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问盲姑娘改为第三人称说法?

贝多芬问盲姑娘爱不爱听,他在给盲姑娘弹一首。

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则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四是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引号删去。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为转述句为:贝多芬问盲姑娘是否爱听,他可以给她再弹一曲。

转述句,也叫间接叙述,在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句的时候,我们要将冒号改成逗号,还要将双引号去掉,并加上句号,最重要的是要将语句中的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根据语境将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人物名字。

扩展资料:

当引述句内有对其他人说话并出现那人名字时,应提前到提示语中。如果提示语中已经出现过那人的名字,应把引述内容中出现的名字改成“他”或“她”。

1、如: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改:他轻轻地对先生说,他买不起,他的钱不够。

2、如:王老师对小伟说:“小伟,你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改:王老师对小伟说,让他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三位磨砺中成长的名人?

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

托尔斯泰:成名以后,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这里介绍《名人传》中的三位名人磨砺的人生经历。一、贝多芬: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相貌丑陋。少年时代生活困苦,后加入乐队,此时听觉衰退。肉体与精神折磨,没有让他消磨,反创作出《英雄交响曲》等举世瞩目的作品。后由于经济困窘、耳朵全聋病故。

二、米开朗基罗:少年学画、雕塑,中年被征召为敎皇造陵墓,历尽磨难差点丧命。后来创作出《哀悼基督》伟大作品后病故。

三、托尔斯泰:他俩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期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后在俄土战争中,他亲临战场处于危险之境。后期创作出震动于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他八十二岁时选择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

1、勾践卧薪尝胆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

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2、海伦-凯勒

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借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

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

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3、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4、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

5、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他的听觉大大衰退,同时,还剥夺走他追求的爱情,再次蹂躏他的心灵。

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贝多芬54岁时,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前后用了六年时间来创作、修改这部曲子。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答: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名人很多,下面例举三人:

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


1、艾柯卡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

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

2、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简介


3、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

召司马光等回朝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

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大提琴十大经典名曲?

0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两个版本:60年代,巴伦博伊姆与妻子杜普蕾合作的版本,堪称大提琴绝唱;2012年,在杜普蕾去世25年之后,巴伦博伊姆首次录制这首协奏曲,是由美国女大提琴家 独奏,据说琴声惊得巴伦掉了指挥棒……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写于作曲家62岁那年,一战期间,也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可与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其主要部分是在乡村别墅里完成的。常规的大提琴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而埃尔加开先河地突破曲式束缚,设定为四个乐章。但并不影响全曲的连贯性,由幻想曲风格展开,如同单乐章一般顺畅而下。该曲是杜普蕾的成名作,也是她生前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曲目。

02. 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

奥芬巴赫一定没想到,他的大提琴曲《杰奎琳之泪》,在100年之后遇见了一位名叫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家。网上一直议论这个杜普蕾的演奏版本是否属实,在她留下的录音资料里面并没有这首乐曲的记录,听起来也不太像,有杜普蕾的丰富音色变化,但没有她的神经质和标志型的揉弦,其实这个演奏版本并不输杜普蕾,尤其是过人的音色想象力和旋律张力的辗转起伏。

《杰奎琳之泪》是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创作的大提琴曲。因其似咏似叹的旋律,被普遍传说被杰奎琳·杜普蕾演奏过,而更加举世闻名。对于以创作乐观、欢快、诙谐、优美的喜歌剧而闻名的奥芬巴赫来说,这首凄婉感人、让人听了就会为之动容的大提琴曲在他的作品中确实是罕见的。

03.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从绝美的旋律开始,但不沉醉于浪漫,大提琴与钢琴协力塑造了男性化的刚毅情感。第一乐章热情迷人,第二乐章是古风浓郁的《小步舞曲》,最后乐章奔放的德国式苍凉,叫人想起当时的蒸汽火车,白烟滚滚轰隆隆地穿行在秋天的树林。

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2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3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4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5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6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钢琴几级?

不同的奏鸣曲难度各不相同:

一、3首初级奏鸣曲,难度≤7级G大调第20奏鸣曲、g小调第19奏鸣曲、G大调第25奏鸣曲。

二、难度8~10级E大调第9奏鸣曲、F小调第1奏鸣曲、G大调第10奏鸣曲。

三、11首高级,难度10~12级A大调第2奏鸣曲、升C小调第14奏鸣曲、降B大调第11奏鸣曲、降E大调第4奏鸣曲、F大调第22奏鸣曲、D大调第7奏鸣曲、降E大调第18奏鸣曲、C大调第21奏鸣曲、降E大调第26奏鸣曲、G大调第16奏鸣曲、E大调第30奏鸣曲。

四、5首最难的,≥12级F小调第23奏鸣曲、降A大调第31奏鸣曲、A大调第28奏鸣曲、C小调第32奏鸣曲、降B大调第29奏鸣曲。扩展资料《贝多芬钢琴鸣曲集》,是根据布赖特科普夫与黑泰尔公司( &)的三卷本净版编订而成的。

编订者在本版本中加入了指法和速度标记(奏鸣曲op.106除外,它的速度标记系贝多芬所为),并为书中表情、分句、速度、演奏风格及技巧等标记都作了清楚的说明。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参考资料: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名什么?

《c小调第五交响曲》( No. 5 i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贝多芬为他的第五交响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辛勤劳动,从1804到1808年。《c小调第五交响曲》曾暂时中辍。

扩展资料:

1808年12月22日,《c小调第五交响曲》在奥地利维也纳剧院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担当指挥。1842年12月7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该曲。1931年11月2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此曲。

《命运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成功首演后,很快便成为了很多演奏会的重点曲目。此外,音乐史上很多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如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布鲁克纳、马勒,以及柏辽兹等,他们创作的曲目,也深受它的影响。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一般指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贝多芬小时候失聪故事?

在1819年他变成全聋,这无疑完全剥脱了他指挥和演出权。就是日常的沟通,也显得非常的吃力。贝多芬从1818年起需要“谈话册”()才能与人“交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很多贝多芬的话语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研究其为人的重要资料。

但这并不意味着期间贝多芬无所作为。1814/15年维也纳会议期间他写了一部《荣耀时刻》( ,Op.136)的大型康塔塔和一部名为《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旅程》( ü )的合唱作品。

后者的歌词取自于歌德,并且题献与歌德。但诗人即使收到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和一封后续的信,也没有作出回复。1818年,贝多芬写下了《槌子键钢琴奏鸣曲》(第29号),标志着他新一轮创作的开始。度过危机之后的贝多芬,作品的精神面貌随之一变。

同时他又在试验新的音响效果。有评论家认为,晚期的贝多芬并不注重作品是否谐美,是否可行,一切都要遵从他的构思,并归咎于其耳聋。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的话就是例证:“贝多芬的第三种风格起始于他逐渐耳聋的时期,这导致他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的独特风格,出现了许多不谐调的和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