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什么诗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什么?

他们二人被合称为“王孟”。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朝时比较有名的文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比较多的作品,而且作品题材多为山水田园诗。同时二人也推动了我国诗歌历史的进步。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什么诗王孟——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什么诗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什么诗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王维代表作

王维代表作诗词有《相思》、《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终南别业》、《积雨辋川庄作》等。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的诗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与诸子登岘山》、《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渡浙江问舟中人》等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孟浩然与王维,感谢阅读。

王孟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王孟指王维和孟浩然两位诗人。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县,迁至蒲州,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王孟称呼来源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王维和孟浩然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

王维.孟浩然合称什么~?

王维、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699-759),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扩展资料:

王孟称呼来源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他们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

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

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1、王维.孟浩然合称王孟。

2、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打击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王孟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这是他的短处。但他志虑精纯,态度严谨,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言必可称,句必可诵。“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当之无愧,王维却不行。然而材料不足,缺乏变化,都切中孟诗之弊。

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所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断然离开了官场,寄意山林。此后的诗,极少再涉及。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值得尊敬的诗人。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几乎不能自保,到后来厌弃红尘,礼空王以寄残生,我深惜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文学史上说王维\'对意境的独特领悟”、“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在小弟看来,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呵呵)。孟诗缺乏层次,言尽意止,但其风味独特,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人随沙岸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等句子,一片神行,羚羊挂角。若是细加拆解,反而不美。当然,王诗也是很的艺术瑰宝,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为有什么之称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

王孟,指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699-759),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王孟指哪两位诗人

问题一:王孟是那两位诗人的合称? 王孟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孟

1982年 生于山东省莱州市 , 1985年 开始学习绘画。 2001年 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

2003年 油画作品《艨》被天津美术学院收藏

2004年 油画作品《蝉NO1》荣获上海马利油画二等奖金

2004年 油画作品《蝉NO1》被天津美术学院收藏

2004年 油画作品《蝉NO3》《蝉NO4》《蝉NO5》《蝉NO6》参加在北京 上海 济南举办的《全新代的崛 起》联展

2004年 油画作品《蝉NO3》《蝉NO4》《蝉NO5》《蝉NO6》参加 《 机 》现代油画展 天津

2005年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学士学位

2006年 王孟现代油画艺术作品展 北京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

他们二人都是唐朝的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代诗人和画家,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丞”,王维写诗尤其擅长五言,大多数都是田园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代表作有《竹里馆》《山居秋暝》 《送元二使安西》等。

孟浩然生于689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是我国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更多的是抒写个人的怀抱,而非咏物的狭窄境界。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送朱大入秦》等。

王维和孟浩然写诗的区别:

1、王维不仅写山水田园诗,而且还要写边塞诗,以及游侠诗,除此之外王维不仅精通诗律,其他方面也颇有造诣,例如绘画,音乐,佛学。而孟浩然主要就是写山水田园诗。

2、孟浩然的诗基本上是不着意刻画,景随情迁,并且大部分时候都是点到为止,除此之外孟浩然很多时候都是在写南方秀丽山水景色。而王维更多融入自己的理性思考,理趣、禅思融入山水诗中,并且王维大部分时候都是写的北方雄浑壮丽景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