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长津湖之战怎么停牌了_《长津湖》之战

虽然长津湖之战,我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予敌重大伤亡,但在战役后期美军在撤退时,第九兵团26军主力始终没有及时赶到并投入战斗,导致敌军两支主力师并未承受太大阻击压力,顺利南撤回东海岸的咸兴市。

长津湖之战怎么停牌了_《长津湖》之战长津湖之战怎么停牌了_《长津湖》之战


所以在战斗刚刚结束,兵团司令宋时轮就当场拿下了26军主力的位置,并痛批军长张仁初的消极怠战情绪,甚至一度要撤销该军番号。

张仁初为此还专门写出万字检查来反省自己的失职,师长吴大林因前期情报侦查工作不细致、战中消极怠战、战后部队穿插不到位,为全军带来巨大损失和代价,差点被宋时轮枪毙,最后在多位同僚和上司的求情下,才背上了撤职处分,遣送回国停职反省。

长津湖战役之后,心中憋着一股劲的26军全军立下军令状,用荣誉来弥补遗憾。

抱川、涟川激战三十八昼夜,歼敌1万。五圣山、新岱里、平康坚守11个月,大小战斗565次,歼敌2万余。在1952年6月,26军从朝鲜回国时,共歼敌3.8万,居参战全军第5位。这次王牌部队,用铮铮铁骨和出色的战斗艺术,打出志愿军的军威,更打出了国威。

1950年11月27日,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打响。9兵团的对手是美陆战一师和美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军第1军团,敌人的总兵力为10万余人。虽然在兵力对比上9兵团占据优势,但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却远不如对手。

针对这种情况,兵团司令宋时轮决定集中兵力分割包围敌人。具体部署为:27军围攻美7师所属的北极熊团,20军围攻美陆战一师第5和第7团,26军为兵团预备队。

战役打响后,27军副军长詹大南率领5个团的兵力对新兴里之敌展开猛攻。经过5个昼夜的苦战,将北极熊团全歼,并缴获了该团的团旗,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同时27军也在这场攻坚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全军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其中大多数为冻伤。

北极熊团覆灭后,处在20军包围圈中的美陆战一师两个团为了逃脱被围歼的命运,死命突围。依仗着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最终突出了20军的包围圈,向下碣隅里逃窜。

为了全歼该敌,宋时轮一面命令20军尾追,延缓敌人的南逃速度,一面命令担任预备队的26军立即南下,抢在敌人之前攻占下碣隅里。

但26军最终没能完成这一任务,美陆战一师侥幸逃过一劫。战后9兵团召开了战役总结会,26军因为“贻误战机”受到了宋时轮的批评,还说要撤了该军的番号。

不料却被张仁初当场顶了回去,并说:番号是主席定的,你说了不算。事后看来宋时轮的确有理由生气,兵团12月2日就给26军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在3日晚间赶到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不仅是美陆战一师南逃的必经之地,而且这里还是美军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当时在这里驻守的美军仅有两个排的兵力。

如果26军第88师能按时赶到下碣隅里,美军火力再猛,两个排也很难挡住我军一个师的进攻。一旦攻占下碣隅里,不仅能彻底堵死美陆战一师的逃路,还能获得志愿军急需的粮弹补给。

为了能使88师赶在敌人之前抢占下碣隅里,20军和27军各派出部分部队对敌人层层阻击,使美陆战一师每小时只能前进300米。

但88师师长吴大林接到命令后担心夜晚在雪地里行军迷路,一直拖到第二天下午才出发,比规定的出发时间晚了整整15个小时,行军途中又遭到敌机的密集轰炸,全师伤亡过半,直到12月6日才赶到下碣隅里,此时敌人早已撤退。

阻击部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为88师争取时间,但88师却没能按时完成前插任务,致使美陆战一师的两个团从下碣隅里逃脱,所以宋时轮有理由生气。

但张仁初也觉得自己委屈,26军接到兵团命令时还在袂物里和西德里一线,距下碣隅里有70多公里的距离。88师就算拼尽全力,恐怕也很难按时赶到,而且途中还要面临敌机的轰炸。

虽然没能按时赶到下碣隅里,但26军此后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个过失,尽了全力去追击敌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且除了88师之外,26军另外两个师的表现并不差。

因此,当宋时轮说出要撤了26军的番号这句话后,张仁初才顶了回去。88师之所以没能按时完成穿插任务,除了师长吴大林指挥失误外,兵团把26军放在离战场一百多里远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小的失招。

长津湖还会有第三部吗?

不会有第三部了。原因有二

主演团队在第二部片中几乎全死了。

其次,美军已经逃出了长津湖包围圈,从海上撤离了,整个长津湖战役已经结束了。

总之,就算有下一部,片名也不会是长津湖了。

铁原狙击战,松骨峰,汉江,上甘岭……拍成20集电影版的电视剧!

就目前来看,既然长津湖票房那么好,不排除资本市场会继续拍摄第三部。对于资本来说,这样既是主旋律又叫座的现象级电影少之又少。能把它作为一个IP延续下去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 历史 上围绕长津湖展开的只有长津湖和水门桥两大战役。就长津湖来说如果再拍那就成了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作了。

抗美援朝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它们可以翻拍成影视作品,不应该只盯着长津湖之战。

最著名的上甘岭之战还没拍,那才是朝鲜战争天花板。

抗美援朝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战役,都值得导演们去还原和发挥。能把整个抗美援朝战役都拍出来,还原 历史 ,这是老百姓最期待的事情。

长津湖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没必要再拍了,朝鲜战场上的光辉战例有很多,诸如上甘岭松骨峰云山都可以拍啊

美国人都逃跑了, 七连都牺牲剩一个了 第三部拍啥?

听说姜文准备拍战俘营的奥运会,我最期待这个片子[呲牙][呲牙]

如果还期待一个的话,那就是想知道解方将军在停战谈判时怎么骂人的,米国人在停战协议签字时表情[呲牙][呲牙]

第一次战役的飞虎山战斗,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西线万岁军。第三次战役占领汉城。第四次战役汉江狙击战。第五次战役铁元狙击战。还有后面的地道战,上甘岭战役,哪个单拎出来不能拍3、4部电影?

嗯,我也希望可以重新拍一部上甘岭战役的电影。像长津湖这样的水准就行。

长津湖历史事件

长津湖历史事件,在生活中,对于历史上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太了解的,而且长津湖历史事件是比较惨烈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长津湖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的伤亡人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2

长津湖之战的真实历史,远比电影要惨烈得多

一排排战士俯卧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他们已经变成了“冰雕”战士们成了冰雕连,这一幕让所有的人热泪盈眶。这是电影《长津湖》里的镜头,但是,真实的历史,却远比电影更加惨烈。

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支队伍原本是要为解放-台湾做准备的。

1950年6月,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不光攻打朝鲜,还时常威胁我国边境,于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出兵支援朝鲜。 宋时轮率领着志愿军第九并团入朝。

1950年9月,第九兵团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随即,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跋涉几千里来到山东兖州地区,随时待命。 经过了一次整编之后,第九兵团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在宋时轮的带领下乘坐火车秘密进入朝鲜,参加入朝作战的第二战“长津湖之战”。

由于害怕贻误战机,因此准备仓促。第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当这支队伍来到东北,东北军的司令员贺晋年看到这些战士怎么还穿着如此单薄的棉衣啊,随即拿出了数万件棉衣给志愿军战士御寒。

1950年的那个冬天,是朝鲜长津湖地区最寒冷的时候,当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

15万的志愿军战士,几万件的棉衣也不够啊,再加上运送物资的车辆被美军摧毁,志愿军战士除了要面对强大的美国联合国军之外,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

美国方面已经于11月23号到达长津湖地区,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来不及领取御寒的棉衣,分到御寒的衣物很少,有的班也只有一两床被子。

虽然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迫使美军后撤到清江川一代,但是美国人依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甚至放言说:“孩子们可以安全的回家过圣诞节”。

美国联合国军装备优良,他们配备有睡袋火炉,美味的食物但是面对这种极寒的天气,依然有人冻死冻伤。 盖马高原的严酷程度,超乎人所有人的想象,海军陆战师一师长史密斯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经受得住如此的严寒,但是他想错了,被现实啪啪打脸。

1950年11月17,中国人民志愿军向长津湖地区推进,面对盖马高原的极寒天气,他们没有退缩,创造出了行军十天的记录并于11月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很多战士没有棉鞋,没有棉帽子,他们的他们的手脚被严重冻伤,面对如此困难,他们依然创造出了一天行军30公里的记录,躲过了美军的重重包围和侦查,翻越群山峻岭于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27志愿军包围了长津湖地区的美国联合国军长津湖战役就此打响

11月27日在冰雪的掩护下,志愿军团团包围了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并采用拦腰,截头,掐尾的方法,牢牢控制住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

当美国人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志愿军简直是神兵天降,他们不得不感叹:这是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创造。

28日晚上,当进攻的号角响起,快要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突然集体一跃而起,强势阻击美军的进攻,自此长江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为什么能打败号称胜利之师的美国联合国军呢,其实说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几方面分析。

美国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他们的装备多,消耗大且怕吃苦,白天只能用飞机大炮试探,也不敢轻举妄动,晚上更加不敢出动,而夜间则是志愿军战士的天下。

我们的战士吃的是黑土豆,缺衣少穿,由于大部分没有棉鞋和棉帽95%冻伤的部位是足部,但即便是在这种恶劣天气艰苦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依旧没有退缩。他们顶着重重困难。全歼了美国一个团,北极熊团,将战事牢牢的锁住三八线以外,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个伟大转折。

11月28日,三连连长杨根思奉命驻守在下碣隅里的一处小高地,他的任务阻挡美军往南逃跑,这次任务异常艰巨,除了强大的敌人以外,恶劣的天气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 特别是杨根思手下的人员较少,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击退了敌人的八次进攻。

紧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9次进攻,可是此时只剩下杨根思和一位机枪排排长和一名伤员。敌人觉得前面的八次进攻,驻守在这里的志愿军已经没什么人了,而对于第9次进攻,他们胸有成竹,认为这一次一定能够突围出去。 40多名敌人浩浩荡荡的冲了上来,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出现在他们面前。看到这一幕,敌人吓得肝儿颤了,紧接着,杨根思拉响了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牺牲,此时他年仅28岁。

美国引以为傲的一个团“北极熊团”在团长麦克莱恩被打死以后,已经变得溃不成军,3000人的大团,逃出来的只有670人。 志愿军9兵团-派出了一个连,奉命在水门桥迎接南逃的敌人美陆战一师,这一个连着兵力已经在这个地方整整守候了6天6夜。

在那种零下40多度极寒的条件下一动不动,别说6天6夜就是几分钟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渴了只能抓点雪,饿了吃一点坚硬如石的干粮……不出所料,12月9日,美军真的来了,但是此时守候在这里的志愿军战士却没有任何动静,面对此情况,美军也纳闷:“怎么没有动静了?”但是接下来一幕,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依旧做着射击冲锋的姿势。 美军被强烈的震撼了,这是怎么样一只如钢铁般的队伍呀?

在这些牺牲的志愿军队伍中,有人还找到了一封绝笔信,绝笔信的内容是一个叫宋阿毛的上海籍小战士写的: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水门桥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它悬空于悬崖峭壁之上,周围是万丈深渊,志愿军自然深知其重要性,早在几天前就已将其炸毁,被炸之后美军是过不去的,水门桥被志愿军炸了三次,最后一次连桥墩都炸毁了。

这时候,美国利用强大的国力,在日本美军基地连夜赶制了十几套钢制桥梁基座,连夜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军工兵又架设好这座承重50吨的钢制桥梁,最后美军陆战一师一万多人,连同坦克,装甲车一起通过水门桥。

水门桥这一段在电影《长津湖》上没有,不过导演也埋了一个伏笔。电影《长津湖》整整176分钟的片长,三个小时,每一个镜头都让我热泪盈眶,我们的先辈啊,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遭受了常人的想象的苦难。

指导员梅生的女儿问他为什么要打仗,梅生抚摸着女儿的头,斩钉截铁的说: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伍千里回到家里和父母团圆,凌晨突然接到了,部队的召唤,他背上行囊就要走,他的父母没有阻拦,知道这是儿子的使命,临行前他对父母说:“立春就回来了,回来给你们盖房子。”。

这次战役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了美国31团,这个曾今让他们引以为傲北极熊团,并获得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我看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影评,有人说这部片子太过于血腥,不适合儿童观看,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顿时血冲脑门 :“真正的战争要比你们想象的更加血腥”既然那么矫情,那就藏在温室里,永远当一颗不经风雨的花朵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3

《长津湖》讲述了那段真实历史事件?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集结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等一众一线演员的《长津湖》今日开始上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样拥有超豪华配置,去年上映的《金刚川》讲述的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而这部《长津湖》讲述的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具有决定性的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所谓的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了遏制其攻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3个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东北部,在长津湖包围了联合国军,这让长津湖地区的美国第10军十分意外,双方随即在严寒气候下,展开一场将近1个月的残酷战斗,这场战役,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兵团,约10万人,而我方的参战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要知道当时的长津湖室外温度在零下30-40摄氏度,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缺少棉衣,缺少食品补给,以及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下,与在当时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苦斗20多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在这之前,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还天真地认为,朝鲜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万万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通过这场战役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可谓是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长津湖战役也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4

事件经过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陆战1师两个团和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地盯紧了。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师和陆战1师被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

11月28日,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给我明天吧。

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用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0军曾经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1、长津湖其实是失败的吗?惨烈的战争是失败还是胜利?胜利的,长津湖战役后,美陆战一师因在战役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战斗伤亡44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多人,减员总数几乎达到全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此之后,美陆战一师再也没有担任过联合国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这也说明长津湖战役让陆战一师元气大伤;

“长津湖血战”,是什么让战斗英雄遗憾终生?

长津湖战役血战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这一幕令人窒息,只持续了4分钟,却给人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志愿者一动不动地躺在干涸的河床上,面对着天上的飞机。这种紧张和危险有一种对比感,充分说明了志愿军在美军的空中优势下的无助和弱小,也更加明显。志愿军没有空中优势,也没有重武器。他们只能白天包围敌人,晚上进攻,只能依靠手榴弹、步枪、迫击炮等重武器。

与此同时,志愿军后续部队也没能跟上,因为冬季行军异常艰难,很多志愿军没有棉衣,非战斗减员严重,后勤补给跟不上!其实我们虽然包围了敌人,但是已经筋疲力尽了!美军撤退时,志愿军已在水门大桥附近伏击了20军60师180团2连。当美军撤退到水门桥附近时,其他部队应该攻击撤退的美军。因此,军队没有发布任何命令。过了两天,志愿军派人去查看,却发现二连的战士都在战壕里,一副战斗的姿势,手冻在枪上,但枪还是指向美军的方向。

甚至没有人撤退,全部死在地上,成为最惨烈的冰雕公司。长津湖战役中,27志愿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散兵和一名通讯员外,设伏袭击7师31团。战斗打响后,连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清理战场时发现,连队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战斗队形中,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和血迹。电影《长津湖之战》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著名的长津湖之战。重点放在了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七联队,在紧张的抗战前线也有欢笑和泪水。

影片的细节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友爱,同时更多的是关于战争的残酷如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等。其中,有几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战士吴,在雪地里吃土豆和冰雕公司仍处于战斗状态。就人而言,无论是千里之外、万里之外还是雷公、梅生、于从军、平和...他们每个人的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对人对事的态度也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展现一个人物的整个生活维度?作为一个从业30年的演员,胡军认为,只有用最感人的细节,才能塑造出人物的筋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