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景十年变化照片 国家图书馆各馆

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是怎样的?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景十年变化照片 国家图书馆各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景十年变化照片 国家图书馆各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将其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于1912年8月27日开馆接待读者。1916年京师图书馆按规定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1917年馆移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文津街馆舍1929年8月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建立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归国民政府教育部领导。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耗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主要有徐坊、江翰、夏曾佑、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袁同礼和李四光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另外,图书馆对进馆读者的衣着有着严格的要求,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者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方可入内,否则就要被挡在图书馆的大门之外。

PS:很多啦。你去百度百科那里搜“中国国家图书馆”就OK 啦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个城市所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是其它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作为城市先进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是因为它是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和图书馆的产生来看,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图书馆广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记载了人类活动的各种资料,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旧址

湖北省图书馆旧址

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能代表该城市的文化品位。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都是文化发达的都市,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文化团体,拥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和文化标志性建筑物,文化设施完备,文化产业发达。图书馆是知识公共设施,是知识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播知识、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作用。因此,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前十国家中的最大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是美国的四个官方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在美国国会的支持下,通过公众基金、美国国会的适当资助、私营企业的捐助及致力于图书馆工作的全体职员共同努力建成的,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是美国知识与民主的重要象征,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保存各类收藏近1亿2100万项,超过三分之二的书籍是以多媒体形式存放的。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图书、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图、电影胶片和电视片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列宁像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俄罗斯乃至欧洲第一大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由莫斯科公共图书馆和鲁缅采夫博物馆组成,始建于1862年6月19日,成立至今,一直接受缴送本捐赠。1924年1月24日,更名为俄罗斯列宁图书馆,1925年2月6日,更名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1992年1月22日,更名为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有两个源流。一是设立于1890年、隶属于旧宪法下帝国议会的贵族院众议院图书馆,另一则是设立于1872年、隶属于文部省的帝国图书馆。其中帝国图书馆经历了自书籍馆(1872)、东京书籍馆(1875)、东京府书籍馆(1877)、东京图书馆(1880)至帝国图书馆(1897)的变迁,1947年改称为国立图书馆。

莱比锡国家图书馆

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

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是联邦德国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整个德意志图书馆由三所坐落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组成,莱比锡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音乐档案馆(柏林),三所图书馆的不同功用。莱比锡国家图书馆:主要负责珍贵图书的保护与收藏。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承担整个德意志图书馆网上书目(OPAC)的改进和编辑、图书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负责德意志图书馆的构建和领导。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还提供国家图书书目服务。位于柏林的德国国家音乐档案馆:主要负责音像制品的收集、编辑、保护和其书目的制作。

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即密特朗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位于巴黎东南塞纳河边,前身是国王查理五世卢浮宫于1386年建立的私人图书馆,当时只有800册手抄本,后发展为皇家图书馆。由于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于1537年9月28日颁布《蒙彼利埃口令,规定一切出版物均须向该馆呈缴一册,从而使法国的出版物在该馆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又称不列颠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是目前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一亿五千万件馆藏。大英图书馆中的馆藏包括世上几乎所有语文的作品,不只有书籍,还有其他印刷品和数码内容,包括手稿、期刊、报纸、杂志、剧本、专利、数据库、地图、邮票、图画、乐谱、录影和录音。单以藏书量计,大英图书馆有一千四百万本藏书,是除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外全球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的馆藏既有最近出版的书籍和报刊,也有古老至公元前二千年的古籍手抄本。1998年6月25日,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

巴西国家图书馆

巴西国家图书馆

巴西国家图书馆原名皇家图书馆,成立于1810年10月29日。同时颁布饬令宣告皇家图书馆作为皇室财产,供宫廷及大臣使用。该馆隶属于国家教育文化部。为了能向学者进行咨询,逐渐向学者开放。首批藏品包括图书、手稿、版画、地图、钱币和勋章总计60,000件源于葡萄牙宫廷,是1808-1809年葡萄牙王室逃往巴西时带去的书籍。

印度国家图书馆

印度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36年3月21日开馆的加尔各答公图共书馆。印度国家图书馆致力于收藏国内出版的全部出版物;收集所有图片记录;收藏和保管重要的手稿;有计划、有选择地收藏国外出版物。

佛罗伦萨国立中央图书馆

佛罗伦萨国立中央图书馆

佛罗伦萨国立中央图书馆是意大利最重要、最大的图书馆。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714年,著名的图书收藏家和学者马利亚贝基(AntonioMagliabechi)将其私人藏书3万余册和手稿3000多件捐给佛罗伦萨市图书馆。

1981年的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北京图书馆1987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十大图书馆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

1、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2、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3、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

4、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

5、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

6、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

国家图书馆馆内场景

经历了晚清时期(京师图书馆)、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建国初期(北京图书馆)、改革开放时期(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二、上海图书馆

1、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

2、上海图书馆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

3、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献5500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

上海图书馆

三、南京图书馆

1、位于南京市玄武区

2、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

3、京图书馆前身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

4、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

5、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

6、1937年西迁重庆,1946年返回南京

南京图书馆

历经了江南图书馆、第四中山大学国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立南京图书馆(1)、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南京图书馆(2)、南京图书馆等时期。

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1、也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历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时期

3、下设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4、馆藏图书1145余万册(件)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1、位于国家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

2、总面积约90000平米

3、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

4、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北京大学图书馆

历经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北京大学图书部、北京大学图书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总馆等时期。

195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六、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历经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时期

1955年5月原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有文献46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线装书53.2万册。

重庆图书馆

七、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馆藏文献612万(册)件

历经山东图书馆、山东公立图书馆、山东省立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时期

山东省图书馆

八、四川省图书馆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

四川省图书馆藏有书籍500余万册,其中古籍65万册、民国文献22万册,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历经四川省立图书馆、成都市立图书馆、川西人民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时期

四川省图书馆

九、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历经直隶图书馆、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天津特别市立第二图书馆、天津市市立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时期。

天津图书馆共有藏书726万册,拥有文化中心馆、复康路馆、海河园馆3个馆所,馆舍面积共12万平米,开架借阅书刊246万册。

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

收藏普通文献861.18万册(件)

历经广东图书馆、广东省立图书馆、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广东人民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时期

1955年5月,广东人民图书馆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正式合并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故称原广东人民图书馆为南馆,原广州市中山图书馆为北馆。1988年,北馆改称孙中山文献馆。

1、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周六至周日9:00--17:00,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古籍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2、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3、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请问“北图”、“国图”和“首图”,这三座图书馆的区别

你说的三个图书馆实际上是两个.北京图书馆原来在北海迁新址后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但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北图.而首图是首都图书馆是北京地方的图书馆.按道理首都图书馆应当称北京图书馆才对.但因为已经有了北京图书馆,所以只好叫首都图书馆.

前两个是一个图书馆,在海淀,挨着紫竹院。后面一个在朝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