。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托尔斯·汉斯·汉森说。

为复杂世界寻找最简科学规律

乔治·帕里西摘得诺奖并不意外。实际上这位科学家学术主页现实的引用次数已经超过 9万 , 此前他斩获了除诺奖之外的几乎所有科学奖项中的物理学奖 。“帕里西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他通过统计物理和复杂系统的方法开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张何朋 解释,“一般晶体中的原子按照周期性结构排列,但很多复杂系统没有这种晶体中的空间序、且处在随机性很强的热力学非平衡态,这使得一些传统的物理研究方法难以在复杂系统中奏效,但帕里西发展了很多方法研究无序、随机的复杂系统。”

今年帕里西还获得沃尔夫奖,颁奖词这样评价:“他的工作对物理学不同分支有极大的影响,包括粒子物理、临界现象、无序系统、以及优化理论和数学物理。” 张何朋认为,复杂系统的研究进展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一领域也将迎来快速推进,帮助科学家 探索 出更好地探究真实世界的新研究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帕里西的研究非常有趣,有些超出了传统物理研究的范畴,比如纸张燃烧后不规则的边界、和谐飞舞的鸟群等。“这些起源于生物学和材料学的问题至今还未有完整的解答,物理学家积极介入这些交叉研究,试图为复杂问题寻找到最简单、最普适的模型和机制,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张何朋说,而目前, 这些领域也有中国科研团队在努力 。

诺贝尔物理学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 6 年因故停发(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1942年)。截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 114 次,共有 215 人获得该奖。美国物理学家 约翰·巴丁 ,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在1956年和1972年两度获奖,是唯一一位“梅开二度”的科学家。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由 罗杰·彭罗斯 获得,另一半由 莱因哈德·根泽尔 和 安德里亚·格兹 共同获得。三位科学家因 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 而获奖。咖啡师也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获悉,莱因哈德·根泽尔已经应邀出席11月初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在大师讲堂上分享自己的黑洞研究。

数据显示:诺贝尔物理学奖仅授予1人的,出现了 47 次;授予两人的,共出现了 32 次;授予三人的,出现了 35 次。近年来,两人或者三人获奖的频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独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还要追溯到1992年获奖的乔治·夏帕克。

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获奖时是 25 岁。1915年,他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同时获奖;2018年,亚瑟·阿斯金以 96 岁高龄获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最年长者。

统计表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20-29岁的仅1人;30-39岁的有23人;40-49岁的获奖人数最多,达到了55人;50-59岁也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峰期”,有52人;60-69岁有43人;70-79岁有26人;80-89岁出现了15位获奖者;而90-99岁同样仅1人。

历史 上曾有 4 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 、德裔美国物理学家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2018年的得主 唐娜·斯特里克兰 和去年的得主 安德里亚·格兹 。其中,玛丽·居里两度获得诺奖。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有学者表示,相较其它自然科学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规律性较为明显:宇宙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这四大领域轮番登场。不过近几年,天体物理登台频率较高——2015年是粒子物理成果获奖;

获得者是凭借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奖的,真的很了不起。

是凭借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说明这个人非常的有才,而且也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获得者是凭借物理系统方面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了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一些理论和研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普遍认为是在生理学或医学奖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该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按照诺贝尔的遗嘱,化学奖颁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获奖人不受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限制,评选的第一标准即成就的大小。

前者更偏向于应用科学,也就是在基础理论的实际运用,其研究成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更紧密,化学奖更偏向与基础理论,与物理奖的基础性接近

前者更偏向于应用科学,也就是在基础理论的实际运用,其研究成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更紧密,化学奖更偏向与基础理论,与物理奖的基础性接近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021年诺贝尔奖是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办的综合类奖项,共设置6类奖项。奖项于2021年10月4日至11日陆续揭晓。

2021年10月4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雅顿·帕塔普蒂安。10月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真锅淑郎、克劳斯·哈塞尔曼和乔治·帕里西。10月6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10月7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10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10月1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0月6日电 北京时间10月6日晚,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大卫·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获得这一奖项。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诺贝尔化学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旨在颁给“做出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是在1901年,获奖者是荷兰化学家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表彰其在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以下为近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20年,授予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科学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做出的贡献。

2019年,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

2018年,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和乔治·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授予瑞士科学家雅克·杜博歇、美国科学家约阿希姆·弗兰克以及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们在冷冻显微术领域的贡献。

2016年,授予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科学家弗雷泽·斯托达特、荷兰科学家伯纳德·费林加,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海外网 张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名科学家获奖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

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相关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即将揭晓,女性科学家会否获奖?

诺奖开奖周热闹非凡,“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给了遗传学,物理学再次给与了量子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每年最难预测的化学奖花落谁家?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热门人选。

在诺贝尔化学奖百余年历史上,一共有7位女性获奖,少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2人,多于物理学的4人。

今年的“引文桂冠奖”中,出现了著名华裔科学家鲍哲南的身影,也使得这位女性科学家进入了诺奖的热门候选名单。

鲍哲南教授,是国际柔性电子领域专家。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K.K.Lee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会士。

她的研究的范围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有机半导体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人工电子皮肤。

她的研究成果为下一代基于有机光电材料的柔性电子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技术支撑,她开创了有机电子材料的分子设计概念,使柔性电子电路和显示器件成为可能。而她最负盛名的工作之一,是人造皮肤的相关研究,在医疗设备、能源存储和环境应用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今年诺贝尔奖“风向标”——沃尔夫奖(Wolf Prize)化学领域的奖项,也出现了女性科学家身影,分别颁发给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教授,以表彰她们在理解细胞通讯的化学原理方面、在发明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通讯过程中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本杰明·F·克拉瓦特(Benjamin F. Cravatt III)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也上了今年的“引文桂冠奖”荣誉榜,和她因为同一个原因“研究通过群体感应——这一通过化学沟通协调的系统,进行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上榜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埃弗里特·彼得·格林伯格(E. Peter Greenberg)。

另一位早已在“候选名单”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杰出冠名讲座教授、卡夫利能源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教授,他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老朋友”。因其“通过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线光子学的变革性进展,为应对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开辟了新的视野”而获得2015年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杨培东教授在半导体纳米线、原子组装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有望应用于一系列高技术设备,如微型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到晶体管、计算机电路、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他在半导体纳米线和异质结构的研究中采用创新性合成和装配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纳米线的光电、热电、太阳能转化和纳米流体之中。从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到现在设计纳米导线太阳能电池,杨培东领导的团队在纳米导线光子学研究领域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因为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他43岁获得2014年“引文桂冠奖”。和他同一年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教授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0年,杨培东教授因“开创性纳米颗粒太阳能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获得“非常规能源”的提名,是获得“全球能源奖”的首位华人。

和鲍哲南教授和杨培东教授同在材料领域的奥马尔·亚基(Omar Yaghi)和藤田诚(Makoto Fujita)多年来因为研发了多孔金属-有机骨架结构获奖呼声一直很高。

亚基教授曾多次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分享他的科研成果。他开拓了网状化学——一个全新的化学领域,它涉及通过牢固的键将分子结构单元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开放框架。他最知名的工作是设计和生产新型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 (MOFs) 、沸石亚米达唑框架 (ZI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这些材料在氢和甲烷的储存、碳捕获和转换、从沙漠空气中获取水以及催化等方面非常有用。他将这一领域称为“网状化学”,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强键将分子构建块拼接成扩展结构”。他也是分子编织的先驱,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编织的材料(COF-505)。

能源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近年来诺奖颁发的风向来看,奖项奖励的领域和成果与现实问题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对能源方面的化学解决方案或许值得格外关注。

此外“点击化学”的创始人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是否可能“二次获奖”?也是多年以来大家反复提及的问题。

在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只有居里夫人(Marie Curie)、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弗雷德里克·桑格尔(Frederick Sanger)三人曾经两次获得科学奖。其中只有桑格尔是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此后40余年,再无科学家能在诺奖化学奖“梅开二度”。

在现今曾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中,美国化学家巴瑞·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被认为最有可能再度获得诺奖。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夏普莱斯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点击化学。

点击化学的概念对化学合成领域有很大的贡献,在药物开发和生物医用材料等的诸多领域中,它已经成为最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今年夏普莱斯也将来沪出席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10月5日,2022年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奖项获奖人是谁,一起静候结果揭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