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初中化学大纲——苏科版

2022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中化学大纲——苏科版初中化学大纲——苏科版


初中化学大纲——苏科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 方法 :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初三化学必备知识点

【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硫酸铜溶液滴入: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

4、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色态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焰心温度。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

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水?

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

5、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同?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

6、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

1、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盖满底部,液体:取1—2ml

2、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加热硫酸铜与反应生成的沉淀。 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2022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2022年

★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 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 苏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 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

★ 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2022年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苏教版初三化学目录_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三网权威发布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更多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三年级网。

【 导语 】这篇关于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的文章,是大范文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导言:介绍一下化学这门学科

2.变化:①物理:只是形状,状态的改变

②化学: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会伴随发光发热(完成习题P11,P27习题1,7)

①②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①②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3.性质:①物理:色,态,味,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密度,硬度等

②化学:发生化学变化时才变现出来的性质

4.实验作,剂和仪器使用注意点

(1)三不原则:①不用嘴尝

②不用手拿

③不用鼻子闻(招手入鼻法)

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按少量量取,固体盖满底部,液体1-2mL

(2)品的取用

a.固体①粉末: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②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竖b.液体①大量:直接倾倒②用滴管吸取

c.注意点①瓶盖倒放,防止污染试剂②标签对准手掌心,防止腐蚀标签③试剂瓶口紧靠口,防止液体洒落

(3)仪器使用

a.滴管:吸取或转移少量液体

注意点:①转移时滴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进去②清洗后橡胶头朝上摆放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用途)无0刻度

读数:①视线与凹液面处相平

②若仰视,则读数偏大,用时偏少

③若俯视,则读数偏小,用时偏多

c.酒精灯:用来加热的仪器

三禁止:①禁止用嘴吹,应用灯帽盖灭

②禁止过火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火焰①外焰,温度②内焰③焰心

酒精多不超过三分之二,少不少于三分之一

d.天平①到0.1g

②若干燥无腐蚀性,垫滤纸称量

③若液体或有腐蚀性,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e.加热①若固体,口向下倾斜45°,防止冷凝水回流,使破裂②若液体,多不超过三分之一,口向上倾斜

d.破裂的原因:①未预热②加热固体时,口未向下倾斜③外壁有水④加热后直接清洗⑤加热后直接放在实验台上⑥底部靠在焰芯上e.洗干净的标准: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5.实验P3

(1)碳酸氢铵(NH4HCO3):白色固体

(2+水+二氧化碳

(3)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性气味。管口有小水珠,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保存:低温密封

6.实验P5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水倒吸

结论:①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主)

②酸能除锈

③食盐能加快铁生锈

④压强减小的方法:减少气体,降温

7.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

实验P13

(1)空气: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混合物

(2)按体积分数:①氧气:21%

②氮气:78%

③二氧化碳:0.03%

④稀有气体:0.94%

⑤杂质气体:0.03%

(3)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原理:P+O2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结论:①O2约占空气的1/5(主)

②N2不可燃,不助燃,不溶于水

(4)误分析:①塞橡皮塞动作太慢V水>1/5

②红磷燃烧时忘夹止水夹V水>1/5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V水<1/5

④装置漏气V水<1/5

⑤红磷量不足V水<1/5

8.实验P20(完成P25,习题1)

(1)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状固体,受热分解

俗名:铜绿

Cu2(OH)2CO2O+CO2

现象:绿色逐渐变为黑色,壁上出现小水珠,同时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能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2+H2O+CO2

现象: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同时冒气泡

9.实验P23

镁(Mg):银白色固体

能燃烧,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Mg+O

第二章

一.氧气(O2)

1.氧气性质

1.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略大于空气

(3)不易溶于水

(41.2化学性质降温降温

(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2)实验P31

a.木炭+

现象:空气中保持红热状态;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时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b.蜡烛++水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光,纯氧中发出白光

c.铁+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①铁丝卷成螺旋状,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②下端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

③集气瓶底放水或铺细沙,防止产物炸裂瓶底

d.硫+

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两者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性气味。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类型:①剧烈氧化:快,有明显的现象

②慢,无明显现象

3.氧气的制备

(1)工厂制氧:分离液态空气N2(沸点低,先汽化)②O2

(2)实验室制氧法实验P35

a.品:,紫黑色固体,溶于水成紫红色

b.KMnO+二氧化锰+氧气2MnO4+MnO2+O2

c.装置:固固加热型

d.收集: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优点:纯缺点:不干燥

②瓶口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优点:干燥缺点:不纯

e.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f.实验顺序: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g.注意:

①导管不能伸入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②内的品要平铺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要夹在的中上部(离口约1/3处)

④中的导管口塞棉花,防止小颗粒堵塞导管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下方来回移动,让均匀受热,然后对准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导致使馆破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3)实验室制氧双氧水法实验P36

a.原料: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H2O二氧化锰+氧气2O+O2

c.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d.催化剂

求初中化学预习及复习提纲、

我是化学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总结了一下。我准备上传到百度。要的那话给我个邮箱地址 ...初中化学貌似没有多少东西 平时跟住老师做题就行 没什么提纲 说...

初中化学挺简单的,当时没觉的很费劲,只要抓好课本应该没什么问题,当然必要的练习也不可少、、、、、、至于重点嘛,我觉得就是反应类型那,复分解反应尤为重要,重要的方法吗,守恒法,必要的时候还得学会猜。其实初中化学没什么,只要课本掌握好,基本就OK了。常考的反应应该就是海水提镁、金属活泼性的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等等。

可以去百度文库找

苏州初中化学是哪个版本2022

2022年江苏初中教材中语文为人教部编版,数学为苏科新版,英语为牛津译林版,物理为苏科新版,化学为鲁教版,地理为湘教版,生物为苏科新版,(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为人教部编版。

苏教版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简称苏教版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苏教版。英文缩写:SJ

苏科版是指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简称苏科版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苏科版。英文缩写:SK

人教部编版即由教育部统编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英文缩写:RJ

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山东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鲁教版。英文缩写:LJ。目前,鲁教版教材在山西、广东、山东等地也有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