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生物安全法的管理制度是多少个

10个。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名录和清单制度。建立生物安全标准制度等等。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法律依据:

《中华生物安全法》

第十四条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

第十八条建立生物安全名录和清单制度。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生物安全工作需要,对涉及生物安全的材料、设备、技术、活动、重要生物资源数据、传染病、动植物疫病、外来入侵物种等制定、公布名录或者清单,并动态调整。

第十九条建立生物安全标准制度。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标准。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加强不同领域生物安全标准的协调和衔接,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标准体系。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2004年11月12日中华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检验科生物安全制度

目的是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防止标本交叉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生物安全法》

条为了维护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生物安全,是指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事下列活动,适用本法:

(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

(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五)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应对微生物耐;

(七)防范生物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八)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如何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

1 加强安全设施 实验室所有设施、设备和材料都应符合的要求和标准,医院管理层应听取检验科负责人的建议,提供足够的生物安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安装符合生物安全和工作要求的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负压罩、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生物安全柜安装要求远离污染区入口处和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污染区内应设置消毒装置,有独立的排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的气流方向是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实验室内应设置急救用品或急救箱,以应对职业暴露后及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生物安全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用品 首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时应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其次,实验室应明确分隔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缓冲间。应保证对技术试验区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范围内,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及有害气体的扩散,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在实验室的每个进、出口处都应有通用的危险标志牌。建立好各项试验记录和制定出相应的作规程及管理文件。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面罩、手套、呼吸保护装置及正压气体供应工作服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做好样本采集接收和废弃物处置 在实验室工作中,样本的采集、接收的方法不当,都可使相关人员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检验科—定要严格的制定出相关的SOP规范管理文件。样本容器应采用防漏、加盖、坚固、安全的容器。接收标本应在专设的房间,而且要建立标本接收登记记录。实验室的废弃物是造成医院内潜在的生物污染源。废弃物分为:病理性废弃物、物件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及损伤性废弃物,它们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具有较强的毒性及腐蚀性,处理时稍有不当,易引发生物污染,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废弃物的处理须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专人负责,分类进行收集。严格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的规范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人进行焚烧。

4 实验室人员培训是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的—个重要环节,严格建立各项作规范、个人行为规范,良好的内务规范以及实验后的清场、消毒、灭菌的规范,使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把生物安全预防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所有人员应熟悉职业暴露后所执行的程序、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也可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者进行有关针对性的培训,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安全骨干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