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揭秘“一更天”的由来与时间点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更天”这个词,那么你知道它指的是几点钟吗?

揭秘“一更天”的由来与时间点揭秘“一更天”的由来与时间点


“更天”的由来

“更天”源自中国古代夜间的计时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为了方便人们在夜间把握时间,古人将夜晚平均划分为五个时段,每隔一段时间就敲一次钟或鼓来报时,这种报时方式称为“更鼓”。

“一更天”的时间点

“一更天”是“更天”中的第一个时段,也是夜间报时的起始时间。根据不同的朝代和地区,“一更天”的时间点略有差异,但大致范围如下:

唐朝:戌时(19:00-21:00) 宋朝:亥时前(21:00-23:00) 清朝:戌时三刻(20:15-21:15)

到了清末民初,普遍采用“戌时三刻”作为“一更天”的标准时间点,即晚上8点15分至9点15分。

“一更天”的意义

“一更天”不仅是夜间报时的起始点,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更天代表着夜晚的开始,人们通常会结束一天的活动,准备就寝。

同时,“一更天”也与“更夫”这个职业息息相关。古代更夫是负责夜间巡逻和敲更报时的官员,他们每到“一更天”就会敲响更鼓,提醒人们注意时间并提高警惕。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鼓报时制度逐渐被近代钟表所取代,“一更天”这个词也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实用意义。然而,它作为中国古代计时文化的一个遗存,依然在文学和历史中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