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钢琴音乐简史在线阅读 钢琴音乐发展史

钢琴专业必读书目

1.《论钢琴表演艺术》

钢琴音乐简史在线阅读 钢琴音乐发展史钢琴音乐简史在线阅读 钢琴音乐发展史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较大,适合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2. 《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

适合人群:浅显易懂,学琴者应尽早阅读。

3. 《钢琴演奏技巧》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较大,适合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4. 《现代钢琴演奏技巧》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中等,适合中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5.《钢琴大师教学笔记》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中等,适合中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6.《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中等,适合中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7.《钢琴演奏之道》

适合人群:浅显易懂,亦有深度,学琴者应尽早阅读。

8. 《钢琴踏板法指导》

适合人群:本书难度中等,适合中高级阶段的学琴者阅读。

9.《钢琴音乐简史》

适合人群:浅显易懂,学琴者应尽早阅读。

10.《钢琴教学论》

适合人群:浅显易懂,亦有深度,想成为钢琴教师的学琴者尽早阅读。

关于钢琴的书有哪些

1.《论钢琴表演艺术》2. 《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3. 《钢琴演奏技巧》4. 《现代钢琴演奏技巧》5.《钢琴大师教学笔记》6.《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7.《钢琴演奏之道》8. 《钢琴踏板法指导》9.《钢琴音乐简史》10.《钢琴教学论》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例如说黄帝时代建立了“十二律”,就是把后来的创造归功于黄帝的说法,与现代科学考古发现不合。

实际上是明仁宗第六代孙朱载堉所创!)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枣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1986年—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 音乐史 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这些骨笛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孔,在有的音孔旁还遗留着钻孔前刻划的等分标记,个别音孔旁边另钻一小孔,应是调整音高用的。

这些情况起码说明,那时人们已对音高的准确有一定要求,对音高与管长的关系也已具备初步认识。

经音乐工作者对其中最完整的一支所作测音可知,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

(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音乐后来以五声为主,并不象有人臆想的,是所谓“音阶发育不完善”,而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选择结果。

)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这之前,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现在难以猜测。

除骨笛外,新石器时期的乐器,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

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时间跨度也很大,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

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于埙和哨,还有与骨笛形制、原理相同(今天称为“筹”)的乐器,甚至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乐器,用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或作各种变形) ,其大小近似中人的拳头,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

埙是除骨笛之外,已发现的原始时代乐器中唯一能确定地发一个以上乐音的乐器,原始时期的埙只有1-3个音孔,只能吹出2-4个音,(这很可能与在不大的蛋形的埙上开孔,比在管状的笛上开孔要难以计算有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音阶发展的进程,尤其能揭示出在中国音阶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程关系;当今有学者指出,那就是从只能发两个音的一音孔埙起便一再被强调的小三度音程。

这一观点对于认识中国音阶的发展,音阶音之间的律学关系,乃至中国的七声音阶仍以五声为骨干现象的内在机理,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追问: 有没有外国的?麻烦一下 回答: 【 古典音乐 发展的历史】 说到 欧洲古典音乐 ,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宗教音乐 !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 欧洲音乐 开始进入了 文艺复兴 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 教廷 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 大小调 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巴洛克时期 ,那时候不仅产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 巴赫 , 亨德尔 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 复调 后继无人, 乐风 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 贝多芬 ,“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 海顿 !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 古典主义时期 。

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 帕格尼尼 , 李斯特 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 民族音乐 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 西贝柳斯 ,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 民族乐派 的伟大作曲家~ 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 德彪西 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 *** 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象 *** 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

再者,就是 斯特拉文斯基 ,他的 新古典主义 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 音序 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 电子音乐 ,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 音乐创作 来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不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中世纪时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

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 弥撒 ,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 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推荐: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

作曲家手下的 巴洛克音乐 带有 显见 的特性: 华丽、复杂、 藻饰 、扭曲, 著重 于超 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

如果 说文 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 井然 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 (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

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 *** 的「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 调式 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

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 小节线 。

这些形式日后直接 衍生 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

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 幻想曲 、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a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 古典主义音乐 ”。

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 小夜曲 、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

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

至于贝多芬的作品, 轰轰 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 《悲怆》 、 《热情》 、 《月光》 。

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 *** )(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

在 音乐体裁 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 谐谑曲 ,幻想曲与 无词歌 等。

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 磨坊 少女》; 萧邦 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 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 拉赫曼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 西班牙交响曲 》; 拉威尔 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 钦奈 拉》、《彼得 洛希 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

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 科普兰 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古典音乐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想接触,了解古典音乐.多听不仅是必由之路,也是最好的方法.你会发现,只要你听久了,听习惯了,古典音乐都是很好听的,并不存在枯不枯燥的问题.它可以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浮想联翩.其次,了解一些 音乐知识 ,或著名作曲家也是很有趣的.但国内这一类的书(杂志)不大好找,凭我现在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几种,希望对想入门的和喜爱它的朋友有所帮助.如果谁还有补充的话,也希望你写出来,供大家欣赏.

希望采纳

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通过几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20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立,但各个时期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认识以及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也是各有所异的,却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以民族化为主线不断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已形成中国钢琴音乐风格演进的主要脉络。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作曲理论体系等诸多的因素,距离我们建市“中国钢琴学派”而挤身于世界钢琴艺术之列的目的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20世纪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追寻中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民族意蕴的形成轨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20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由萌芽起步到繁荣的各个历程都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完成。探究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风格的演进是由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的,这几个阶段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认识以及所体现的具体内涵是各有所异的,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1949年前基本上可分为萌芽起步期和艺术创作雏形期,钢琴音乐作品所呈现出一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即把具有民族音调作为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对风格的认识尚处于形式化的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17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步繁荣期,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主要手段是引用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调与创作具有民族音调的旋律。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及和声的民族化探索,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流。文革期间虽然钢琴改编曲是钢琴音乐惟一的创作形式,可钢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可谓钢琴音乐风格的转折期。尽管如此,这两个时期的二十几年间,对风格的认识同样是片面的理解,依然处于形式的层面。直到1977年以后,钢琴音乐的创作才摆脱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束缚。

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拉三(拉赫玛尼诺夫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号称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 幻想即兴曲(肖邦) E调前奏曲(巴哈) F调旋律(鲁宾斯坦) 彩云追月(王建中) 摇篮曲(勃拉姆斯) 春之歌(门德尔松) 英雄波兰舞曲(肖邦)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月光(贝多芬) 月光曲(德彪西) 意大利波尔卡(拉赫玛尼诺夫) 梦幻曲(舒曼) 棕发少女(德彪西) 匈牙利狂想曲第6号(李斯特) 西班牙狂想曲(李斯特) 爱之梦(李斯特) 小狗圆舞曲(肖邦) 热情奏鸣曲(贝多芬) 悲怆奏鸣曲(贝多芬) 黎明奏鸣曲(贝多芬) 四季套曲(柴可夫斯基) 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圣母颂(古诺-巴赫) 牧童短笛(贺绿汀) 钟——第三帕格尼尼练习曲(李斯特) 小夜曲(舒伯特) 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 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夜曲(肖邦)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巴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柯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是被公认的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弹奏难度最大的一首。

拉三是最难的协奏曲之一,贝五也很难,最难的独奏曲数据是唐璜

这里发的都是复制的,你去百度百科一查一大堆.

复调作曲技法在巴洛克时期达到其顶峰,而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作品涵盖了当时所有的乐曲体裁,复调作曲技法更是被其运用得如火纯青。

古典时期:

18世纪后期,产生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演奏家重视即兴演奏的技术,另一种是重视古典的简洁性。这是限制演奏的自由,是为了确保正确的演奏,强调标记的重视。海顿、莫扎特、格鲁克等尤其是这样。这个时代的即兴演奏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乐曲的装饰,二是完全即兴演奏,也有在乐曲中进行部分即兴演奏的情况。

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创作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典型的创作手法却具有某种共同性,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总体风格。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