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

卧薪尝胆是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卧薪尝胆与历史人物越王勾践有关。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卧薪尝胆(wò án),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jiū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tǎn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zuì李大败吴师。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除了勾践其他卧薪尝胆故事?

历史上,卧薪尝胆之类的故事很多,除了勾践,还有刘邦、韩信等历史人物,都是在落魄的时候忍受耻辱,发愤图强,战胜苦难,终成大事。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


战国时孙膑也是这样的人物。孙膑在魏国时,遭到同学庞涓的妒忌,被捏造罪名,砍下双腿,受人厌恶。但孙膑不绝望,不悲观,忍辱负重 ,寻求时机,报仇雪恨。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国,经过千回百转,终于战败并射杀庞涓 ,报了仇雪了恨。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

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使自己因受挫而自馁,也不因贪图安乐而忘记耻辱,激励斗志,他夜间以柴草为卧具,并在住处悬挂着苦胆,经常尝胆的苦味。

经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越国强大起来,终于灭亡了吴国。“卧薪尝胆”,能成为含有完整意义的一条成语,被用来专门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励志故事,卧薪尝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四个字告诉世人,只要胸有大志,那么身处逆境也可成功。

历史故事成语卧薪尝胆与哪些主人公有关?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读音是wò án,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范蠡,西施,伍子胥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因为勾践想要,报怨雪耻,以图富国。后来,勾践复国的决心就演变为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卧薪尝胆的人是谁人物是谁)


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吴国之辱和复国大业。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战败后向吴王夫差求和,在吴国为奴三年。他带着妻子和大臣到吴国伺候吴王,先给吴王阖闾看守坟墓,而后又被派去放牛牧马。

& & & 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在夫差出去游猎时,勾践要跪伏在马下,让夫差踩着他的脊梁上马。在勾践的伺候下,吴王放下警惕,将他释放回国。勾践不敢忘亡国之辱,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他晚上睡在柴草上,早上起来就舔一下苦胆,以此来警醒自己。

卧薪尝胆,三谷茅庐,鞠躬尽瘁,梦笔生花,映雪读书,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是勾践,三顾茅庐是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是诸葛亮,梦笔生花是李白,映雪读书是孙康,指鹿为马是赵高

卧薪尝胆的作者?

司马迁,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尝胆,意思是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越王勾践几岁开始卧薪尝胆?

勾践公元前492年给吴王夫差当了3年奴仆,所以是公元前489年开始卧薪尝胆,勾践出生于约公元前520年,当时勾践约31岁。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便开始了卧薪尝胆。勾践重用范蠡、文种等良臣,把越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此时的吴国,在外穷兵黩武,到处耀武扬威。在内是勾心斗角,君臣不和。此时,伍子胥一死,吴国就相当于没有了顶梁柱。

而听说伍子胥被杀后,勾践、范蠡等越国君臣,那是十分高兴。他们知道,灭吴的日子,就快要到了。于是,在正式攻吴之前,他们又对吴国做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公元前483年,越国大夫文种突然来到吴国,声称越国遭受灾害,闹了饥荒,请求王借一万石粮食给越国。在西施的百般请求下,这才勉强答应了。

到了第二年,越国喜获丰收。文种果然信守承诺,带着一万担粮食,亲自送还给吴国。,吴国就命人把这一万石粮食分给了农民,让大家拿去做种子。可没想到,这些种子种到地里没多久,很快就腐烂了。等到要补种,已经错过了季节。这一年,吴国大面积土地颗粒无收,闹了大饥荒,全国老百姓饿死无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